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流音

心思所至,情緒緣起,感懷執念,聊以盡興。
正文

與瘧原蟲的較量

(2019-06-16 22:49:55) 下一個

微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存時間遠遠長於人類。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多細胞動物逐級進化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微生物,尤其其中的寄生蟲,一直都與之緊密相處,並構成共生及寄生關係。

瘧原蟲就是其中寄生的一例。它們進入人體後,入住紅細胞,並在其中生長發育,直到長成雌、雄配子。性成熟期到,等待按蚊前來吸血,將它們隨血帶到按蚊胃內進行交配。而其他未發育成雌雄配子的原蟲體則統統成為按蚊的食物,在其胃中被消化掉。

從中可以看到,寄生蟲可以輕易突破人體免疫機製,利用人體提供的安全環境和養分的精明之處與高效。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於1971年發現青蒿素。2015年10月8日,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自然學獎的中國人。屠呦呦研製出的中藥抗瘧藥物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對人體內的瘧原蟲具有100%的抑製率。

但是,近年來,世衛組織和東南亞國家的多項研究顯示,對瘧疾感染者采用青蒿素聯合療法(“青蒿素藥物”聯合“其他抗瘧配方藥”療法)的三天周期治療過程中,瘧原蟲清除速度出現放緩跡象,發現瘧原蟲已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

原來,青蒿素在人體內半衰期(藥物在生物體內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很短,僅1至2小時,而臨床推薦采用的青蒿素聯合療法療程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殺蟲窗口隻有有限的4至8小時。

瘧原蟲在發現青蒿素半衰期如此短的特點後,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性,或暫時進入休眠狀態,來躲避藥效發揮的時間。而且瘧原蟲對青蒿素聯合療法中的輔助藥物“抗瘧配方藥”也產生了抗藥性,使青蒿素聯合療法的效果下降。

屠呦呦團隊針對瘧原蟲的抗藥招法,展開“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及“調整治療手段”等研究,並在近期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出了新的治療應對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

新的療法及輔助藥物令瘧原蟲方寸大亂,防不勝防,立即中招。抗瘧取得新階段的成效。

接下來,就要看瘧原蟲如何應對屠呦呦團隊的新招法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9-06-16

圖片取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