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隱秘而且頑固的思維邏輯誤解:顯現的表象在外,本質在內

(2019-07-03 10:01:30) 下一個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邏輯思路:看到的表象並非本質,而有一個本質可以知道或獲得。

基於這樣的誤解,他們努力地練習各種功夫,包括靜坐,包括運氣,包括念咒語,包括世俗宗教的“八大正道”法門,期望某一天可以去偽存真。

其實上述這些努力的邏輯基礎就是,看到的表象和內在的本質是有分別的,經過個人的努力,有一天內在的本質可以顯現出來,讓你獲得或享受。

有幾個人不是按照這種思維邏輯在這裏讀我的文章的呢?

當我說,‘它’偽裝成表象顯現來,你就上當了。我沒有把‘它’和‘表象顯現’分開來。而大部分人理解成:‘它’在內部,‘表象顯現’在外部。理解成必須拋開表象發現本質,落入了“去偽存真”這種思維邏輯循環裏麵去了。你看出來了嗎,難就難在用語言交流,當我一說出口,立刻就被聽眾誤解了。

不是這回事,完全不是思想邏輯告訴你的這回事!並不是‘它’在內部深層躲藏著,‘表象顯現’在外部忽悠你,讓你上當。NO,沒有這種邏輯關係。‘它’*就是*‘表象顯現’。‘表象顯現’*不異於*‘它’。‘它’沒有躲起來,‘它’就是一切貌似的或看似的‘表象顯現’。

你不能說,地上的螞蟻是表象顯現,而本質‘它’在深層的某處等待你去尋找。這種邏輯是錯誤的。地上的螞蟻*就是*‘它’,不異於‘它’。‘它’是什麽?不就是真正的你自己嗎!所以,當你看到了地上的螞蟻,就等於看到了終極無限的‘它’。

‘它’和‘地上的螞蟻’是沒有關係的。我的意思就是,並不是‘它’在一邊,‘地上的螞蟻’在另一邊,這種建立在一邊對應另一邊基礎上的“關係”邏輯完全不成立。‘它’並沒有創造出‘地上的螞蟻’,‘它’即時即刻就是‘地上的螞蟻’。

本質沒有創造出表象,本質就是表象,表象就是本質,不可分割!

注意,我用《就是》這個詞強調了《本質就是表象,表象不異於本質》這個事實。這是完全超越思維邏輯的,思維邏輯完全無法處理這個情況,所以,不要試圖去理解這個奇怪的情況,隻要你直接去品味“地上螞蟻”這個經驗質地,就等於直接品味到了無限終極的‘它’。

思想上認為‘地上的螞蟻’是有限的景象。其實不然。如果你看地上的螞蟻,其實你即時即刻就看到了《無限終極》。

無限終極看似是“有限的地上螞蟻”,但“有限”僅僅是一個“看似”,不是事實。“地上的螞蟻”從來就是無限的終極,不要上了“看似”的當。

一切看似的“有限”其實就是無限。“有限”僅僅是SEEMING而已。

現實不存在“有限”,但不妨礙現實“看似有限”,不是真的有限。

你不需要努力去尋找神聖的無限終極‘它’,因為‘它’就是你經驗中的一切,‘它’顯現出經驗質地,不等於‘它’創造出這些經驗中的‘螞蟻’,‘土地’,‘世界’,‘天空’,‘太陽’,‘你我他’。NO!‘它’什麽都沒有創造,‘它’*就是*經驗場本身。

當然,‘它’可以不顯現出‘經驗場’,但我們無法討論這個情況,這是無法描述的,因為一切“描述”必須在“經驗”中,否則“描述”這個概念就失去了意義。在經驗場中,最接近的說法就是:它就是經驗本身。而不能理解為:‘它’在深層,經驗場在外部。這種兩元對立邏輯是幻覺。

