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鍋的起源和曆史發展進程
民以食為天,食以鍋成宴。說起這鍋可不簡單,女媧補天,這個媧形同鍋,天大的鍋,鍋就是天下。
鍋最早出現在唐朝後期,那時有鍋的都是不錯的門戶,鍋也是家中的一個大件,相當於70年代家中的一輛自行車,到了宋朝之後,鍋才定形,普及開來。
話說在宋朝幽州地界上有個專門補鍋的,人生的是瘦瘦幹幹,家中的老婆卻是五大三粗,胸大臀厚,肚腩渾圓。這補鍋的在當時是個不錯的營生,在老婆麵前還是挺受待見的,一日三餐,都是老婆做好送到桌前。白天要幹活,晚上還要在床上與老婆雲雨,體力經常透支,日子一久難免力不從心。老婆悉心照料,經常為他熬湯並切點參放在裏麵,但參價太貴,老婆有時就偷著用紅蘿卜代替,好在這紅蘿卜有時還真管用,他在夜裏表現不俗。他覺得不好好幹,就對不起那老貴的參。一來二去,有參無參,他表現也是時好時壞,有時即便真的是參,夜裏還是不行。女人表麵上不好說,心裏卻來氣了,在做飯做菜時就敲鍋,叮當咣當,發著脾氣,硬說是鍋不好,沒法炒菜做飯。鍋常被敲壞,補好了再敲,敲壞了再補,問題不在鍋,鍋卻是個問題,鍋敲的當當響。
鍋敲多了,他懂了,她也知道他懂了,他也知道她明白自己已經懂了,但鍋還是要敲。直到有一天,她暗中發現他給一個身材苗條的女人補鍋時有說有笑,當晚做飯時她又敲鍋,這次他就真不懂了,昨晚的功課還可以啊,咋還敲鍋?理直氣壯,開口反擊,你來我往,終於老婆徹底火了,第一次把鍋從灶台上摳出來甩在了地上。
他把這苦惱說給了個別老娘們聽,麵對是否有晚上不賣力的問題,他是斷然否決,但別人卻不這麽認為,結果這敲鍋活動在各家各戶開始流行起來,敲鍋的內涵後來也越來越豐富,敲鍋的動作也越來越大、越猛,層次也越來越高,到了官家那裏,變成了甩鍋。
但這個甩鍋動作,起源還是從那個補鍋的老婆那裏開始的,後來卻成就了華夏的甩鍋文化。
官府權大勢大,事情幹砸了,總是把責任推到別處,自從甩鍋文化成型以後,這種事情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後來甩出了一口最大的鍋,就是宋高宗甩給秦檜的鍋,秦檜甩給嶽飛的鍋。隻是甩給嶽飛的鍋卻弄砸了,碎了一地;甩給秦檜的鍋卻是實實在在,成了千古美談。
敲鍋運動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甩鍋成了官府的經常項目。比如大清朝的禁煙事件,就是甩鍋給鴉片,進而甩鍋給洋人。這些甩鍋在當時效果並不太好,有點像破鍋子破甩,不料到了百年之後的近代,卻被人從地上撿起,把破鍋補上,接著再甩,不亦樂乎。
進入現代,各家各戶鍋的大小種類多了起來,每人手裏都能拎起一隻鍋,小鍋看著大鍋,一聲號起,大鍋一甩,小鍋就蜂擁而出,熱火朝天,震天動地。
曹縣人民,俄羅斯人民也深愛這項活動,遇到困難,都喜歡甩鍋給美帝,美帝成了世界第一的背鍋大俠。
曆史是人民創造的,也有鍋甩出來的,把鍋裏的都吃完,然後就甩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