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
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村落,全部的村民都住在一所巨大的樓房裏。
誰也不知道這樓房有多少年了,從古至今就一直在這裏。據說曆史上經過了很多很多的戰亂,打爛了又重建,建好了又打爛,每一次的勝利者都是引導著村民按原樣把房子修好,增高加固,底牆加厚。
村裏的最高統帥村長說:隻有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才能抵禦外敵,共享幸福美好和平等的生活,建成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
這是一個巨型金字塔形建築物,底下第一層房屋最多,住著芸芸眾人,每上一層,房間數就減少,但每間房屋更大,住著小管事的,以此疊加,大管事的在上,直至頂層一套大房,由村長一人使用。
水、食物和用品的輸送做了精心的設計,都是由底下全部運達到頂部,再由上而下層層發放,十分有序,這叫科學運輸,符合自然定律。東西其實都是眾人在外賺得的,由於是從上分發下來,變成了是村長賞給大家一樣。
後來曾經有人想脫離大樓,在旁邊單獨建房,都被嚴懲製止,威脅說單個在外危險,無法生存,任何的建築都必須在大樓的覆蓋之下。漸漸地,村民已適應了這種居住方式,對所謂散居和獨立居住無法理解,堅決抵製。
稍加時日,問題重重,不是這裏破裂,就是那裏漏水,底層的房間更是擁擠破敗,陰暗潮濕,不堪重負,甚至影響到上層結構體的穩定。村長和村委會的幹部做了不少教育說服工作,要求下麵每個住戶做好自己室內的本職活計,同時還要做好公共通道樓梯的工作,但問題還是難以解決。人多房間數量有限,吃喝都是問題,各種矛盾不斷。接著村長發起了一次又一次鬥爭運動,這樣除掉了一些人,鎮住了眾人,但物資供應仍舊缺乏,大樓下層破舊不用說,上層的裝修和檔次提升都乏力難繼。
終於有人提出了新的建議,或在大樓以外建房,減少大樓負擔;或改變大樓形狀,增加房間數量和麵積,多設物資運輸通道。經過村委會的研究,最後決定就近在大樓附近加蓋物資運輸功能性房間,同時連接上大樓通道,這些房間的物資供應仍然由大樓上層統籌調配。
村長對身邊的幾個人說:大樓的格局不能變,分散分開居住,我們就不能高高在上了,就沒地方住了。而對大家說的是大樓就是我們的家,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否則生活居住無法運行。
大樓就這樣一直延續了下來,頂層教育下層,鼓勵大家好好幹,幹得好的,可以升遷到上一層。村長告訴大家,誰都有希望搬到頂層來住,村委會的人有朝一日能當村長,底層的人幻想哪一天能進入村委會,即便心中沒有宏圖大誌的,但大樓畢竟為棲息地,結果是人人都維護這幢大樓。
大樓的上麵又升級裝潢了一番,外麵塗上了金光閃閃的釉彩,底層的村民仰頭觀望,心中充滿了無比的快樂和自豪。
隻是有一樣讓人心煩,為了爬到頂層,上上下下經常鬥得死去活來,一片狼籍。問一個外麵的人如何是好?答道:很簡單,把大樓拆掉,大家都單獨住,沒了上層就消停了。那如何管理?那時問題就少多了,其實很多的問題自然就沒有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相互之間也沒有那些掣肘,剩下不多的設個物業管委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