“努力”的邏輯基礎是什麽?就是你還沒有某樣東西,你必須通過努力才能獲得這樣東西。人們追求醒悟,就是認為自己還沒有醒悟,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醒悟。這恰恰就是和本文主題相同的誤解。情況不是這樣的!你當下就是‘它’了。你當下即刻就是《無限終極》本身了。並不是思想試圖告訴你的故事:“你是外表的表象存在,在深層有一個‘它’是你的本質”。NO,這是思維邏輯概念,現實沒有“內在”也沒有“外在”概念。內在和外在概念僅僅是“看似”。現實就是‘它’。所謂的“外表的表象”即是‘它’。所謂的“內在本質”也是‘它’。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要把不可分割的現實分割成“外表”和“內在”這個抽象片麵的概念了。

也許可以這樣說:醒悟指的是發現沒有可能獲得你還沒有的稱為“醒悟”的狀態,當一切獲得的欲望不在了,就是醒悟了。如果你要去追求獲得“醒悟”這個狀態(State),你永遠找不到它。現實當下即刻顯現出無限多樣的“狀態”(State),它們都是看上去有其實沒有的《看似》,任何State 都是seeming 。如果你認為有一個稱為“醒悟”的State, 你找不到它。

因此,“努力”是不可能的,當下即刻,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它’。你不需要努力追求‘它’,因為你已經是‘它’了。

 

=============================

相關的話題:相對和絕對的關係是什麽?

世俗宗教有個非常流行的看法:有一個稱為“相對”的範疇和“絕對”狀態不同。他們認為,現實有兩個狀態,第一個狀態稱為“絕對”,第二個狀態稱為“相對”。而我們普通人都處於“相對”狀態中,需要通過努力修行或練功,期望某年某月,乃至下輩子的某年某月,成功地進入了“絕對”狀態,獲得幸福解放。這種看法是嚴重的誤解。這種看法完全是幻覺。

現實沒有“相對”和“絕對”兩個狀態。這兩個狀態是思想編織出來的幻覺幻想。在語言上,我們無法確定現實是什麽,我們隻能說:This is what this is。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沒有意義的單詞THAT(中文‘它’)來指向無法描述的無限存在。你所看到的,感覺到的,摸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雖然看似是相對的物質或心理存在,但不是這樣的。這些“相對”存在其實就是絕對存在本身。絕對顯現出看似的相對,但不等於絕對變成了相對。“相對”僅僅是《看似》而已,就像你看到昨晚夢境裏麵的“相對世界”,不真存在一個“相對世界”,那僅僅是夢幻能量而已。呈現出白天經驗裏麵的“相對世界”的能量和晚上的夢幻能量是同一個無限終極能量。

所以,不真的存在“相對世界”,相對世界僅僅是看似存在,其實無時無刻都是《絕對》的THAT(或’它‘)。

換一個說法,你相信在視野中看到的都是有限的物質世界,其實,視野中沒有一樣“東西”是有限的。它們是無限貌似出來的“有限”,不真的是有限的。當你看到一輛汽車,你其實看到的就是無限本身,你其實看到的就是無限終極的THAT(或‘它’)。雖然,思想上告訴你:這是一輛汽車。對於思想來說這個說法沒錯,我們也不否認。但我們不要把思想解釋當真了,真的以為這是一輛有限的汽車在那裏了。NO,‘一輛汽車’就是無限本身,它就是終極本身,而不是無限的一部分,也不是終極的一部分。“部分”概念是思想編出來的幻想。每一粒灰塵,就是整個無限終極的‘它’,而不是‘它’的一部分。

深入(精進)一些,“相對”和“絕對”這對概念都不真的成立,它們是思想編出來的兩元對立概念,是幻覺。我們隻能說,一切都是同一個‘它’,一切都是無二的‘它’。當你把現實在思想上分割成“相對”的一部分,還有“絕對”的一部分,就是落入了“有為界”夢幻之中去了。

耶穌用過“芥末種子”這個比喻:

He told them another parable: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like a mustard seed,which a man took and planted in his field. Though it is the smallest of all seeds, yet when it grows, it is the largest of garden plants and becomes a tree, so that the birds come and perch in its branches.”

