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梅開二度的“上海公報”和莫衷一是的中英翻譯

(2022-10-11 17:14:45) 下一個

中美“上海公報”,最近被人從箱底翻出來,像梅開二度的半老徐娘,重新上了花轎。“上海公報”所以被翻出來老調重彈,是因為當年簽約的中美雙方,現在活脫一對昔日戀人。一方頻頻出軌,最近幾乎發展到肆無忌憚的地步。一方則一麵嘴裏喊“分手就分手,誰怕誰”?一麵卻翻出舊日情書,指著裏麵的山盟海誓,滿世界討公道。

要從“上海公報”這份50年前的舊情書裏,斷出是非曲直,並非易事。中國滿世界討公道,無非是說美國“始亂終棄”,移情別戀。而台灣最不要臉,充當中美戀情的“小三”。但問題是,“上海公報”發表的1972年,中國不也是從“小三”做起,經過沒有名分的7年苦熬,才於1979年從台灣,也就是從中華民國手裏,把美國正式搶到手的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現在不要說美國和台灣隻是出軌,就是哪天明媒正娶,不也算物歸原主,有什麽可怨天尤人的?

上海公報”是份奇怪的文件。公報發表的1972年,中國正在搞“文化革命”,而美國還在越南打仗。中美之間,從來把對方描繪成青麵獠牙。突然,青麵獠牙的撒旦,要作為毛主席的客人,到訪清教徒式的中國,這難免令人瞠目結舌。為了不至過分驚慌,中國政府下令,每個中國人,見到撒旦,都要表現得“不冷不熱,不卑不亢”。其實這道命令也是有備無患,因為撒旦來上海簽約公報那天,上海和20223月一樣,全城處於“靜默管理”。普通人要想“不卑不亢”,也決沒有表演的機會。中美“上海公報”,就誕生於這樣怪異的曆史氛圍中。有這麽奇怪的曆史背景,“上海公報”的寫法,自然也與眾不同。

別人寫公報,都是先寫共同點。“上海公報”不一樣,先寫分歧。美國人講“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國則講“東風吹,戰鼓擂,世界革命萬萬歲”。普通中國人第一次有機會在照片上看到毛主席的書房,大概就是在毛主席會見撒旦尼克鬆那天。本以為毛主席的書房,一定堆滿馬列著作。沒想到裏麵一本馬列著作都沒有,全是“文化革命”時,明令禁讀的線裝書。毛主席說自己是馬克思加秦始皇,但在毛主席書房裏,沒有馬克思,隻有秦始皇。在堆滿秦始皇的書房裏,毛主席對尼克鬆說,咱們不談國際政治,隻談哲學。毛主席大概以為自己是哲學家,其實他的哲學,無非是“東風吹,戰鼓擂”。所以,“上海公報”也從“東風吹,戰鼓擂”開始。先講分歧,再表共識。“上海公報”一共2656個字,共識部分僅占679個字,而分歧部分卻占1513個字,分歧超過共識兩倍。

中國現在滿世界討公道的那幾句“山盟海誓”,散見於先後三個中美公報【注1】。概括起來,是這樣三句話: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裏,隻有前兩句,沒有第三句。那是因為當時中國還是“小三”,尚未扶正。到了1979年,中美建交。在“建交公報”裏,才加上第三句,算是正式官宣:“小三”上位。而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主要是講對台軍售。這次,中國有點用心險惡,是“小三”上位後,要把原來的“正房”,趕盡殺絕,往死裏整。

在“上海公報”裏,雖然提到“山盟海誓”的前兩句。但這兩句話,卻不是見於中美雙方 的共識部分,而是放在分歧部分。“上海公報”的寫法,是中美共識部分,用“雙方聲明,雙方同意”等開頭。而雙方分歧部分,則用“中國聲明怎樣怎樣”寫一段,再用“美國聲明如何如何”寫一段,以表達雙方的不同立場。“上海公報”裏那段“山盟海誓”,是在“中國聲明”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等等後,在“美國聲明”部分裏,據說基辛格絞盡腦汁想出了這樣一句話,即“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美國當時承認的中國合法政府,是台灣的中華民國。中國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台灣認為,台灣以及中國大陸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上海公報”裏寫的“一個中國”,是不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籠統的中國。這種講法,符合中國和台灣雙方立場,美國當然沒有異議。就像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麵,習近平不稱馬英九為“總統”,馬英九也不稱習近平為“主席”,雙方互稱“先生”。美國的立場,就好比對“先生”二字,不持異議。

