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阿聯酋之夏(5):沙漠中的小綠洲

(2025-10-16 17:23:54) 下一個

很難想象,在遍地沙漠的阿聯酋,還有一個城市坐落於綠洲之中。這個隸屬於阿布紮比酋長國,名為阿萊茵(Al Ain)的城市不僅為阿聯酋提供了90%的淡水資源,而且是阿聯酋首個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城市。本來我對這個小城抱著萬分期許,想參觀完我心目中世界上最美清真寺之一的謝赫·紮耶德大清真寺(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 Centre)後就直奔這裏。這個清真寺以阿聯酋國父的名字命名,而阿聯酋國父的出生地,正是阿萊茵。可是,我被大清真寺所在的阿布紮比警察冤枉,在警察局和犯罪調查署待了11個小時,到阿萊茵的酒店時已經半夜2點了。這一折騰的最大好處是,從中國到阿聯酋一直沒有倒過來的時差,在阿萊茵倒過來了。

阿萊茵

阿萊茵

清晨我躺在床上,回顧我在阿布紮比的屈辱經曆,那種絕望之感讓我恨不得踹阿聯酋製定法律的人一腳。為了減輕痛苦,我隻好用法國哲學家加繆的話安慰自己:“在絕望之中,仍要想象幸福”,同時我也想起了《地球編年史》給我帶來的醒悟。或許,我的所有遭遇,都是注定要經曆的,那是命運為我量身打造的唯一砝碼。我哭過的夜,也許是我前世親手寫下的伏筆,隻為成就今生最好的自己。想明白了,我便不再自我折磨,下樓去吃早餐。

這個五星級酒店(Four Points by Sheraton)每晚不到100美元,自助早餐很豐富,還有整個的火龍果,但卻不合我的胃口,我覺得這裏的早餐沒有迪拜老城和六國城三星級酒店的早餐好。正在我沒滋沒味地吃早餐時,進來了兩個中國小夥子,他們都在阿聯酋工作,是給中國汽車做檢測的。我告訴他們我在阿布拉比的經曆,沒想到他們一點兒也不震驚,說這種事在阿布拉比和穆斯林國家稀鬆平常,他們兩個都經曆過。一個是拍美國大使館,另一個是在穆斯林國家的清真寺裏說不合時宜的話,而且他們都戴著手銬進了看守所。因為他們在阿聯酋雇的是當地司機,所以這個司機托關係把拍美國大使館的小夥子“撈”了出來。就這樣,他還在看守所裏待了72小時。這個小夥子說被關進看守所裏的外國人很多,裏麵夥食很好,還能喝到奶茶。

阿萊茵的酒店

阿萊茵

阿萊茵

阿萊茵

我告訴他們在犯罪調查署裏我一個外國人也沒看到,他們說是那些警察把男女分開調查的結果。他們還告訴我,阿聯酋有很多警察,這些警察都是阿聯酋本地人,外籍人士是不能做的。他們本地阿聯酋人除了喜歡做警察外,還喜歡當兵,因為這兩種職業的待遇相當好。這可以理解,畢竟阿聯酋本地人口隻占總人口的12%,阿聯酋各個酋長國怎麽會虧待自己人呢?我看兩個小夥子說他們被抓進看守所的經曆時說得如此雲淡風輕,鬱悶的心情也隨即好多了。吃完早餐便離開了酒店,準備去加油站加油。坐到車裏一看,車內亮起的有關輪胎的紅燈沒有了,我猜是租車公司的人幫我修好的。

在阿萊茵市中心,我給車加滿了油,這是我到阿聯酋後第一次加油。我以為儲油量位列世界第五的阿布紮比酋長國的所有城市的油價都會很便宜,但實際上並不是。70美分一升,差不多2.65美元一加侖,跟我們家附近Costco的油價差不多。這價格,讓我想起了埃及,那裏的油價是我去過的所有國家中最便宜的。雖然阿萊茵市中心沒什麽可看的,但阿萊茵卻不可小覷。它是阿聯酋的第四大城市,但沒有迪拜和阿布紮比的高樓大廈。為了不破壞此地的綠洲環境,阿布紮比酋長國規定阿萊茵的建築最高不能超過七層。雖然這座城市建築不高,可它的南部卻有一個海拔不到1400米的山峰(Jebel Hafeet),這讓阿萊茵在總體高度上並不遜於高樓林立的迪拜和阿布紮比。

