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道四(17)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是杜甫流傳千古的名詩《春夜喜雨》的開頭。《春夜喜雨》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寫這首詩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詩作。
現在正值紐約冬季,我住在高層公寓之中,怎麽突然想起這首詩了呢?說起來話長。簡言之,就是由此及彼,浮想聯翩。
聖誕節這天,我朋友的兒子,也許是奉父命來看看我 。他現在美國讀“研一”,24歲。他6歲時,我與他父親一起送他去海口一所著名的民辦學校讀書。一晃十八年後,我們相聚在哈德森 河畔,飯後交談甚歡。
他說至今還記得當年去上小學的情景,後來跟隨父母回北京,讀完中學,考取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沒有想到來美國讀研的學校就在您的旁邊。這麽多年沒有見您,您還是那麽精神。我爸爸囑咐我,一定要常來看看您!
我謝謝他們父子二人之後,便問他所學專業、興趣愛好、個人基本情況等。他是一個“理工男”卻愛讀曆史,說是源自媽媽從小給他的影響,看央視《百家講壇》幾乎一期未拉下。他說:“我還知道您與《品三國》的易中天老師是同學。”
“是的。我們沒有你們幸福呀!我和易中天都隻是高中生。他後來是大學老師,我是中學老師。我不知道你在中學讀過一些什麽書。你讀過四大名著嗎?”
“沒有。”
“讀過小說沒有呢?”
“到北京讀初一時,語文老師要求我們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全班就我一個人最聽老師的話,認真地讀完了。”
“印象深刻的就是奧斯托洛夫斯基的那段人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再就是那本書中關於‘性’的描寫,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少年來說,很不恰當。”
“你現在有女朋友嗎?”
“沒有。”
“談過戀愛嗎?”
“沒有。”
“你爸爸跟你談過這個問題沒有呢?”
“我跟我爸爸無話不談,就是從來沒有談過這方麵的問題。”
由此,我就想到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夏秋冬,自然變化有“序”,而且“知”“序”而行。屈原在《離騷》中說“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意思是“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人生短暫而有“序”,為什麽我們不抓緊時間,不依“序”而行呢?我們隻有深刻理解這句詩中的“知”和“當”,才能“知”,就是了解人生每一個年齡段,“當”做什麽,該怎麽做。
我們知道,人生大致可以分為嬰幼兒、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幾個年齡段。人生的嬰幼兒期自不待言,因為其不可“知”,何論其“當”。童年和少年期,雖然“少不更事”,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逐步知道自己“當”做些什麽了。“當”養成的好習慣,都得靠父母和老師。人生從青年期開始就進入成熟階段了,更“當”知道自己該做什麽,該怎麽做了。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當”字,如同“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當”字一樣,都是“應該”的意思。說白了,人生在哪個年齡段,該做什麽,就要做什麽,這和自然界的“序”是一樣的。到了讀書的年齡,就應該讀書;該戀愛的年齡就戀愛;該結婚的年齡,就結婚;該生孩子的年齡,就要生孩子。什麽“晚婚晚育”,統統都是違背規律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人生好短暫,當做就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