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清華校慶跳豔舞助興,那顛顛胸騰騰股坐實:一流和下流能合流

(2021-04-29 17:19:47) 下一個
 

清華校慶跳豔舞助興,那顛顛胸騰騰股坐實:一流和下流能合流。

 

 

試試,餐前頓一會兒,閉上眼睛,像吹生日臘燭前許願似的。就是喝一碗粥,都會有是那麽回事的儀式感。

 

進門,脫衣,用衣架掛起來,縱然是件T恤,球衣。會覺得自己是那麽回事。

 

上床,任何床,一定脫掉外衣。衛生,更是謹遵內外,公私有別的教養。

 

帶給別人的物什,怎麽都包起來。縱然一張紙。這是給別人麵子,為自己護住裏子。

 

筷子要拿出個樣,好難!捧碗劃飯,再高級的席也下放成了便當。吃了千萬年的飯,沒吃出個樣,像文明擱了淺。

 

三歲的洋娃娃,一邊桌上用刀叉吃salad ,將大點的葉子切成小塊,每次至多兩小塊。把西洋文明的派吃出來。

 

說話,看著對方的眼睛。使知,語言不僅僅是舌頭的專利,交談豈止聲音。

 

能吃到從不鼓腮幫子,離貴族很近了。縱然你是個洗碗工。伊利莎白女王盤中的三明治,就是邊皮去掉,切成正好不致滑出牙之外一小塊一小塊的。

 

一次入口的量,和教養水平,倒著來。幾乎如此。

 

歐巴馬當眾大開朵頤是作秀。別信。

 

和本科以上學曆的洋人吃飯,十有九,他們前餐未竟,自己已在想甜點要什麽。

 

狼吞虎咽這成語,傳不到歐美。若,他們會以為是寫實。以為。

 

《水滸》,把中國人的“隨便到家”集中了寫。常讀得難為情之至。

 

恨,誰發明了毛筆折磨中國讀書人;卻欣賞寫毛筆字的姿端,態正式。換成吃樣就好了。常想。

 

在中餐的桌上,筷子之外的條梗,不僅是個輔助餐具就好了。

 

吃中歺時,強調不要刀叉的的洋人,沒見著過捧碗劃飯的。碟碗與麵孔的距離,也可當作中兩文化的距離,或許。

 

碟碗是用來盛的,不是用來就著劃和倒的。這個分工的意義,和以說話聲音大小辨別教養水平高低比,一樣一樣的。

 

不用公筷,是變形的沒有公廁。一百年前,八國聯軍逼使如廁。根據魯迅“這裏搬動張桌椅,都要發生革命才行”(大意)的原理,推測,不來個文革,公筷不會普世。

 

女人穿著睡褲,不卸卷發的夾子,上街竄巷,無異於良家婦女開沒牌坊的青樓。已然不顧及臉了,卻作時尚看。

 

過去茶館裏,台上唱,台下中意者“好”地大叫,和任意一地地開唱,開跳,有民風尚不知分寸的自我作賤之嫌。

 

清華校慶跳豔舞助興,那顛顛胸騰騰股坐實:一流和下流能合流。

 

一個小年輕居中叨叨,圍著的兩鬢蒼蒼者捧著本子記,和在主席台上一個占兩人的席地,都是古玩的尤其愛好者,而且還特別愛展示。PK著明朝幾個玩物玩的不上朝的皇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