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最近有一份報告顯示,日本超長壽人數(110歲以上)占世界第一,截至今年共269人。報告指出,日本人的長壽秘訣是飲食,除了吃海鮮、生魚片以外,有吃飯隻吃八分飽的習慣(hara hachi bu-腹八分)。中國《皇帝內經》也有“七分飽,三分寒”的記載,民間也流傳“吃飯留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說法,隻是國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中國超長壽人數經核實9人,未經核實人數雜亂。)
據報告分析,除了飲食以外,日本人長壽還有一個秘訣-廣播體操。廣播體操是日本教育家Tatsumi Hijikata的發明,1928年開始在日本推行“收音機體操”(rajio taiso)。近百年,日本人把廣播體操注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工廠企業堅持每天給員工做廣播體操的時間。報告認為,廣播體操對日本人的長壽起到了積極作用。
國人對廣播體操不陌生,從上小學起就每天做廣播體操。記得那時叫“課間操”,不是跟著電台廣播做,而是學校廣播室放唱片,音樂參雜著霹靂茲拉的爆豆聲。據百度介紹,中國的廣播體操製度是1950年從蘇聯引進的(沒有提日本人的發明)。1951年12月開始在廣播電台播放廣播體操,工廠、機關大院、學校,每天喇叭一響,千百萬人隨著音樂做操,是中國曆史上破天荒的新鮮事。後來做操的人越來越少,便局限於學校了,學生離開學校以後,基本上就與廣播體操告別了(除了中小學老師外)。文革期間廣播體操中斷,到了80年代,有人倡議恢複全民做廣播體操,號召政府機關、工礦企業建立“工間操”製度,曾經火了一陣。後來出操率不到20%,廣播體操基本還是紮根學校,推出一套又一套中小學生廣播體操,全民出操的盛景一去不複返。
廣播體操是很好的健身運動,不需要任何器材,不受時間場地限製。年輕時喜歡的一些健身運動逐漸不適合年老,上了歲數以後,應該恢複做廣播體操,每天5分鍾就行。忘了自己上學時是第幾套廣播體操,上網看了幾套,第五套的音樂比較耳熟。不管是哪套,動作大同小異,不外乎上肢運動、伸展運動、踢腿運動、轉身運動、下蹲運動…有些動作對老人有挑戰性,所以也不必完全照搬,秉承廣播體操的理念,自創一些動作也不妨,貴在堅持。
上麵提到“吃飯留一口,活到九十九”,想起一段往事。文革逍遙期間,跟幾位同學扒車去泰山遊玩。登上泰山頂,住了一夜,第二天從後山下山。在山腳有一座寺廟,進去碰見幾位長老。一打聽歲數,都過了古稀之年。一位長老看著我們這幫驚訝的毛孩子,教誨道“吃飯留一口,活到九十九;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婆長得醜,活到九十九。”當時年少,不懂第三個“活到九十九”的寓意。現在懂了。
說走題了,言歸正傳。中國廣播體操的發展背後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清華大學體育教授馬約翰的兒子馬啟偉,受父親的影響,喜歡健身,體型健壯,被選為第一套廣播體操圖解的模特。為了推廣廣播體操,郵電部1952年發行了一套廣播體操郵票,全套40枚,是1999年“民族大團結”以前枚數最多的一套郵票。在農村,有的幹部強迫農民出工前做廣播體操,不做就扣工分。電影明星李連傑,上小學的時候做廣播體操動作優美,上了一段紀錄片,被什刹海體校一位教練發現,招去學習武術,後來才有了大名鼎鼎的Jet Li。
回到本文的主題,堅持做廣播體操,爭取健康長壽。自己照著第五套廣播體操的視頻,跟著音樂,能做完八個動作,隻是腿踢得沒有那麽高,腰彎得沒有那麽低,轉身不到180度,其他動作還比較到位,特別是原地踏步。
溫馨提示:上了歲數,剛開始要悠著點,謹防肌肉拉傷。老人很容易肌肉拉傷,而且不容易恢複,相信很多人都有體會。現在動作已經學會了(更準確地說,又學會了),記住了,不用看視頻,可以自己掌握節奏。
“廣播操於1928年作為裕仁天皇登基的“獻禮”而引入日本國內[3]。1925年,訪美的日本郵政保險部門的員工將當時由大都會人壽保險讚助的一套在美國各大城市的廣播電台播送的15分鍾的廣播操帶回了日本。日本官方隨後便參考創作了日本的第一套廣播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