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友入門:HDCD、DSD、SACD、XRCD的區別 ( ZT)
(2010-01-12 02:00:55)
下一個
不知不覺間CD(Compact Disc)激光唱盤問世已有十幾年光景了,像筆者一樣收藏了數百甚至數千張CD的音樂愛好者、發燒友不計其數,然而在新世紀伊始,我們不得不麵對這樣一個現實:CD的變種(或稱增強版CD)、SACD、DVD-Audio已經逐漸形成三雄爭霸的局麵。作為 消費者應何去何從?本文將與大家一起揭開它們的神秘麵紗。 CD為什麽要被陶汰?44.1KHZ、16BIT的數字化采樣導致的的丟失性失真是以往數碼錄音的缺陷,這正是普通CD的一個根本的問題。16BIT的CD的動態範圍隻有40-50DB,高頻顆粒感與微弱的訊號喪失令發燒友無法忍受;此外A/D和D/A轉換所引起的添加失真,44.1KHZ、16BIT的數字化采樣導致的的丟失性失真是以往數碼錄音的缺陷。在世紀末,對於Hi-end級發燒友來說,最靚聲的音源媒介毫無疑問仍然是早已淘汰多年的模擬LP黑膠唱機!雖然要忍受諸如性噪比差、易用性低、成本極高等缺點,但高級LP係統回放出的聲音確實是要比CD甚至現在的SACD、DVD-AUDIO動聽的多,無論是同價位產品的A/B切換對比還是追求音樂韻味的發燒友,LP仍是最佳選擇。但時代是需要進步的,如何改進普通CD的音質、如何全麵超越LP的音質尤其是LP的音樂生命力成為新的課題。顯然已經誕生近20年光景的CD已顯廉頗老矣!CD之後聽什麽?什麽是最佳選擇?本文不會 給你答案,但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一.延續CD發燒生命的使者 1.壯誌未酬身先死-HDCD:HDCD的全名是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中文名是高清晰兼容數碼CD。HDCD誕生於著名的美國太平洋音響軟件公司,自1986年起開始研究,至1992年終於開發出一套複雜的編碼技術從而提高了CD的音質。你可能已經聽說過HDCD或擁有許多HDCD盤片,也可能經常在一些C D唱機甚至盜版CD上看到HDCD的標識,可到底什麽是HDCD呢?您可以使用高級的Hi-end級CD機,這樣即使播放普通CD也有極其出色的效果,如世界著名音響公司馬蘭士的旗艦產品CD7(定價40000元人民幣左右),這是一款16BIT CD機,但它的重播效果依然出類拔萃,因為它的A/D、D/A、轉盤、電源等等設計不計成本、出類拔萃。但我們不能否認原始的44.1KHZ、16BIT的數字化采樣導致的的丟失性失真既數碼錄音過程中的損失是極大的。HDCD既是針對CD這一弱點提出的改進方案,HDCD可以說是從錄音到再生的完整技術,錄音時 以一個高品質的A/D轉換器為開端,其規格高於16BIT/44.1KHZ,其後再以11隻摩托羅拉DSP56001處理器運算。運算的程序基於音響心理學與聽覺生理學,同時兼顧機械原理,數碼訊號在這裏分成兩部分,人耳能感知的信息被編碼為PCM數碼信號,另外一部分被編碼成隱藏的控製信號。當使用帶有HDCD 解碼的機器播放HDCD編碼的軟件時,隱藏的信號會啟動解碼器的解碼功能,機器的顯示窗口的HDCD指示燈點亮,信息被準確的還原出來。這一信號隨後以20BIT信號取樣方式輸出到唱機中的D/A轉換,就會獲得更自然、低失真與高動態的聲音。優點:比較一個用HDCD編解碼的母帶和一個傳統的16bit/44.1kHz版本的母帶,HDCD可以得到更多的細節解析度;音色的還原也更加準確;高音部分更加平滑,也少了許多人工的痕跡;更寬的動態範圍;大動態和複雜的章節更有透明度;更寬廣的聲場;當其他大音量的樂器演奏時,可以更好地聆聽小音量樂器的精微演 繹。如果對HDCD比較感興趣而自己的CD播放機又支持HDCD解碼的話,可以視聽以下三張CD作為參考:1.FIM(First Impression Music) Audiophile Reference 4(見圖1) 以HDCD技術加上24K金CD作為主打招牌的"一聽鍾情"公司曾是HDCD技術的堅定支持者,Audiophile Reference則是HDCD中招牌的招牌。2.RR(Reference Recoding) TUTTI!(見圖2)國內俗稱"無敵天碟"的就是它了!既然敢稱為"參考級錄音",當然是實力非凡了,不但錄音靚到極點而且動態範圍之巨大駭人聽聞,如果自認為器材夠檔次卻從沒試過這張碟的話,恐怕會被人笑話的哦。 3.馬可波羅公司的呂思清版《四季》(見圖3) 中國小提琴大師呂思清用6把價值上億的名琴演繹維瓦爾第的傳世名作,加之馬可波羅公司頂級的錄音器材、24K金盤、HDCD技術輔佐,造就了這張演錄俱佳的發燒名盤。 缺點:什麽樣的人需要HDCD?!從目前的市場狀況看,HDCD前景堪憂,甚至已經在發燒友和音樂愛好者中淪落為雞肋的角色。