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的《樹王》講述了一位貴州山民蕭疙瘩的故事,他被稱為人間的樹王。他懂山,懂森林,知道森林是山的發膚。一群知青被送到他所工作的農場,他們接受到的命令是砍樹:砍掉“無用”的樹,種上“有用”的樹。當森林中除了樹王以外,所有的樹被砍伐一空,最後蕭疙瘩迫不得已把森林中的樹王也砍倒之後,人們開始放火燒山,人間的樹王徹底倒了,一病不起,衰竭而死。老杜詩雲:誌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這是人與自然共同走向滅亡的一場悲劇!
我老家有一棵十裏八鄉遠近聞名的古柏,傳說是唐朝時所栽,也有說是春秋戰國時期所植。至於此樹到底有多大年紀,現在已經無稽可考。相傳當年此地靈光寺裏有一口銅鍾,敲響之後,方圓百裏的人們都可以聽到。於是有人就心生歹意,想把這口神鍾偷走。為了防盜,寺裏的僧人就把這口鍾埋到地下,又怕時間一長忘記所藏之處,於是在上麵種了一棵柏樹作為記號,後人稱之為“護鍾柏”。多年之後,古柏越長越大,現在需要四、五個成年人手拉手圍起來才能合抱得住。此樹也被當地人奉為神樹,尊稱為“柏樹公公”,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會有人前來祭拜。村裏有璋瓦之喜的人家,老人會懷抱滿月嬰孩繞樹三匝,以求孩子一生平安。四十年前,得益於改革開放,村民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村幹部們跑鄉鎮、跑縣城,申請規劃新農村,各家各戶準備大興土木,重新翻蓋自己的破屋爛廈。當時有人提議古柏周圍方圓100米內不得有任何建築,否則古柏命將休矣。鄉民愚鈍,此事也沒有正式列入新農村規劃的議事日程,結果緊挨著古柏四周,一座座青磚綠瓦平房、二層小樓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數年之後,新農村初具規模,鄉民開始用磚頭、水泥、水磨石鋪院子。再後來,各個巷道路麵硬化並澆上瀝青,招來臨坊村民的不少羨慕和嫉妒。殊不知,鄉民這樣的一錯再錯、執迷不悟,對古柏造成了不可逆的致命性傷害。柏樹周邊的地麵已經被夯實,土層估計已經結塊。古柏怕是透不過氣來,快要憋死了。原本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柏,主幹枝條已成槁木,隻剩下旁邊幾枝還有些少量綠葉殘留在上麵。幹枯的枝條在空中可憐巴巴支愣著,就像一位風燭殘年、奄奄一息的老人,估計用不了多少年,自然會摧枯拉朽,從樹身上掉落下來。人們又是在其旁邊樹碑立傳,又是給柏樹身上披紅掛花,乞求柏樹能夠重現生機,這實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作法。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可憐嗎?可歎嗎?可悲嗎?可笑嗎?這又將成為一起人與自然共同走向滅亡的悲劇,當年在位的村幹部們的名字終將會被後世子孫牢牢釘在村誌的恥辱柱上!天下奇方妙藥不勝枚舉,唯有一樣買不到——它的名字叫“後悔”。古往今來這類的事情還少嗎?今似古來古似今,盤古初分看如今。霸王沽名終歎惋,高宗後悔逐子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被判五刑,腰斬於鹹陽。李斯出獄,和二兒子一起被押赴刑場,回過頭來對兒子說道:“吾欲與若複左牽黃,右擎蒼,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死到臨頭,幡然悔悟,但為時已晚。太白感慨道:“鹹陽市中歎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諸葛亮悔不該錯用馬謖失街亭,洞察先機、決斷果敢的司馬懿懊惱猶豫不敢進空城。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恨不相逢未嫁時,悔教夫婿覓封侯。子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樹欲靜然風未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帝王將相、達官顯貴、才子佳人甚至連聖人神仙都有後悔之時,何況販夫走卒,鄉野村夫?總有一天這尊神樹終將含恨而終,撒手塵寰,鄉民會把祂連根拔起,做成各種柏木梁柱、柏木器具、柏木棺槨甚至當成柏木劈柴付之一炬,留下死灰一堆,身回山川,化成青煙幾縷,魂歸蒼天。順便再把那口沉睡千年的神鍾挖掘出來,懸掛於古柏原址,時常敲一敲,給方圓百裏的所有人都提個醒,時刻銘記這個慘痛的教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