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既完美

當下,是什麽?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謎
正文

你不可能學習‘它’,因為你就是‘它’。你不可能看到‘它’,因為你就是‘它’

(2019-06-10 08:41:52) 下一個

讀者:

好的,謝謝您的提醒,非常棒,要提醒自己不要落入二元對立了,落入了也放過,每個瞬間都是新的。博士的很多詞確實讓人困惑,不過,他也反複抱歉,自己的中文太不好了,隻能用土話交流。關於回家,博士說,回家就是最終發現,自己一直就在家中,不可能不在家的。一切都是無事生非,神聖的遊戲。博士說,他這次出來,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讓我們的大腦迷惑,最終送到 inner guru 的門戶。那句話好像又落入了之前的錯誤。不過,博士之後又補充了,沒有 inner guru。不斷在兩個層麵跳,他也說自己在推翻自己。

 

明亮:

 

我很熟悉“INNER GURU”這種說法,是跟RAMANA的那批人愛用的比喻。但這是一個形象比喻,如果當真了,就會變成思想教條,反而成為了阻力。你不用這種比喻,因為這種比喻太容易誤導了。‘道’不是像老師教學生那樣可以“教育”的。‘道’就是你自己,和你自己親密到沒有任何距離,‘道’是通過品嚐發現的,不是一種可以學習的“知識”。我很不喜歡用“老師教學生”這種比喻,因為它非常可能被誤解,把不在思想範疇的“品嚐”錯誤理解為思想上的學習。如果把無限終極的‘它’比喻成為什麽GURU或SADHGURU,這些都是沿用印度教的說法。對於悟性不到位的那些“人”來說,就好像把“上帝”換了一個名稱,變成了INNER GURU了,那麽就變成了另類的偶像膜拜,從膜拜上帝這個神變成膜拜內部的一個神。

NO,你裏麵沒有老師(GURU),你本身就是比“GURU”還要無限神聖的‘它’。我強調的就是:“你是它,和它無二”。如果我說:你中有它,那就是不究竟的說法。你中無它,因為你*就是*它,再強調一遍,你*就是*它!不要因為它顯現的好像一個“人”,就不是它了。不,它無論顯現出什麽經驗情況,卻永恒保持它自己不偏離。說什麽“GURU和學生”的比喻不太恰當,因為這樣就把不可分割的‘它’分割開來了。

NO,你不要膜拜‘它’這個神,好像‘它’和你是分離的,深深在內的。不是這個情況。‘它’就是你,‘它’根本不是深深在內,‘它’就是你的外在,也是你的身體,也是你的內在,無論是你的外麵,還是表麵,還是內部,都是同一無二的‘它’。所以,你如果去外部找‘它’,你會錯過‘它’。如果你去表麵找‘它’,你還是錯過了‘它’。如果你去你內部深處找‘它’,你還是錯過了‘它’。你不需要找‘它’,‘它’當下即刻就是你自己了,就是你的一切了。你以為你眼中討厭的“別人”不是‘它’,你看錯了,它們就是‘它’!它們就是你自己!當你不再努力找‘它’後,你會突然明白,‘它’是不需要找的,‘它’就是我自己,我自己不是裝在肉體裏麵的那個“我”或“人”,我自己就是無限終極本身(它)。

有些人要認我為GURU,我說你這樣的想法就走偏了,誤解了。我和你是等價的,都是同一個‘它’,別以為經驗表相上好像有2個分離的個體人,就真的以為我比你高明,你可以從我中學到什麽。不是這樣的,你不可能從我中學到任何你沒有的“東西”,因為你已經是無限終極的’它‘了。

你不需要學任何知識,因為你就是無限終極的’它‘本身。你中沒有GURU,因為‘它’不需要GURU,‘它’不需要學習,‘它’隻要直接品嚐‘它’自己就夠了。你品嚐你自己的能量質地(或說經驗質地)就等於’它‘品味’它‘自己的能量質地,沒有任何差別。

越少概念越有效。少一個“學習”概念,就可以直接享受品嚐了,而不是像上課那樣去學知識了。“學習”多枯燥乏味啊,品嚐就不同了,是把‘它’的當下即刻的能量像喝美酒那樣喝下去,什麽都不要學,‘它’的能量是學不了的,‘它’隻能供‘它’自己享受,‘它’隻能喝下‘它’自己。喝下‘它’是無需努力的,當下即刻的,免費的,‘它’的美酒是永無止境的,你想喝多少,就可以喝多少。你越喝‘它’的能量,你越無法分清到底是你在喝‘它’還是‘它’在喝你。這種“融化”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

