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深談《無努力》

(2019-07-14 09:06:22) 下一個

讀者:

記得明亮在這裏談過多次關於修行的話題。今天剛好讀到Ramana Maharshi 的一段話,很有感觸。借明亮的一畝三分地貼一下: 
There is a state beyond our efforts or effortlessness. Until it is realized effort is necessary.

 

明亮:

 

上麵的評論很有意思,值得深入地談談。我多次提到,沒有深刻明白《無努力》,就沒有明白。雖然我這樣說,聽眾的理解就膚淺了,完全沒有明白“無努力”是及其微妙的,和聽眾思想上的理解不是一回事。

先讓我舉一個例子吧,有一天,某人問我:“到底需要不需要努力?”,我說:“不需要,什麽努力都不需要”。他聽完我的話後以為自己明白了我的意思,就說:“從現在開始,一旦發現自己努力了,就立刻放鬆下來,不努力了”。

現在我問大家,這位先生真的明白了“無努力”的含義嗎?

完全沒有!他思想上理解的“無努力”和我說的“無努力”不是一個範疇的。如果他發現自己在努力,就停止努力,轉變成不努力,其實這個轉變本身就是一種隱蔽的努力。在經驗場中,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把“努力”轉化為“不努力”其實還是一種努力。很多人努力地讓自己進入不努力,適得其反,他們變得更糾結了,更焦躁了。每當他們發現努力了,就努力地把“努力”轉化為“無努力”,好像一個警察先生老是站在自己身後監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多麻煩啊?這種努力地讓自己輕鬆的心態,不就是另一個形式的努力了嗎?不就是另一個形式的糾結了嗎?

真正的《無努力》完全超越經驗場中的“努力”和“不努力”對立麵。也就是說,在經驗體驗中,一旦你發現自己努力了,就隨它去努力,不必要刻意壓抑感覺上的努力。你品味到“努力了”,就夠了,至於感覺上是怎樣,去它的,隨便,不刻意去修改什麽,隨便這種感覺上的“努力”自由發展下去。

換一個說法,真正的《無努力》就是我以前常常說的《高級不在乎》,雖然用詞不同,意思完全一致。真正的無努力不會在乎努力的。好像對自己說:“我努力了嗎?也許是吧,也許不是吧,我分不清哪樣是努力,哪樣是不努力,隨便哪樣有什麽關係呢?我不在乎!”。RAMANA大師說的好:A state beyond our efforts and effortlessness. 就是說:真正的無努力超越經驗場中的“努力”和“不努力”對立麵。下麵我用一些句子,讓你真正品嚐到什麽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努力》:

對於經驗場中的“努力”,不在乎,無所謂,也不確定它們真的是思想告訴你的“努力”。一切都是同一個能量震蕩。

對於經驗場中的“不努力”,不在乎,無所謂,也不確定它們真的是思想告訴你的“不努力”。一切都是同一個能量震蕩。

努力了?OK。放鬆了?OK。你不再覺得努力比放鬆在價值上高一些或低一些,也不覺得放鬆比努力在高級一些。你甚至不確定“努力”和“放鬆”這些概念。做一個比喻,前者能量震蕩頻率是200HZ,後者能量震蕩頻率是50HZ,有本質區別嗎?完全沒有!根本沒有前者或後者,前後兩者的對立差別都僅僅是“看上去有,其實沒有的”。它們都是同一個能量在不斷變顏色,其實啥都不變。

你不會因為放鬆了,就多了一些價值,高尚起來了。你也不會因為努力了,就少了一些價值,墮落下去了。完全不是思想告訴你的邏輯!一切經驗場中的顯現形式都是等價的。

真正的《無努力》其實就等於《高級不在乎》,其實也等於《無分辨》。

但《無分辨》也會經常被誤解成不分東西,不分好壞。不是這樣的!真正的《無分辨》包含了一切表象經驗中的“分辨“。比如,我遇到危險,當然會自動地躲避,我不會因為自發自動地躲避危險而定義為”分辨“,因為我不在乎任何表象經驗中的”分辨“和”不分辨“。我超越了這些表象經驗中的兩元對立矛盾。

我可以在經驗場中自由“分辨”,但隻是自發自動的,並非出於“我”這個“人”的意誌。表象經驗中的看似出來的“分辨”其實並不真的是分辨,而是無法言說的無限終極能量震蕩形式而已,是思想上把這種能量震蕩形式定義為:“你分辨了”,陷入了思想邏輯循環中去了。

