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
有時感覺自己是不是有點精神分裂,
明亮:
你說的不錯,確實有相當長的階段,好像自己處於有兩個“我”的的看似分裂人格狀態。好像一個“我”明白了一切經驗形式都是自己的顯現,超越了人間的紛爭矛盾困難。另一個“我”無法控製地卷入人間的紛爭矛盾困難。
這不是一種錯誤的情況,這個恰恰就是瑜伽的有效融合過程,是好跡象。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品味到‘它’的味道,也就是說突然會明白了,感覺到完全超越表相事物,也許這個嚐到隻延續短短的幾秒鍾,然後它就減弱了。這時,你希望抓住這個感覺不放,希望維持下去,這個感覺是突然來的,常常在你最最不注意的時候突然來臨,比如說在淋浴當中,比如說在走路當中,有可能低頭的一霎那,好像靈光一閃而過,你無法去抓住它。但思想會立刻告訴你:“這個太妙了,太秒了,我要抓住它,我不要再退回平常中去了,不要,不要!”。更可氣的是,剛才靈光一現,什麽疑問都沒有了,什麽擔心害怕都沒有了,怎麽才10分鍾,我又回到了生活的困難中去了?那個令我討厭的身體還在那裏,那個令我煩惱的經濟困難還沒有解決,又來捉弄我了,那個不聽話的孩子還在那裏給我麻煩。你開始氣憤自己怎麽這麽不爭氣,剛才明明明白了,怎麽現在又回到日常的麻煩中去了,又放不下了!
好像有一個高尚的“我”在一個極端,還有一個低俗的“我”在另一個極端,當中有一條分界線。令你氣憤的是,有時候低俗的“我”占據了你的全部,當你想起來“明亮”說的道理,那個高尚的“我”就把低俗的“我”擠到一邊去了。這兩個分裂的“我”好像一直在做拉鋸戰。好像那個高尚的“我”像嚴格的老師老是責備那個低俗的“我”。
我今天來告訴你,“明白”是不難的,但“明白”後的很多年,會處於類似上麵描述的拉鋸戰階段。一會兒感悟來了,維持不到幾秒鍾,就走了。這就是非常好的階段,不是一種“失敗”。“明白”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融合期,有可能5年,也可能10年,甚至更長。在這個融合階段裏麵,一會兒感悟來,很快就消散了,不知什麽時候,感覺又來了,它又走了。每次的感悟都不重複,比如,一次感覺到:“完全沒有獨立的意誌,一切都是無限整體在幫我選擇”,下一次感覺到:“看到的美麗,都是我自己的美麗,看到的醜陋,都是我自己的醜陋”,下一次感覺到:“那個遠處站著的人,多麽可愛啊,雖然不認識他,但感覺到他就是我自己,是我自己的能量顯現在那裏”,下一次感覺到:“一抬頭看見屋子外的原野,原來根本不感覺有什麽特別,但現在突然感覺不同了,那青青的綠草,多麽的細致,多麽精細,簡直是天堂一樣的奇跡啊,看見那無法描述的栩栩如生,我說不出了”。每次感悟,都是積累在前一次之上的。
我建議你不要太認真,不要去抓住任何感悟不放。很多情況下,在你感悟到某個靈感後,會非常希望重複這個靈感。不要這樣去希望,放它走吧,當它從來沒有來過。你越希望重複它,其實就是增加不必要的阻力。你越輕鬆地放它走,忘了它吧,反而下一次感悟會來的更容易。
什麽是最好的態度?我建議你試試這個態度:靈光感悟來了,好,是‘它’在感悟靈光。回到平凡乏味,甚至回到困難痛苦,好,是‘它’在品嚐“平凡乏味,困難痛苦”,為什麽不可以呢?‘它’就像一個好奇的王子,走出了宮殿,想要體驗路上乞丐的“困難”,有什麽不可以呢?你的一切困難痛苦,難道不是‘它’在當成玩遊戲那樣在品嚐“困難痛苦”能量嗎?
