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最後一周的多倫多下了大雪,刮了大風,原住民的抗議從封鎖全國鐵路轉為城際上班小火車,中小學教師的罷工還沒有結束,又一波多倫多戶外工人罷工就在眼前。更讓人焦慮的是我們村新冠發病人數與日俱增。
直到上一周某天晚上,連平時很少網上發聲的老爸都在轉發”囤貨抗疫“的文章,我才發現焦慮比病毒在我們村蔓延得速度快多了。
不但是朋友圈的小夥伴在互相打聽囤點啥好,連一貫淡定佛係的加拿大媒體也開始給出了“14天新冠居家隔離生存指南”。酒精為主的洗手液,藥品和可以保存的食品位列榜首。
不過從我們的朋友圈來看,囤貨小能手們的行動力可遠遠比政府和媒體的”采購清單“的出台要強悍了:估計小夥伴們對一月下旬加拿大在一夜之間口罩告急、酒精告急、消毒洗手液告急的經曆心有餘悸。普通醫用口罩的價格從十幾刀翻了好幾倍直到全部售罄。這一波“囤貨”的指示一"下達“,立刻就看到朋友圈裏廣泛執行: -
- VC已經囤過了,處方藥、感冒藥、過敏藥,各種保健品還是可以有的;
- 實在沒啥可買的,囤幾包小紙巾也好,萬一要揉眼睛呢?
雖然說家裏早先囤的口罩迄今我一個都沒用過,不過疫情之下,酒精是鎮宅之寶,口罩是上班通勤族的附身符。雖然大部分的加拿大小夥伴不會天天逛超市菜場,家裏冰箱的存貨可以應對一場核戰爭,不過一有風吹草動,又趕緊出門采購日常生活用品。先有朋友匯報我們村 Costco 二十公斤裝的麵粉告急,有機雞蛋也被搶光,聽起來物美價廉大賣場的”災情“比各大醫院更嚴重。我的實地考察是SPAM午餐肉罐頭的貨架空了,幾乎每個CO友的購物車裏都有大包衛生紙、礦泉水,大概這是疫情大爆發時僅次於口罩酒精的戰略物資了。工作人員在不停地上架各種羊排、豬排,可見民以食為天。不過真能花心思做這些fancy晚餐的,應該也沒有被疫情影響到心情。等等,這到底是防災囤貨還是在為開派對做準備?最逗的是一個中年老外,在各種食用油貨架前看了半天跟我們說,“芥花油保質期最長,囤這個最好”。我說又不是打仗,不需要囤那麽多吧!他馬上告訴我們,已經開始失眠了。然後果斷把手裏5升一桶的換成了19升一桶。其實走出人滿為患的Costco,世界還是和昨天,和上個月,和去年一樣。比如我經常去的村裏的西人超市Longo's,這個周六早晨比平時略微忙了一些,購物車裏沒有看到太多的焦慮。而一個街區之隔華超大統華,是的,你沒有看錯,連大米這樣的戰略物資也在促銷打折。正當各路囤貨小能手帶著油鹽醬醋滿載而歸,自認為解決了健康衛生的生存問題、柴米油鹽的生計問題,可以打開一包椰子卷葛優躺一會兒,忽然有人在群裏發了這麽一張照片,震撼程度不啻於又發現一個新冠病人的重大新聞:據說是西部某新屋開盤,幾百個不戴口罩的各族人民冒著零下十幾二十度的嚴寒排隊搶房,蔚為壯觀。
回到家,我給自己開了瓶雷司令。這個品牌叫”Relax“(放鬆),真是很應景。以往焦慮的時候我最愛逛酒鋪,看產地看酒標能給我帶來各種放鬆,買酒的過程甚至比喝酒更讓人愉悅。我也相信大部分的小夥伴和我一樣,在這峰尖浪口“響應政府號召”跑去囤貨,並不是家裏缺米缺鹽。感謝人民的Costco,馬村的華人家庭哪家的地下室不是堆滿足以抵禦一個寒冬的戰略物資?感謝周圍那麽多華超,哪家儲藏室的彈藥不是可以隨時湊出半桌年夜飯?
更別說周圍那些自住以外還囤了樓花、投資房的地主們。
我們熱衷囤貨,並不是因為我們缺衣短食或供應緊張,而是出於焦慮,出於各種不安全感。囤不囤貨,無關疫情。隻是這突如其來的疫情,又給了我們一個囤貨的理由。就像大部分家長送孩子去奧數、去補習,去演講、去畫畫也不是真為了爬藤。大筆一揮簽張支票送出去,感覺自己望子成龍的焦慮減輕了,釋放了,送走了。而新冠疫情下尚且有序克製的“囤貨”,不過是我們用買買買的快感、家裏有糧、袋裏有口罩的安全感來抵抗對疫情的焦慮、對不確定的明天的恐懼。
囤酒家裏那位會最開心了:)
我家消毒手的酒精快沒有了,這幾天跑了很多商店都沒貨,後母店有N95,3.99一個,日本夏普工廠開始轉產口罩了,好消息!
1)家裏平時儲備就很充裕
2)誌願者可以幫忙買菜
不過焦慮啊焦慮,買買買可以帶來點快感和安全感唄,還怕以後不那麽容易出去。
還有朋友提醒,要囤點安眠藥和買夠小酒:)
……即使在家隔離,需要東西時戴上口罩就去買了。
===========================================================
在家隔離不應該上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