我不會對自己說:你現在努力了,或,你現在沒有努力。我也不會對自己說:你現在分辨了,或,你現在沒有分辨。對於我來說,一切經驗形式,都是同一無二的無限終極能量流,我沒有什麽“努力”和“不努力”概念,我順著能量流下去,看似按概念行事,其實沒有。我沒有“分辨”和“不分辨”概念,我順著能量下去,看似有無數的“分辨“在發生,但對於我來說,它們都是能量震蕩形式,而沒有”分辨“和”不分辨“概念。

一旦你提出問題來了,要和我討論,我就會順著你的邏輯跟你討論。你說有“努力“,我就承認對於你來說,這些邏輯概念是有意義的。這是對於你來說的“意義”,對於我來說沒有意義。

雖然我常常告訴大家,要品味高級的不在乎,要品味高級的無努力。但我沒有建議你“停止努力”,也沒有建議你“停止在乎”。因為你在沒有明白之前,是無法停止努力的。你在沒有明白之前,是無法停止在乎的。你思想上理解的的不在乎不是真正的不在乎,還是一種在乎。你思想上理解的無努力,其實還是一種努力。

還有一種說法:

我建議你繼續努力修行,最終發現,努力的目的就是發現不需要努力。修行的目的就是發現不需要修行。

打坐的目的是什麽?某刻你會品味到,打坐和不打坐沒有任何區別。打坐並非必要,也未嚐不可。It doesn’t matter 。

醒悟的目的是什麽?醒悟的目的就是發現思想概念上的醒悟不成立。沒有屬於“你這個人”的醒悟,沒有屬於思想意識上的搞清楚。當我聽到你說:“我什麽都不知道”,這就差不多了。

你是無法在思想上理解:“沒有道路”。你隻能順著思想認為的“道路”走下去,也許是你認為的修行吧,也許是你認為的靜坐吧,也許是你認為的練功夫吧,也許是你認為的閉關吧,都沒有關係。通過走這些“道路”,你會發現沒有任何道路可走,連“道路”這個看似合理的邏輯概念都不成立。

我以前做過靜坐,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走過各種道路。但突然明白了,這些都是經驗而已,和晚上的夢境一樣,是看似的,其實不是那回事。也就是說,看似像走道路,其實不是走道路,而是能量流自己給自己的“走道路”感覺,除了感覺是這樣,並不真的是這回事。到底是咋回事?當這個問題自動消亡了,就是《如是》。所以,我建議你品味金剛經中的這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努力不是努力,是夢幻泡影。

不努力不是不努力,是夢幻泡影。

分辨不是分辨,是夢幻泡影。

不分辨不是不分辨,是夢幻泡影。

道路不是道路,是夢幻泡影。

修行不是修行,是夢幻泡影。

瑜伽不是瑜伽,是夢幻泡影。

經驗不是經驗,是夢幻泡影。

一切思想上認為的,都不是思想上認為的那回事,是夢幻泡影。

隻有一個詞:如是。

再簡單精進一點,隻有一個字:是。

 

 

============Q&A===============

讀者:

正如你不斷強調這是隻給少數人講的密經,在修行事項上,恐怕隻適合少數中的少數:見道(That)者。 
如佛在金剛經說的: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到了彼岸,自然要棄舟而行。但對於還沒到彼岸的大多數來說,找條適合渡自己的舟(修行方法)還是需要的吧?

明亮:

你說的對,也不對。 

對在於,如果思想告訴你有路,當然要找路走路了。如果你通過思想去壓抑找路走路,一個思想去改變另一個思想,希望這樣的改變會獲得成果,其實,不自覺就陷入了邏輯循環。所以,不必刻意壓抑或排斥一種行為,隻要“見”到就可以了,並非找路走路會得到什麽成果,“見”或“觀”到看似自己在路上本身即是成果。要求非常不高吧! 


