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澳洲萬裏行(8):心碎的沙漠之旅

(2025-09-28 11:16:35) 下一個

我是一個極度喜愛旅行的人,因而去過很多國家。雖然在這些國家旅行時或多或少都會有意外發生,但它們從未讓我心碎過。我真的沒想到,第一次讓我心碎的國家竟然是長期跟美國站在一個“戰壕”的澳大利亞。也是因為對澳大利亞這個第一世界國家的信任,所以我租車時對租車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未加防範。然而,“天下烏鴉一般黑”,澳大利亞悉尼的租車公司也是黑心的。

在這個租車行,工作人員一張紙質文件和合同也沒給我們,連車損的報告也沒有,隻讓我們自己上傳車輛損害的地方。這是我們旅行史中第一次遇到此種情況,即使在伊拉克和秘魯這種國家,車行的工作人員也把紙質合同寫得清清楚楚,什麽不可以做也解釋得明明白白。車行的小姐還告訴我們,所有的相關文件都會用郵件方式發給我們,緊接著就讓我在平板電腦上簽字。我心裏狐疑,但想想澳大利亞畢竟跟法國、冰島和挪威等國一樣是發達國家,租車公司應該不會有什麽“貓膩”,於是便簽了字。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我們太相信澳大利亞了,連我家那位一向謹小慎微的先生也沒懷疑,郵件裏的內容也沒看,上傳完車損圖片後,我們就開心地開始了澳大利亞之旅。就是這種無條件的信任,讓我們的心最後碎了一地。不過,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時,我們還一無所知,隻是在不停地抱怨,烏魯魯的收費公園隻有那塊大聖石可以瞻仰,其它的風景沒一樣可看的。

在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除了收費的烏魯魯公園外,還有免費的卡塔曲塔公園,它也被當地原住民視為聖地,兩者相距不到60公裏。卡塔曲塔也叫奧爾加山(Mount Olgas),它在原住民的語言中意為“許多頭”。這個山由36座圓頂山組成,最高峰一千米左右。山峰由礫岩構成,跟烏魯魯岩的成分一樣。傳說中說偉大的蛇王(Wanambi)居住在卡塔曲塔山頂,他隻有在旱季,也就是冬季才從山上下來。《地球編年史》的作者說,誘惑《聖經》中夏娃吃果子的蛇是恩基。那麽,這個蛇王是恩基嗎?如果是也不奇怪,因為卡塔曲塔在南緯25度左右,根據《地球編年史》,南緯30度以南都是恩基的地盤。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

我們想卡塔曲塔國家公園或許可以給我們稍許驚喜,於是我把車開到了公園內能看日落的地方(Kata Tju?a Sunset View Area)。此時才下午一點多,離日落時間遠得很,我隻是想看看這裏“長”什麽樣。此地有一個修得很好的短小步道,步道通向廣闊的沙漠,沙漠上都是澳大利亞特有的草樹。《海奧華的預言》中說草樹最初是由外星人引進的,本來它們是袋鼠最愛吃的食物,可草樹最終適應澳大利亞環境後,袋鼠已經不吃了,改吃澳洲的草,因而沒有動物吃的草樹開始在澳大利亞野蠻生長。

我們看著這些草樹,也看不出什麽名堂。草樹後是連綿的“山頭”,那些山頭裏有一個瓦帕峽穀(Walpa Gorge)。我把車開到停車場,沿途都是一個個像小饅頭似的山峰,我們覺得這裏比烏魯魯公園好看一些。峽穀中有一個與之同名的步道,全長2.6公裏,但都是土路。我們一步步沿著步道攀爬,炙熱的陽光曬得我們睜不開眼。走到峽穀裏一看,穀中左右兩山的顏色很特別,迎著陽光的山是黃色,而背光的則是土紅色,這色彩的差異讓我們覺得此地很神奇。這裏的山也跟烏魯魯的一樣,到處都是窟窿,地上也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我們細看地上的石頭,發現它們都是由一個個小石頭組成的,於是我們大膽猜想,地上這些石頭可能是從那些窟窿中掉下來的。至於為什麽會掉下來,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瓦帕峽穀步道

