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麵環海的澳大利亞,有一萬多個沙灘。如果一天隻去一個沙灘的話,那差不多需要30年。雖然沒有人會玩遍澳大利亞的全部沙灘,但昆士蘭州黃金海岸的沙灘應該會有很多人會去。這裏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沙灘除了臨海以外,還背靠著山,同時全年陽光明媚,被譽為澳大利亞度假勝地的中樞和衝浪者的天堂。在黃金海岸,還有好幾個有著茂密熱帶雨林的主題公園。因而,黃金海岸每年都吸引著上百萬的遊客到此度假。我們被這樣的介紹蠱惑,製定行程時把黃金海岸列入了必到之地。
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
可是天公不作美,我們從悉尼出發時就開始下雨,我開過海港大橋後,變成了大雨。我們在風雨交加中路過澳大利亞最大鹽水瀉湖的麥覺理湖(Lake Macquarie),想在此地停留一會兒都沒辦法,我隻能繼續向北前進。差不多開了300公裏,雨終於停了。從悉尼到黃金海岸,近850公裏,我們不想疲於奔命,於是決定在科夫斯港(Coffs Harbour)小城暫住一夜。令我們意外的是,我們途中竟然看到了好幾條滔滔的大河,這是我們到澳大利亞以來的第一次。更令我們意外的是,在澳大利亞北領地的越野路中,我們的車被鋪天蓋地的沙塵蒙住好多次,因而滿油箱的裏程從850公裏下降到不到700公裏。但是被大雨澆了3個小時後,裏程數又回來了,這真是想象不到的驚喜。
更讓我們欣喜的是,我們一路向北,溫度也一直在攀升。從悉尼出來後不久,我們便離開了南緯30度線,而科夫斯港差不多正好在北緯30度線,這中間的距離在《地球編年史》中被作者認定為是阿努的地界。阿努是尼比魯星球的最高指揮官,也是最初的“地球之主”恩基和之後的“地球之主”恩利爾的父親,恩基和恩利爾分別掌管著南緯30度以南和北緯30度以北的地界。我們也不知道該種說法的正確性,我們隻知道,到科夫斯港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修車行。我在悉尼地下停車場闖了禍,給車刮出了兩道長痕。我們找了兩個修車行,可惜的是,兩個車行都說沒有空檔,但他們讓我們去了一家類似美國Lowe’s那樣的大賣場。賣場裏麵的工作人員為我們配置了油漆,並幫我們小心地塗上,如果不細看還真看不出來。我們“死馬當活馬醫”,豁出去了,反正才花不到20美元。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
事實是,還車時車行的確沒看出來,但是我們被他們“埋坑”罰的款早已經把刮痕錢包括了進去。從修車行出來後,我把車開到了酒店(Charlesworth Bay Beach Resort)。嚴格意義上說,這裏是一家四星級的度假村。裏麵占地麵積巨大,綠樹成蔭,草坪遍地,鳥語花香,我們一到就愛上了這裏,覺得此地是一個度假的好地方。整個度假村有三個遊泳池、一個室外按摩浴缸和一個健身中心,還有網球場、籃球場和高爾夫球場。房間內的設施也是高標準的,洗漱用品一看就很高級,窗外便是池塘和草坪。價格也不貴,一天才100美元,而我在美國時預定的這家酒店高達150美元,還是不能免費取消的那種。不管怎麽樣,我們對這個度假村非常滿意,覺得賺了,心裏平衡了一些。
科夫斯港酒店的袋鼠
科夫斯港酒店的袋鼠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
更讓我們高興的是,在我們探索這家度假村時,我們竟然在一大片斜坡地上看見了好幾隻正在吃晚飯的袋鼠,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我們走過斜坡,穿過亞熱帶雨林,眼前便是細膩的沙灘和大海,沙灘的兩側是山崖。我們走向山崖,希望能在此地看到日落,但是夕陽落到了樹林中。不能看日落,但我們可以看日出。次日清晨,我早早來到沙灘上。此時的沙灘,一個人也沒有,除了無盡的濤聲,四周一片寂靜。我撞著膽,一邊在沙灘上漫步,一邊等待噴薄而出的日出。當朝陽一點一點染紅天邊的雲彩,然後從海中躍出的那一霎那,我高興得像孩子一樣蹦了起來。