不對在於:如果你一直假設自己是一個人,不屬於某些“少數人”能夠一下子看破一切立刻明白,那麽這樣的思想假設就等於自己給自己預設了思維邏輯牢籠。一旦思想上認為是這種情況,經驗上就會符合思想解釋,顯現出符合思想的虛幻“現實”來,自我暗示自我做實自我忽悠。如果你不質疑“我是一個人”,那麽在經驗感受上就自我做實了“我是一個人”了。如果你相信了“修行就是長途跋涉”,那麽正因為把這個思想當真,不是的情況就看似成這個情況了。不要相信思想告訴你的一切情況。

注意,觀察到思想訴說的內容,可以按照思想訴說的邏輯行事,但不等於相信思想訴說的邏輯。這是非常非常微妙的,人們簡單的認為,你按照思維邏輯行事,就等於相信了思維邏輯,其實不然。 

當第一個思想說“需要努力”,第二個思想說“不要努力”,然後第二個思想上來和第一個思想鬥爭了。就算這個情況發生,也不要在乎,不要當這個看似的“鬥爭”當真了,這就進入了“觀察”或“如是觀”範疇了。我很難用語言描述,你自己去品味它的微妙。 

當第一個思想說“需要努力”,你立刻“觀察”到了,你無所謂,隨便它去。“觀察”到了就等於成功了,而不是去糾正任何思想內容。 

當第二個思想上來說:“不需要努力”,你立刻“觀察”到了,你也無所謂第二個思想和第一個思想產生了矛盾或鬥爭,讓它們去鬥爭吧矛盾吧,你的“觀察”到了,就是深層的真正成功了。 

“見”不是改變任何情況,“見”就是直插根本,發現一切“情況”都僅僅是看似這樣,其實不是這樣。既然看似這樣,其實不是這樣,何必去糾正任何情況呢? 

一切情況看似成立,其實不成立。你隻要觀察到就是成功了。 

簡單吧!?

 

 

讀者:

先生,你說按照思維邏輯行事,不當真。然而長期沉溺於一種嗜好,比如打遊戲,賭博,甚至吸毒,恐怕很難做到應作如是觀,沉溺放縱嗎?好像又不是,不當真就好。但心還是矛盾著,不斷進行心理拉鋸戰,有時候就是清醒地看著自己沉淪。

 

明亮:

其實,我的態度已經在前麵的回複中了,現在我把“無努力”詞改成“沉溺“,看看是否是一個道理: 

當第一個思想說“沉溺”,第二個思想說“不要沉溺”,然後第二個思想上來和第一個思想鬥爭了。就算這個情況發生,也不要在乎,不要當這個看似的“鬥爭”當真了,這就進入了“觀察”或“如是觀”範疇了。我很難用語言描述,你自己去品味它的微妙。 

當第一個思想說“我在沉溺”,你立刻“觀察”到了,你無所謂,隨便它去。“觀察”到了就等於成功了,而不是去糾正任何思想內容。 

當第二個思想上來說:“我不要沉溺”,你立刻“觀察”到了,你也無所謂第二個思想和第一個思想產生了矛盾或鬥爭,讓它們去鬥爭吧矛盾吧,你的“觀察”到了,就是深層的真正成功了。 

也就是說,你可以“沉溺”,無所謂,也可以“不沉溺”,無所謂,就算這兩個情況看似搏鬥起來了,同樣無所謂。高級的不在乎包含一切經驗場中看似的對立麵。“沉溺”是OK的,“反沉溺”也是OK的,當“反沉溺”去壓抑“沉溺”,也是OK的,你都“觀察”到了,不在乎,無所謂,隨便它們怎樣。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吧,有兩個海浪,第一個說去“左”,第二個說去“右”,但你不是局限於某一個海浪,你是整個無限的大海,對於你來說,第一個海浪去左是OK的,第二個海浪去右也是OK的,甚至第一個和第二個打起來,也是OK的,對於你來說,一切情況都是OK的。 

高級微妙的瑜伽不排斥任何經驗中的情況。就算連表相中的“排斥”也OK,你放過它們。 

這種微妙程度的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對於我來說,我看不到任何矛盾,就算在表相中每個人都說:”這是一個矛盾,這是一個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我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對於我來說,一切都是整體能量流,一會流這裏,一會兒流那裏,隨便海浪流哪裏,無限的大海是不受影響的。

 

逐漸地,你感覺到不需要維持任何狀態,錯誤?就錯誤吧,WHO CARES。正確了?就正確了,不期待“正確”狀態會長久保持不變,WHO CARES,這就是進入了無阻力了。《無阻力》不完全意味著表麵上不顯現出阻力來了。比如,有時候你會自發地拒絕某人的要求,比如,有時候,你會自發地接受某人的要求,這些“拒絕”或“接受”在別人眼睛裏看來好像是你施加了阻力,妨礙了他們的意願。你不會覺得施加了任何阻力,某時的“拒絕”完全出自自發的,用英文就是SPONTANEOUS的,不是預謀的。某時的“接受”也是完全出自自發的,自動的,真正的意誌不出於個體的“我”,而是無限整體做的選擇。是整體的“為”,不是“你的為”。你不在乎別人怎麽看你,因為沒有個體的“你”需要為任何表相行為負責。一切都是‘它’的作為,當然由‘它’負責了,你自得其樂,放下了大包袱。 

