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

健康是自己主觀控製的結果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的衰老是從胃開始!3招把它調理好!

(2021-09-11 12:52:46) 下一個

通常我們人體的衰老並不由皺紋、記憶力、體力這些方麵上開始的,而是在脾胃上。一旦我們的脾胃率先老化,那麽隨之而來的是整個消化係統的疲軟,消化出了問題,那麽後續的營養也開始漸漸地落後,故而由此,人才逐步進入“老化期。”

但在自然界中,生老病死可謂是最平平無奇的一種常態了;而無論我們是男是女,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是故,當人們身體開始衰老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係列的變化,而這些出現的變化其實同我們日常的護理養生有著息息相關的聯係。

人老胃先老,人輕胃不輕

古代自然學認為自然界中的萬物萬象皆有“生長化收藏”的規律,既:開始、發展、變化、收斂、蛻藏這五個階段,並周而複始,無從以往。

而這套理論也自然而然地應用到了人自己身上,因為人也正是這天地間萬物萬象中的一員,而人的老邁開始於“化”形成於“收”,在“化”境時,人的身體開始本能地朝衰退、內斂轉換,而“化”境又對土屬地,而五髒之中脾胃卻正應土象,是故人老胃先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黃帝內經》有言:“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這裏的五七值得是相乘之理,三十五歲,意味著人體通常運行到三十五歲左右,肉身就開始漸漸老化,此時陽明脈這一脈象開始走下坡路,麵部開始發幹不再像從前那麽水潤光澤,頭發也逐漸開始脫落,到此命數時,人已經開始肉眼可見的老起來了。

而《黃帝內經》中的這個陽明脈值得是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這兩條經都同麵氣相關,所以一旦陽明脈走向衰弱,那麽臉皮首先表現的就是消失光澤,同時臉部的形狀也會開始發生改變。

特別是足陽明胃經,它起於瞳孔的正下方,然後往下走到腮部,沿著麵頰再往上走,直到額頭,幾乎覆蓋了我們整張臉。而且胃與脾相表裏,本就是多氣多血之經,是要去滋養麵部膚發的,如果經脈衰弱,氣血不足了,臉上的老藏都藏不住。

所以,要延緩衰老,光在臉蛋上下功夫是遠遠不夠的,養好脾胃補足氣血才是根本。

在脾胃老化的路上,你中了幾招?

《黃帝內經》中寫陽明脈為“五七而衰”但其實黃帝在的那個時代,自然環境尚且優美,人與自然尚不衝突,但如今發展到現代,先不說自然環境和人的關係沒有以前那麽緩和了,且就但看現代人在生活上,那可謂較祖先而言淩亂了不止一星半點,而脾胃的老化通常也開始的較早,為此本文列出以下脾胃老化的特征,諸位且看看與自己是否一一對應:

首衰:臉色無光發黃來

所謂脾血表於麵龐,脾虛的人往往臉上首先會消失光澤再其次增抹黃色,且日常飲食裏也開始表現為食欲漸壞,且伴有腹瀉或者水便的情況,這一現象是因為脾胃運化虛弱導致氣血不足,皮膚無血氣滋養所造成的。

次衰:鼻梁充血暗淡白

從中醫講究的“望聞問切”來看,通過望法麵診下來,脾虛脾弱者一旦出現熱症其鼻梁兩側鼻翼處便會發紅發紫,而反之發青發白這說明邪寒入體,需要趕緊排濕。

再衰:口唇皮青又脫屑

所謂“脾之血在唇”擁有一副健康的脾胃不僅能使你的嘴唇紅潤、幹濕有度,並且也可以保障你的唇皮不會輕易幹燥、脫皮。但如果你的嘴唇不僅不那麽紅潤並且還伴隨著幹燥脫皮的情況,那可得好好注意了。

後衰:睡眠口水淌不止

一個人如果其脾氣充盈,那麽他的津液就可以正常在體內運轉,並且一夜下來口水也會隻留在口腔,不會輕易流出。可當脾胃一旦虛弱下來,那麽就會出現“流口水”的症狀,睡覺時難免流的都是。

又衰:濕寒侵體便似水

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髒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津液及蠕動不足,繼而造成便秘。而脾胃濕重則往往便溏、大便不成形。

並衰:一夜難眠對枕來

古語雲:“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除了麵對自己日益頹喪的肉體外,其實還要麵對自己日益下降的睡眠質量,所以通常在夜裏容易多夢、噩夢、失眠。

晚衰:思慮深愁不直白

我們說脾主思,思慮會傷脾,那麽脾弱也會影響思慮,經常忍不住想太多的人,脾胃往往也許容易運化失常,甚至心慌、健忘、煩躁等。反之脾胃健運的人,因為胃與心有大絡相通,心神能得到滋養,則神清氣爽、精力旺盛。

養脾心需靜,口需淡,胃需安

首忌:沉迷麻辣,無法自拔

麻辣飲食對於現代的人來說恐怕很難拒絕,醇香刺激的香辣味舒爽著我們口腔、食道、腸胃的同時其實也在灼燒著三者。

且不說吃多了對於口腔、食道、腸胃這三者的傷害,就單算這類重口味飲食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少吃也算好的。

二忌:饑飽過甚,飲食無償

我們人體日常的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的運作都依賴主食,穀物和其他食物的滋養。如果日常飲食上經常性斷食而後飽食,那麽想必長時間過後必然增加脾胃虛弱、胃病複發的幾率。

