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人在海外的中秋:五仁、鮮肉,下一代的鄉愁

(2019-09-13 08:21:33) 下一個

“每逢佳節倍思親”。國內的小夥伴總覺得我們“海外遊子”過節肯定是一派淒淒慘慘切切的景象。

 

國外的月亮不比中國的圓,國外的中秋節熱鬧程度倒是一點不差。每次我去家門口的大統華超市買菜,看到收銀員小姐姐齊刷刷穿上中國紅的織錦緞馬甲,就知道又是哪個中華民族傳統佳節快到了。

 

這兩天多倫多地區各大華人、西人超市早已張燈結彩喜迎中秋,不僅有廣式蓮蓉雙蛋黃,台式榴蓮冰皮,還有創新的上海醃篤鮮蘇式月餅。我們擔心的不是吃得到吃不到月餅,而是過完一個節,膽固醇和血糖是不是會飆升?

 

我家三代同堂,過節的儀式感是少不了的。上海人家裏過中秋,芋艿、鴨子、螃蟹也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美食。前兩天貼了周末家宴的菜肴,竟有國內的小夥伴以為我已經“隨風潛回國”了呢。其實太低估我們村的華人勢力了,超市裏光老幹媽調料就好幾十種,海外老華僑除了缺錢,別的啥也不缺。

 

 

每年中秋小夥伴們都要為吃不吃五仁月餅爭論不休,就像湯圓豆腐腦吃啥口味的。可是我發現月餅偏好不但有南北差異,還有華麗麗的代溝:

 

  • 老爸老媽這一代,愛吃百果和五仁。對於這種裏麵不知道是啥的月餅,我從小就敬而遠之的。
  • 我和我家隊友是豆沙、椰蓉的忠實粉絲。不管潮流怎麽變,杏花樓、新雅的廣式月餅都是我們中秋節最甜蜜的記憶。小時候嫌蘇式月餅長得醜,這幾年卻越來越喜歡鮮肉月餅,顏值沒有廣式的高,可是口味卻是熟悉的、溫暖的。
  • 我家本地出生的小朋友雖然也能吃普通月餅,不過更容易被冰皮月餅圈粉。芒果、紫薯這類假月餅,小朋友偏偏吃得津津有味。
 

 

傳統從胃抓起的,聽起來不風雅,可是直接有效啊!比如這個暑假,我們給娃布置的暑期作業就是跟著外婆學包餛飩、做月餅。

 

小朋友心靈手巧,把餛飩包得挺括整齊,月餅上的花也刻得均勻劃一。既幫家裏解決了人力資源短缺的實際矛盾,也順便潛移默化給孩子一點中國傳統美食的影響。

 

老母親自己下班回家看得都要潸然淚下了,這麽心靈手巧的閨女,真的是親生的嗎,是親生的嗎,是親生的嗎?要麽就是隔代遺傳,直接從外婆外公爺爺奶奶那裏繼承了勤勞勇敢的中華美德。
 
 
要說從書本上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倒還真不容易,就拿北美二代中國娃最糾結的中文學校來說吧,教材裏有餘光中的名詩《鄉愁》。作為當年的文藝女青年,肯定激動不已,能夠讓孩子和我同讀經典想想就美;可是當我把自己放到一個經常要糾正孩子中文語法的海外焦慮老母親的鞋子裏仔細想想,他們連"一年半”都能給你說成“一個半年”,怎麽能讓他們對海峽兩岸的家國情懷感同身受?

 

 
保持傳統,大概隻有趁孩子小時候,勉強塞得進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的私貨。想想小朋友也很不容易,故鄉是什麽,我們都已經找不到,叫00後的小孩怎麽去感知?他們印象中的上海,是那個有迪士尼、有東方明珠的魔都,不是我們記憶裏中秋排隊買月餅、吃芋艿毛豆、秋風起蟹腳癢的故鄉。
 

大過節的,扯遠了。還是拋開焦慮,開開心心吃團圓飯、品月餅吧。我把五仁、鮮肉、芒果冰皮分別給祖孫三代分好我爸又準時打開“魅力中國”機頂盒以CCTV新聞佐餐,孩子們不情願地放下耳機下樓吃飯、暫時和他們的遊戲小夥伴和不知道什麽“靡靡之音”告別。我想了想,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這個周末咱們全家一起去看《哪吒》吧!

少談些主義,吃好、玩好、在一起,才是過節的最大意義。從這一點上講,中華傳統和全世界各族人民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祝你中秋快樂!

 

掃碼關注公眾號ID:楓言楓語楓葉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Ying_c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也祝美女節日快樂!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節日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