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打無準備之仗”的我來說,每次旅行前我都會把行程和酒店訂好,但我沒想到,我會一頭撞到澳大利亞租車公司的“槍口”上。因為租車公司的失職和我們的疏忽,我們不得不重返租車公司在阿德萊德的分公司。這意味著,我們之後在澳大利亞的行程和酒店幾乎全部泡了湯。在租車行付完罰款後,我們跟租車公司重新簽訂了合同,依然是無裏程限製。然後我讓租車公司的工作人員把他們的限製條款打印了出來,我們一看,足足有10多頁。裏麵除了詳細地列出各個州不允許去的地方外,還特別指出,澳大利亞所有Unsealed的路都不可以進入。
悉尼
悉尼
悉尼
悉尼
我們一看,澳大利亞真夠狠的,這麽嚴苛的租車條款我們在任何國家都沒見過。此時,我們還沒把這個條款當回事,我們以為澳大利亞這麽先進的國家,一定所有路麵都是鋪設過的水泥路或柏油路,我們開過的那段越野路因為在北領地那塊荒無人煙的地方,應該是個例外。反正我們不會再回北領地了,澳大利亞其它地方的路麵應該會讓我們很安心。可是,我們要到哪裏去呢?我一點兒頭緒都沒有,隻好先在阿德萊德市中心定了一個酒店。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這家名為Adabco的酒店房間內部非常寬敞,各種配置也很高級,衛生間裏的洗浴用品都是純天然的。房價也不貴,才100美元,比北領地的房價便宜得多。酒店旁的街道上晚上5點到早上8點停車免費,我們很開心,被租車公司折磨了兩天的陰霾終於從心中散開去。
阿德萊德
阿德萊德的餐飲
阿德萊德的餐飲
心情大好的我們絕對不能虧了我們的胃。這個酒店離中國城的稻香海鮮酒家很近,我們曾經在那裏吃過一次,很喜歡,這次我又點了我愛吃的海鮮煲。一頓飯不到60美元,我們覺得很便宜,心情更好了。回到酒店,我開始研究我們要到哪裏去。本來我們的行程是,到達北領地最北端的達爾文市後,再斜著橫穿澳大利亞,最後到達陽光海岸的布裏斯班(Brisbane),一共9天時間。現在我打算開往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凱恩斯(Cairns),那裏有熱帶雨林和兩個世界文化遺產,全程近3千公裏,我在入睡前把第一天的酒店訂好了。
誰知道,第二天我剛出去一個小時,穀歌地圖便給我指去了一條砂石路。我知道租車公司不允許我開進砂石路,我也不知道這條砂石路有多遠,更不知道它會不會變成越野路,我知道租車公司是可以遙控我的車的,當然不敢越雷池半步,隻能把車停在路邊。我把穀歌地圖縮小,看到這條高速公路通往墨爾本。為了怕再開進砂石路,我決定開回墨爾本,反正我們現在對澳大利亞的景色已經看得夠夠的,回墨爾本至少還有好吃的在等我們。凱恩斯肯定去不了了,我們這一天的酒店錢也肯定泡湯了。
去尼爾沿途
去尼爾沿途
去尼爾沿途
去尼爾沿途
可是去墨爾本,怎麽去,在哪裏停留,我們腦子一片空白,隻能像流浪狗一樣,在高速公路上流浪,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裏,狼狽極了。我沿著高速公路開,想著日落前開到哪裏就在哪裏將就一夜,我們落腳的小鎮叫尼爾(Nhill)。去尼爾的沿途除了丘陵和荒地,無一可看的景色。尼爾的酒店沒有阿德萊德的好,不過便宜一點兒,80美元。我們到的時候天色還早,於是我們在小鎮中遊蕩,沒想到,這個人口不到2千人的小鎮還挺有故事的。
小鎮跟墨爾本是一“家”的,都屬於維多利亞州。這個路上限速都是110公裏,但此州高速公路限速100公裏,開得我不勝其煩,但也不敢超速。尼爾鎮最初是原住民的家園,尼爾這個名字便來自當地土著語,意為“清晨水麵升起的薄霧”。19世紀中葉歐洲人來到這裏後,建造了一座麵粉廠,小鎮之後逐漸發展起來。別看它人口稀薄,但卻是維多利亞州繼墨爾本之後第一個通電的城鎮。讓我們意外的是,尼爾在二戰期間竟然是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主要訓練基地,一萬多名被訓練出的機組人員從這裏奔赴前線。今天,小鎮的中央公園的戰爭紀念碑上記錄著這段曆史。我們在小小的公園裏徘徊,前方是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郵局,它見證著小鎮的古往今夕。
尼爾
尼爾
尼爾
尼爾
