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楓言楓語:有個地方,讓加拿大華人活出了“海澱”的感覺

(2019-10-10 19:24:29) 下一個

有個老外基於多年的觀察跟我說,“當放學後看不到孩子們在小區裏打曲棍球,而是聽到家家戶戶傳來的鋼琴聲,就知道那是到Markham(馬村)了”。我感覺這也算來自多倫多的“東城土著”對我們“海澱人民”的一種客觀認識。

 

在別的地方,“進城”去市中心是郊區人民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可是對居住在我們大多倫多地區“宇宙中心”以外的華人眼裏,去“村裏”(馬村)也是一項定期開展的娛樂活動。買個菜、吃個真中餐、看場中文電影、看個醫生(包括按摩針灸)、會個朋友(誰沒有一個住在馬村的朋友呢),可以打發半個周末的時間,也能順帶治療海外華人偶爾發作的“鄉病”。

 

 

雖說楓葉國沒啥曆史,不過Markham的曆史可比加拿大建國史都要長。從村變成鎮,這裏走過了一百年,從鎮升級到市,卻隻用了短短四十年。生活在這裏的華人小夥伴還是喜歡把Markham 叫作“馬村”,取其音意結合,又接地氣。馬村居民來自65種不同的文化、語言背景,近半數為華人。難怪連市長也能張開就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英文名:           Markham

中文官方名:    萬錦市

中文昵稱:     馬村,宇宙中心

馬村極簡史:

1791年:上加拿大第一任總督John Graves Simcoe清理了央街,以朋友名字命名了Markham

1871年:   世嘉堡到Uxbridge的鐵路開通,也逐漸帶動了Markham的發展

1873年:Markham建村

1891年:Markham有1100個居民

1971年:Markham從“村”變為“鎮”

2012年:Markham從“鎮”升級到了“市”,目前人口已超過32萬

因為各種宜居生活方便、華人-friendly(友好),馬村和隔壁又一華人高尚聚居區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共享“宇宙中心”的美名。

 

 
 
工人新村
 
 

 

華人對大多倫多地區的住房偏好一直是沿著央街中軸線“寧北勿東”。馬村在多倫多北麵,離多倫多市中心大概2、30公裏的距離。
 
馬村在近十幾年大興土木,新建了大量高密度住宅,每家院子小,房型變化不大,頗為人詬病,而在這裏買房的很多都是每天通勤的雙職工,所以被戲稱為“工人新村"。
 
 

千萬別小看工人新村“工友”的素質。因為(技術)移民紮堆,這裏不乏高學曆人才。就像你在多倫多市中心一不小心就撞上個乞丐、流浪漢,馬村的小區裏動輒就是博士、醫生。要是隻有國內本科學曆基本上沒法和華人鄰居吹噓光榮往事。你更搞不清隔壁的印度大嬸,以色列大叔在自己的母國有過怎樣的傳奇人生。

 

1871年的蒸汽火車早已被城際通勤專線“狗圈”(Go Train)代替。每天早上村裏的彼得、露西們,睜開朦朧的雙眼,在火車關門的最後一分鍾跳進車廂找個位子坐定。大叔們拿出手機開始看郵件、打遊戲或者閉上眼睛補覺,小姐姐開始聊微信或化妝。火車從城鄉結合部的馬村一路開進城,那個在家裏剛剛給孩子們做完早餐、裝好午飯、抓起加拿大鵝、迎著風踩著雪出門的家庭主婦也慢慢在蛾眉淡掃後羽化成蝶,漸漸露出精致OL的模樣,進入她們的搬磚角色。

 

請好好珍惜每一個和你坐同一趟狗圈的工友。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因為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才定居馬村。

 
 
 
 
學區腹地
 
 

 

到了夜晚和周末,馬村廣大工友們又齊聚各種社區中心、圖書館、補習學校,開始下一個shift(輪班):推娃。你和你的工友們不經意地在村裏各種場合“偶遇"了:

【冰球場邊】能看到他們還沒來得及脫下上班行頭就來給娃歡呼或當義工

【泳池邊】他們一邊盯著泳池裏的娃一邊回工作郵件,推娃加班兩不誤

【學校會議室】他們在家委會月度會議上慷慨陳詞對學校各項工作獻計獻策,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

【補習學校、興趣班】那裏基本能保證偶遇老張、老李們

 

在別的地方學校排名是這樣討論的:

  • “你家孩子的學校今年排第幾名?

能在安省進前百名,老父親、老母親就熱淚盈眶互道祝福。

 

馬村的畫風是這樣的:

  •  "今年我們學校怎麽掉出前十名了”
  • “私校參加排名影響我們拿第一了”

不是工友家長矯情,而是馬村的學校就是那麽牛。在Fraser的學校排行榜上,馬村的幾所高中年年位居前列。所謂的學校排名在馬村就像中國乒乓隊的內拚,戰勝隊友基本就躺贏全世界了。

 

安省最新高中排名,圖片來自Fraser Institution網站,黃色區域為排名居前的馬村高中在2017-2018學年及過去5年平均排名

你在這買房要是弱弱滴問哪個是名校區,經紀馬上就能判斷出你是個功課沒做好的新司機因為馬村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的學校:藝術特長生上Unionville High;法語去PET;AP上Markville;IB去St. Robert,天主教學校有St. Augustine,體育生可以去Bill Crothers,還有IB新晉中學Milliken Mills...... 