阿萊茵

阿萊茵

阿萊茵

不僅如此,坐落在世界上最大流動沙漠中的阿萊茵還有一個人工湖(Lake Zakher),此湖是由海水淡化廠排放的廢水形成的。雖然地處沙漠地區的阿萊茵有山有水,但這些並不是它形成大片沙漠綠洲的原因。阿萊茵之所以有綠洲,是因為地下水的補給和古代法拉吉(Falaj)灌溉係統的利用。這種灌溉係統起源於公元前3千年左右開始的青銅時代,它是一個地下灌溉係統,在中國被稱作坎兒井。該係統通過複雜的地下輸水網絡,把地下水輸送到地表,為農作物和植被提供水源。更奇妙的是,這些地下水會自然滲出地麵,形成天然水庫,它們都是阿萊茵綠洲形成的原因。可是,阿萊茵的年降水量才100毫米,它源源不斷的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難道地下有暗河?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原意為“泉水”的阿萊茵是阿聯酋最大的綠洲。因為這些綠洲,阿萊茵被譽為“海灣花園之城”。也是因為這些綠洲,阿萊茵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永久定居點之一,人類連續定居在此地的曆史超過4千年。有綠洲便有了農業,也自然成了商人理想的歇腳地,因而阿萊茵自古以來都是沙漠貿易路線中的重要中轉站,直到現在仍然被很多人青睞,其中就包括我。在離阿萊茵市中心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紮哈裏城堡(Al Jahili Fort)。該城堡位於綠洲之中,地處戰略要地,水源豐富,農田充足。它建於19世紀末,是當地首領為保護椰棗種植者而建的。

紮哈裏城堡

紮哈裏城堡

紮哈裏城堡

紮哈裏城堡

到達這裏時,上午10點剛過,但溫度已經飆升到40攝氏度。城堡前沒有停車場,我得停到離城堡100米之外的地方。在如此高溫下走100米,我覺得我要被烤成幹了,幸好我不用買城堡的門票。該城堡呈正方形,長不到120米,高8米,頂部有炮眼和三角形陽台,還有三座圓形瞭望塔和一座矩形瞭望塔,裏麵正中是空曠的廣場,廣場上擺著古代阿聯酋人的生活器皿。我在無人的廣場上走了一會,熱得就要背過氣去了,看見旁邊有一個門,推開一看,裏麵是帶空調的禮品店和咖啡館。我吹著冷風,不想邁出大門一步。

可是不行啊,我還得去下一站。就在我剛要走出城堡大門時,一位黑人女性從一個大門中出來叫住我。我進去一看,裏麵是個小型博物館。博物館很無聊,都是英國探險家在1940穿越“空白之地”沙漠時的資料和圖片。那位女士要給我解說,我婉拒了。英文非常好的她告訴我很多美國人來這個城堡,但不是夏天。她還說她很喜歡中國,當我問她想去中國還是美國定居時,她毫不猶豫選擇了美國。

紮哈裏城堡

紮哈裏城堡

紮哈裏城堡

紮哈裏城堡內的博物館

我頂著烈日回到車內,感覺要被曬化了。此時,車裏顯示的溫度是44攝氏度,我在車裏吹了好一陣空調才開往阿萊茵綠洲(Al Ain Oasis),這個綠洲離城堡很近。該綠洲占地1200公頃,差不多相當於17個故宮的占地麵積。如此巨大麵積的綠洲,就如“久旱逢甘雨”一樣,是又貧瘠又幹旱的沙漠“香餑餑”,因而這裏自始自終都是各個部落的必爭之地。阿萊茵綠洲同樣運用法拉吉的灌溉係統,我花了8美元多一點的門票進去參觀這個灌溉係統和綠洲。

綠洲內一個遊客也沒有,我獨自坐著遊覽車參觀,往返20分鍾。綠洲內的道路修得很好,兩側是鬱鬱蔥蔥的棕櫚樹林,有14.7萬棵。還有很多椰棗樹,樹上結滿了密密麻麻的椰棗。在《地球編年史》中,作者說有著“沙漠麵包”之稱的椰棗是尼秘魯星球的大神們賜予地球的禮物。難怪沙特人稱椰棗樹為“沙漠之樹”,伊拉克人稱椰棗為“綠色金子”呢。