瓦帕峽穀步道

瓦帕峽穀步道

瓦帕峽穀步道

瓦帕峽穀步道

瓦帕峽穀奇怪的還不止是兩山的顏色和掉落的石頭,此地降雨稀少、土壤貧瘠,但卻生長著種類繁多、數量眾多的植物群落。每個群落都養育著不同的動物,其中名為刺草(Tjanpi)的植物是世界上最堅硬的。令我們意外的是,在缺少雨水的冬季,我們還能在峽穀中看到一條小溪。這讓我們更加好奇,小溪的水源在哪裏呢?盡管我們不知道答案,但我們知道,整個卡塔曲塔公園對原住民都是極其神聖的,婦女們進入這片區域采集食物和水時,舉止會非常得體,不會大聲說笑。

我們不敢違背這些“聖訓”,輕手輕腳走出了峽穀步道。在卡塔曲塔公園中,還有一條出名的步道,叫做風之穀(Valley of the Winds)。風之穀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浪漫。我們到的時候,都下午3點了,一個遊人也沒有。這裏的步道被視為紅土中心最壯觀的步道之一,可以深入卡塔曲塔,總長7.4公裏。因為步道沿途絕大部分都是沙漠,為了防止遊客中暑,溫度超過36度時該步道關閉。因步道上的岩層蘊藏著知識,因而澳大利亞文化部規定,遊客最好不要拍攝岩層的任何視頻或照片。

風之穀步道

風之穀步道

風之穀步道

風之穀步道

風之穀步道

這規定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很想走完整個步道,但我家先生一步都不想走,他已經下了定論:澳大利亞所有的國家公園都很無聊。為了不讓他等我,我走了兩公裏便折返,沿途的確什麽景色也沒有。雖然廣告上說卡塔曲塔公園的岩層在日出和日落時會呈現出從紅色、橙色到藍色和粉色的壯觀色彩,但烏魯魯岩日出和日落的經曆,已經讓我不相信這些介紹。在風之穀邊的觀景台(Karingana Lookout)稍作停留後,我便開始折返。

回到酒店所在區域的服務中心,還沒到餐廳開業的晚上6點,我們在服務中心的大廳等候,看見5台大巴車載著遊人去看夜景和其它活動,每個活動的費用都很貴。先生說,倒找錢他都不去,還不如吃點好的。我們訂的這家餐廳提供袋鼠肉,我專為它而來。一盤袋鼠肉差不多36美元,挺好吃的,有點像牛肉,先生點的羊排也不錯,一頓飯花了我們80多美元。在這個餐廳,服務我們桌的是一個中國小夥子,他說在這裏工作工資不高,但容易拿到簽證。是啊,如果有選擇,誰願意在這個荒無人煙之地工作好幾年呢?

北領地的袋鼠肉

北領地的晚餐

雖然烏魯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的景色遠遠低於我們的預期,可是我們也得按照預定的行程走。第二天,我開去了帝王穀(Kings Canyon)。帝王穀位於瓦塔卡國家公園(Watarrka National Park)內,它是一個地表深入到地下的巨大峽穀,有270米深,是澳大利亞中部最壯觀的峽穀之一,也是北領地最值得到訪的景點之一。峽穀中有約60種珍稀植物,以及近600種不同的植物和80種鳥類,被稱作“活體植物博物館”。此外,峽穀中還以永久性的岩石池而聞名,一些保存完好的原住民繪畫和雕刻更給峽穀錦上添花。

去帝王穀沿途

帝王穀沿途

帝王穀沿途

帝王穀沿途

我們被帝王穀這個名字和關於它的介紹唬得一愣一愣的,以為有什麽出奇的地方呢,天剛蒙蒙亮就從酒店出發了,結果大失所望。裏麵有4個步道,最短的2公裏(King Creek Walk),最長的22公裏(Giles Track),我們選擇的是最短的。最初步道邊都是綠植,再往前走,便是石頭山,步道的盡頭有一塊被圈起來的聖石。我們大呼上當。也許我們走的這條步道不對,據說在6公裏的步道上,可以看見有著“失落之城”(The Lost City)之稱的巨大侵蝕圓丘和伊甸園花園(Garden of Eden),花園裏有一個永久的水潭。

不管我們打開帝王穀的方式對不對,我們都不會走完6公裏的步道,因為我們這一天的目的地是愛麗斯泉(Alice Springs)鎮。這裏是澳大利亞原住民最集中的居住地之一,也是我此行的重點。從悉尼到北領地,我們一個原住民都沒看見,很希望能看到他們是不是跟《海奧華的預言》中描述的一樣。在這本書裏,作者說擁有高度文明的外星球的黑人最先定居在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但小行星撞地球導致的地殼劇變使高放射性的含鈾礦散落到了地表,這些有毒氣體覆蓋了澳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而且隻發生在澳大利亞,最終隻剩下了180名黑人。這些殘留的黑種人就像核武器爆炸後的幸存者一樣,基因發生了變異。之後,他們的飲食結構和生存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而這些黑種人的後裔就演變成了今天的澳大利亞土著。

