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車子來到了三河鎮(Three Rivers)的舒適酒店(Comfort Inn),時間還不到下午兩點半。車外似火驕陽,道旁衰草枯黃。酒店前台告訴我們說,房間尚未就緒,需要等到四點之後方可入住。沒過多久,另外兩家朋友也抵達酒店。距離夜幕降臨還有五個多小時,酒店距離紅杉國家公園進口隻有十多公裏,我們決定先進入公園做短暫遊覽,完後再返回酒店辦理入住手續。我們三部車並為兩部,一前一後不久便來到了公園門口。
進入公園,第一站是將軍路(Generals Road)左邊的隧道石(Tunnel Rock),這是美國民間資源保護隊於1938年修築將軍路時開挖的一條隧道,也是當時進入公園園區的必經之路。後來由於有些進入公園的車輛形體很高大,隧道淨空高度不夠,1997年將軍路改道,繞開隧道石,這裏便成了一個觀景點。隧道石其實是一整塊花崗岩巨石,旁邊山體有一條很短的小土路,遊客可以沿著小路攀爬到石頭上方。石頭上方並不平整,人站在石頭上麵,感覺距離地麵至少有三、四層樓高,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措施,所以並不建議大家攀爬,以免發生不測。
前麵提到的民間資源保護隊,英文全稱是: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簡稱:CCC。美國在1933年至1942年間,對18歲至25歲(後來年齡放寬到17歲至28歲)的單身救濟戶失業男性推行了一項以工代賑計劃,這些救濟戶都是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失業、難以找到工作的家庭。這是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實施的羅斯福“新政”(New Deal)其中一項就業方案,民間資源保護隊提供人力勞動職缺,組織失業的年輕男性到聯邦政府、各州政府與地方政府擁有的農村地區進行自然資源保護工作。計劃實施期間,全美每天有超過30萬人在從事這方麵的工作;9年來一共有300萬名年輕男性加入民間資源保護隊。美國政府提供這些年輕勞工免費食宿和衣物,以及每月30美金(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折合現在的600美金)的維持生計薪資(其中25美金必須寄回給自己的家人)。民間資源保護隊在美國現代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當時所麵臨的“環境”危機和社會危機,而且擴展了資源保護運動的範圍和群眾基礎,為戰後美國的環境運動埋下了伏筆。在美國公眾看來,民間資源保護隊是所有新政項目中最受歡迎的一項。當時的資料顯示,個人加入民間資源保護隊可以改善身體狀況、提升戰鬥意誌、增強就業能力。民間資源保護隊還提高了公眾對戶外活動和國家自然資源的認知度和鑒賞力,以及對保護和開發自然資源的精心策劃、國家全麵計劃的持續需要。到了1942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征兵在即,對工作救濟的需求下降,美國國會投票決定關閉該計劃。現在美國各地的國家公園裏的道路橋梁等設施的修建,歸功於當年參加民間資源保護隊的美國年輕小夥子們。我們更應該感謝他們為我們現在的旅遊方便所付出的青春和汗水。
1950年代至1978年期間,在中國大地上發起了一場規模宏大的上山下鄉政治運動,理論上是為縮小“三大差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與腦力勞動差別)。1955年,河南省郟縣一批中學生回鄉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年在為《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中的《在一個鄉裏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所寫的按語中為此寫道:“一切可以到農村中去工作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應當高興地到那裏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上千萬的城市知識青年(簡稱“知青”)被組織到農村去定居和勞動,目的是為了防止修正主義,同時讓年輕人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但各界對此運動的評價現在仍然存在一定爭議。當然這與美國民間資源保護隊的性質不同,而且上山下鄉有男有女,這場運動曾改變了成千上萬中國人的命運以及他們的家庭。一種觀點認為,當時政府把“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裏吃閑飯”作為口號,很明顯是把城鎮無業勞動力到農村安家落戶視為解決失業的辦法。失業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社會主義社會不可能有,也絕對不允許有失業問題。但當時的中國大陸糧食總產量逐漸不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中國城市人口的需要,政府無法給城市青年人安排工業和服務業領域的工作。另外一種觀念認為,毛澤東在所發起的文化大革命中,已經達到了清除劉少奇為首的所謂“資產階級當權派”的主要目的,難以控製的紅衛兵勢力逐漸成為麻煩,對政治高度熱衷的數量龐大的無業青年將會對社會政治穩定構成嚴重威脅。把大量城市青年遣送到農村進行農業勞動,除了經濟上的考慮以外,主要是一種分而治之、化整為零、化零為無、各個擊破的政治策略。直到1970年代末,前後經曆25年之久,上山下鄉的知青總數達兩千萬左右,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