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澳洲萬裏行(4):真正的美食之都

(2025-09-18 16:04:34) 下一個

臨去澳大利亞之前,我們知道,墨爾本(Melbourne)是澳大利亞的文化之都,也是國際著名的時尚之都,其藝術、音樂、電影、服飾等潮流文化享譽世界,它還多次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我們也知道,墨爾本跟悉尼不是一“家”的。其原因是,悉尼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並在澳大利亞城市排行榜中拔得頭籌,而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在澳大利亞城市排行榜中屈居第二。但我們不知道的是,墨爾本居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食之都,中國城周邊的好幾條長街上都是各種各樣的餐館。我們在墨爾本前前後後住了4天,還沒有厭煩,隻因這裏的美食讓我們流連忘返。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不過,當我們從堪培拉的酒店啟程時,我們還不曾料到墨爾本會是一個讓我們回味無窮的城市,那時的我們心中隻有鬱悶,因為墨爾本離堪培拉近700公裏,我得馬不停蹄地開7個多小時,這開創了我自駕史的紀錄。澳大利亞是右舵,天黑得還早,我開得下來嗎?我一點兒自信心都沒有。都說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沒有選擇的我隻能“趕鴨子上架”。此時的我還不知道,這段路隻是我在澳大利亞長途跋涉的“前菜”,之後我迫於無奈,一天開了近一千公裏。為了早點到墨爾本,我們早上不到8點便從酒店出發,路過使館區,我們對著中國大使館、英國大使館等一通拍照後才離開了不受我們待見的堪培拉。

中國領事館

中國領事館

新西蘭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

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漫漫長途中不但幾乎沒有城鎮,而且什麽宜人的景色也沒有,滿眼都是荒涼加荒涼,成片的野草地上連個牛羊的影子也看不見。再加上正值冬季,綠樹要麽枯黃,要麽葉子散盡,在時不時的小雨中更顯蕭索。路上到處都是測速儀,路旁還偶見袋鼠的屍體,這都讓我沒有一點兒超速的勇氣。溫度也在不停地下降,由悉尼的15攝氏度,降到了5度,大霧也隨之而來,我緊張得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幸好公路狀況很好,路上的車也很少,要不然,我會一直戰戰兢兢開到墨爾本。

去墨爾本沿途

去墨爾本沿途

去墨爾本沿途

澳大利亞的天氣陰晴不定,臨近墨爾本時,突然晴空朗朗,可進了墨爾本市區後,又變成了陰雲密布。我們的酒店(Arrow on Spencer)在市中心,是一個公寓酒店,裏麵是小套房,很寬敞,還可以做飯,隻是要付停車費,每晚25澳元,差不多16美元。我們收拾妥當走出酒店時,差不多晚上5點了,外麵也亮起了萬家燈火。累了一天的我們想去離酒店不遠的中國城吃點好的,犒勞一下自己,看翡翠小廚外表裝潢不錯,於是走了進去。這個餐館裏的菜做得質量很好,用整個冬瓜蒸的湯很有特色。我們點了兩菜一湯,一頓飯花了我們130澳元,85美元左右,一碗米飯還要4澳元,我們覺得不值。但在澳大利亞餐館吃飯,沒有稅和服務費,刷信用卡銀行收1%多一點的手續費,這一點我們又覺得很值。因為這頓飯,我們決定頓頓都在外麵吃。

吃飽喝足的我們開始逛街。雖然悉尼的唐人街是澳大利亞最大的,也是南半球最大的唐人街,但我們覺得墨爾本的唐人街比悉尼的好很多,最主要的是餐廳特別集中,這讓我們感覺中餐館遍地都是。我們來時和回酒店時走了不同的路,路旁到處都是越南餐、泰餐、韓餐、日餐和西餐館等,這些燈火通明的餐館把墨爾本照得像個不夜城。我們到墨爾本的這一天,並不是周末,但差不多每家餐館都高朋滿座,有的門口還排成了長龍,這景象讓我們覺得墨爾本人的口袋裏都是滿滿的澳幣。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唐人街

墨爾本唐人街

墨爾本唐人街

墨爾本唐人街的晚飯

我們在每一家餐館前都停留駐足,看菜譜中有什麽好吃的,裏麵的人又在吃什麽,有很多家我們都想進去嚐試,可惜肚子飽飽的,隻好說第二天再來。我們一邊絮絮叨叨地對每家飯館評頭論足,一邊回顧墨爾本的曆史。為什麽此地會成為澳大利亞的文化之都和美食之都呢?