帝王穀

帝王穀

帝王穀

帝王穀

之所以在愛麗絲泉鎮住一夜,還因為它是去北領地最北端的達爾文市的必經之地,正好位於阿德萊德和達爾文的中間,差不多是澳大利亞的地理中心。從帝王穀到愛麗絲泉,要經過有世界上最古老河道之一的格蘭海倫峽穀(Glen Helen Gap)和以獨特的赫曼斯堡水彩畫派聞名的赫曼斯堡村(Hermannsburg)。沒想到,走上這條路,我便跳進了“火坑”。開出帝王穀不久,前方就是土路,我想土路應該不長,實際上也是。開到一個觀景台(Ginty's Lookout)時,的確變成了柏油路。可誰知道,再往前開,就變成了高低不平,彎彎曲曲,都是大大小小石頭的越野路。我租的車是小車,眼見著地上的石頭對汽車底盤發起“攻擊”,但我沒有選擇,隻能硬著頭皮往前開,路上看見了一隻狐狸,還有很多動物的糞便。

更要命的是,迎麵有很多越野車飛馳而過,他們的車卷起的塵沙像沙塵暴,我什麽都看不見。我們真沒想到,澳洲會有這樣的路麵,而且進入該路麵時,一點兒提示也沒有,哪裏像發達國家呢?到中午吃飯時,我家先生下車一看,左側後方的保險杠晃晃悠悠在那“跳舞”呢。而我們的車身,包括車縫內,全是紅色的塵土。正在我們吃飯時,有兩輛連車窗都沒有的土著小汽車從我們身邊經過,他們看看我們,我們也看看他們,覺得他們跟非洲黑人長得很像,看來《海奧華的預言》裏說的還挺靠譜的。

去愛麗絲泉沿途

愛麗絲泉沿途

愛麗絲泉沿途

愛麗絲泉沿途

吃過午飯後,我再也不敢開快了,以30公裏的車速往前爬。前途漫漫,也不知道這條越野路還有多遠,路上除了沙石和荒野,什麽也沒有,我有一種絕望的感覺。事後我們才知道,這條越野路150多公裏。等我再見柏油路時,我的希望之火才重新點燃,格蘭海倫峽穀和赫曼斯堡村也沒心情去了,一心開往愛麗絲泉。進鎮的第一件事就是加油,加滿油後,我們發現車上原本顯示的一箱油可以開850多公裏,現在隻能開710公裏。懂車的先生說可能是過濾器被塵沙堵住了,換一個就行。可他打開一看,過濾器挺幹淨的,也許因為我把車上室內循環的按鈕打開的緣故。先生再查看“跳舞”的保險杠,說買個螺絲或者係個繩就行。係繩是不行的,先生在我們住的酒店的停車場上找到了一個專用係螺絲的橡膠,嚴絲無縫。我們高興極了,以為省了修車錢,也不用被租車公司罰款了。

我們太天真了。不過,我們此時自以為很聰明,入住後開始打量這個酒店,發現酒店四周都是帶鐵絲網的圍牆,大鐵門也緊閉。我們進來時剛好工作人員進車,我們尾隨她而入,還沒注意。問酒店的工作人員,她們說當地的土著晚上會跳進來偷東西,我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們讓我們別擔心,說白天沒事。我們趁著天亮趕緊去鎮中心找吃的,路邊有的商店窗戶被砸成了花兒或破了洞,我們找的中餐館也被鐵欄杆圍住,一看該鎮就不安全。我們匆匆吃完晚飯回酒店,心想中國人膽子挺大,還敢在這裏開餐館。路上看見很多長得像黑人的土著,我們很想給他們拍張照片,但怕惹麻煩,想想作罷。

