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張愛玲的經典愛情美句語錄讀議(三十三)

(2021-10-30 05:28:16) 下一個

張愛玲的經典愛情美句語錄讀議(三十三)

 

132、一般的說來,活過半輩子的人,大都有一點真切的生活經驗,一點獨到的見解。他們從來沒想到把它寫下來,事過境遷,就此湮沒了。

 

議:見到毛筆字和自己寫它,就覺得裝。一寫硬筆字,裝就不見了。讀清末民初的藥方,今天又見到晉代無名氏抄的經文,覺得寫得很本份,意態和我寫硬筆字時,是一樣的。

 

讀張愛玲,看到點民國人的本份。遇多大的事,想多大的理。民國沒有“活在當下”的提醒。不言而喻的,還說,怕人責怪碎嘴。倒是有“莫談國事”的條子到處貼,它是碎嘴,所以也沒人在意。

 

民國過來的老教授總教導說:先學會會問,再學會說,會寫。

 

譬如,李雲迪嫖被抓。網上一片怪朝陽群眾,建議妓院合法化,“男人,就那麽點事兒”,“可惜了這段才華”,“哈哈哈”。

 

聯想起“魯迅與李四光對撕,陳西瀅也加入“戰場”,徐誌摩躺著也中槍”;王安石與司馬光之爭。

 

怎麽這麽不一樣呢?

 

想著當年老教授的話,讀著張愛玲,說不出話。

 

133、男人做錯事,但是女人遠兜遠轉地計劃怎樣做錯事。女人不大想到未來——同時也努力忘記她們的過去——所以天曉得她們到底有什麼可想的!

 

議:總是在想不到的地方想,總想到想不到的地方。讀張愛玲,不這樣想都難。

 

不敢說張愛玲“有思想”。這是延安話。與她不搭。也不敢說她“很獨立”,這是公知話。她並沒入夥。

 

張愛玲走在大家都去的地方,遇到大家遇到的人和事。自己走在小區,遇見男女,會想到讀張愛玲,洋味。

 

經曆:在德國,姐妹去中國一遊。與談。說了又說的話是:完全不同的人。

 

讀張愛玲多了,久了,也總會這樣想。

 

譬如,好比說,她說的全是大觀園的事,可就是沒曹雪芹的胡同味,破落氣。她也想有,可就是沒有。好比說,《小團圓》《金鎖記》《赤地之戀》《秧歌》,不像賽珍珠《大地》盡量往土裏寫,不像大山說中國話盡量說得道地,她像壓根沒想到我在寫中國,隻是寫經過自己的情景人物。

 

她,全是個人的心事,聽她說出來,怎麽像沒事人,於周遭的種種。

 

有境界,總可企及。再不,望一望,總可以。讀張愛玲,會覺得得重新投胎,還得在境外。

 

先做人,然後做文學。這話用於讀張愛玲,就是在說絕望。自己敢寫這讀議,是因為已經在歐美呆了幾十年,撒撒“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之野。其實心一直虛得很。中國書,張愛玲的,讀得很吃力。

 

134、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惟有佔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

 

議:女人,不會下流。男人,怎麽高尚?!以為。譬如,他漂得盡嫖意嗎?“男為土,女為水”,把話說盡。

 

水近土時,會泛渾。

 

《胡笳十八拍》,蔡文姬想自身,想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的真切,卻常被打岔,戳戳的疼說不深,明明是悲,卻說成悲憤,悲壯,多多少少上了一點點“不愛紅裝愛武裝”的當。

 

李清照也會“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湘夫人,劉蘭芝,花木蘭,佘太君,祝英台,林妹妹,是“土”說“水”,嗝應,還總有點飯後茶餘的扯滋味。

 

謝冰心,丁玲,許廣平,蕭紅,程乃姍,王安憶,林昭,張誌新….. 給男人世界攪和得安不下心來就做回女人。

 

女人,不會下流。是的。可也往往被牽扯得很難上升,也確實是的。譬如做假小子,女漢子;譬如跟著罵娼,抓小三。

 

問她,為什麽總穿得光鮮。答:美化環境,愉悅自己。

 

男人,就是個托時,女人光鮮了。公園裏遇見韻一圍坐的“老太”,那個脫穎之麗,一派不顧人寰的暢快!

 

讀張愛玲,不敢滑行溜屏。她更前也一步。她在說,女人不會下流。接著說,女人應該活在自己的清澈裏。上流下流的流,是男人的渾濁所致。

 

女人之憐,隻是自憐。男人以為被憐,是自戀。

 

隻有嫖,沒有娼,從來如此;

 

征服,占有,往細裏看,是淪陷,是犯賤;

 

母係,曆史的齊活。後來的,“ 讓他們鬧著玩玩吧。”

 

讀張愛玲,會覺得,在讀一個應當如此的世界,看的,想的,用的,哭啊笑啊,小手腕,小砭砭…. 都是在自在泉溪裏。

 

 

 

 

135、要是真的自殺,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卻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製地發展下去,變的更壞,更壞,比當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議:活比死,可怕。不怕活比不怕死,還可怕。

 

讀張愛玲,以為,她是不活著,不是死。讀張愛玲,會覺得,自己活到死,也夠不著她的不活著。

 

把活進行到底,讀張愛玲蠻累的原因。生活在左傳史記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魯迅中太久,就是個生死裏打轉轉。遇見張愛玲,她在說生死之外的“活”,聽懵了。

 

應該說這些話。就像吃火鍋時的熱烈氣氛當全情投入,為伊消得人憔悴,…. 真所謂“做事要做這樣的事,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這樣的活,不會死。讀張愛玲,怎麽會想到在讀一個死人寫的東西?倒是常會覺得,在看著她活。還會產生希冀,也這樣活就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