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向上 自強不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正文

童年的記憶(二)

(2020-05-09 15:08:19) 下一個

  姥爺是村裏的小學老師,當時算是村裏最有學問的人,所以備受大家尊重。大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願意跟姥爺聊一聊,請他幫著拿個主意。街坊鄰居有了糾紛,鬧了別扭也願意找他去幫著調解。遇到婚喪嫁娶紅白喜事,姥爺也常被請去做主事。村西頭住著一對老兩口,唯一的兒子在外地工作。老兩口的兒子很孝順,經常給老兩口寫信,還時不時的寄些錢回來。可是老兩口都不識字,每次從大隊部拿到信,他們就直接來到姥姥家,讓姥爺幫他們念信然後再代筆寫回信。就這樣姥爺幫他們讀信寫信十多年,一直到老兩口後來被兒子接去同住才結束。

  雖說姥爺算是舊時代的讀書人,但他並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書呆子,思想也不保守。姥爺還是個多麵手,多才多藝。首先,姥爺做得一手漂亮的木匠活。姥姥家的家具都是姥爺自己動手做的。在眾多的家具中,姥姥家裏的八仙桌和與之配套的兩把椅子最具代表性。這套桌椅是仿古設計,簡約中透著古色古香,即實用又耐看。凡是見過這套桌椅的人都誇姥爺的手藝好。好手藝名聲在外,自然就有鄉裏鄉親的來找姥爺去幫著做家具。姥爺基本上是從不拒絕,能幫就幫。姥爺退休後有一次到我家做客,看見我家的碗架子(碗櫥)又小又舊,就決定為我們做一個新的。從設計到買料再到做成總共也就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新碗架子是雙開門,打開門裏麵有三層格,用來放剩飯剩菜和鍋碗瓢盆。雙開門的下麵有兩層抽屜,每層抽屜都分成了幾個小格子,用來放油鹽醬醋和其它調料。這個漂亮的碗架子我們家用了幾十年,一直到我父母搬進了樓房才把它送給了一個親戚。

  象多數他們那代的讀書人一樣,姥爺寫得一手好毛筆字,而且是真草隸篆樣樣拿得出手。每年春節,就有街坊鄰居甚至外村的人來求姥爺寫春聯。姥爺每次都是來者不拒,揮筆就寫。姥爺的腦子裏好像裝著無數的春聯,給鄉親們寫的春聯一家一樣,絕不重複。我在姥姥家的那幾年正是文革期間,大隊部的磚牆上寫滿了毛主席語錄和標語。那些字都是我姥爺的手筆。

  姥爺的另一個專長是油彩工筆畫,擅長畫花鳥魚蟲、山水庭院。姥爺的畫注重細節,筆法棉密細致。所以他畫的花鳥魚蟲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但在當時那個年代,姥爺的這個專長卻沒有多少施展的機會。他既不能象現在的人們那樣開畫展,也不能出畫冊。唯一讓他覺得有用武之地的地方是畫家具,具體地說就是畫櫃子麵、箱子麵和桌子麵什麽的。在當時的東北農村,幾乎家家都有一口一米多高兩米左右長的櫃子。櫃子主要用來裝被褥、衣服還有其它貴重的東西,櫃子麵上幾乎無一例外的都畫著帶有吉祥如意或家和萬事興之類寓意的畫。姥爺是當地有名的畫櫃麵的高手,附近十裏八村幾乎每個村都有姥爺畫的櫃麵。我爸媽結婚的時候,姥爺做了一對小箱子送給他們做紀念,箱子的麵就是姥爺親手畫的。我記得上麵有一對鴛鴦、小橋流水和柳樹荷花。這對小箱子我們用了十多年,一直到我上大學它們才被新式的立櫃所取代。

  非常遺憾的是姥爺的字畫都沒有保留下來。姥爺在世時,大家都沒有這方麵的意識。等到大家有這方麵意識的時侯,姥爺已經作古了。現在唯一留在世上的姥爺的字跡是他早年間寫給他侄子,也就是我媽堂弟的幾封信。這幾封信我前幾年回國的時候見過。信是用鋼筆寫的。雖然鋼筆字不像毛筆字那樣能夠充分體現出執筆者的書法功底,但信上工整娟秀的字體以及富有哲理和詩意的修辭文法都明確地告訴每一位讀者,這些信出自一個正直、善良,有文化、有思想、有藝術修養的人之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