科夫斯港的酒店
科夫斯港的酒店
科夫斯港的酒店
科夫斯港的酒店
科夫斯港的酒店
因為太喜歡這裏,因而我們又在這裏住了一夜。雖然Booking上的價格已經漲了起來,但是度假村還是給了我們相同的價位,這讓我們很開心,開啟了我們的度假模式。白天我們無事可做,就去密林中探險,但其實無險可探。這個森林是一座小山,林中有好幾條小徑。我們先是沿著海邊的小徑一路攀升,結果不僅發現這條小徑通往山崖外的另一個沙灘,而且發現這個沙灘旁都是豪宅和高級度假屋,而森林中另一條小徑的終點通往封閉的深宅大院。我們終於知道,科夫斯港是有錢人的聚居地。
酒店的步道
步道上的景色
步道上的景色
步道上的景色
步道上的景色
步道上的景色
在我們所住的度假村,有一個獨立的餐廳,這家餐廳在另一家酒店的大堂裏。我們本想在這裏吃午飯,結果餐廳隻提供晚餐。沒辦法,我們隻能繼續吃我們自己的餐食。臨近傍晚時,我們又去了海邊,這次我們去了山崖,抬頭一看,一隻袋鼠坐在山崖上,正對著夕陽,似乎也跟我們一樣在等待著日落。可惜,我們打擾了它,它一看見我們便匆匆跑走了。我們站在袋鼠待過的地方,看夕陽在海水的映襯下一點點落入丘陵後,才心滿意足地去餐廳吃晚餐。這家餐廳的餐飲質量很好,羊肉做得入口即化。我們回程住這裏時想再吃一次,但是它家的菜單每天都不一樣,這一天它家的菜譜都是Pizza。沒想到,此地的Pizza比美國的好吃多了,前菜中的生蠔也做得很美味,我們從開始的小失望變成了欣欣然。
酒店的沙灘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
科夫斯港的袋鼠
酒店的餐飲
酒店的餐飲
如果說科夫斯港的這個度假村讓我們很歡喜,那黃金海岸的沙灘同樣讓我們很歡喜。我們在大洋路盡頭的沃南布爾(Warrnambool)小鎮,也見過長達5公裏的細膩沙灘,但那裏太冷了,嗖嗖的涼風讓我們不想在那裏停留片刻。而黃金海岸的沙灘,同樣細膩,卻有70公裏長。最重要的是,這裏陽光明媚,溫暖如夏,我們可以光著腳丫,吹著暖暖的海風,在沙灘上散步。我們深知無法走完整個黃金海岸,所以在此停留一個小時後我便開去了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春溪國家公園(Springbrook National Park),該公園是東海岸雨林保護區的一部分。我們以為這個世界遺產也能帶給我們驚喜,可是它太讓我們失望了。裏麵除了鬱鬱蔥蔥的茂密森林外,什麽震撼人的景色也沒有,還不如沿途大片的甘蔗林和蘋果樹帶給我們的欣喜多。這一路,我們看見澳洲的警察躲在高速路旁的警車裏測速,也看見一輛警車的車頂上架著雷達。收拾超速者,每個國家的警察都大同小異。
春溪國家公園
春溪國家公園
春溪國家公園
春溪國家公園
春溪國家公園
看到無聊的春溪國家公園,我家先生又開始對澳大利亞大放微詞,我也覺得上當了,澳洲讓我們心動的景色真的太少了。我們帶著失望之情來到了位於黃金海岸北部的布裏斯班(Brisbane),在這裏一住就是3天。而我們之所以在這裏待這麽長時間,一是此地在我們眼中是澳大利亞最合我們心意的城市,二是因為該城非常暖和,它是我們澳大利亞冬季之旅中最暖和的城市。
或許,布裏斯班並沒有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悉尼、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墨爾本和南澳大利亞州的首府阿德萊德有名,但它卻是澳大利亞除悉尼和墨爾本以外的第三大城市,而且同樣是一個州的首府。這個州叫昆士蘭州,它有著“陽光之州”的美譽。我們在布裏斯班的3天,日日豔陽高照,白天都得穿短袖。雖然布裏斯班不直接靠海,但寬闊的布裏斯班河卻從西向東穿城而過,它讓布裏斯班風情萬種,我們也因為它而愛上了始建於1824年的布裏斯班。
布裏斯班
布裏斯班
