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流音

心思所至,情緒緣起,感懷執念,聊以盡興。
正文

學無止境 vs 半途而廢

(2021-02-12 19:01:49) 下一個

中國唐代一次成功的條件反射實驗與應用

約1300年前,正值大唐的“開元、天寶盛世”之際。相信大家對唐玄宗李隆基還是很熟悉的,這位挫敗姑姑太平公主的政變,並將其賜死的皇帝,不但開啟了“開元之治”,還引發了“安史之亂”。而唐明皇與楊玉環的佳話與悲劇更是廣為流傳。

然而,對那個時候進行過的一次動物生理行為學的實驗,相信大家絕對會表示前所未聞。沒錯,就在那個時候,有一位叫做郭淳的人,成功地進行了動物生理及心理行為學的實驗與應用,其實驗成果經政府調查,給予了肯定。郭淳本人亦因此而得到政府的褒獎。

實驗發生在古代中國,大約在公元 8世紀中期唐朝的天寶年間。

實驗過程及驗證過程如下。

唐天寶年間(742年-756年)東海郡(注),有一個叫郭淳的人,世人稱之為孝子。其母去世後,為表孝道,郭淳一哭再哭。每次大聲痛哭,人們都會看到成群的鳥兒聚集在他周圍。

消息傳開,都說郭淳的孝心感動了天帝。那個時候,子民孝順父母是政府的一項施政業績,也是官員敬業的一種美德。於是,政府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情況屬實,特別對郭淳的孝順加以讚賞。

如此感天動地的舉止,總是有人於敬仰之餘產生好奇之心。有人經觀察發現,郭淳每次大聲痛哭的時候,都會把穀物撒在地上,以吸引成群的鳥兒覓食。幾次之後,鳥兒一聽到他的啼哭就飛了過來。

這種讓鳥兒在哭聲和食物之間建立刺激聯想的實驗十分有意義,而且十分成功。可惜,當時的政府沒有資助郭淳繼續進行實驗研究,以發現動物何以會有這樣的反應。郭淳本人更是得到褒獎之後,便淺嚐輒止,急流勇退,隱姓埋名,半途而廢。

結果,同樣的實驗,要等到1100多年後,由一位叫做巴甫洛夫(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1849-1936年)的俄國人來接著做。巴甫洛夫通過讓狗在鈴聲與食物之間建立刺激反應聯係來完成此項實驗,並通過進一步觀察研究發現了“條件反射”的道理,世人稱之為“經典條件反射”。由此,為心理行為學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

想來,郭淳若聽到此消息,或許會為自己的實驗後繼有人,並取得理論研究結果而感到寬慰。畢竟,外國人不必遵循中國的老祖宗們規定的“適可而止”、“功遂身退”的大道,可以不相信“大象無形“。所謂“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

但真要探個究竟,一定要有哲學式的好奇精神。不滿足於發現現象,利用現象,還要去探究現象背後的道理或原理。故,雖則學而無止境,“然則問可少耶”?

我們古人的許多發現與發明,每每止步於對“大象”之形的發問上。在理論探究與創立上,實屬半途而廢,而非無止境。因何?少問也。

注:

東海郡:即現今隸屬於江蘇連雲港市的東海縣。

又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郯城)。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南部與江蘇省東北部一帶,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複置郡。

南北朝時為南北爭奪之地,基本沒有形成穩固的行政區劃。東魏武定七年(549年)改海州為東海郡。隋初廢,大業中複置郡,改治朐山縣(今江蘇連雲港)。唐複改海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東海郡,未過幾年,乾元元年(758年)又複為海州。自此,東海郡終成曆史。(百度百科)

附:原文

東海孝子郭純喪母,每哭則群鳥大集。使驗有實,旌表門閭。後訪乃是孝子每哭,即散餅食於地,群鳥爭來食之。後如此,鳥聞哭聲以為度,莫不競湊,非有靈也。(《朝野僉載》(唐)張鷟)

2021-02-1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