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憶亡妻(2) 憶義民,談\'送行\'

(2021-08-04 08:02:39) 下一個

新近,讀了梁實秋先生在"閑暇處才是生活"一書中隨筆短文"送行"。古今有許多描述送行的佳話和絕唱,傳誦至今。古有南浦唱驪歌,灞橋折楊柳,汪倫踏歌送李白,更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近有,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送行,送行,定是有人送,有人行。到我這個年歲,又多年漂泊在他鄉異國,經曆過無數次送和行。唯有兩次,最讓我刻骨銘心。一次是1987年7月15日,在上海虹橋機場,義民和女兒送,我隻身行,赴美求學。過了安檢門,她們就不被允許再行進了。一聲話別,我再不敢回頭,不忍再聽女兒不舍呼喚和再見義民淚眼婆娑,更不願她們看見我淚眼汪汪。突然間,87版"紅樓夢""枉凝眉",踏歌而來,在整個機場大廳中漂蕩,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我的淚水再也噙不住,奪眶而出。妻子年輕貌美,往後獨自教養幼女,兼顧年邁雙親,生活重擔全然壓在她瘦弱的雙肩; 我自己隻身赴美求學,前程未卜。這一步跨出,就如同潑水難收。怎不讓我內心忐忑不安,戚戚然。三十多年後,此一送行場景,依然曆曆在目,記憶猶新。

再一次沒齒難忘的是,我和女兒送,義民行。然而,此行竟一去無歸期。2020年1月13日,也就是義民追思會後的隔一天,我和女兒去殯儀館,見義民最後一麵,送她最後一程。她靜臥在百花叢中,雖麵容消瘦,然神態安詳,仍顯現著貫有的自信和堅強。身著她最愛的繡有對稱花卉的鴨蛋青半長裙。她也曾著此裙參加女兒的婚禮。她右手戴著發小閨蜜不久前才送她,能為她祈福的,由名貴香木和寶玉串成的手鏈; 左手握有同一閨蜜贈於的珍貴寶玉項鏈。是天下午,義民就將踏上她最後歸去之行,化為一縷青煙。時間河水依然流過,斯人已遠行...

上天送我來到這世界,未經我同意; 行離這世界時,也將絕非我情願。豈有此種送和行之理? 如今,我送義民行; 來日,誰人送我行? 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何處去,完全被動和盲從。我自慚劣鈍,隻能唉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