布裏斯班
布裏斯班
布裏斯班
布裏斯班
除了這條大河外,布裏斯班市中心的街道也很有特色。街道的東西向以女性的名字命名,而南北向則用男性的名字命名。我們的酒店離市中心不遠,我們入住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市中心的布裏斯班河邊找好吃的飯館。我在網上搜到一家日本餐廳(Yoko Dining),評分很好,裏麵提供套餐,每位95澳元,合60多美元。在日本時我們最喜歡吃日本的套餐了,於是興高采烈地前往。我們沒想到,布裏斯班河邊的沿河步道上幾乎被各種各樣的餐館全部占滿。我們也沒想到,這些餐館家家都人滿為患,好像飯菜不要錢似的,而這一天並非周末。
布裏斯班的日餐
布裏斯班的日餐
布裏斯班的日餐
為什麽此地的人如此之多?因為這裏的景色可以用超絕來形容。坐在餐廳裏,可以直麵寬闊的布裏斯班河,河上有布裏斯班的地標-故事橋(Story Bridge)。 該橋建於1940年,橋身長一千多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懸臂鐵橋。雖然這座橋用故事橋來命名,但並非有什麽特別的故事,此橋為紀念一位主張建設橋梁的議員而建。因為他的姓跟英文“故事”讀音相同,因而才給它取名“故事橋”。我們還挺幸運,到日本餐廳時剛好有一張空桌,其它桌都被預定。我們幻想著能吃到原汁原味的日餐,但菜上來以後,跟地道的日餐有著天壤之別。其實我們進去的時候已經心生懷疑了,因為這裏的服務員都是澳洲人。
故事橋
故事橋
套餐中有生魚片,我們不想吃生的,就讓他們給加熱一下,結果遭到了拒絕。廚師出來解釋,我們一看,廚師也是澳洲人。她為了表示歉意,送我們一盤炸茄盒,但是結賬時這盤菜還是被算了進去。先生失望之極,也懶得跟他們計較,付完錢我們便溜之大吉。但我們並沒有回酒店,而是沿著河邊步道欣賞布裏斯班的夜景。這裏的夜景真漂亮,彩燈裝飾著故事橋,使其顯得如夢似幻。河邊的高樓大廈也亮起了璀璨的燈光,燈光倒映到河水中,光影交錯,像被打碎的萬花筒,美極了!恰好有輪渡前來,我們不知道輪渡開往哪裏,也不知道票價多少,我們隻想在河上欣賞布裏斯班光怪陸離的燈影,於是登上了船。可是,船離開市中心區域後,四周開始變得冷清,隻有點點的微光,風也變得涼起來,我們不得不穿上棉襖。坐了半個多小時後,我們擔心沒有回程的船,於是下了船,坐另外一艘船回到了原點。
第二天,依然風和日麗,正是我們徒步遊覽布裏斯班的好日子。在布裏斯班,除了故事橋以外,市政廳也是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它是我們這一天的第一站。沒想到,途中竟然路過中國城。可是這裏的中國城很小,沒什麽人,隻有兩家中餐館。我們在其中的一家吃午飯,這家餐廳很有意思,熱水要錢,涼水不要,但菜的質量還挺好的。
布裏斯班的中國城
布裏斯班的中國城
布裏斯班中國城的餐飲
布裏斯班中國城的越南麵條
布裏斯班河
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布裏斯班市政廳建於1930年,由兩座對稱的主樓、一個30多米的圓形穹頂大廳和一座近百米高的鍾樓組成。它是布裏斯班最高的建築,建成後的它曾跟悉尼海港大橋並稱為當時澳大利亞最大的建築。市政廳的主樓和鍾樓都可以預約免費參觀,當我們在大廳等候參觀時,忽然看見一群穿著各式晚禮服的美女從帶圓形穹頂的大廳蜂擁而出,我們以為是選美比賽,其實是French Academy Beauty School的畢業典禮,那個大廳也因為被她們預定而對遊客關閉。市政廳內部沒什麽可看的,但坐電梯到鍾樓頂部時卻可以俯瞰布裏斯班的全景。導遊說,鍾樓上空的塔尖有一個世界上最高的衛生間,最初的設計是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的金製雕像,但因為資金匱乏,遂改建成了衛生間,但無人使用。
布裏斯班市政廳
布裏斯班市政廳
布裏斯班市政廳
布裏斯班市政廳鍾樓上