墨爾本瀕臨印度洋的巴斯海峽(Bass Strait),巴斯海峽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過渡區域。它以前被稱作蝙蝠俠之城,隻因名叫約翰蝙蝠俠(John Batman)的人在19世紀建立了它。但是墨爾本在騰空出世前,原住民才是這裏的主人,據說他們在此地居住了4萬年,位於雅拉河畔(Yarra River)的墨爾本在他們的土語中意為“薄霧之河”。這些土著之所以可以在墨爾本居住上萬年,不知道是不是跟墨爾本獨特的氣候有關係。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所在地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最重要的山脈係統,名為大分水嶺(Great Dividing Range)。這個長3500公裏,南北向的大分水嶺不僅是澳大利亞的地理分界線,也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係和印度洋水係的分水嶺,還是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美景的寶庫,悉尼近郊的藍山便拜它所賜。而它的主脈貫穿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在它餘脈的東側,因而大部分地區常年受到南太平洋暖流影響,氣候濕潤。同時它也受到從西麵和南麵吹來的部分印度洋和南大洋西風帶來的殘餘寒流的影響,因而墨爾本冬天溫暖,降水豐富,夏天溫熱,平均氣溫不到22度。如此的天氣很適合人類生存,或許這是為什麽從2002年一直到現在,墨爾本都長居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的前三名,還曾連續7年位列第一的原因。

適合居住,離不開吃喝玩樂。墨爾本的土著是如何過生活的我們不知道,但墨爾本是如何成為吃喝玩樂之地我們卻略知一二。自1835年建城後,墨爾本的人口都沒有大量增加,到1940年也隻有1萬人,大部分人都是來自英國。不過,當1850年有人在墨爾本周邊發現金礦後,墨爾本就成了“香餑餑”,來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都向這裏聚集,人們還仿效美國的舊金山,把它命名為新金山。僅僅4年,墨爾本人口便飆升到12萬多人。這些人在移民澳大利亞的同時,也把自己國家的風俗和飲食習慣等帶到了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時,墨爾本已經是澳大利亞的金融和文化中心了,澳式橄欖球就發源於此地。現如今,澳大利亞市值最高的7大集團中有5個把總部設在了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如果說移民給墨爾本注入了多元文化的新鮮血液,那英國的殖民則讓墨爾本閃動著英式的光輝。在墨爾本,19世紀維多利亞式建築的數量僅次於倫敦,大量維多利亞時期留下的的教堂也讓墨爾本有了南半球“教堂之城”的美譽,我們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後便在陰陰的天空下,去尋找這些英式遺跡。酒店旁是一個英式花園(Flagstaff Gardens),花園麵積還沒有一個足球場大,但它卻是墨爾本最古老的公園,屬於皇家土地,始建於1862年。花園建在一處早期墓地的遺址上,至今園內還保留著一棵維多利亞州最大的銀杏樹、兩棵當時的意大利柏樹和一座小型紀念碑。

墨爾本英式花園

墨爾本英式公園

墨爾本英式公園

公園的旁邊是維多利亞風格的皇家鑄幣廠維多利亞分廠,我們沒有直接去鑄幣廠,而是準備穿過花園,去維多利亞女王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令我們沒想到的是,我們一走進花園,就被地上厚厚的黃色落葉迷住了,《墨爾本的秋天》那首歌一下子飄進了我們的耳畔:“我一個人走過,墨爾本的秋天,點燃一根寂寞的煙,看天空消散的煙圈。” 雖然這首歌唱的是失戀後的回憶,但這個歌名卻跟我們眼前的景色很相配。不過,此時是墨爾本的冬天,但滿園的落葉讓我們想起了我們熟悉的美國密歇根的秋天,對墨爾本的好感又添了一層。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

