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天的到來,人體的陽氣漸收,陰氣漸增。“天人合一”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指導思想。
即人體的內環境與自然界四季氣候的變化要保持一致,需保護、收養內在的“陽氣”,使得人的形體和精神活動與秋天“陽消陰長”之季節狀態相適應,符合秋季“養收”之道。
秋宜潤
秋在五行中屬金,秋季天氣收斂,燥為秋天的主氣,就連空氣也缺乏水分的滋潤,燥氣太過,容易導致人體津液虧損多燥邪侵襲人體,損傷津液,出現口鼻幹燥,咽幹口渴,皮膚皸裂等症狀。
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因此,潤燥和養肺成為此季飲食調養的關鍵。
肺喜潤而惡燥,秋季氣候幹燥,最容易損傷肺,因此,這一季節尤其要注意對肺的保養,預防肺病。肺是非常嬌嫩的器官,它喜“濕”不愛“幹”。因此,一定要從內部調養,給它足夠的水分,可以補充滋陰潤肺的食物。
一般秋季要比其他時節每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肺髒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還可間接將水“攝”入呼吸道,辦法是將暖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鍾,可早晚各1次。
飲食上,根據燥邪性質的溫涼,可食用相應的潤燥之品加以調和。如龍眼肉、銀耳、蜂蜜、梨等。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以補肝氣,如西紅柿、酸棗仁等,皆能入肝養肝。但若遇肺氣不宣,鼻竅不通,可食用生薑、大蔥等辛味發散之物,使肺氣宣發。但是一些辛燥的食物、香料,如花椒、辣椒等不宜多食。
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秋梨又被稱為“果宗”、“玉乳”,有“百果之宗”的美譽。中醫認為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燥邪猖獗的秋季來說,是去燥潤肺的最佳選擇。
秋宜動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猛。
秋日清晨氣溫低,鍛煉時不可穿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適度鍛煉,切記不可過度運動。
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降低,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
鍛煉時,衣服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待身體發熱後,再脫下多餘的衣服。鍛煉後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不過有的人不愛動彈,這個推薦一個最簡單的運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起來,那就是揉腹。人體的腹部為五髒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經常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充實五髒,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
因為腹部為胃經及脾經等多條經絡循行之處。因此,按揉腹部可以強健脾氣,有助痰濕之邪的代謝。
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實證應該順時針方向按摩;虛證應該逆時針方向按摩。
比如,舌苔發黃、較厚、口臭、便秘等,此時應順時針按摩腹部,順著結腸位置的走向,通過按摩刺激,增加結腸蠕動,使糞便到達直腸部,刺激腸壁神經感受細胞傳入大腦,產生便意。
反之,如果舌質淡、舌苔較薄、容易腹瀉,那麽就要采取逆時針按摩腹部,這種手法是逆著結腸方向按揉,起到補的作用,阻止腹瀉。
如無明顯症狀,隻為養生保健,可采取平補平瀉的手法,即逆時針和順時針各按揉相同次數,有較好的養生保健效果。
摩腹時,兩掌緊貼腹部,重點在臍部及周圍,慢慢摩動腹部,速度以每分鍾30次左右的頻率進行,按摩後腹內有熱感為最佳。
對於上班族來說,坐在椅子上摩腹是不錯的選擇。在工作間隙揉揉肚子,不僅強健脾胃,還可以放鬆一下緊張的腰背部肌肉、緩解緊繃的精神狀態。
秋宜補
按照傳統習俗,又到了“貼秋膘”的時節。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貼秋膘”的老觀念要改一改,不然反而會傷身。
過去的“貼秋膘”,就和有些動物冬眠前,大量進食準備過冬類似。因為過去生活水平還不高,人們體脂總體偏低。
“一夏無病三分虛”,經曆了夏季伏天的高溫,加上體力勞動多,沒有空調,消耗大,更是熱到汗流浹背,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消瘦。
而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自然美食多一些。而人們平時能吃到大魚大肉的機會也少,到立秋就要“貼秋膘”,多補償,多吃肉,補充蛋白質和脂肪,讓身體儲備好脂肪,好過冬。
但現在的人們普遍營養過剩,勞動的機會又少,有些人夏天甚至還變胖了。這時候再大魚大肉地去“貼秋膘”,反而對身體不利。尤其是現在有很多人已屬超重肥胖,如果還“貼秋膘”,更會加大一些身體不良的反應。
《黃帝內經》中說,“秋冬養陰”。養有滋養、補養等含義。所以進補隻是其中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保養的意思,要先保養好身體,再慢慢進補。
經過一個長夏,大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虛弱,因為夏季酷暑炎熱往往容易耗傷胃陰,加上暑濕困脾,常常導致脾濕健運。所以在秋季調補脾胃既能彌補夏季的過度消耗,還能增強人體對寒冷天氣的適應能力,為健康過冬做好準備。
脾胃的作用是運化氣血,它就像一個總工廠,會不斷運化水濕,將營養傳遞到五髒六腑,再把多餘的、沒用的濕氣通過下焦的泌尿生殖係統排泄出去。
在這個運化的過程,如果脾胃出現了問題,水濕運化不了,或者是下焦的腎髒、膀胱出現了問題,濕氣排泄不出去,就很容易在身體裏堆積。
推薦一個糕。現在人們生活普遍忙碌,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在為生計奔波,每天花費太多時間去調製養胃的食譜也不太現實,恰好這款能夠幫你。
相傳光緒六年間,慈禧太後病倒在宮中,不思飲食,惡心嘔吐,以李德生為首的禦醫們為慈禧開了一方,將芡實、茯苓、蓮子、薏苡仁、山藥、白扁豆、麥芽、藕粉等食材磨成細粉,加入糖和水做成糕點,名為健脾糕。慈禧吃完後,食欲大好,之前難受勁兒也沒了,於是一高興將健脾糕改為八珍糕,成了她最愛的食品之一。
八珍糕這個方子流傳至今,很多地區的老人仍保留了吃糕的習慣,小時候在家中,老人就經常自己做糕,香甜軟糯,吃完之後胃裏很舒服,長大之後就很少能吃到老人們做的八珍糕了,加之長期的外賣,三餐不規律,脾胃早已被折騰虛了,很是懷念兒時的美味。
所幸,在商城中發現了這款糕,是按照八珍糕的方子上加以升級,食材以及配比更適合我們現代人的脾胃。是用糯米、薏苡仁、茯苓、白扁豆、山藥、蓮子、芡實這幾種的白色食材做成的。11種食材研磨而成,軟軟糯糯的口感,咬上一口,清甜不膩人,細細咀嚼還能吃到食材顆粒。
這款糕,將傳統的八珍食材,再搭配人參、山楂、糯米,用麥芽糖和亞麻籽油進行口感調和,口感更細膩,營養也能得到充分地保留。
其中山藥選用溫縣鐵棍山藥,相比於普通山藥,營養更高;潮州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出產的芡實色白粒大,味美清香。
此外還有蓮子、紅棗、薏苡仁、白扁豆等對身體大有裨益的食材,小小一塊糕點,濃縮了多種食材精華。
製作要經過12道工序,采用破壁技術打磨,保留了食材本身的營養,再進行低溫烘焙,手工製作,無添加劑無防腐劑,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糯米的清香,軟糯好嚼,即使是牙齒狀態不好的中老年也能輕鬆吃糕,甜味很淡,不喜歡吃甜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開袋即食,幹淨衛生,也便於攜帶,裝在包包裏,餓了隨時吃,每天2~3塊即可,也不要貪食過多。
(步步高)車庫門安裝/維俢.收費合理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