這個看似漫長的階段,和“明白”以前不同了。雖然貌似乏味平凡的生活在繼續,但你的看法不同了,你會越來越品味到貌似的乏味平凡中流露出奇跡般栩栩如生,你會越來越感覺到無需理由的愉悅(BLISS)。
不要認為感悟離去後回到貌似低俗的生活中是一種失敗。這不是失敗,這是正常的瑜伽融合過程。
隨著融合的進行,剛開始幾年,好像高尚的“我”和低俗的“我”之間有一條清晰的分界線。慢慢地,這條分界線開始融合了,分不清了。某一刻,你會品味到,低俗的“我”原來就是高尚的“我”。它們不是兩個不同的“我”,而是同一無二的‘它’的不同表現形式。從這一刻開始,融合進一步深化了,表麵看似生活困難依然存在,表麵看似經驗拮據依然沒有解決,但你不再抱怨了,因為你更深刻地明白了,一切經驗顯現形式都是同一無二的,神聖的‘它’。不再糾結於“好”和“壞”了。
低俗真的是低俗嗎?NO,“低俗”僅僅是思想告訴你的概念,是一個幻覺。經驗就是經驗,每個經驗形式都是等價的,僅僅是思想告訴你:某個經驗形式是“不好”的,某個經驗形式“是美好”的。NO,這是思想在編織幻覺故事。經驗沒有“好”和“不好”差別。
美好真的是美好嗎?NO,“美好”僅僅是思想的解釋,是一個幻覺。經驗就是經驗。思想上把經驗分割成美好的和醜陋的,但經驗卻沒有這個概念。
問題是被解決的嗎?不是的。問題是被超越的。原來相信思想的訴說,抱怨某個情況是一個問題。但你明白了它們不是問題,而是‘它’本身。
是的,一切都是一體的。如果可能的話,建議清空一切概念,把 “基督,佛,拉馬納,博士,明亮,你,我,他” 等等概念全部清空,明白一切隻是‘它’。如果可以讓自己更親密一些就說:一切都是我自己。當然,我自己不是個體的“我”自己。
一再讀《人死後會發生什麽?》。
活著,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人們害怕死亡,追根究底就是害怕失去存在感。讀完《人死後會發生什麽?》後,明白到就算覺知自己的存在也隻是頭腦的產物,連這種存在感也是夢幻的,其實存在與否一點都不重要。隻有“它”。是這樣吧?
好像RAMANA的主張跟NISARGADATTA有點不同。RAMANA認為肉體消散後,存在的意識還在,仍然能覺知存在。但NISARGADATTA認為存在並不能覺知存在的本身,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睛本身一樣。先生你認為呢?
記得你在以前的愽文有說過:“醒來”分兩種,第一種醒來就是所謂的“開悟”,開悟了既參與經驗,也明白經驗是虛幻的,類似夢境,不是經驗中的“我”。第二種“醒來”就是肉體死亡之後,整個“人生”經驗隨著肉身的結束而結束。如果這樣,等於無論生前開悟與否,當肉身消亡後,隻剩下“它”,無一例外,絲毫沒有分別。對嗎?
沒有聽過博士說絕不違背佛陀,基督和拉瑪那馬哈希的說法。博士說在絕對的層麵,沒有你、我、他,也沒有佛陀,基督。全部都是一體的,也隻有一體。如果說有也隻是意識在跟意識對話。
謝謝,剛才再讀 非傳統靜思提綱 第一集,好像比第一次讀時明白了一些,但是我需要能更加真切地體驗到來自本我的能量流的經驗。我隻能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
可以打這樣一個比方,博士麵對的是千萬級別的人,悟性隻有幼兒園程度。而我不麵對千萬人,屬於講極小範圍內大約10-20人才適合講的秘經,針對的是高悟性的瑜伽者。比如,美國禪宗大師佐佐木的性醜聞出來之後,一般人就指責他不夠明白,其實,真明白的那位深刻明白一切經驗中的“故事”或“作為”和本性(‘它’)無關。本性(‘它’)是超越一切經驗內容的。一切經驗中的“為”都是“無為”。為就是無為,但不妨礙看上去像“為”。但這些話不適合說給還聽不懂的那位。對於悟性不高的那位,也許隻能告訴他:你應該做好事,還能怎樣說呢?