HDCD剛推出時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由於受到日本廠商抵製以及缺乏DG、DECCA、飛利浦等國際唱片巨鱷的支持,加之歐美Hi -Fi器材廠商生產的帶有HDCD編碼器的高級CD機越來越少,因此逐漸失勢。近幾年采用HDCD技術的國產Hi-Fi CD機倒是很多,前兩年炒得也較火,甚至許多幾百元的國產DVD也號稱支持HDCD解碼(效果之差可想而知!)……筆者前些年購買過2款國產HDCD播放機,分別為山靈CD-S100(見圖4)和原創A9(見圖5),單純從音樂欣賞角度考慮,個人認為在低價位Hi-Fi CD機中HDCD功能顯得無所適從。目前在發燒友中基本形成了"帶HDCD解碼功能的國產DVD、CD機均是入門級的騙人玩意"的概念,雖然有失偏頗,但市場的否定決定了HDCD的未來將是走向滅亡的。 2.叫好不叫座的另類王者-XRCD:上文提到,導致HDCD市場推廣受阻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需要帶有HDCD解碼功能的CD播放機"硬解壓"。日本JVC公司的XRCD此時應運而生,並號稱完美的16位CD。XRCD不同於HDCD,它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在任何一部唱機上都能表現出CD的最高音響效果來。JVC開發的K2接口,包括了Mastering設備、製造工續、硬件與理論等多方麵成 果,數字訊號經過K2接口,最大的作用是降低時基誤差既發燒友常說的Jitter失真。事實上唯有真正降低時基誤差,才能得到正確無誤的數字訊號,這也是K2接口的最大功效。在數字化過程中,JVC把訊號儲存在Sony的PCM-9000 MO光盤上,最後一連串的K2編碼,以及K2刻盤、壓片,全由JVC位於橫濱的工廠內進行,中間絕不假手他人。透過SDIF-2傳輸(Sony開發的數字傳輸技術,JVC認為比工業標準的AES/EBU更好),以及爾後的每個環節,JVC在時鍾位準與電源淨化上都下了很多功夫,確保數字訊號不受任何幹擾。K2所用的20位,128倍超取樣A/D轉換,動態範圍可達108dB,總諧波失真-96dB,有效頻寬範圍內頻率誤差小於0.05dB。在完全一樣的音響係統上,XRCD很明顯在透明度、高頻的圓滑延伸、立體感與珠圓玉潤的質感等方麵,要勝過原版的CD。與一些粗製濫造的HDCD截然不同,XRCD絕無那種陽光奪目、高頻過亮的現象,既 擁有超越普通CD的解析力,又帶來了更好的音樂感,那些樂器、人聲的棱角被修整得平順無比,難怪無數膽機(電子管功放)、LP(模擬唱盤機)愛好者也對其刮目相看!優點:"不食人間煙火"XRCD共經曆了3代發展,分別為XRCD、XRCD2和XRCD24,其中筆者在親耳聆聽過XRCD2版《鄧麗君十五周年》(見圖6)後毫不猶豫將其買下,酷似LP的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聲音讓人足以忘卻200元/張的"天價"帶來的肉痛!二.未來音頻之王 1.新構架、新陣營、新價格--SACD:SACD(Super Audio Compact Disc,超級音樂壓縮光盤片)是日本索尼和荷蘭飛利浦(原先開發出CD光碟的兩家大公司)再度聯手研製出的新一代數字音樂光碟,相對於HDCD、XRCD甚至DVD-Audio的"換湯不換藥",SACD可謂音頻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雖然SACD和CD均采用120MM直徑碟片,但SACD的信息容量已大大增加,由CD的650MB增加到4.7GB+650MB或8.5GB。SACD采用了一種新的信息編碼技術DSD?DIRECT STREAM DIGITAL,即直接流數碼。這種編碼技術使音頻編碼和解碼過程得到簡化。與CD所采用的線性脈衝編碼調製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相比,可減少錄音過程中的很多失真。DSD采用1BIT量化精度,對錄音信號作連續脈衝調製直接錄音,而它的取樣頻率又高達2.8224MHZ,是CD的64倍,因而不需在錄音和放音過程中附加濾波器,減少了數碼處理過程中的失真。由 於信息數碼處理過程中失真的減小,SACD輸出的音頻信號與輸入的模擬信號非常接近,重放頻帶寬度達100KHZ,是CD格式的5倍,動態範圍也由CD的98DB提高到120DB。此外SACD采用PSP PIT SIGNAL PROCESSING,即PIT信號處理技術對版權進行保護,防止盜版和非法複製。SACD采用的PSP保護技術包括不可見水印,可見水印,內容加密等。理論上,SACD的頻響可延伸至1.4MHz,然而在實際應用上則限製在100kHz之內。