美國在“上海公報”的“山盟海誓”裏,用的詞是“美國認識到”,英文原文用的是“acknowledge”,意思是我“認識到”你的立場。在以後英文版的“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中,凡涉及上述內容,美國用的詞都是“acknowledge”。美國在這方麵的立場,用中國外交部的話講,應該是“一貫的,明確的”。但蹊蹺的是,同樣一個“acknowledge”,在中文版的“上海公報”裏,被譯作“美國認識到”。而到了中文版的“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裏,卻被譯作“美國承認”。我“認識到”你的立場,不等於我同意你的立場。但我“承認”你的立場,卻意味著我同意你的立場。一字之差,含義迥然不同【注2】。

毛主席喜歡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但在創造“上海公報”的曆史裏,並沒有“人民”的蹤影。被曆史記住的“動力”,不是毛澤東周恩來,就是尼克鬆基辛格。連幫忙把“美國認識”,改變成“美國承認”的翻譯們的功勞,也沒被曆史記住。但有一個例外,那是隨尼克鬆訪華的美方翻譯傅立民,被曆史記住了一點。據說當年中美會談時,確定的翻譯是中方的冀朝鑄和章含之,傅立民被冷落一旁。當尼克鬆講到國際事務中的美中利益時,他用了英文“parallel”這個字,中方便翻譯成“平行”。意思是美中利益是“平行的,不衝突”。這時傅立民突然插話,說中方翻錯了。周恩來頗為驚訝,問“錯在哪”?傅立民說:“平行在中文裏的意思,是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但美中利益是有共同點的,所以平行不恰當”。周恩來問:“那照你說應該怎麽翻”?傅立民答:“我翻的話,就翻成殊途同歸”。此話一出,語驚四座。從周恩來到章含之,都極度震撼,以為是神來之筆。直到五十年後的2022年,“上海公報”梅開二度,被再次炒熱後,中國還有人舊事重提,感歎“殊途同歸”翻譯得多麽了不起【注3】。

把英文的“parallel”,譯成“殊途同歸”,其實荒謬至極。中文有個貶義詞“望文生義”,意思是不懂一個詞的確切含義,僅從字麵上去胡亂臆測。但“望文生義”,總還有點字麵上的“依據”。把“parallel”譯成“殊途同歸”,連這點字麵上的依據都沒有。“殊途同歸”典出《周易》裏麵“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注4】。意思是天下的事情,雖然道路不同,但都有同樣的歸宿。如果尼克鬆想表達的意思是:“雖然美中政治製度不同,但最終都會走向共產主義”,那可以用“殊途同歸”。但尼克鬆顯然沒有這個意思。尼克鬆的意思是,美中的國家利益,在地緣政治意義上互不衝突。在表達這種意思時,國際關係裏經常用“parallel”這個字,譯成“平行”,意思沒錯,就是“不衝突”。一定要吹毛求疵,可稍作改動。把“平行”,改成“並行”,譯成“並行不悖”即可。至於在這裏把“parallel”譯成“殊途同歸”,那不止是“望文生義”,簡直是顛倒黑白。

傅立民的“殊途同歸”,給周恩來留下深刻印象,以至在“上海公報”簽訂後的告別晚宴上,舊話重提,問傅立民哪裏學的中文。傅立民答“台灣”,周恩來又是一番感歎。於是指著章含之對傅立民說:“她父親章士釗是大學問家,剛寫了《柳文指要》,讓她送你一本。她看不懂她父親的書,你看得懂”。但傅立民第二天就要回美國,哪裏去找《柳文指要》?幸虧“文化革命”中的上海灘,有位“文化”紅人朱永嘉,手裏有本張春橋送他的《柳文指要》,於是割愛送給了傅立民。據朱永嘉說,當時全上海,隻有他有這本《柳文指要》。可謂名副其實,“海”內孤本。

