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一個全副武裝注意防護自己和他人的沒有接種疫苗的人,還有一個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覺得自己不會對他人有傳染的接種了疫苗的人。作為一個還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你覺得和哪一位接觸更有安全感?
隨著疫苗的陸續到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接種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種疫苗。理論上說,接種疫苗後,便具備抗病毒感染的能力。當接種者達到一定比例時,就會在社區形成科學家們曾經期待的“群體免疫”。因為接種者不但達到自我保護目的,還順便起到阻斷病毒傳播,間接地保護了那些因各種原因沒有接種疫苗者。
在這樣一種主要是基於理論的想法的引導下,很多疫苗接種者以為隻要自己打了疫苗,不但可以防止自己被感染患病,也可以不必擔心自己會把病毒傳染給他人。換句話說,打了疫苗,就不怕病毒了,也不會傳播病毒了。
有了這樣的認識後,疫苗接種者就很容易,也很可能放鬆自我防護,更會不自覺地降低對他人的保護的意識。很多人會有一種馬上可以回複到疫情前那種自己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的輕鬆心態。於是,便外出參加各種活動,便會客訪友,便東遊西走。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尤其如果接種者認為自己不會是傳染源,並由此不采取防護措施。提高出行及社交頻率與範圍,可能會給那些因各種原因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帶來更大的風險。
首先,世界各國製備的COVID-19疫苗的基本目的是提高接種者免疫力,達到接種者感染後症狀輕,或無症狀。也就是說,目前研發疫苗的目的是盡量將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數量降低到不引發重症,或不引發症狀的水平,而不是保證疫苗接種者不再攜帶病毒,或攜帶的病毒沒有傳染性。從這個角度說,接種疫苗主要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而且這種保護也不是百分百的。
其次,到目前為止,從實際情況看,各國科學家還沒有確定地數據保證任何病毒疫苗具有防止病毒傳播的作用。也就是說,疫苗接種者也可能成為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這對沒有接種的人來說,甚至對一個社區來說,可能是最大的潛在風險,盡管這個風險可能會很低。從這個角度講,接種了疫苗的人可以保護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的想法,不但缺乏科學依據,而且是很有潛在危險的,弄不好,自己反而成了無症狀病毒傳播者。
所以,前幾天《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的CDC主任Dr. Rochelle Walensky依據得到的研究結果表示,疫苗接種者不會被傳染,也不會傳染給別人之後,便立即遭到傳染病專家們的批評,紛紛表示根本沒有任何數據可以證明。這件事足以說明CDC主任的說法既帶有很大的誤導性,也是很危險的。
無獨有偶,加拿大衛生部發言人André Gagnon也在一封郵件中表示,美國CDC主任提到的研究中有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人不攜帶病毒,不會得病。”對此,科學家們也不約而同地迅速指出那些數據並沒有具體提到這些。
科學家們目前能夠得到的數據隻是顯示,接種疫苗的人將病毒傳播給未接種疫苗的人的風險似乎較低,但並非不存在傳播的可能性。所以,專家們才建議完全接種疫苗的人(比如需要打兩針的已經打完兩針的人)需要繼續遵守相應的安全指引,既是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那些未接種疫苗的人。
所以,疫苗雖然給我們走出疫情帶來了光亮,雖然可以幫助我們抵抗病毒的侵襲,我們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便接種了疫苗,也要慎行,保護好自己;也依然需要為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的安全多加考慮,保護好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