真正的《無阻力》或《無努力》或《無分辨》包含了表相經驗中看似的“阻力”和“努力”和“分辨”,外人完全看不出來。你不需要外人來稱讚你。對於你來說,你對自己是完完全全的原諒。你的錯不是錯,你的對也不是對,你的分辨不是分辨。你的一切都是‘它’,‘它’就是無限的能量震蕩,能量震蕩頻率不同,怎麽會有正確或錯誤概念呢?‘它’作為能量流,完全超越對和錯的範疇。你就是‘它’。你放下了一個大包袱,不再天天擔心:“別人會怎樣看我?”,“我這樣做,萬一造成壞的結果怎麽辦?”,等等之類的糾結。 

奇妙的是,隨著你的敏感度不斷積累提高,現實好像開始符合你的新的看法了,當你不再把自己看成是一個“人”,而明白自己就是無限的無對無錯的整體能量流了,那麽現實好像就回應你的新的看法,現實就越來越顯現出能量化了,而不是原先的“物體”化了,原先你感覺到一個一個的人在你眼前走過,現在你感覺到一股一股的能量流過,它們都是你自己的能量流。中國的氣功,最早就是和自己的“氣”融合一體,其實就是我說的《無限終極能量流》。可惜,實在大部分無法明白,氣功就膚淺化了變質成“身體的功夫”了。其實,當下你就是無限整體的能量流,但一旦你相信了思想訴說的片麵故事:”我是一個人“,那麽無限能量就會符合這種片麵的解釋,你就看不出自己的能量了。 

當你接觸到自己無限的能量,那個威力是無法形容的,無限的巨大。你不需要解決任何問題,因為一切都拜倒在你的腳下,當然這是比喻而已,給你信心。別真的以為有一個現實在一邊,有一個你在另一邊。現實和你是無二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olive-c 回複 悄悄話 看著人們冥想,做瑜伽,鍛煉那個肉體。不是一般地好笑!
olive-c 回複 悄悄話 一碗孟婆湯就使人如此瘋癲,還認為自己特努力認真地在生活,哈哈。
我就想哈哈哈大笑。
olive-c 回複 悄悄話 看著我自己:恐懼襲來,高興襲來,特別好笑。
看著街上的人帶著口罩特認真地生活也覺得好笑。

哈哈,人們隻是把幻象當真,就能造出如此多的事情,好玩啊。
olive-c 回複 悄悄話 靜下心再一篇一篇讀,感覺這世上真有人能描述:“實相”。
謝謝!
老老的阿莫 回複 悄悄話 由於一些外在的因素,明亮先生不可以再繼續使用這個博客,博客會保留著,請不要不要往"明亮現實"下麵的悄悄話欄給他發悄悄話,因為他"明亮現實"這個網名已失效,他已不能用這個網名登陸了。請有心要繼續跟讀他文章的網友,通過悄悄話把你們的微信號發給我,或者其他的聯絡方式留給我,我得空時會向你們跟進,請諒解。
老老的阿莫 回複 悄悄話 在這裏轉達明亮先生的話:不知為什麽“明亮現實”這個網名被關閉,暫時無法再用這個博客,對不起大家,以後看情況再說
suanliao 回複 悄悄話 今天早上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在你的博文裏常常提到“高級瑜伽”,然後會把人分別成“悟性高”和“悟性不夠”的類別,這個算不算是一種judgement,一種分辨心?就是給我感覺瑜伽還有“高級”“低級”之分
老老的阿莫 回複 悄悄話 所以我們要先堅信了才有體驗,是這樣嗎?對一些人來說,他們認為如果自己本身沒有體驗到的話就不會去相信,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別人說的話。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堅信是這整個能量體驗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們要先信了這整個是一體,於是隨著你的堅定的信心,這整個就真的呈現出了一體性?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逐漸地,你感覺到不需要維持任何狀態,錯誤?就錯誤吧,WHO CARES。正確了?就正確了,不期待“正確”狀態會長久保持不變,WHO CARES,這就是進入了無阻力了。《無阻力》不完全意味著表麵上不顯現出阻力來了。比如,有時候你會自發地拒絕某人的要求,比如,有時候,你會自發地接受某人的要求,這些“拒絕”或“接受”在別人眼睛裏看來好像是你施加了阻力,妨礙了他們的意願。你不會覺得施加了任何阻力,某時的“拒絕”完全出自自發的,用英文就是SPONTANEOUS的,不是預謀的。某時的“接受”也是完全出自自發的,自動的,真正的意誌不出於個體的“我”,而是無限整體做的選擇。是整體的“為”,不是“你的為”。你不在乎別人怎麽看你,因為沒有個體的“你”需要為任何表相行為負責。一切都是‘它’的作為,當然由‘它’負責了,你自得其樂,放下了大包袱。