1bit係 統是利用串聯的數字比較器傳達各音頻信號取樣電壓與設定值的差異,其優點是1bit數模轉換器僅需使用一個低通濾波器,在硬件方麵的技術要求遠比多比特的轉換器更為簡單,但仍能獲得高保真的原音重現。SACD可以同時記錄74分鍾六聲道的音樂,以及兼有兩 聲道74分鍾的CD音樂,以便與目前的CD唱機相兼容。目前唯一能與SACD相抗衡的是DVD-Audio,但其格式僅是原來CD與DVD格式的擴充而已,亦即其取樣率/量化精度由原來CD的44.1kHz/16bit向上提升,變成從二聲道的最高取樣率192kHz/24bit直到六聲道的96kHz/24bit等。從SACD和DVD-Audio這兩種格式可知,它們彼此最大的區別就在於1bit和24bit的數字技術應用上的不同。未來發燒友的主流選擇:SACD陣營目前已經推出多款高性能SACD播放機,日本的SONY、馬蘭士、金嗓子,法國米格等等Hi-end廠家均已有各種規格、檔次的成品機問世,國內發燒廠商亦是大跟SACD之風,新德克、山靈、鍾神、歐博等已經先後推出了自己的SACD播放機,甚至如先鋒6550這樣的中檔DVD播放機也已經全麵兼容SACD播放……軟件支持方麵SACD也明顯走在 了對手前麵,DG、拿索斯、Telarc等近期均有大批SACD軟件上市,圖11即為FIM著名的SACD軟件《江河水》,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SACD軟件均含有CD播放層,即使用普通CD機亦可播放,這對於DVD-Audio陣營來說又是一個優勢了。筆者個人認為SACD最有可能繼CD之後成為純音樂欣賞製式的王者,而DVD-Audio似乎更適合多聲道的AV玩家。 2.皇家血統、正宗接班人-DVD-Audio,DVD-Audio是由DVD Forum Audio Working Group(WG-4)與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共同製訂的規格。從外表來看,DVD-Audio同CD一樣,單層單麵DVD-Audio碟片可存儲4.7GB的數據,大約是CD碟的7倍。如果以 CD 44.1kHz/16bit的格式存儲兩聲道立體聲的話,存儲時間可達400分鍾;如果用線性PCM 96kHz/24bit的格式的6聲道,或是以難以置信的192kHz/24bit的格式存儲2聲道的聲音,存儲時間為74分鍾。逼真的細節再生,意味著能夠通過DVD-Audio獲得完美的音響效果和真實度。DVD-Audio不僅能夠播放2聲道的超高保真音響,還能播放線性PCM 最多6個聲道的環繞聲音響(96kHz/24bit)。超越CD的高音質和如同音樂廳般的全方位立體聲環繞音效,實現了全新的音樂空間再生:DVD-Audio能夠再現宛如坐在觀眾席上充滿現場感的聲場空間,讓您感受置身音樂會現場的濃厚氛圍氣息。DVD-Audio引以為豪的最大192kHz/24bit的取樣頻率,可完美再現演奏現場的真實感。由於頻帶擴大使得再生頻率接近100kHz(約CD的4.4倍),因此能夠逼真再現各種樂器層次分明、精細微妙的音色成分。而且量子化比特數最大為24bit,確保了約100kHz再生頻率的最大動態範 圍可達144dB。DVD-Audio實現了比CD高約1000倍的高解析能力。此高頻分量確保可播放20kHz以上的音頻信號(影響人在可聽範圍內的感覺)。由於能夠把原音波形非常接近真實的記錄和再生,所以不僅能夠出色演繹各種高音樂器的固有音色並使其層次更加清晰分明,而且也 使中低音樂器的聲音還原悅耳,立體聲效果更真實,聲場方位感更明確。目前DVD-Audio陣營的技術先鋒為英國Merdian(子午線)公司,這是一家生產Hi-end級別數碼音頻產品的大碗,其締造者早期就參加了CD格式的製定,對數碼音頻格式有著獨到的見解,其定價20多萬人民幣的頂級DVD-Audio播放係統Reference8000堪稱全球高燒友心目中的麥加聖地,技術實力無庸置疑。不過目前DVD-A陣營軟件的跟進速度不容樂觀,加上日本公司的心不在焉,使得DVD-A仍顯得曲高和寡,和SACD的高歌猛進形成強烈反差。 後記:目前的音頻格式之爭錯綜複雜,除了以上介紹的4種較常見的之外,DTS公司的DTS CD、Dobly公司的SURROUND CD等隻能稱之為"概念化CD衍生品",多為顯示公司實力和滿足另類玩家獵奇需求的非主流製品,本文限於篇幅就不再惘述了。 我們到底會聽什麽?HDCD、XRCD隻不過是延續CD生命的緩兵之策,DTS CD、SURROUND CD等更隻能淪為概念化產品。DVD-AUDIO和SACD您會選擇誰?從技術層麵看兩者各有千秋,從軟件和推廣來看似乎SACD暫占上風……相信這是一個誰也回答不了的問題,我們最終會聽的,將是市場所選擇的勝者--SACD、DVD-AUDIO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