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賈書記其人,其事(1)

(2021-11-27 07:35:38) 下一個

 (中篇小說連載)                          

皖北農村,1975年5月的這天,賈政靖起了個大早,簡單地用濕毛巾抹了把臉,推上自行車。臨出門時打了個臭酒嗝,它是昨晚飯局後仍殘留在胃裏的酒菜發酵後的結果。曹莊大隊的幾名幹部,最近幾天都分別下到各自分工負責的生產小隊去檢查督促,確保每畝小麥地均澆到小麥收割前的"灌漿水”。大隊會計賈政靖,不,現在應該叫曹莊大隊黨支部新任副書記兼大隊會計賈政靖,近來特別興奮,因為,前不久曹莊大隊黨支部已接到他盼望已久的正式任命他為支部副書記的公文。從這以後,他就是曹莊大隊名正言順的二把手。大隊支書曹明軍是土改時期入黨的積極分子。曹姓在當地是大姓。老曹書記人脈廣泛,頗有城府,經驗豐富,二十多年的工作,在當地上上下下留有良好口碑,受人尊敬,威信極高。雖然目前身體仍然硬朗,但畢竟也是近六十的人。民間傳言他幹不了幾年了,正在物色和培養接班人。賈政靖,四十歲剛出頭,身高中等,身體微福,國字臉,小眯眼,頭發似鋼針粗而硬。他見人三分笑,初次見麵總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印象,但說起話來自信滿滿,果斷,不容商榷,有股抑製不住的霸氣。他,現在喜歡別人稱他賈書記,文革前省城某技工學校畢業,在外地工廠吃了幾年公家飯,據他說身體不適應南方生活而放棄鐵飯碗,回農村務農,向土地討食。賈書記分管政工,主要包括治安,三村聯辦中學,大隊衛生所,計劃生育和知青管理,還兼任掌握著錢袋子的大隊會計,應該說是硬當當的實權人物。人們都推測他就是以後的支書接班人,他自己也是這麽期許的。

賈書記分管曹莊集上的三個生產小隊。他今天先來到第十生產隊。隻見從幾眼深機井裏抽出的水正緩緩地流向公路邊的麥田裏。皖北農村的五月是小麥生長的灌漿期,是小麥單粒增重的關鍵時期。而此時給小麥澆的水被稱為“灌漿水”。灌漿期小麥的需水量增加,保證灌漿期的水肥供應充足,才能保證灌漿飽滿,小麥粒重增加,產量增加。因此,"灌漿水”是決定小麥產量的一次非常重要灌溉。這年可說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去年秋天小麥播種後不久,老天接連下了幾天透地的秋雨。因此,麥種出苗齊全,生長旺盛,分蘖之後,接著下了兩場大雪,著實給麥苗蓋了層厚厚的被子,既保墒,又防凍,幫助麥苗越冬。今年立春後,積雪融化,麥苗返青,拔節,長勢良好。前不久,公社剛開過三級幹部(即公社,大隊,生產隊)動員大會,強調"學大寨,大幹五十天,確保夏收夏種"。

眼前這片沿公路的上百畝小麥田是曹莊大隊學大寨的樣板田,也是在公社眼皮底下的臉麵田。因此,確保此處小麥的良好長勢和未來豐收是曹莊大隊的重點之重點。賈書記來到地頭見到生產隊長。隊長簡單匯報了這兩天的工作,告訴賈書記,經過去幾天的忙碌,大半的麥田已澆過灌漿水,再有二,三天,他生產隊的小麥田就全部澆灌完了。賈書記沿麥田邊走了一段,低頭近看,幾台抽水機從幾眼深機井抽出來的水流向麥田深處。眼前半掌長的麥穗挺著濃密的鋒芒,有些麥穗和麥葉上還有花大姐,正爬來爬去地忙碌著。他轉身爬上高坡上的公路,手搭涼棚遮住刺眼的晨光,眺望一眼望不到邊的麥田。綠色麥田與淡黃的田埂經緯交織就好像綠毯中的彩紋,十分美觀。遠處麥田裏長長的麥穗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像一汪綠色的湖水,陣陣微波此起彼伏地傳向遠方。生產隊長不失時機地奉承說: 還是你當初有眼光和魄力。多虧了這幾眼深機井供水澆灌這片麥田。賈書記聽罷此言,得意地微笑了。

兩年前,省地質隊來此地鑽眼探礦,冬寒夏暑,披星戴月,吃住在野地。當時的賈會計強烈建議老支書及大隊領導班子主動為地質隊解決後勤問題: 動員附近生產隊和隊辦小學騰出幾間房子供探礦隊員暫住,安排幾名能幹婦女長期幫他們燒水做飯,大隊經常送他們一些雞魚肉蛋,幫助改善夥食。另外,當時的賈會計和老曹書記還經常請鑽探隊的大小領導吃飯喝酒,臨行前免不了再帶上大包小包的土特產。大隊的唯一目的是請他們每鑽一眼井,探完地礦後,在井底深處再多擴大些麵積,以便隨後做成深眼機井蓄水。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最後,還真把此事辦成了。生產大隊出少錢,辦大事,功在後代。賈書記特別喜歡別人提及此事,因為這是他的最得意和值得吹噓之傑作,也是他能當上副書記的重要資本之一。檢查完了這片麥田,賈書記又轉往其它生產隊,繼續下麵的督查工作。(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你的這篇小說題目讓我一下想起改革開放初讀過的一篇諷刺小說《打倒賈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