一聽維多利亞女王市場的名字,就知道它是英國的產物。沒錯,該市場是墨爾本唯一幸存的維多利亞時代市場,已經運營了140多年,也是一座曆史地標。作為一個大型開放式市場,裏麵出售各種新鮮農產品和美食,還有紀念品和服裝,隻是我們去得太早了,很多攤位還沒有營業。就在我們想轉身離去時,外麵開始下雨,先是小雨,然後變成了中雨,幸虧市場上方都有頂棚,我們可以在裏麵躲雨。墨爾本的雨跟悉尼的雨一樣,下了不多久便停了,我們走出市場,又走進了鋪滿落葉的花園。在這裏,太陽居然露出了笑臉,天空也變成了藍天,我們開心地朝墨爾本市中心車站(Melbourne Central Station)走去。

這個火車站不是維多利亞時期建造的,可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在1980年曾參觀了這座尚未投入運營的車站。車站在最下層,上麵是購物中心,但最初該站是作為博物館開放的,因為裏麵保存著澳大利亞僅存的三座建造於19世紀的鉛彈塔(Coop’s Shot Tower)。鉛彈塔建於19世紀,曾是製造獵槍鉛彈的工廠,現在塔內的小型博物館專門介紹鉛彈製造的曆史。這個高50米的鉛彈塔坐落於封閉的購物中心內,顯得那麽特立獨行,卻也顯示了墨爾本為保存古跡做的努力,因而該塔樓才有機會被進入維多利亞州的遺產名錄。

墨爾本市中心車站

墨爾本市中心車站

墨爾本市中心車站

墨爾本市中心車站

雖然鉛彈塔很特別,但它畢竟隻是被選入維多利亞州的遺產名錄,比皇家展覽館(Royal Exhibition Building)差遠了,因為該展覽館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皇家展覽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展覽館之一,也是澳大利亞首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築。去這個博物館會經過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它也是一個英式建築,始建於1854年,是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也是世界上最早設立的免費圖書館之一。我們沒有走進圖書館,而是直奔皇家展覽館。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

該展覽館曾是1880年到1881年墨爾本國際博覽會的舉辦地,也是澳大利亞第一屆議會的召開地。伊麗莎白女王在1980年到訪墨爾本後,用“皇家”的稱號給這座展覽館冠名,凸顯其身份的尊貴。平麵呈拉丁十字形的展覽館融合了拜占庭、羅馬式、倫巴第和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其中的圓頂仿照了佛羅倫薩百花大教堂。我去過那裏,非常喜歡它外表的顏色,這些顏色由粉紅、鮮綠和奶白大理石構成,但皇家展覽館的外牆是白色的,雖不及佛羅倫薩百花大教堂,但也很好看。

皇家展覽館

皇家展覽館

皇家展覽館

皇家展覽館

跟百花大教堂門前是一個小小的廣場不同,皇家展覽館的前方是同樣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卡爾頓花園(Carlton Gardens)。該花園不到4個足球場大,裏麵除了寬闊的草坪以外,還有各種歐洲和澳大利亞植物,以及3個漂亮的溫泉和兩個小型觀賞湖。因為出色的設計,卡爾頓花園被認為是維多利亞時代景觀設計的典範。在這個公園裏,跟皇家展覽館可以“稱兄道弟”的是墨爾本博物館(Melbourne Museum),它也是卡爾頓花園的一部分,就在皇家展覽館的後方。博物館中介紹了墨爾本的悠久曆史和原住民文化,但收費,我們對博物館也沒有濃厚的興趣,隻能跟它說再見。