在市政廳的周邊,還有幾處不算景點的景點。一個是與布裏斯班市政廳相對而立的阿爾伯特街聯合教堂(Albert Street Uniting Church),它的建造時間比市政廳早建近一個世紀,其紅白相間的顏色和哥特式的精巧外觀讓它在布裏斯班的高樓大廈之間顯得很別致,因而成了布裏斯班最熱門的結婚地點。還有一座布裏斯班市最大的教堂,名為聖約翰大教堂(St. John's Cathedral)。這座教堂是維多利亞哥特式風格,教堂內有澳大利亞最大的管風琴。第三座教堂是布裏斯班主教堂的聖史蒂芬斯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它也是維多利亞哥特式風格,但比聖約翰教堂小得多,不過它的五彩玻璃窗卻比聖約翰教堂的有名。雖然它們在布裏斯班很特別,但在我們眼中都是雞肋。
阿爾伯特街聯合教堂
聖史蒂芬斯教堂
聖史蒂芬斯教堂
更雞肋的是澳大利亞現存最早風車的老風車(Old Windmill)和市立植物園(Brisbane City Botanic Garden)。老風車最初是殖民地居民研磨糧食的地方,後被改造成博物館和航空信號塔,現在是一座氣象觀測站。市立植物園位於布裏斯班河邊,它是布裏斯班最早的城市公園,公園內有澳大利亞第一棵人工種植的夏威夷堅果樹和藍楹花樹。植物園的旁邊是舊總督官邸(Old Government House),它是昆士蘭州的第一棟公共建築,也是昆士蘭殖民區總督的辦公與私人場所。今天這裏除了總督辦公與會客區域以外,其它區域變成了美術館。
老風車
市立植物園
市立植物園
舊總督官邸
我們從這裏走向跨河大橋,河的另一側是南布裏斯班戰爭紀念公園(Memorial Park),公園邊的河道裏停泊著廢棄的船隻,還有一個小燈塔。該公園為表彰南布裏斯班公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愛國壯舉而建。雖然公園最初麵積很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公園麵積很小,隻有一座紀念拱門和一個將軍紀念碑以及二戰紀念碑。不過,公園裏綠樹成蔭,是乘涼的好去處。公園旁邊很清靜,我們在一家開滿了藍楹花的西餐廳吃午飯,沒想到這家的餐飲真便宜,一盤軟糯的牛肉和雞肉才40多美元。
戰爭紀念公園
戰爭紀念公園
戰爭紀念公園旁
戰爭紀念公園旁的午餐
吃飽喝足的我們沿著河岸走向市中心,前方是熱鬧至極的布裏斯班南岸公園(Brisbane South Bank Parkland)。這裏原是1988年的世博會園區原址,通過維多利亞橋和好運橋跟布裏斯班中心城區相連。此地有1公裏長的花廊,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尼泊爾木製佛廟,甚至有一處小森林和竹林。而公園的河對岸,即是布裏斯班的美麗天際線。雖然南岸公園內人潮湧動,但我們仍然在這裏徜徉,覺得這裏是布裏斯班最美麗的地方。布裏斯班另一處美麗之地在河的對岸,市政府在河中修建了差不多2公裏的寬闊步道,既可以步行,也可以騎車。我們走在步道上,河水在腳下流,我們可以遠眺南岸公園和故事橋及布裏斯班的摩天大樓,不禁覺得布裏斯班市政府做了一件功德無限的好事。
南岸公園
南岸公園
南岸公園
南岸公園
南岸公園
渡輪上
渡輪上
渡輪上
渡輪上
因為太喜歡布裏斯班秀美的水岸風光,第三天我們坐輪渡從起點坐到終點,然後又坐回了起點,全程差不多3個小時,票價還不到10美元。離開市中心的河岸兩側,全是帶遊艇的別墅和高級公寓,似乎全世界的有錢人都在這裏置辦了家業。我們覺得他們真有眼光,布裏斯班的確值得。如果不是被租車公司“坑”,我們會因為布裏斯班的陽光和河岸美景、黃金海岸的細膩沙灘、悉尼歌劇院的絕佳身姿和墨爾本的美食而對澳大利亞青睞有加。但是,租車公司給我們的折磨讓我們對澳大利亞的好感消失殆盡。也許,時間是最好的良藥。但願我們對澳大利亞的怨恨,會在時光的低語中,隨風而逝。
路線
布裏斯班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