文化革命”焚書坑儒,研究舊學問的書,都在“焚坑”之列。為什麽章士釗能寫《柳文指要》,還可以出版呢?原來毛主席年輕不得誌時,受過章士釗兩萬大洋接濟。毛主席奪得天下後,決定滴水之恩,湧泉相報。1949年後,“反動文人”章士釗,借用傅立民學過的成語,和共產黨“殊途同歸”。在曆次政治運動中,不但安然無恙,而且聖寵不衰。到了“文化革命”,中國八億人口,碩果僅存,隻有毛主席可以讀線裝書,隻有章士釗可以寫線裝書。所以,章士釗的《柳文指要》,才是真正“殊途同歸”的產物。章士釗寫,毛主席讀,兩人詩文唱和,恰似一對荒漠奇葩。

周恩來八麵玲瓏,先是驚豔於“殊途同歸”。後來聽說傅立民師承台灣,心中有點不爽。決定借章士釗這朵奇葩,用《柳文指要》來匹敵“殊途同歸”,扳回一局。但扳回一局,要“扳”得不動聲色,不能得罪美國人,畢竟“外交無小事”。所以決定用貶低章含之的辦法,來抬高傅立民。這時的周恩來,全然不顧“尊重女性”的紳士風度。當著章含之的麵,說她讀不懂《柳文指要》,而傅立民讀得懂。一般情況下,周恩來尊重女性。但黨國利益攸關時,難免事急從權。當然,這還要看對象是誰。是章含之,不妨“從權”一下。但如果換成陪在毛主席身邊的張玉鳳,那是萬萬不可“從權”。就是借周恩來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說張玉鳳讀不懂《柳文指要》。所以說,周恩來八麵玲瓏。

殊途同歸”幸好隻是口頭說說,沒有見諸“上海公報”。但正式發表的“上海公報”,也充滿文字不通的地方。例如,在中美兩國闡述各自立場時,美方開頭第一句是:“為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對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和消除衝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對“原因作出努力”,居然有這樣的中文,不知幾個中國人能讀懂?這句話的英文原句是:“Peace in Asia and peace in the world requires efforts both to reduce immediate tensions and to eliminate the basic cause of conflict”。英文原句是通的,準確翻譯應為:“為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既需要努力緩和迫在眉睫的緊張局勢,也要努力消除引起衝突的根本原因”。

再舉一個例子,在上述文字後不久,“上海公報”繼續寫道:“美國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國與國之間的聯係,以便減少由於事故、錯誤估計或誤會而引起的對峙的危險,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的努力”。這裏,“努力”的主語是什麽?再來看英文原句:“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that the effort to reduce tensions is served by improv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hat have different ideologies as to lessen the risks of confrontation through accident, miscalculation, or misunderstanding”。這句話的準確翻譯應該是:“美國相信,加深不同意識形態國家間的溝通,以減少因意外、誤判和誤會所引發的衝突,將有助於為緩和緊張局勢所作出的努力”。

上海公報”,帶著如此不通的文字永載史冊,足以讓毛澤東、周恩來、尼克鬆、基辛格等人臉上無光。但毛主席大概不在乎這些細枝末節,他隻在乎哲學。中美會談在毛主席書房裏從哲學開講,“上海公報”以中美雙方不同的哲學開篇。前麵說過,“上海公報”裏的美國哲學是“自由民主”,而中國哲學是“東風吹,戰鼓擂”。讓我們來看看雙方哲學的具體表述。美國哲學這樣寫道:“美國將致力於建立公正而穩定的和平。這種和平是公正的,因為它滿足各國人民和各國爭取自由和進步的願望。這種和平是穩定的,因為它消除外來侵略的危險。美國支持全世界各國人民在沒有外來壓力和幹預的情況下取得個人自由和社會進步”。中國哲學莊嚴聲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

五十年後的今天,“上海公報”裏的美國哲學,不需改動一個字,仍然可以寫進美國政府的宣言。滄海桑田,曆久彌堅 ,這才是“普世價值”。而“上海公報”裏的中國哲學,早已和毛主席的“繼續革命”、江青的“中央文革”、以及送《柳文指要》的張春橋,一起被送進秦城監獄,折戟沉沙,灰飛煙滅。

陳翰聖

2022108日)

注釋:

1】中文版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見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官方網頁:http://us.china-embassy.gov.cn/zmgx_1/zywj/lhgb/

2】英文版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可在布朗大學威爾遜中心網址下載:https://digitalarchive.wilsoncenter.org/document/121325

3】詳見中共黨史博采官方賬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562633610061089&wfr=spider&for=pc

4】郭彧,《周易》,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386頁。

 

原載《新世紀》網站: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2/10/blog-post_5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