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議武書劍文

(2025-10-21 09:38:51) 下一個

讀議武書劍文

 

武書劍文:

 

“(一)默默無聞

三位著名畫家,傅抱石、李可染、關山月,在大饑荒年代,麵對餓殍遍野,卻創作了歌頌偉人的繪畫作品《萬山紅遍》、《江山如此多嬌》。

三位默默無聞日本人,卻為我國普通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功不可沒。一位是遏製沙塵暴的“治沙功臣”遠山正瑛;一位是讓東北大米走上餐桌的“水稻之王”藤原長作,一位是瓜果改良專家森田欣一。

20世紀80年代遠山正瑛來中國種樹,每天在中國的恩格貝種樹10小時。在他的影響下,日本7300誌願者來恩格貝種樹,種下樹木300萬棵,染綠黃沙4萬畝。

1980年,藤原長作隨日本訪華團赴黑龍江省方正縣考察,主動提出推廣旱育稀植技術,該技術最終在中國北方13省普及,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

1985年,森田欣一與我國合作,引進紅富士蘋果、麒麟西瓜、陽光玫瑰葡萄等等瓜果。

可悲的是,沒有良知、隻知道跪舔權貴的三位畫家美名遠揚;造福我國老百姓的三位日本專家,卻無人知曉。

 

議:傅抱石關山月李可染,其實還有黃賓虹齊白石錢鬆岩……他們是老式的手藝人。畫,是謀生過日子,給誰畫,還不都是個畫。

 

這三個日本人,做這些,也是過日子。

 

對比了看,很違和。不對比,各過各的。

 

是不是應當學一點這樣的看待:請閉上眼睛,祈禱,不為什麽。再睜開眼睛。自己此際想到的是:眼下的認知,是走向認識自己的一個點。踩住它就是了,接著往下走,不停下來。

 

思考的維度。向前一小步,有如讀《論語》之後讀《聖經》。讀《論語》,難免不做武書劍這樣的比較沒個完。讀《聖經》,也會做這種比較,但不會盯著不放。讀莫言,記住了高密;讀《巴黎聖母院》,想到看到的,海了去。

 

洗腦,用紅水,也有用黑水。黑水的強度滲透力度等,一點也不比紅水差。在同一個思考維度上,它們在搞雜染。

 

死纏爛打,常常是種過癮。犯癮的根源在:不說這些說什麽呢?這樣去看李承鵬武書劍這一類的文章,會產生另一個視角。

 

 

 

什麽啟蒙?

 

嚴複李鴻章康梁……. 思想解放,公知說“落後就要挨打”。

 

互聯網正告訴中國人,

 

“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人克拉克,剛剛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美國人布輪科,10月7日共同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奇怪的是,這兩位美國人,沒有感謝國家、沒有感謝政府、沒有感謝共和黨、沒有感謝民主黨;相反,他們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了嚴厲地批評。

更奇怪的是,這一段新聞采訪,未作剪輯處理,原封不動、原滋原味地播出了。

最最奇怪的是,身為總統的特朗普,任人指責,居然束手無策!”

 

三)鮮為人知

大家都知道上世紀我國著名的“乒乓外交”,也知道創造中國乒乓球第一個輝煌時代的“乒壇三英”容國團、傅其芳、薑永寧。可是,三英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52年,薑永寧從香港回到大陸,獲全國冠軍;

1953年,傅其芳從香港回到大陸,任國家隊教練;

1957年,容國團從香港回到大陸,獲得世界冠軍。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文革爆發後,三人因均遭受迫害。

1968年4月16日,傅其芳上吊自殺;

1968年5月16日,薑永寧上吊自殺;

1968年6月20日,容國團上吊自殺。

(摘自武書劍文章)

 

議:上述這些,其實就是給小孩喂吃的:“這個好吃吧?”“這個不好吃唉!”

 

陳獨秀進一步,不“哄小孩”,而是說:殖民個幾百年。但還可是可以見到,他心底裏還是惦記著這裏的前途。

 

魯迅的下班回來就抄古碑,就這樣過,直至死。張愛玲嫌中國吵,走人。這就對了。

 

昆德拉說,生活在別處。哪兒?香蕉人和他的一家。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