做高級瑜伽,少一個思想概念,就少一個阻力,‘它’不是你的GURU,‘它’就是你本身。你不需要學習什麽,因為你當下即刻就是‘它’了。很多“人”誤以為要學習“智慧”,不,不,“智慧”就是你自己,是不需要學習的,當你品味你自己的能量,智慧自然洋溢出來,這就是你的本性。

我告訴你的道理,不需要思想上的“懂得”,而是直接的融入,是能量層麵的融入,而不是思想上的理解。

當你突然在某刻嚐到了這個味道,你會明白“融入它”或“把它喝下去”比學習它容易太多了,根本無限努力。

你看四周,你真的看到什麽東西嗎?表麵上看確實是看到了桌子,椅子,房間,窗戶,床,人,聲,味,空間,時間,等等等等,真的是這些“東西”嗎?不否認表麵上思想會認為有這些“東西”。其實它們都是‘它’,完完全全的‘它’。桌子就是100%的它,而不是‘它’的一部分。‘它’是沒有部分概念的。地上的一雙拖鞋也是完完全全的‘它’,100%的‘它’,而不是‘它’的一部分。

你啥東西都沒有”看到“,你隻能看到‘它’。

思想卻訴說:你看到了萬千世界,人,社會。

不否認你確實看到了“萬千世界,人,社會”,但卻不真的是獨立存在的“萬千世界,人,社會”,這些‘東西’就是‘它’,百分百的‘它’,而不是‘它’的一部分。

當你說話,其實你不可能說任何東西,你隻能說‘它’。假如你說:“我要去精品服裝店買名牌衣服了”。“我”就是它,“去”就是它,精品服裝店就是‘它’。“衣服”就是‘它’。它們看似是無限多樣的不同顯現,表麵好像有一個“我”“去”“精品服裝店”“買”“衣服”這些事件,但它們統統都是同一無二的‘它’,百分百的‘它’,而不是某一個組成部分。

對於我來說,去服裝店買衣服,就等於“它,它,它, 它, 它,。。。。”。

“運動”是一個思想概念,‘它’是不可能“運動”的,因為一切都是‘它;,起點是‘它’,中點是‘它’,終點也是‘它’。不,這樣還不是究竟的說法,更好的說法是:‘它’沒有起點概念,‘它’沒有中途概念,‘它’沒有終點概念。既然一切都是‘它’,‘運動’這個思維邏輯就沒有意義了。‘它’是無限地無概念的,永恒的自我超越,也就是說,超越一切概念。

“看”是一個思想概念,‘它’不可能看到任何不是‘它’自己的“東西”。上麵已經說過了,‘它’看到的椅子形象,思想確定為‘椅子’概念,但這不是真的獨立的‘椅子’,而是‘它’自己。

你不可能看到‘它’,因為‘它’離你太近了,近到沒有距離,近到你看不到‘它’了,就好像你到眼球是看不到眼球自己的那樣,你就是‘它’!

明白其實很簡單,就是發現你什麽都不需要做,當下即刻就是‘它’了。這就是為什麽NISARGADATTA大師建議你啥都不需要做,隻要駐在純粹的“我是”中。駐在“我是”中,用我的簡單家常白話翻譯過來,就是當下即刻立刻的品嚐‘它’,聲音是‘它’,視覺是‘它’,觸覺是‘它’,嗅覺是‘它’,聽覺是‘它’,就是啥感覺也沒有了,還是‘它’,說不出的感覺,還是‘它’。如果你輕鬆地去品嚐基本經驗質地,在品味中就是駐在“我是”不轉移了。

你也可以試試看RAMANA MAHARSHI大師建議的問:“我是誰?” 。這個方法對某些人是有效的,但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為什麽?因為你有可能陷入思想上的辯證循環,思想會祈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你敏感度不高,很容易得到看似簡單的答案,比如,你的答案可能是:“我就是意識”。這個答案當然比“我就是一個人”好太多了。但這不是終極的答案,我是意識僅僅是某一個經驗顯現,不是最終的答案。“我是誰?”這個問題不可能得到最終的答案。如果思想告訴一個好答案,那麽就是把《無限》過濾成為《有限》的概念了,所以,任何答案都是錯的都是幻覺。

“我是誰?”可以問,你會發現,在詢問過程中,你會發現這個問題好像變的沒有意義了。原來思想上認為的“我”局限於身體,隨著詢問,這個身體裏麵的“我”開始不確定有了。你越問“我是誰?”,你會發現沒有終極答案,反而那個“我是誰?”問題變得荒謬起來。

如果“我是誰”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會把“我是誰”的思維邏輯摧毀了,‘它’沒有“我”,沒有“是”,也沒有“誰”,這些都是思想邏輯想象出來的個體幻覺,‘它’中沒有這些邏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