阿萊茵綠洲

法拉吉灌溉係統

法拉吉灌溉係統

法拉吉灌溉係統

法拉吉灌溉係統

阿萊茵綠洲裏的椰棗

司機在一個椰棗樹旁停下,讓我從樹上摘椰棗吃,我拒絕了。我可不敢亂吃,像在印度一樣吃壞肚子我就完蛋了。最後司機在另一處停下,讓我下車走進綠洲內參觀,路旁是關於法拉吉灌溉係統的介紹,其旁是一座小型清真寺。我走進樹林中,裏麵的水道縱橫交錯,有的水道裏流著清澈的水,這些水滋養著阿萊茵四周500多個農場。如果不是熱得要人命,我一定會在綠洲裏徜徉,久久不會離去。

在阿聯酋,還有一處跟阿萊茵很相似的小城,它叫哈塔(Hatta)。地處沙漠深處的哈塔跟阿萊茵一樣,也跟阿曼國(Oman)接壤,也是一個小綠洲。但它並不屬於阿布紮比酋長國,而是屬於迪拜酋長國。不過,它是迪拜酋長國的一塊飛地。這裏有我想看的哈塔遺產村 (Hatta Heritage Village)和哈塔水壩(Hatta Dam),它們離阿萊茵不到200公裏,我在45攝氏度的高溫下開往哈塔,心中不停祈禱,輪胎千萬別熱出毛病,更別爆胎。要不然,在人煙稀少,又是極度高溫的沙漠地區,我一定會被烤成白薯。

吉爾山

吉爾山

吉爾山

吉爾山

阿聯酋的路修得非常好,既平整又順暢,隻是路上的測速儀多如牛毛。我怕爆胎,不敢開快,隻在100公裏處徘徊,因而這些測速儀對我沒什麽用處。不過,它們卻提醒我,阿布紮比的警察是怎麽在謝赫·紮耶德大清真寺找到我本人的,畢竟駕駛證上的名字並不是我,難道大清真寺的停車場裏有攝像頭,所以我一下車就被記錄下來了?我又忽然想起,那兩個中國小夥子說,阿布紮比的攝像頭成千上萬,什麽蛛絲馬跡警察都查得到,阿布紮比太恐怖了。

在沙漠中開了一個半小時後,我遇到了吉爾山(Hajar Mountains),但這個山脈不是阿萊茵的,而是哈塔的。該山脈是阿拉伯半島最高的山脈之一,最高峰竟然達到近3千米。它橫跨阿曼北部和阿聯酋東部,將阿曼低窪的沿海平原與高大的沙漠高原分隔開來。雖然這個山脈看起來很重要,但由岩石和黃沙構成的它光禿禿的,一點也不養眼。開過這個山脈不久,我便進入了沙漠高原上的哈塔,我在哈塔的酒店(Hatta Guest House)就靜靜依偎在哈吉爾山中。

哈塔

哈塔

哈塔

哈塔

這個酒店的官網說酒店配備了五星級酒店所需的一切服務和高品質家具,但無論是它的大堂還是房間,都無法跟阿萊茵的五星級酒店相媲美,但兩者的價格卻相差無幾。不過,這個酒店整棟樓的建築麵積卻很大,而且外觀和房間的設計都是阿拉伯風格的,房間內還帶陽台。酒店的一樓有一個超市,裏麵有46家商店,除了食品外,其它商品都來自中國或印度。除此以外,還有快餐店、阿拉伯和東方風味的餐廳以及阿拉伯和西方的甜點店。

如果說這些還不能讓這個酒店跟其它五星級酒店相媲美的話,那它後麵的景色則可以。當我黃昏推開酒店後門時,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湖泊和一片濕地,它們的後麵則是帶有哈塔標誌的吉爾山。在遍地是沙漠的阿聯酋內陸,居然能看到水和濕地,而且離我如此之近,我不由得慶幸把酒店訂到了這裏。酒店也沒有辜負這片美景,把貼近湖泊和濕地的地方建成了花園,花園內還有一個圓形塔樓。我頂著高溫,在開滿鮮花的花園漫步,眺望著山水相依的畫麵,覺得來到此地是我正確的選擇。

哈塔的酒店

哈塔的酒店

哈塔的酒店

哈塔的酒店

為了這片美景,我清晨又來到了這裏,在步道上我居然感受到了涼風,這要歸功於哈塔300多米的海拔。我還看見濕地上有成群的鳥兒,這在沙漠中更稀有了。酒店本來是有步道通往濕地的,但不知為何,這條步道被關閉了。不過,我還是非常喜歡這裏,覺得它是阿聯酋除了謝赫·紮耶德大清真寺外,第二個最美麗之地。