真正的《無阻力》或《無努力》或《無分辨》包含了表相經驗中看似的“阻力”和“努力”和“分辨”,外人完全看不出來。你不需要外人來稱讚你。對於你來說,你對自己是完完全全的原諒。你的錯不是錯,你的對也不是對,你的分辨不是分辨。你的一切都是‘它’,‘它’就是無限的能量震蕩,能量震蕩頻率不同,怎麽會有正確或錯誤概念呢?‘它’作為能量流,完全超越對和錯的範疇。你就是‘它’。你放下了一個大包袱,不再天天擔心:“別人會怎樣看我?”,“我這樣做,萬一造成壞的結果怎麽辦?”,等等之類的糾結。

奇妙的是,隨著你的敏感度不斷積累提高,現實好像開始符合你的新的看法了,當你不再把自己看成是一個“人”,而明白自己就是無限的無對無錯的整體能量流了,那麽現實好像就回應你的新的看法,現實就越來越顯現出能量化了,而不是原先的“物體”化了,原先你感覺到一個一個的人在你眼前走過,現在你感覺到一股一股的能量流過,它們都是你自己的能量流。中國的氣功,最早就是和自己的“氣”融合一體,其實就是我說的《無限終極能量流》。可惜,實在大部分無法明白,氣功就膚淺化了變質成“身體的功夫”了。其實,當下你就是無限整體的能量流,但一旦你相信了思想訴說的片麵故事:”我是一個人“,那麽無限能量就會符合這種片麵的解釋,你就看不出自己的能量了。

當你接觸到自己無限的能量,那個威力是無法形容的,無限的巨大。你不需要解決任何問題,因為一切都拜倒在你的腳下,當然這是比喻而已,給你信心。別真的以為有一個現實在一邊,有一個你在另一邊。現實和你是無二的。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如是觀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的,要不斷積累。我用“敏感度”這個概念是一個道理,初期,敏感度不高的時候,覺得自己糾結於“正確”和“錯誤”之間,覺得需要維持“正確“的一邊,避免”錯誤“的一邊,但又無法保持”正確“。逐漸地敏感度提高了,你會發現”正確“也好,”錯誤“也好都無所謂,半”正確“半”錯誤“也OK,你不再覺得需要維持某個立場了。原來認為要解決的矛盾好像變得不是矛盾了,從別人的眼裏看來,也許你一會兒正確,一會兒犯錯,但對於你來說,不再有鮮明的”正確“或”錯誤“立場了,這就是敏感度提高了。當然,不妨礙在表相經驗中,你盡量做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行為。

但對於你來說,沒有了矛盾,一切都像一個巨大的能量流,流下去,沒有正確沒有錯誤。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勤而行之' 的評論 :

其實,我的態度已經在前麵的回複中了,現在我把“無努力”詞改成“沉溺“,看看是否是一個道理:

當第一個思想說“沉溺”,第二個思想說“不要沉溺”,然後第二個思想上來和第一個思想鬥爭了。就算這個情況發生,也不要在乎,不要當這個看似的“鬥爭”當真了,這就進入了“觀察”或“如是觀”範疇了。我很難用語言描述,你自己去品味它的微妙。

當第一個思想說“我在沉溺”,你立刻“觀察”到了,你無所謂,隨便它去。“觀察”到了就等於成功了,而不是去糾正任何思想內容。

當第二個思想上來說:“我不要沉溺”,你立刻“觀察”到了,你也無所謂第二個思想和第一個思想產生了矛盾或鬥爭,讓它們去鬥爭吧矛盾吧,你的“觀察”到了,就是深層的真正成功了。

