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14
五環依序 環環相扣
落實五個“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教學程序:備課、上課、布置和批改作業、課後輔導、考試評價和評講。
一、備課: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講過的故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曆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區培訓班的學員、區教育局視導員都來聽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課後,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曆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
那位曆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隻用了大約15分鍾。”
我以為蘇霍姆林斯基這裏講的“終生”都在備課,既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精神,那就是敬業精神。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不管你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就應該學會“終生”備課。具體講怎麽備課呢?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案。
1、備教材:
蘇霍姆林斯基說:
“如果你們看到某一位教師在課堂上忠實地複述教科書,那就可以斷定,這位教師距離教育工作的高度素養的境界還相差甚遠。
一個好教師是這樣的人,他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據以建立的那門科學,熱愛那門科學,並了解它的發展情況——最新的發觀、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除此而外,本人若能熱心於本門學科正在探討的問題,並具備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這樣的教師則可成為學校的驕傲。”
多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語文是文學性的,沒有什麽科學性,就是現行教材也沒有什麽科學性,學生一兩個禮拜沒有來上課,不影響他的繼續學習。其實語文學科如同世上任何事物一樣,都是有規律的。比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僅告訴我們讀與寫的密切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習語文的規律。那麽中學語文的係統性、科學性是什麽呢?中學六年,我們該教給學生什麽呢?這是在備課中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教學內容:
中學語文要教學生學習實用文、文學作品和文言文。
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還有應用文;文學作品在中學階段隻讀四種文學樣式: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文言文所選的課文包括了古代實用文和文學作品。
教學目標:
按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中學生必須會讀會寫實用文,初步學會鑒賞文學作品,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這就是說,教師備教材必須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決定一節課該講什麽不講什麽(教學要點);多講什麽少講什麽(教學重點);以及如何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
備教材,還要特別重視每一篇課文(其他學科每一章節)教學的起始階段,要設計一上課就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頭。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2、備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
“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麽?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
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麽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給他思考。”
要求教師必須為執教班的每位學生建立電子檔案(海南省五指山教育局為中學老師配備了電腦),該檔案應該分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兩大類。靜態信息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家庭情況、入學成績、入學身體檢查記錄、聯係電話及聯係人等;動態信息主要記錄該生入學後的成長概況,與該生的談話簡要記錄,學生突出表現的有關實例,與該生家長聯係的時間及談話要點等。
教師接新班後必須在一二周內能叫出全班學生的姓名,盡快熟悉本學科成績優秀的學生和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逐步了解並掌握全班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個性特點等。
3、備教法
教師不僅要明確教給學生學會什麽,更重要的是知道怎麽才能教學生會學。因此,必須備教法。為了適應教材改革,必須改革教法。
改革教法,關鍵在“活”
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研究教法,要從“樂”字入手,根據學生學的方法,搞活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變灌輸式為啟發式。
