歲月抒情

歲月匆匆,看往昔,我們有遺憾、不甘、抱怨。其實歲月從不欠我們,時間對於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讓我們用柔情擁抱歲月,過好每一天!
個人資料
正文

愛爾蘭的日常三餐!(笨小孩的世界之278篇。)

(2025-09-11 10:57:33) 下一個

                          愛爾蘭的日常三餐!(笨小孩的世界之278篇。)

 

愛爾蘭.png

                愛爾蘭國菜-燉肉(Irish Stew

在英倫三島,除了英國,另外的愛爾蘭、蘇格蘭都是質樸的民族,愛爾蘭的飲食,不似法國般精致,也不像英國般繁複,而是帶著土地的粗糲與民族的堅韌。當然,我重點介紹的是每一個國家地區的百年味道,隨著現在物質的豐富和各地交流,現在的一日三餐是可以比之前豐富多彩的,但曆史文化的溫度隻是藏在百年味道中流轉的。

當你走入愛爾蘭的清晨,最常見的,是一片剛出爐的 蘇打麵包(Soda Bread)。不同於酵母發酵的歐式麵包,它以小蘇打為膨鬆劑,麵團中常加入酪乳(Buttermilk),烤出的外殼酥脆,內部鬆軟,略帶酸味。

 

愛5.png

 

愛爾蘭在19世紀時期,因貧困和習慣了依賴土豆,在麵對饑荒,因為土豆疫情而另全國失收。這時候蘇打麵包的出現,是一種“生存智慧”。它無需等待發酵、無需昂貴原料,幾乎家家都能烤製。它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 抵抗饑荒的記憶。

泥炭爐火上的麵包香氣,帶著愛爾蘭鄉村的溫情,也帶著民族堅韌的隱喻。

製作的食譜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麵粉 + 小蘇打 + 酪乳,拌勻成團;

 劃十字口(意為:祈求上帝庇佑),然後放入烤爐烤至金黃。

 

愛7.png

 

午餐:

如果要說哪種食物代表愛爾蘭,那一定是 土豆。19世紀的“大饑荒”(18451852年)因馬鈴薯疫病,導致上百萬愛爾蘭人餓死、數百萬流亡。土豆從救命糧到民族創傷,刻入了整個國家的集體記憶。所以,他們的午餐土豆湯,是一碗民族的苦澀記憶。

午餐時,一碗 土豆湯(Potato Soup),濃稠、樸素,加入洋蔥、奶油、蔥花,既是日常的安慰,也是對曆史的緬懷。

 

愛4.png

 

愛爾蘭移民漂泊世界各地,但帶走的第一份味道,往往就是“土豆”。

其食譜同樣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先將土豆切塊,煮爛;

 然後加入奶油、洋蔥碎、雞湯攪拌成糊狀,撒上蔥花,就是一頓午飯。

夜晚:

到了晚上,愛爾蘭燉肉與健力士黑啤,才可以真正體現愛爾蘭百年相伴的味道。

夜晚,最典型的愛爾蘭味道,是一鍋 愛爾蘭燉肉(Irish Stew):羊肉、土豆、胡蘿卜、洋蔥,一層層碼放,小火慢燉,湯汁濃稠,味道淳厚。最早的時候,這隻是一道 窮人料理,卻在百年間成為國家象征。

與燉肉相伴的,是一杯深色的 健力士黑啤(Guinness)。這款誕生於1759年的啤酒,幾乎成為了愛爾蘭的“另一麵國旗”。杯中濃厚的麥芽香與泡沫,陪伴了無數個愛爾蘭人的夜晚,也陪伴移民在他鄉的鄉愁。

 

愛2.png

 

簡易食譜(燉肉):

 羊肉、土豆、胡蘿卜、洋蔥分層放入鍋中;

 加入少量清湯,小火慢燉3小時以上。

(燉肉)的食譜:

 先把羊肉、土豆、胡蘿卜、洋蔥分層放入鍋中;

 然後加入少量清湯,小火慢燉3小時以上,待香氣溢出便可以上桌。

 

愛爾蘭一日三餐的飲食故事,是 “苦難中的堅持”。每一塊土豆、每一口燉肉,都仿佛在低聲訴說:即便貧窮、流離,仍要在泥炭火上烤一塊麵包,仍要舉杯唱起一首歌。

其實,據我的認知,歐洲大地上,食才從來都不是很豐富的,因此在愛爾蘭,蘇打麵包是饑荒的產物,卻成了日常的溫暖;土豆是創傷的符號,也成了全球移民的紐帶;燉肉與啤酒,是民族團結的象征,在歌聲與笑聲裏延續。在每年的愛爾蘭節,看到紐約中城那些穿得綠油油的愛爾蘭移民在載歌載舞,在這樣春意怏然的人海中,你會想象到他們民族三餐背後的百年故事嗎?百年味道不管在那裏,那爐火,那煲、那鍋、那盤從來都是百年曆史千年文化的承載!不是嗎?

 

愛爾蘭9.png

 

 

作者簡介:張允遐,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合作作家,【滾滾紅塵美利堅】作者。該書被中國各地圖書館和美國公共圖書館收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我在愛爾蘭小旅館,早餐有黑香腸,裏麵是豬血、豬油、麵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