也就是說,你可以“沉溺”,無所謂,也可以“不沉溺”,無所謂,就算這兩個情況看似搏鬥起來了,同樣無所謂。高級的不在乎包含一切經驗場中看似的對立麵。“沉溺”是OK的,“反沉溺”也是OK的,當“反沉溺”去壓抑“沉溺”,也是OK的,你都“觀察”到了,不在乎,無所謂,隨便它們怎樣。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吧,有兩個海浪,第一個說去“左”,第二個說去“右”,但你不是局限於某一個海浪,你是整個無限的大海,對於你來說,第一個海浪去左是OK的,第二個海浪去右也是OK的,甚至第一個和第二個打起來,也是OK的,對於你來說,一切情況都是OK的。

高級微妙的瑜伽不排斥任何經驗中的情況。就算連表相中的“排斥”也OK,你放過它們。

這種微妙程度的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對於我來說,我看不到任何矛盾,就算在表相中每個人都說:”這是一個矛盾,這是一個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我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對於我來說,一切都是整體能量流,一會流這裏,一會兒流那裏,隨便海浪流哪裏,無限的大海是不受影響的。
勤而行之 回複 悄悄話 先生,你說按照思維邏輯行事,不當真。然而長期沉溺於一種嗜好,比如打遊戲,賭博,甚至吸毒,恐怕很難做到應作如是觀,沉溺放縱嗎?好像又不是,不當真就好。但心還是矛盾著,不斷進行心理拉鋸戰,有時候就是清醒地看著自己沉淪。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注意,觀察到思想訴說的內容,可以按照思想訴說的邏輯行事,但不等於相信思想訴說的邏輯。這是非常非常微妙的,人們簡單的認為,你按照思維邏輯行事,就等於相信了思維邏輯,其實不然。

當第一個思想說“需要努力”,第二個思想說“不要努力”,然後第二個思想上來和第一個思想鬥爭了。就算這個情況發生,也不要在乎,不要當這個看似的“鬥爭”當真了,這就進入了“觀察”或“如是觀”範疇了。我很難用語言描述,你自己去品味它的微妙。

當第一個思想說“需要努力”,你立刻“觀察”到了,你無所謂,隨便它去。“觀察”到了就等於成功了,而不是去糾正任何思想內容。

當第二個思想上來說:“不需要努力”,你立刻“觀察”到了,你也無所謂第二個思想和第一個思想產生了矛盾或鬥爭,讓它們去鬥爭吧矛盾吧,你的“觀察”到了,就是深層的真正成功了。

“見”不是改變任何情況,“見”就是直插根本,發現一切“情況”都僅僅是看似這樣,其實不是這樣。既然看似這樣,其實不是這樣,何必去糾正任何情況呢?

一切情況看似成立,其實不成立。你隻要觀察到就是成功了。

簡單吧!?
明亮現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binson' 的評論 :

你說的對,也不對。

對在於,如果思想告訴你有路,當然要找路走路了。如果你通過思想去壓抑找路走路,一個思想去改變另一個思想,希望這樣的改變會獲得成果,其實,不自覺就陷入了邏輯循環。所以,不必刻意壓抑或排斥一種行為,隻要“見”到就可以了,並非找路走路會得到什麽成果,“見”或“觀”到看似自己在路上本身即是成果。要求非常不高吧!
不對在於:如果你一直假設自己是一個人,不屬於某些“少數人”能夠一下子看破一切立刻明白,那麽這樣的思想假設就等於自己給自己預設了思維邏輯牢籠。一旦思想上認為是這種情況,經驗上就會符合思想解釋,顯現出符合思想的虛幻“現實”來,自我暗示自我做實自我忽悠。如果你不質疑“我是一個人”,那麽在經驗感受上就自我做實了“我是一個人”了。如果你相信了“修行就是長途跋涉”,那麽正因為把這個思想當真,不是的情況就看似成這個情況了。不要相信思想告訴你的一切情況。
robinson 回複 悄悄話 當然,修行的時候是要“不在乎”任何結果
robinson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明亮的深入回複。正如你不斷強調這是隻給少數人講的密經,在修行事項上,恐怕隻適合少數中的少數:見道(That)者。
如佛在金剛經說的: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到了彼岸,自然要棄舟而行。但對於還沒到彼岸的大多數來說,找條適合渡自己的舟(修行方法)還是需要的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