變灌輸式為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開拓思路,要研究教材,要了解學生,要善於在教材與學生之間架“橋”。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它應該有科學的體係,形成具有不同層次而構成的全方位結構;語文教學又是一門藝術,它也應該有藝術的規律,形成具有不同表現手法而組成的和諧統一富有魅力的形式。語文教學的內部結構和表現形式縱橫交錯,形成網絡。這個網絡的中樞神經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啟發式教學的宗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後,做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葉聖陶語)。
搞活課堂教學,尤其要注意自始至終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有時學生的想法或說法看來有點幼稚,甚至完全錯了,也不可訓斥,更不能嘲諷。要盡可能創造有利於學生思維產生“開竅反應”的教學環境。“開竅反應是在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去尋找盡可能多的不同解答或答案時所使用的許多教與學的方法之一。”(引自[美]林格倫著、章誌光等譯《課堂教育心理學》第426頁)因此,課堂教學形式,必須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4、備學法
作為學生來說,還應該有一套適應教學單元的學習方法。八十年代初就參加了語文教改的這一批學生,曾經總結了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他們把單元學習過程總結為“預習→聽講→複習→作業→小結”的五步學習方法。
預習:從實踐和內容上可以分為三類“翻一翻”、“看一看”、“讀一讀 ”。
學期預習:開學前要把新教材翻一翻,了解這一冊課本的知識體係,以便樹立整體觀念,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學習。
單元預習:單元學習開始前,要看一看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以便掌握單元教學要點和重點。
課前預習:講讀課文開始前,要認真讀一讀講讀課文,以便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聽講:應力求做到集中精力、積極思考、理清思路。現行通用語文教材要求教師上講讀課要講清重點和難點,自讀課文要講自讀方法,。學生應該注重老師如何講重點和難點。
如何指導自讀方法,邊聽邊想,積極思考問題,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清楚。
課後複習:這一點常常被學生忽視,以為這是可有可無的一個學習環節,往往要到考試前再去突擊,結果得不償失。課後認真複習,及時鞏固課上學到的知識,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環節,課後複習要做好三件事:嚐試回憶、複讀課文、整理筆記。
嚐試回憶,是在複讀課文之前,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象放錄相片一樣在腦子裏放一遍。
複讀課文,應將課堂上記的片言隻語,按文章思路,或按自己的學習思路進行係統的整理。
做作業:完成課後複習後再做作業,注意提高作業質量。語文作業一般有閱讀練習和寫作練習。閱讀練習單項訓練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綜合訓練以培養能力為目的。完成閱讀練習,應根據不同的類型的題,采取不同的方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寫作練習一般分為寫片斷和寫一篇文章。寫片斷要活學活用單元知識,明確單元訓練的重點;寫一篇文章要綜合運用以前學過的全部知識,按題目要求完成。
最後一步是認真寫好單元學習小結:寫小結要根據單元教學要點,理解單元學習內容,歸納學習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要經過一個摸索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可以使學生少走一些彎路。法國生理學家貝兒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所以,我們應當把學習方法列入備課計劃,要指導學生做讀書卡片、列表格、文言實詞卡片等。王力先生曾經說過:“讀書要取得較好的成效,就得采用科學的方法。平時要堅持寫作卡片。對於重要問題、資料或心得,應該在讀書時,邊讀邊寫成筆記卡片,可以避免遺忘,以後也便於把它們分類,便於歸納和分析。”(引自香港《語文雜誌》80年8月第5卷第19頁)
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密切相關。掌握了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自覺地運用到學習活動中去,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隻要我們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法,並堅持在教學中做到“扶其肩”、“攜其腕”、“不離其身畔”,督促學生“反複的曆練”,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並不難。(段中引用語均選自《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
自古以來,學有所成的人都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信管,上述“五步學習法”的每一步,都要求學生動筆,因此,我們應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學習語文時掌握圈點勾畫的方法,首先要在班上規定統一的圈點勾畫的符號:
第一,生字、難詞畫一個圈,圈起來。
第二,關鍵詞語下麵畫“----------”
第三,用——畫出中心句;用“﹏﹏”畫出關鍵句或佳句。
第四,每一段前麵標出序號1、2、3、……每一結構段的末尾標出㈠、㈡、㈢、……
第五,有疑問的地方“?”;需要注意的地方“!”