下麵是兩篇博文,非常清楚地解釋了不同悟性層次說不同的話,第一篇中,佛祖對他最好的跟隨者舍利子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我無法告訴別人的話了,因為隻有你可以聽明白。佛祖對舍利子說了些什麽?請看這篇去年寫的博文: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363/201904/28329.html
第二篇博文分析了天台山六妙,給你解釋了前5妙和第六妙完全不同,到了第六妙,就會把前麵的5妙完全超越了。我的文章集中到最高級的瑜伽層次:第六妙。你讀讀看是否明白: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363/201904/28359.html
如果你看了我上麵兩篇博文後, 還不清楚博士和我說的不是一個層次的“道理”,那麽你應該去聽博士說的,不要來這裏,否則會很CONFUSED的。
謝謝提醒!
我隻講秘經,是給最高悟性層次說的,不適合社會大眾。
如果你聽懂了我在說什麽,就不要在乎博士的動機了。
關鍵是《你自己》,明亮根本不重要,博士根本不重要。佛根本不重要,RAMANA根本不重要,他們都是你的意識或經驗中的顯現形式,都是你自己。集中到你自己上,我可沒有說集中到你自己“身上”,你自己不是那個裝在身體裏麵的個體“你”,個體“你”是幻覺,但你自己卻是無限終極。
對,他說了他看到所有的道理古人都說了
也有可能博士也是真明白的,隻是他為了照顧各種不同層次的人,所以用了不同的比喻?
如果博士真明白,確實不可能說出:“我絕不違背某某大師的說法”這種話。
這種話隻有不明白的那位說的出來。
我說“啥都不真有”!怎麽還可能有不可違背的東西呢?
明亮的所有語言不是真理,而是指向無法言說的無限終極(‘它’)的指向標。
博士的所有語言同樣是工具,也不是真理。因為‘它’是不可能通過語言描述的。
我不建議拿一個工具和另一個工具做比較。而是看看哪個更容易使你品嚐到‘它’,看看哪個工具更適合你。
博士的語言很符合“人”的思維邏輯,會讓“人”舒服的,也許適合很多“人”的悟性。
明亮的語言很不符合思維邏輯,是一針見血地把思維邏輯的基礎給抽空了,讓你抓不到任何依靠,所以不會吸引4000人的,能有4位開始明白我在說什麽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有哪位的說法要和某些他尊敬的幾位的說法“嵌合”,什麽是“說法”?不就是思想概念嗎?要把自己的思想概念和其它幾位思想概念的“嵌合”,或說不違背,他已經陷入了思想理智陷阱了,就是不明白了。
耶穌可沒有告訴你真理。佛也沒有告訴你真理,RAMANA也沒有說真理,他們的語言都是指向標工具,指向同一無二的自己(SELF)。
佛祖對他最近的幾位跟隨者警告說: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佛,就把他殺了。這就是真明白者指的正確方向。佛祖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認為有一個稱為“佛”的道理不可以違背,就把他殺了吧。佛就是“無概念”的意思,佛否定了“佛”這個概念。
沒有‘明亮’,沒有‘佛’,沒有‘耶穌’,沒有RAMANA MAHARSHI,隻有它。如果你不喜歡‘它’這個字,就說‘這’吧,什麽都不真有,隻有‘這’!
真明白的那位,就是‘這’!除了‘這’還是‘這’。 誰“嵌合”誰?誰“違背”誰?這種思想邏輯是荒謬的。
https://mp.weixin.qq.com/s/KbjnEkf6Jn5OAsOF3RtXuw
明白。謝謝!
來是‘它’,回也是‘它’。
是思想告訴你來好,回不好。不要刻意排斥一邊,擁抱另一邊,讓“來”和“回”無限地循環下去,不要認為這是失敗,這就是最好的融合。某個時刻會明白,沒有‘來’也沒有‘回’,隻有‘它’,都一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