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知或鮮知中國的國情,反倒容易知道甚至融洽於普世的常情

(2019-09-22 03:42:56) 下一個

大話:學習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

不諳亞曆士多德的邏輯,讀得明白自茲發生在歐美的所有主要的發生?

僅憑禪宗幾則參悟,抄幾本這般若,那菩提,能知道什麽印度?

自已讀書的經曆有吿:知識尚處學齡前,還覺得此生不會之“後”。

歐美數十年後,自取的態度:看呆。不敢“學習”。

 

讀諸子百家,唐宋元明,習字,去泰山,登長城,下農村,讀大學,坐衙門,,,,原來是在他砌或自砌“防火牆”。而且還沒有翻牆的梯凳。google麵對,youTube天天上,若看現代畫展:他對他。剩下的就是“總還能看到”之悻。至今常自掐以明確:是的,你正在安大略湖邊。

 

不知或鮮知所謂“中國國情”,比較容易知道和接近甚至融洽於普世常情常理。

滿嘴“國內國內”的來訪大陸的,花得是通用的綠票子,買著當地人鮮罕問津的物什。不是走向世界,而是打包世界,帶回,讓世界成中國。

印度通向印度之外,有個很廣闊的山間通道。外國人,趕著車,騎著馬進出,印度人亦然。混得不好的歐洲人自費去北美,非洲。中國的下南洋走西口去東瀛,多“哥哥唉,你走西口,小妹妺我實難留”的不走不行。結果,熟悉的:印度有了種姓製度,還有了能信仰的教;世界文學史上有了牛仔的身影:惠特曼的詩篇;中國有了堪稱得起歌唱的信天逰。

“開放”下的近幾十年中國的發生是什麽?“先加入世貿組織再說,守不守規則再說”(朱熔基);“通常外國學生要讀四年的學位,某某兩年不到就拿下了”(韋玉)“好山好水好無聊,真髒真亂真舒服” (熟人來訪感言);海歸,也叫海龜;董卿章子怡在美國生娃,錢都是唱講演“愛中國”掙的;共產黨的黨代會已經是留學生家長會;比所有中國城都大的文學城,好像建造長城生意出口,海外原創的博客自帶食糧的勞役般,添磚加瓦著,,,

“去異地,找異人,過別樣的日子”的好奇,哪兒?中秋的粽子年年不少,中國幾滴屁門清,多倫多大學裏,中文比英文流行;徐誌摩的菜英文,總還寫出劍橋這,牛津那的詩啊吟;當下最見功力之譯是“嗨”。不再“找”,而是搬中國的“家”,移中國的“民”。吃穿有唐人街,讀寫有文學城。

由此,見到點自然的自由進出和開放的差別啦?

並非好學,就能學,學得到。相似,並非與異地異族的交通,就一定帶來新鮮,改變陳舊的嘛。《大唐西域記》翻讀,知道,玄奘西天取經之外,還帶回了可供臣民哄堂大笑的別族如何夷蠻的段子;鄭和下西洋,灑出的白銀綢緞,帶回的是“世界上有很多的人正於水深火熱,等著我等去解放”的天朝自豪;78年“開放”之後的出國潮,湧出百萬打不住,向千萬去,也算得上有年頭,比唐僧好多少,比鄭太監多了什麽?

開放,不僅是開放者的政策,也是被開放者的心術。各自抱著的是大鬼糊小鬼的世故。總覺得。該發生的“揭竿而起”“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會毫不受影響地發生。也總覺得。

如是大勢所趨之下,忽然就覺得“今天睡到自然醒”“洛桑街頭又淘到一件可心的小玩”的珍貴。循著,看路過的花壇裏的早秋的色沉著,想今晚該能睡得沉一些,好幾個@當回幾句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鈴蘭聽風 回複 悄悄話 嚴肅的話題, 活躍的思維, 古典的語言.

有時, 還蹦出幾句可愛的 ---- "歐美數十年後,自取的態度:看呆。不敢“學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