 

要回答學校排名好和家長推娃狠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就像解答雞生蛋還是蛋孵雞的千年難題。當年我糾結是不是該把孩子送去家門口新開的學校時,資深馬村家長、滑鐵盧畢業的精算師老李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不要擔心學校排名,咱們的孩子自帶海澱體質,是去拉高平均分的”。果不其然,在村裏鄰居們的共同努力下,名不見經傳的工人新村小學幾年裏排名就上去了,我們有北清、985、211學霸父母,鄰居家的娃也是印度理工高材生家庭的“學二代”。
 
孩子的同學自從搬家去了村外的高中馬上脫胎換骨,從一名"普通馬村學生”變成了“馬村來的學霸男神”,在華人比例比較小的學校裏各科領跑,存在感大增。

 

村裏的孩子可不都是書呆子,鋼琴是基本功,不會一兩門樂器都不好意思跟同學一起打遊戲喝奶茶。我去年去參加了孩子高中的幾次音樂會,每個年級都能拉出兩支浩浩蕩蕩的管樂隊、弦樂隊,貝多芬到莫紮特,《哈利波特》到《星球大戰》電影插曲,高中生們駕輕就熟。剛覺得震撼,又上來一支村裏某小學的小提琴隊伍驚豔全場,原來還有第二梯隊時刻準備著。
 
多年前這裏房價低、環境好,吸引了大量新移民。IBM、華為、AMD、Avaya、Honeywell、本田等公司的加拿大總部在村裏紮堆讓馬村更多了海澱的高科技氣質。工友們慶幸自己在馬村房價還沒有漲起來之前在這裏落了戶。
 
隨著加拿大房價一路攀升,馬村也一躍成為大多倫多地區房價高地,大有“當年你對我愛理不理,如今的我讓你高攀不起”的傲嬌。2000年初20多萬就能拿下的工人新村聯體鎮屋,如今已輕鬆上了百萬台階,而馬村“市中心”新建的高層公寓樓花已近半個米(50萬加幣)開搶還一房難求畢竟這裏隨便一個房掛牌都是學區房。
 
不把工人新村當"豪宅",實在是太小看工人階級的力量了。

 

 
 
宇宙中心
 
 

 

高曉鬆在節目裏回憶加州生活時說吃個火鍋要到韓國超市買羊腿、自己回家刨成火鍋羊肉片。聽到這裏馬村小夥伴都樂了,加州人民“太苦了”,歡迎來“宇宙中心”。

 

好多年前,我們的朋友從芝加哥來看我們,也是指名道姓要到“太古廣場”去逛逛。它位於馬村和多倫多的交界處,一度是北美最大的華人商場,在法定假日全加拿大商鋪都關門的時候,太古是難得一年365天年中無休的勞模商場,當然要在這找個停車位就跟當年在南京東路找廁所一樣困難。從美容美發、盜版光盤、手機周邊、海味零食、旗袍文具到珍珠奶茶、廣式燒臘、飲茶大餐,這裏基本上滿足了華人生活各方麵的需求。

 

如今太古風光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華人購物餐飲中心的興起。旺角、朗豪坊、王府井、萬錦廣場和馬村VIP電影院。聽到這些名字,你是不是懷疑出了一個假的國,怎麽還沒國內十八線城市的居民小區名字來得洋氣高端?
 

不過馬村坐擁全聚德北美首家旗艦店,和大鴨梨在村裏的兩家分號撐起北京烤鴨的整壁江山;江浙本幫也不甘示弱,掛著馬雲蓋茨小土豆總理合影的杭幫菜頭牌外婆家天天賓客盈門;接地氣的有老廣們鍾意村裏的銀記腸粉、黃三記油條;充滿傳奇的是店主勇抓歹徒的一夜成名的網紅豆漿店;更少不了深得老人家喜愛的高檔粵菜海鮮、帝後係粥店、港式茶餐廳;備受小留學生追捧的各種台式港式陸式奶茶水果茶、川味港味火鍋、米粉涼皮拉麵擼串烤肉烤魚。沒有吃不到,隻有想不到。

馬村不僅僅是普通意義上的海外華人聚居區,已然成為了楓葉國China Town(唐人街)的豪華升級版,提供馬村和周邊華人的吃喝玩樂一條路服務,基本實現了和國內乃至亞洲生活神同步。當我第一時間刷到近期的爆款國產電影時,我在日本的小夥伴驚呆了,雖然是中國遊客首選的海外旅遊目的地,可是感覺楓葉國的娛樂比霓虹國還要與時俱進。

 

前不久我們馬村華人家長群裏討論那些年影響過70後的雜誌,結果馬上有熱心家長去村裏最著名的大統華超市拍了下麵這個照片,一下子就讓大家穿越回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對的,你沒有看錯,宇宙中心就是這麽牛。我也是到了馬村的華人超市才知道原來老幹媽有那麽多種口味,康師傅不止紅燒牛肉麵,桂林米粉有江西米粉、台灣米粉這些堂兄弟。

 
***
 
同事說她一度動心,為了孩子的教育大業,想從西部的密市遷到馬村。可是想想壓力太大,好不容易出了個國,人生可以進入easy(輕鬆)模式,感覺像要回到海澱去拚命了。
 

我們“海澱”住久了,已然習慣了這種畫風。畢竟,沒有什麽煩惱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反正村裏有的是火鍋店!

 

關注公眾號“楓言楓語楓葉國”,了解更多加拿大生活點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