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農民收藏屋

新新農民的收藏屋,一切有關家居園藝修車種菜寵物理財教育音樂攝影等等有用資料都掃進來:)
正文

獲得最大景深方法----“超焦距”應用實例zt

(2008-12-03 13:07:11) 下一個

如果你特別希望獲得前、後景都清晰的照片,就不要把焦距對在無限遠,因為這樣做實際上浪費了後景深。最好的做法是用“超焦距”方法拍攝,此時焦點並不設在主體上,在主體以外的某一點上,但是卻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全部景深範圍,拍出你所希望的前、後景都清晰的照片。這種方法在膠片單反中常用, DSLR用的人不多,甚至許多人不知道“超焦距”這種用法,隻會往主體上聚焦。
超焦距的方法並不過時,不僅是快速搶拍不需要對焦,在獲得最大景深方麵,仍然是有效手段。舉例說明,DSLR在拍大景深畫麵效果比不上同等像素的小DC清晰,即使用最小光圈也無濟於事。隻有用“超焦距”方法,才可以抗衡小DC,才有可能勝出。
由於你“特別希望獲得前、後景都清晰的照片”,所以強烈推薦你用此方法。可以網上搜索“超焦距”一詞,有很多有關解釋。

從以上兩種方法對照拍攝結果看,兩者遠景清晰度相似,但是近景相差甚遠。這說明,普通方法(把焦點落在主體上)沒有把景深全部利用起來,而超焦距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全部景深範圍,拍出前後景都清晰的畫麵。此法在數碼時代有一定難度,但是仍具有繼續推廣應用的價值。

以上照片是手持拍攝的。如果用三腳架拍攝,也很簡單。前提是,將相機的聚焦功能從快門按鈕分離出來,設定相機的“*”按鈕作為聚焦用,快門按鈕隻負責曝光測量和啟動快門用。如果不分離功能,隻用快門按鈕完成所有程序,不是不可以完成,但是相當別扭。
超焦距原理講述的很多,不贅述。介紹一下我的具體操作步驟。以350D為例:
1)光圈選擇:我一般常用8,11,16。光圈太大,景深太小,意義不大。光圈22也可以,但是成像質量略有下降,還必須用三腳架。
2)選定光圈後,查表或上網
查指定光圈下的超焦距的聚焦點。最好記下來或背下來幾組典型數據,比如光圈8時,24mm, 35mm, 50mm,的數據;光圈11時,24mm, 35mm, 50mm,的數據。
3)實拍時,比如用35mm 光圈11拍攝,聚焦點應選在相機前方6米左右處一個標誌物,按動“* ” 鈕聚焦,聚焦後鬆開按鈕,再重新構圖測光和最後曝光。這樣拍出的照片從約3米到無窮遠都清晰,隻要主體是在這個範圍之內即可,不必介意主體是否一定在聚焦點上。

如果你拍的人物在3米處,聚焦點也在人物上,在光圈11時,你得到的景深是2-4.2米,遠景自然不清晰。而用上述超焦距方法,焦點不是聚在3米處的人物上,而是6米遠的物體上,你得到的景深範圍是3米-無窮遠,人物和無窮遠的景物都是清晰的。大大擴展了景深範圍。
如果此時,你把焦點對在無窮遠,你將得到的景深是5.5米-無窮遠,那麽3-5.5米這一重要的近景清晰度將受損失,而拍人景合一的風景紀念照時,這一距離正是人物的理想位置。
這就是超焦距用法的意義。

問了下Google:
超焦距可用於自動鏡頭,而且第一位的概念有些亂;其次,長焦鏡頭景深小,且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再有就是如果不懂超焦距的意思,有景深表也無濟於事。
超焦距是指對無限遠調焦後,清晰範圍中距離鏡頭最近的清晰點叫超焦點,而超焦點與鏡頭之間的這段不清晰的範圍叫超焦距,通過確認與利用超焦距,我們可以在拍攝中加大原有的景深範圍,很簡單,隻要把鏡頭焦點對在超焦點上而不是在無限遠上,就可以做到。超焦點的確定可以靠鏡頭上的景深表,首先對無限遠調焦,然後依照選定的光圈參照景深表,確定景深範圍的最近清晰點,這點就是超焦點,然後再把焦點對在超焦點上。假設無限遠物體距鏡頭有100米,如果對無限遠調焦,清晰範圍是第80米到100米,我們把焦點再改在第80米上,這時的清晰範圍就會變成從第60米到100米,清晰範圍大大增加了

超焦距速算法
  超焦距的計算的原始公式是:
超焦距=鏡頭焦距+(鏡頭焦距的平方除以c、F之積)。F為光圈係數,就不多說了。這個c為彌散圈直徑,早先的教科書都定為0.05,即1/20mm,老的鏡頭上的景深表都是按1/20mm 畫上去的,不信您照您的鏡頭算算。現如今都定為1/30mm,還有定1/40mm. 我想跟照片需要放幾寸有關係。
由於鏡頭焦距遠小於(鏡頭焦距的平方除以c、F之積), 一般公式記作
超焦距=鏡頭焦距的平方除以c、F之積
如果鏡頭上有景深刻度,”一擰就行了“(破槍語錄)。可現入今好多鏡頭上特別是變焦頭上都沒有景深刻度,自己按公式算吧,拍個風景靜物啥的還能應付,可萬一抓拍個活物或DECISIVE MOMENT,要心算平方乘除法可就費了勁了。

