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4日)新聞,加拿大確診的新冠病毒又增一例,令累計確診新冠病毒達到5例。其中,溫哥華2例,倫敦1例,多倫多3例(其中一例已出院)。
如今,多倫多的華人聚居區,除普通口罩外,外科口罩及N95口罩已難以買到。
美國媒體報道說,美國疾控中心(CDC)2月2日發布建議指南,明確要求民眾不要戴口罩,不建議公眾使用口罩來預防2019-nCoV的傳播。
一段時間以來,不時有媒體通過采訪有關專家、醫生等,向公眾傳遞出口罩對防止新冠病毒傳染效果方麵相互矛盾的信息。采訪所得的結論幾乎無一與實驗研究掛鉤,基本都是專家學者醫生們的說法,令民眾無所適從。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對外科醫用口罩所做的具體的實驗研究結果。
這個研究結果是美國南佛羅裏達大學Erin Sanchez於2010年2月18日發表於該校研究生院院刊Scholar Commons上一篇論文,題目是《外科口罩的過濾效率》(Filtration Efficiency of Surgical Masks)
其得出的結論大致如下:
實驗結果顯示,當佩戴的外科口罩沒有密封時,對0.5微米顆粒的過濾效率從3%至43%不等;而做了密封後的過濾效率為58%至75%。
對1微米顆粒的過濾效率,未密封時,為58%至79%;密封時,為71%至84%。
以上數據顯示,外科用口罩的過濾效率很低,不足以阻擋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原文見題圖)
所謂“密封”,是指在實驗中,用膠帶封住口罩四周。我們日常戴口罩是絕對不會如此密封的。
文章指出,外科用口罩本來就不是設計來保護醫療人員防止空氣中的病毒感染的,不會提供像N95口罩那樣多的防護。
附:病毒大小
單一病毒顆粒:0.02-0.25微米(大多數)
流感病毒:0.08-0.12微米
薩斯病毒:約0.1微米
新冠病毒:未知
筆者觀察發現,戴了口罩的人以為自己安全,反而不注意防範。比不戴口罩的人在疑似不安全的場所逗留的時間相對要長,這給自己暴露於病毒的時間便更長。如果回家時對口罩的處置不當,被傳染的機會會更高。
還有,因為帶了口罩,很多時會感到不舒服,比不戴口罩的人更多地用可能被汙染了手觸碰臉、鼻,甚至口的機會更多。
有實驗發現,觸摸感染及再傳染的機會非常之高,而且無人察覺,傳播病毒的範圍更廣。所以,一定要做到出門回家立即洗手。隻要方便,隨時隨地用流水洗手。
我們從小到大經常被教導的“飯前便後要洗手”的優良傳統一定要發揚光大,必須要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