和我用“一粒灰塵”的比喻的意思是相同的。經驗場中的每一點,無論這點看起來多麽渺小,就是整個無限終極本身。無論你朝哪個方向看去,你什麽都看不到,隻能看到無限本身。你朝內部看,你看到了‘它’。你朝外部看,你看到了‘它’,你朝上看,是‘它’,你朝下看,是‘它’。你以為你看到了“世界宇宙”,NO,你其實隻看到了‘它’,‘它’貌似是世界宇宙,僅僅是《看似》但不真的是。你朝內部看,你以為看到了‘思想和情緒’,其實不是,你看到的就是‘它’。‘它’貌似成思想情緒,那僅僅是《看似》但不真的是。

耶穌用芥末種子的比喻時,麵對他的是一群悟性不高的以色列農民。如果用我這樣的語言風格,估計他們一點都聽不懂,所以耶穌隻能把無限的‘它’比喻成一個芥末種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隱身草' 的評論 :

科學最多有一些啟發作用。科學研究不可能造成明白,因為科學是思維邏輯運動。思維邏輯通向的是一個接一個的概念。科學和明白完全不是一個範疇的。比喻說,科學隻發生在夢故事裏,而明白完全超越夢。另一個說法,科學是某種經驗質地,而明白超越經驗。
隱身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亮現實' 的評論 : 如果科研能進入非物質非精神狀態,那科學研究最終應該指向同一方向?那時能有幾人信呢?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有趣的文章:https://dailygalaxy.com/2019/07/illusion-of-death-in-the-quantum-universe-we-exist-indefinitely-as-soul-holiday-feature/

雖然這篇文章說的不究竟,死亡確實是幻覺,但靈魂同樣是幻覺。但他發現的方向是對的。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olive-c' 的評論 : 莊子說的到位。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隱身草' 的評論 :

寫了一大段回複,可惜文學城網站最近好像不穩定,傳不上去,而且把整個回複丟了,下次重新寫吧,
隱身草 回複 悄悄話 過去跟您學習,逐漸理解“我”其實就是經驗。後來又在你近期的博文中讀到“你永遠超越經驗”,所以又感覺有點糊塗了。今天讀了這篇,明白了"在經驗場中,最接近的說法就是:它就是經驗本身"。但在品味經驗時,總還是感覺有一個“東西”在看著這一切,同時可以提醒這都是“我”。用《唯識》的觀點還都是在第六意識打轉(前五識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第六才是思想意識)。我想很多人都卡在這裏。我們隻能用意識來學習。是不是要做到24/7的品味才有大幫助,才是精進?總想親自品味到這一切都是我,而不是思想告訴我的。其實也知道這些問題都是思想在作怪,可以不理他隻品味他,但今天就讓他冒出來吧,體驗一下冒出來的感覺。感恩!謝謝!
olive-c 回複 悄悄話 有點理解莊子說的:道在瓦礫,道在敗栗,道在便溺。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勤而行之' 的評論 :

說的不錯,讚!

“人生”是人生嗎?“體驗”是體驗嗎?它們都是《看似》或《貌似》。
勤而行之 回複 悄悄話 先生,你說: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邏輯思路:看到的表象並非本質,而有一個本質可以知道或獲得。我就是其中一個有這種邏輯思維的。我的思想信念一直隨著人生經曆不斷變化而變化:小的時候認為會不會投胎很重要,然後家庭經濟,教育背景,長相性格。後來誦經學佛,說好話做善事做好人,正思正念,明明心底善良但還是覺得運氣欠佳,鬱鬱寡歡。再接觸身心靈,但還是團團轉,沒能走出來。遇到你後開始明白:人生不過是體驗,一切不要當真,一見就是。感恩先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