由於本人小學數學特別是心算沒學好,總想變這法的找點兒捷徑。想到的以點代線的法兒。
先吧公式改寫為
超焦距=(鏡頭焦距的平方/c)/F 設(鏡頭焦距的平方/c)=K,暫叫超焦距係數吧 則
超焦距=K/F
然後計算常用焦距 16mm, 20mm(萬歲?), 24mm, 28mm, 35mm, 50mm,彌散圈直徑分別為1/20,1/30,1/40時的超焦距係數K,結果如下表
  (K) (焦距) 16mm 20mm 24mm 28mm 35mm 50mm
  彌散圈直徑1/40 10.24 16 23.04 31.40 49 100
  1/30 7.68 12 17.28 23.5 36.75 75
  1/20 5.12 8 11.52 15.68 24.5 50
  為了便於記憶和計算,我把K簡化成入下值
  (焦距) 16mm 20mm 24mm 28mm 35mm 50mm
  K簡 8 11 16 22 32 64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一組非常熟悉的數字,即光圈係數(第一係列),而且K簡近似等於K當彌散圈直徑為1/30時的值。
  現在隻要記住記住記住記住記住相應焦距對應的K簡值,口算超焦距就易如翻手了。
  比如 28mm鏡頭光圈f/4時的超焦距為22/4=5.5m,光圈f/16時的超焦距為22/16=1.4m,光圈f/22時的超焦距為22/22=1m.
  再比如 20mm鏡頭光圈f/2時的超焦距為11/2=5.5m,光圈f/16時的超焦距為11/16=0。7m,光圈f/22時的超焦距為11/22=0.5m.
  由於分子和分母同為光圈係數係列值,越算越覺的容易,因為總跑不了1呀2呀0.5,1.4那幾個數。


  需說明的幾點:
  1)因鏡頭上的距離標尺(是距離標尺,不是景深表)並非連續,所以即使算出超焦距的精確值也不見的對的準,所以實用中(K簡) 可以近似等於K。
  2)對於變焦頭同樣可使用K簡係數,隻是注意盡量使焦距靠近定焦的數值。您如果在此焦距段就倆定焦頭,記住兩個數就行了。
  3)50mm以上焦距實用中超焦距往往在十幾米以上,就跟著感覺走吧。:-)
  4)K簡=45給省略了。

喜歡拍攝風景的朋友很多時都要加一些前景來增加照片之趣味性, 但係應該對焦對無限遠之風景好, 還是前景好呢. 可能你也有過此疑惑, 最後是是但但就對焦了在遠的風景吧. 那樣做當然是錯吧.

因為隻有在對焦點中的景深(depth of view) 範圍, 物件才會清晰, 而不在景深範圍的物件會變得模糊, 而模糊情度是受 circle of confusion 大少所控製.

究竟如何才可以準確地控製景深, 拍攝出一張完全清晰可人的美妙風景照, 我們便雖要使用超焦距法了.

下圖便是對焦及清晰景物既示意圖:



超焦距既意思就好似下圖示, 由 1/2超焦距既距離至無限遠也在對焦範圍:



咁究竟如何計算出及把相機設定對焦於 hyperfocal distance 呢?

1, 超焦距計算機 (Hyperfocal Calculator)
一般為 software, 可安裝於電子手帳/PC/網頁直接使用

2, 超焦距表 (Hyperfocal Distance Chart)
一個印刷的超焦距對應表

3, 如果是手動對焦鏡頭, 有些刻度是可以找得超焦距的.

下麵便是其中一個網上使用的超焦距計算機:
http://www.nikonians.org/html/resources/guides/dof/hyperfocal2.html



以上例, 如果使用 24mm 鏡頭, 把光圈設定於 f/22, 並對焦於 3.42 feet 的物件, 我們便可以得到一個超焦距. 這個景深範圍是 2.52 ft 至 無限遠.

補充超焦距演算公式:

H=F^2/Cf

H: 焦距
F: 鏡頭焦距
C: 模糊圈 (Circle of Confusion)
f: f/ 的光圈值

一般使用上 C 的值可以直接用 0.030mm, 所以假設我地用 50mm 鏡頭 +f/16 光圈,

H= (50*50)/(0.05*16)
H= 2500/0.48 = 5208mm ~= 5米

景深近限和景深遠限公式:

景深近限=HD/H+D
景深遠限=HD/H-D

H= 超焦距
D= 對焦點距離

以上例子:
景深近限=(5.2*5.2)/(5.2+5.2)=2.6米
景深遠限=(5.2*5.2)/(5.2-5.2)=無限大(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