愛麗絲泉沿途

愛麗絲泉沿途

愛麗絲泉沿途

愛麗絲泉沿途

按照我們的行程,第二天我們要先去小鎮的古老電報站和袋鼠保護區,再前往熱帶雨林的達爾文,中途會在魔鬼大理石群(Devil's Marbles)附近住一晚。從愛麗絲泉到這裏隻有400多公裏,因而我們不緊不慢地準備著。我在先生磨蹭的時候,看了一下郵件,這一看不要緊,五雷轟頂。從悉尼出發到現在,我第一次看郵件,沒想到看到的是讓我眼前一黑的信息。郵件裏,租車公司措辭嚴厲,命令我們必須把車開回阿德萊德,他們在那裏有分公司。郵件裏還說我們簽的合同裏,我們租的車是不允許進入北領地的。因為我們違反了合同,所以合同裏的無裏程限製將被取消,我們開過的所有裏程都要自己付錢,每公裏0.36澳元,不到20美分。他們還說北領地除了是野生動物頻繁出沒之地外,路況也極度複雜,因而要對我們的車進行嚴格的檢查。

我們一聽,氣不打一處來,氣他們,也氣自己。這麽重要的信息,我們租車時他們居然一點兒也不告訴我們,而我們太過相信他們,他們發的郵件我們也一點沒看。我立刻去車裏查看裏程表,一算回到阿德萊德,我至少開6千公裏,這意味著,我們要為裏程付一千多美元,我們覺得比竇娥還冤。我再看他們發的郵件日期,是我們進入北領地的那一天,原來我們的車裏有監控。我真後悔,怎麽沒在烏魯魯的酒店大堂看郵件呢?如果看,至少不會走那段越野路。沒辦法,我們隻能往阿德萊德趕。從愛麗絲泉到阿德萊德,1500多公裏,此時都上午9點多了,我就是插翅,當天也到不了阿德萊德。但我還是鉚足了勁兒,也管不了限速了,幸好這一路一個測速儀也沒有。北領地限度130公裏,我開到150多公裏,這輩子第一次開這麽快,都是被逼的。

愛麗絲泉

愛麗絲泉

愛麗絲泉

愛麗絲泉

愛麗絲泉的餐飲

被逼無奈的結果就是我拚了,這一天開了近一千公裏,路上還遇到了堵車,太陽西下時才在Glendambo找到一家連網絡也沒有的客棧,每晚110澳元。服務生是一個也是為了簽證才在這裏工作的中國女孩子,她告訴我們傍晚和清晨在這條路上開車會遇到很多野生動物,她不僅碰到過袋鼠,還碰到過火烈鳥。客棧旁邊是一個加油站,加油時我們發現滿油的油箱隻能開到680公裏了。不過,這已經不在我們的焦慮範圍內了,我們隻想著怎麽能快點兒回到阿德萊德,沒有“判決書”,我們的心永遠在七上八下中。第二天,我們也顧不得會不會遇到動物了,天沒亮便啟程。那個女孩子說的真對,我們三次看到路邊蹲著的袋鼠,還遇到了橫穿馬路的羊群。幸好袋鼠跑進了沙漠裏,幸好我們的車沒撞到羊群。我們奇怪,一大早的,袋鼠跑到馬路邊做什麽?難道這裏涼快嗎?

回阿德萊德沿途

回阿德萊德沿途

回阿德萊德沿途

回阿德萊德沿途

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我們不能直接還車。在我們去北領地前入住的奧古斯塔港(Port Augusta),我們找了一家自助洗車點,花了20美元把車洗得幹幹淨淨才開去了阿德萊德的租車行。車行經理說他們的電腦聽到我們的車“咚”的一聲,他們以為我們出車禍了。檢查完車後,經理說車底盤有一個小洞,他扣我們900多澳元,多退少補。關於裏程,他隻收我們在北領地開過的2500公裏的裏程錢,加上10%的稅,一共1200美元。我們又高興又氣惱,高興的是,我們裏程費省了一部分,氣惱的是,這筆錢也不是小數字。而且我們預定好的很多酒店都不能免費取消,我們還要訂接下來行程的酒店,算下來,我們差不多要損失2千美元。

回阿德萊德沿途

回阿德萊德沿途

回阿德萊德沿途

回阿德萊德沿途

如果我們心疼這筆錢,那讓我們心疼的還在後麵呢。離開澳大利亞2個多月後,租車公司發來郵件並附上賬單,讓我們另付1700美元左右的修車錢,裏麵擰一個鬆動的螺絲都要100多美元,氣得我們直跺腳。可有什麽辦法呢?我們並不是付不起這些錢,隻覺得窩囊,覺得像被一個送進絞索裏的犯人,任租車公司宰割,心裏恨透了澳大利亞,默默發誓:此生再也不會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我們與澳大利亞,永不相見!

路線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