卡爾頓花園

卡爾頓花園

卡爾頓花園

卡爾頓花園

到此時,我們的腿都要走細了,肚子也在咕咕叫,愛吃中餐的我們又去了中國城,這一次我們選擇的是正鬥(Secret Kitchen),據說它是墨爾本最好吃的茶餐廳。我們不想再吃早茶,於是點了幾道粵菜。菜的質量還可以,羊腿特別嫩,不過,我愛吃他家現做的芒果布丁。一頓飯花了我們150澳元,100美元左右,一壺白開水收了我們4澳元。我們憤憤不平,說再也不來了。吃飽喝足的我們繼續尋找在墨爾本英國的遺跡,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是一處,弗林德斯車站(Flinders Street Station)是另一處。

墨爾本唐人街

墨爾本唐人街

墨爾本唐人街的午飯

聖保羅教堂是墨爾本市中心的地標建築,建於1891年。雖然這座教堂在設計風格上勇於創新,但對在歐洲看過太多教堂的我們來說,它還是如白開水般無味。弗林德斯車站在聖保羅教堂的斜對麵,它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個火車站,也是澳大利亞第一條鐵路的終點站。這個火車站建於1854年,車站大樓竣工於1909年,大樓以醒目的圓頂、拱形入口、塔樓和時鍾而聞名。墨爾本的諺語“我在鍾樓下等你”(I'll meet you under the clocks)指的是車站正門上方的一排指示鍾,而另一句諺語“我在台階上等你”(I'll meet you on the steps)指的是車站鍾樓下方寬闊的樓梯。可見,弗林德斯車站多麽深入墨爾本人的心。

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

弗林德斯車站

弗林德斯車站

車站就在雅拉河邊,我們走過橋,想去拍墨爾本的天際線,可誰知下起了蒙蒙細雨,我們還沒來得及找地方躲雨,雨突然停了。緊接著,陽光灑滿了墨爾本的角角落落。幸運的還不止如此,下午拍墨爾本的天際線居然是順光。雖然這裏的天際線沒辦法跟悉尼的相媲美,但我們能擁有如此好的運氣已經很感謝上帝了。就在我們拍完照走進雅拉河南岸的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的國際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後,大雨從天而降,我們心中暗喜,沒被澆成落湯雞。 

不懂賞畫的我們以為,美術館展出的都是畫作,因而隻想在此避雨。可沒想到,該美術館免費。我們更沒想到,我們是抱著不看白不看的心裏參觀美術館的,結果裏麵的展品讓我們驚喜連連。我們不但看見了古埃及從第六王朝到托勒密王朝時期的展品,而且看見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展品,甚至看到了中國明朝時的瓷器和東亞的佛像。當然,還有很多畫作,不過,它們都入不了我們的法眼。

 

雅拉河

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

美術館中的古埃及文物

美術館中的古埃及文物

美術館中的中國文物

美術館中的中國文物

滿心歡喜的我們走出美術館,前往位於雅拉河畔的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它跟墨爾本戰爭紀念館隔路相望。這個皇家植物園被稱作墨爾本寧靜的後花園,園中種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因為花期不同,因而即使在冬天也能看到鮮花盛開。除此之外,這裏還是動物的天堂,我們又跟鳳頭鸚鵡相會。此地還有原住民曆史遺產徒步路線(Aboriginal Heritage Walk),據說是原住民做向導。我們來的時候差不多黃昏了,早就錯過了定點的徒步。

皇家植物園

皇家植物園

皇家植物園

皇家植物園

皇家植物園

墨爾本戰爭紀念館

在夕陽的陪伴下,我們重新走向中國城吃晚飯,這一次我們去的是湄江牛河屋。在剛到墨爾本的時候我們就發現這家餐廳門口排著長龍,於是想來試一下,我最喜歡吃越南河粉了。不出意料的是,門口依然排出了好長的隊,我們等了半個小時才等到座位,裏麵有各種各樣的河粉,每碗的量都很大,12美元左右,很好吃,但我不喜歡吃生豆芽,不過我喜歡吃蝦卷。這一天,我們走了10公裏,把墨爾本的精華看得也差不多了,心滿意足地回酒店睡覺。我們從未想過,因為旅途中的意外,我們會重返墨爾本,並再次享受舌尖上的它。

墨爾本的晚飯

路線

墨爾本路線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