其次在講每一課時,都檢查一下學生是否按要求圈點勾畫了,堅持數周,學生就可以養成習慣。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邊讀邊思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培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呢?首先要解放學生的思想,使他們敢於質疑問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的笨。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邊讀邊思,就是要一邊讀書一邊提出問題,正如朱熹所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
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做到“三思”:
課前思考:預習課文後能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
課堂思考:聽講過程中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課後思考: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
最後,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經常練筆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教學大綱中“作文教學”的要:“要指導學生課外經常練筆,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時寫下來,以提高寫作能力”。
誠然,學語文的良好習慣還有許多,但作為一名中學生,“如果能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經常練筆”等三種習慣,再有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那麽,他不僅能適應現代語文教學,更能適應未來的學習。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要麵向未來,在語文教學中高度重視“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華中師大一附中的優良傳統之一是嚴格要求每一位教師走上講台必須有教案。寫教案之前,必須參加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必須執行教學計劃,統一教學進度。每周的集體備課必須備好下一周的教學內容。
每周的集體備課必須有一位老師主講;主講教師要講教學目的、教學要點、重點和難點、突出重點的方法和突破難點的技巧;要結合學科考試大綱研究該章節或該單元的考點,以及強化考點意識的手段;課內和課外作業內容;板書設計;課時安排等。其他老師要圍繞主講教師的表述,發表意見和建議。因此,個人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基礎。
個人備課的基本要求:
第一,備課本前麵要求依次有以下內容:⑴學期教學進度安排;⑵學生成績記載。
第二,教師備課前應認真鑽研本學科的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全麵分析學生情況,製定切實可行的各階段的教學計劃。計劃應有以下內容:
⑴對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
⑵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⑶教學目的與任務;
⑷教學方法和提高應試能力的措施;
⑸教學進度與課外輔導等。
計劃要求一式二份,一份自存,一份交教導處存檔備查。
第三,教案要求書寫工整、作圖規範、環節完備,逐節撰寫。教案應有下列要素 :⑴課題;⑵教學目的與要求;⑶要點、重點、難點和考點分析;⑷教具準備;⑸教學方法與步驟;⑹小結;⑺作業布置;(8)板書設計。提倡寫教學後記。
第四,作文指導、作業講評(含實驗報告)、試卷分析均要求有專題備課,作文指導課教案要求有:⑴寫作目標;⑵題目及內容;⑶重點;⑷具體要求(內容與方法)。作業講評要求有:⑴學生作業完成情況;⑵學生得分統計;⑶相關情況分析,如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解題格式、方式、知識遷移、綜合運用等;⑷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⑸應采取的規定的教學任務與方法等。
組長要做好集體備課記錄,學期末交教務主任備查。
教研組組長要組織聽課與評課活動。每學期的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示範課等,要統籌安排,提前兩周通知主講教師,主講教師要提前一周在集體備課時就自己的教案征求意見。
教導處和教研組檢查教師的教案應該嚴格要求、區別對待。就是說所有教師走進教室前必須有教案,但是,青年教師的教案必須詳細書寫,還要提倡和鼓勵他們寫教學後記;中老年教師的教案可以簡略一些,就是我們常說的“教案幾條筋,書上滿天星”。
加強集體備課就是強化團隊意識,依靠集體智慧提高該學科的教學質量。這也是華中師大一附中長盛不衰的法寶之一。
二、上課
已經在教育隨筆中寫過很多有關上課的內容,以後還會寫更多相關的文章。在此就不贅述了。
三、作業
一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畢業,究竟做過多少作業,好像沒有人統計過。如果統計一下的話,那一定是個驚人的數字,做了那麽多作業,我們的學生是否清楚做作業的真正目的呢?我看不盡然。
究竟為什麽要做作業呢?我認為要讓學生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
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領會了多少?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麽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覺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有,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
如果作業很順利,那麽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不錯。相反,則說明這一部分知識沒有掌握好,要及時查找原因,進行調整。
第二,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課堂學習,對新概念、新原理可以做到初步掌握,但對於如何應用這些新知識還不一定清楚。而做作業正是加深對知識的領會,使知識的掌握變得更加準確、靈活和充實。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搞清了容易混淆的概念,明白了事物之間的關係,公式的變換運用也更加靈活。可以說做作業實際上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此外,做作業還可使知識不斷地得到鞏固,因為學到的知識,用得越多,保持記憶就越持久。
第三,可以提高思維能力。
麵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會引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而且得到了“思維的鍛煉”,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批改作業一定要做到“精批細改”,對特別優秀的和一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作業要“麵批”。
四、課後輔導
課後輔導要“點麵結合”,既要及時解決全班出現的普遍性問題,又要重點輔導特別優秀的和一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考試評價
平時成績考試(高考和中考是選拔考試,另當別論)評價一定要“縱橫比較”,縱向比較是學生自己的現在與以前比,引導學生肯定成績,找出問題,要比出自信心;橫向比較是學生與別人(全班、全校和全市)比,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定位,找出差距,要比出前進的動力。
我認為,以上教育教學理念的具體實施及教學管理的具體運作才是校長的職責所在,在全校學生麵前錘砸手機、水泡手機的“校長”完全不懂教育教學,必須引咎辭職!還應該追究提拔或任命該校長的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領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