隨著太陽從東方升起,溫度也越來越高,我戀戀不舍地離開這片湖泊和濕地,回酒店吃早餐。結果餐廳裏一個人也沒有,服務員拿來了菜單,讓我隨便點。我以為是自助餐,服務員說酒店裏隻住了三個人,沒辦法準備自助餐。既然讓我隨便點,我就不客氣了,從飲料到主食再到水果,點了個遍,每道菜都挺不錯的,我越來越喜歡這個酒店。可是我還是得跟它道別,因為我要去哈塔遺產村,去這個村莊時我路過了鮮花盛開的哈塔市。

哈塔的酒店

哈塔的酒店

哈塔的酒店

哈塔的酒店

哈塔的酒店早餐

哈塔的酒店外

哈塔的人口隻有一萬多,但它跟阿萊茵一樣,也有著悠久的曆史,敘利亞希臘籍的曆史學家和地理學家曾在他的著作《國家詞典》(The Dictionary of Countries)中提到過它,公元11世紀阿拉伯最偉大詩人之一的馬阿裏也在其文學巨著中提到過它。雖然沒人知道哈塔到底有多少年的曆史,但曆史學家們說,它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曆史。作為一處有淡水和綠洲的地方,哈塔自古就跟阿萊茵一樣,有著重要的戰略位置,還曾被當作傳播伊斯蘭教的營地。離哈塔市中心不遠,有一個坐落在哈塔山脈之中的利姆湖(Leem Lake)。此湖是一座人工湖,不到半個足球場那麽大,可它周邊即是寧靜的綠洲。雖然利姆湖的麵積不大,但在沙漠中見到淡水,我就像找到了黃金。

哈塔

哈塔

哈塔

哈塔

哈塔

哈塔的利姆湖

哈塔的利姆湖

海拔500多米的哈塔遺產村離利姆湖不遠。或許得益於利姆湖和哈塔水壩,我去哈塔遺產村時一路都是鬱鬱蔥蔥的景色,宛若在綠洲中行駛,哈塔遺產村也是如此。這個哈塔遺產村的曆史大約隻有幾百年,但它是迪拜最古老的村落之一,那裏的小屋和老房子經過修複後,重現了16世紀迪拜的鄉村生活。村內差不多有30棟建築,包括清真寺在內的每棟建築最初都是用泥土、棕櫚樹幹和葉子、蘆葦和石頭等材料建造而成的。這個遺產村裏到處都是棕櫚樹和椰棗樹,我在空無一人的村莊裏轉了一圈後,看見村莊對麵山上有個瞭望塔,便在烈日下爬了上去。站在山上,可以一覽哈塔的景色,這裏是名副其實的綠洲。翠綠的植被覆蓋著小城,讓它成為沙漠中的漂亮“公主”,人見人愛。

哈塔遺產村

哈塔遺產村

哈塔遺產村

瞭望塔

瞭望塔上的哈塔

瞭望塔上的哈塔

瞭望塔上的哈塔

漂亮“公主”背後的功勳之一是哈塔水壩,該水壩的四周是哈吉爾山脈的崎嶇山峰。此地的停車場離水壩有一段距離,我不想在烈日下暴曬,於是把車開了上去,上麵也是一個人都沒有。這座大壩建於1989年,為控製來自山區的水流而建,建成後可以為哈塔地區提供飲用水和電力。我把車停到大壩邊,走下車欣賞這裏的山水風光,覺得哈塔一行非常值得。

哈塔水壩

哈塔水壩

因為在我心目中位列阿聯酋美景第二的哈塔給我的印象太好了,因而離開這裏時我在糾結要不要回阿聯酋第一美景的謝赫·紮耶德大清真寺去補拍照片。想想我在阿布紮比受到的非人待遇,最後我打消了念頭,轉而開回了迪拜。沒想到,在限速140公裏的高速上我竟然遇到了沙塵暴,而且在沙漠中我眼看著車內的溫度表爬升到45攝氏度,我不敢開快,最後安全到達了迪拜的酒店。我躲在酒店房間裏,回顧我在阿聯酋一個星期的旅行,真是喜憂參半。如果沒有阿布紮比警察對我的折磨,或許我會重返阿聯酋,但現在,即使這個國家倒找我錢我也不會再去,它給我的傷害讓我銘記終生。不過,我還是很感謝那些對我施以援手的善良的阿聯酋人,他們是藏在我心中的永生花,不凋不敗,芳香撲鼻。

回迪拜的沙塵暴

回迪拜的沙塵暴

路線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