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影梅庵憶語》白話譯文1E

(2025-08-09 11:51:40) 下一個

原文:陰月,過潤州,謁房師鄭公,時閩中劉大行自都門來,陳大將軍及同盟劉刺史飲舟中。適奴子自姬處來。雲:姬歸不脫去時衣,此時尚方空在體。謂餘不速往圖之,彼甘凍死。劉大行指餘曰:“辟疆夙稱風義。固如負一女子耶?”餘雲:“黃衫押衙.非君平、仙客所能自力。”刺史舉杯奮袂回;“若以千金恣我出入.即於今日往!陳大將軍立貸數百金,大行以參數斤佐之。詎謂刺史至吳門,不善調停,眾嘩決裂,逸去吳江。餘複還裏。不及訊。

譯文:十月我經過潤州去拜訪老師鄭公,當時閩中的劉大行從都門來,還有陳大將軍和劉刺史我們一起在船上飲酒。有個奴仆從小宛住處來,他對我說,小宛回去後一直不脫當時穿的衣服,現在天冷猶如沒有穿衣服,我要是不趕快去接她,她甘願凍死。劉大行指著我說:“你冒辟疆一直以風度義氣相稱,怎麽可以辜負一位女子呢?”我說:“那些權貴官吏,不是我所能應付的呀!”劉刺史當時舉杯揚袖說:“若給我千金讓我出麵調停,我今日就去!”陳大將軍馬上給了好幾百兩銀子,劉大行又給了幾斤人參幫襯添數。誰曉得劉刺史去了蘇州之後,並不善於調停,與那些索債者吵架決裂,逃跑去了吳江。我又回到家鄉,再沒有小宛的音訊。

姬孤身維穀,難以收拾。虞山宗伯聞之,親至半塘,納姬舟中。上至薦紳,下及市井,纖悉大小,三日為之區畫立盡,索券盈尺。樓船張宴,與姬餞於虎,旋買舟送至吾皋。至至月之望,薄暮侍家君飲於拙存堂,忽傳姬抵河幹。接宗伯書,娓娓灑灑,始悉其狀,且馳書貴門生張祠部立為落籍。吳門後有細瑣,則周儀部終之,而南中則李宗憲舊為祠垣者與力焉。越十月,願始畢,然後往返葛藤,則萬斛心血所灌注而成也。

小宛在蘇州孤身一人,進退維穀,無法收拾。虞山宗伯(錢謙益)聽說後,親自去了半塘,把她接到船上。把那些索債者聚來,上至薦紳大夫下到市井小人,了解了所有債務,三天之內厘清了所有債務,要回來的借據超過一尺厚。然後在船上為小宛餞行,又雇船把她送往我家鄉如皋。到十一月十五,傍晚我與父親在拙存堂飲茶,忽聽說小宛已經到了河岸。我接到宗伯書信,內容洋洋灑灑,我才了解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而且他已修書給門生張祠部處理小宛落籍的事情。蘇州那邊還有些沒有處理的瑣碎事情,由周儀部處理完成,南中李宗憲也出了力。前後用了十個月,事情終於處理完畢,來回糾纏,此事真是萬斛心血才得以辦成。

壬午清和晦日,姬送餘至北固山下,堅欲從渡江歸裏。餘辭之,益哀切,不肯行。舟泊江邊,時西先生畢今梁寄餘夏西洋布一端,薄如蟬紗,潔比雪豔。以退紅為裏,為姬製輕衫,不減張麗華桂宮霓裳也。偕登金山,時四五龍舟衝波激蕩而上,山中遊人數千,尾餘二人,指為神仙。繞山而行,凡我兩人所止則龍舟爭赴,回環數匝不去。呼詢之,則駕舟者皆餘去浙回官舫長年也。勞以鵝酒,竟日返舟,舟中人宣瓷大白盂,盛櫻珠數廳,共啖之,不辨其為櫻為唇也。江山物之盛,照映一時。至談者侈美。

壬午年四月最後一天,小宛送我到北固山下,堅持要跟隨我渡江回到我的家鄉。我推辭,她就顯得越哀切,不肯離去。船停到江邊,西洋人畢今梁先生送我一卷夏天穿的西洋布,薄得好像蟬的翅膀,潔白如雪一樣豔麗。當時用粉紅色的不了做襯裏,我給她做了一件薄衫,美麗程度不減當年張麗華桂宮的霓裳。她與我一起登上金山,當時有四五條龍舟衝波激蕩跟隨我們而上,還有數千遊客跟隨我們二人,用手指著我們,說我倆是神仙。我們繞山而行,凡是我倆停留的地方,龍舟都爭著近泊,在水裏盤恒好幾圈也不離去。我詢問是怎麽回事,駕船工都是我去年從浙江回家時雇的船工,我賞給他們肥鵝和美酒,當晚返回船上。船上有人用大白瓷碗盛滿櫻桃,和我倆一起食用,我無法辨別哪個櫻桃,哪個是小宛的嘴唇。江山美景和豐富物產,相映成趣,盛極一時。直到今天,人們談論起那天的情景仍然讚不絕口。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