三忌:貪生愛冷,喜濕近寒

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而它的運化功能,有賴於陽氣。生冷入肚,最傷脾陽。你想想,往正在工作的發動機上潑冷水會有什麽效果?本身脾就惡濕,還兼有寒,這簡直就是對脾胃的精準打擊。

四忌:思慮過深,神乏氣短

在中醫的理論裏,脾主思慮,思慮過分就會損傷脾氣,進而造成神經係統功能分泌紊亂,同時使消化液分泌減少,故而食欲不振、神傷木訥、氣息短弱、鬱悶不暢這些情況也都會一一冒出。

五忌:好逸惡勞,久坐不動

《黃帝內經》中有講,久坐傷肉,又說脾主肉,像辦公族、學生一天久坐幾乎不運動的,肌肉必然受傷羸弱,進而累及脾胃,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沒胃口、腹脹、噯氣等等。

養脾三式:年輕化脾胃,穩定好心血

拍打足三裏

民間自古就有一句流傳廣的話“拍打足三裏,勝食老母雞。”作為一處養脾保胃的要穴,可謂深藏功與名,不管是艾灸、針刺、拍打,它都很適合。

而日常拍打足三裏是很簡單可行的操作,尤其是脾胃虛寒冷痛、容易拉肚子的朋友。

敲黑板:穴位不在體表,所以按摩拍打的時候力度要透進去才有效~自己按摩的時候動作要慢而深,感覺手下酸脹發熱就最好~

平常手勁兒不夠或者懶得用力按壓穴位的小夥伴,可以借助矽膠拍打板這類工具,商城裏有一套特別適合的。

調養飲食

提到養脾胃不得抬出懷山藥這位大神。民國名醫張錫純最擅長用山藥治病,單用一味,也能起到很妙的作用。羅大倫老師也專門研究過山藥的妙用,對它的養脾益肺、補虛益腎的功用很是肯定。

《神農本草經》裏說它:“山藥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

張錫純認為山藥性平可以常服多服,可以經常服,有好處。宜用生者煮汁飲之,它適合生的,不可炒用。

在這裏介紹這個健脾胃、補氣血的食療方 在台灣、香港、廣東等南方非常有名,幾乎家喻戶曉,說它是“四神”一點也不為過。

方法也很簡單:蓮子、茯苓、懷山藥、芡實各20克,洗幹淨備用;豬肚300克,洗淨切小片(或排骨);所有食材一起放砂鍋小火燉2小時即可,吃肉喝湯。

素食放黃芪或黨參5~10克,增加補氣的作用,放5碗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煮成2碗水就可以了。

我沒事兒的時候,也燉來喝,我用排骨代替了豬肚,不加肉就是純素的四神湯,也可以做茶飲。

這個四神湯非常適合環境潮濕、或是體內濕氣重的人。

因為這“四神”都是健脾胃的高手,而且各自的側重點又不同,配伍非常精妙,很好的把“脾運水、腎主水、肺行水”這個水液循環轉起來了!

茯苓健脾利濕,可以把中焦無法代謝掉的水液從下焦排出去;

芡實健脾祛濕,與茯苓是強強聯合,即增強了脾運化水的作用,讓體內的濕氣通過尿液很好的排出體外;

懷山藥:世上有一物,脾肺腎都補,說的便是可以入藥的懷山藥。

它健脾益氣,補肺氣、滋腎益精,肺氣足則有利於推動水液到達頭麵部及全身皮膚,肺氣不足的人容易皮膚幹燥、口鼻幹燥的原因就在此;肺氣足,還可以將水液向內向下輸送,來濡養其他髒腑,使得祛濕而不傷陰不助燥。

蓮子,乃脾之果,補脾止瀉,又能養心安神,減少內耗,讓脾肺腎都能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

加上豬肚,健脾補全身之虛,簡直太完美了,而且湯很好喝呢!

快節奏的生活,有沒有簡單一點的?

不過,如果煲湯,至少是2小時起步,想經常喝起,恐怕很難。我們做了簡化版的四神湯散。它分別是山藥,薏仁,茯苓,蓮子把這樣組合在一起,就是上品大集合一般的存在,而這,就是我們的商城四神湯。

將略有收斂之性的芡實,換成了更加健脾祛濕的薏仁。而薏仁也是四神湯的另一版本,讓濕氣更好地往下走。

這個做成了粉粉,早上吃,晚上吃,加餐都可以。脾胃通了,有一點容易餓,所以建議早上還要吃一些別的,我習慣是吃點豆製品,或是全麥麵包,加點堅果什麽的更有飽腹感,還有很多人早上也會吃點青菜,都非常好,記得是熱的。

注意:盡管四神湯適合很多人,但大便燥結(球狀便便)的人不適合,小孩如果沒有上麵的症狀也不用吃了。

打八段錦

脾胃最喜歡的運動,要數《八段錦》裏的這招了:調理脾胃需單舉。功在強健脾胃,尤其適合焦慮、飲食不規律的人常常練習。

【做法】

1、站好,兩腿膝蓋稍微彎曲,兩隻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2、左手翻掌,往上舉,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邊下按。

3、兩掌一上一下撐開,同時兩腿站直,把整個身體拉伸開。

4、一次維持2秒即可,兩手回到原來的狀態,合於小腹前,全身放鬆。

5、 一套完成後,換為右手來一遍,重複30次。

注意:手臂上舉時要緩緩吸氣,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時要慢慢呼氣,小腹微鬆。

這招你想起來就能做,不限時間地點也不需要工具,最好還是早上起床後,7~9點的時段,胃經當令,氣血正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