第二天,我們中午就到了墨爾本,路上依然沒有一處養眼之地。因為我們對澳大利亞的風景早已不抱任何希望,因而也沒什麽失望。重回墨爾本,我們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大吃特吃。臨近墨爾本市時,一路上稀稀拉拉的車流變得密集,我開始緊張,怕車被剮蹭,膽戰心驚地開到了酒店。也許上天覺得我們澳大利亞之旅的磨難太多了,所以不僅讓我們在阿德萊德訂到了一個好酒店,而且在墨爾本也訂到了一個。這家酒店(Carlton Lygon Lodge)就位於大名鼎鼎的萊貢街(Lygon Street),此地是充滿生活氣息的意大利小鎮。酒店價格一晚才70多美元,酒店內部的停車場停車也免費,我們好像撿到了寶。
去墨爾本沿途
去墨爾本沿途
去墨爾本沿途
雖然這裏是意大利小鎮,但當我們走去中國城的局氣(Old Beijing)餐廳時,看見萊貢街上布滿了各國餐廳,有台灣的、韓國和日本的,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等等,還有一個小巧玲瓏的漂亮教堂,我們一看就喜歡上了這條街。墨爾本這一天的天氣也很好,晴空萬裏,隻是風是涼的,可我們並不介意。來到局氣餐廳,我們開始犒勞自己。我們知道澳大利亞的羊肉很好,我們常去的美國Costco裏的羊排都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因而隻要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在餐廳點羊肉。除了點了羊肉煲以外,我們還點了生煎包和我們從未吃過的盲曹魚,以及我最愛的紅糖糍粑。每道菜都做得很好,泰式盲曹魚很嫩,也很新鮮。一頓飯花了我們100美元左右,結帳時我們有些意外。這一天是周末,服務員說澳大利亞的餐廳周末都要加收10%的費用。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
墨爾本的餐飲
吃得滿意至極的我們有足夠的精力閑逛這裏的小巷,此地有很多泰國餐廳,好像一個小泰國城。巷子內都是各種各樣的小吃店,我們覺得生活在墨爾本真幸福,每天都可以吃到好吃的。走出小泰國城,我們繼續在墨爾本市中心閑逛,回酒店時途徑舊墨爾本監獄(Old Melbourne Gaol)。這座陰森的監獄始建於19世紀中期,曾經關押著劣跡斑斑的罪犯、流浪漢和精神病患者,還在這裏絞死了100多名罪犯。今天此地仍保存著監獄最原始的樣子,但要25美元左右的門票。這種陰氣十足的地方,免費我們都得三思,我們才不花這種冤枉錢呢。我們從這裏走向酒店旁邊的萊貢街,令我們意外的是,這條街上不僅有意大利餐廳,居然還有阿富汗餐廳和土耳其餐廳。入夜時,整條街上的餐館都高朋滿座,這景象讓我們不禁懷疑,墨爾本聚集了全世界的有錢人。
墨爾本的泰國街
舊墨爾本監獄
墨爾本的萊貢街
墨爾本的萊貢街
墨爾本的萊貢街
墨爾本的餐飲
我們沒有在這條街上吃晚飯,而是去了跟局氣一街之隔的品巷子餐廳,中午時我們發現這裏排著長隊,以為裏麵有什麽特殊的吃食。實際上這是一家馬來西亞口味的餐廳,並不合我的口味,反正我們晚上也不想吃大餐,隨便吃了點包子和麵食便打道回府。坐在房間裏,我們不知道第二天要去澳大利亞的哪裏遊蕩,於是決定在墨爾本再住一夜,再次品嚐一下此地的美食。不過,酒店的價格在次日便漲到了100多美元。為了防止踩坑,我們午飯時又回到了局氣。這次我們點了古法羊腩煲和鬆鼠盲曹魚,古法羊腩煲有點兒像火鍋,挺好吃的,就是有點貴,50多美元。吃飯時服務員告訴我們,他家的老板是馬來西亞人、香港人,台灣人和大陸人,怪不得古法羊腩煲的味道有點像台灣的。
墨爾本
墨爾本的餐飲
墨爾本的聖弗朗西斯教堂
吃飽喝足的我們無事可做,開始逛中國城,這一次我們把墨爾本的中國城逛了遍,中途路過小小的聖弗朗西斯教堂(St. Francis’ Church)。別看這個教堂外表不起眼,但建於1841的它卻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也是維多利亞州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同時還是墨爾本天主教總教區的第一座主教座堂。就在我們想著還要不要去墨爾本的哪裏遊蕩時,天空飄起了小雨,我們不得不加快腳步走回了酒店。
從墨爾本的酒店退房後,我們繼續在廣袤的澳大利亞遊蕩,我沒有開回沒滋沒味的堪培拉,而是在朗朗晴空中開去了古爾本(Goulburn)。這個人口隻有2萬多的小城曾是澳大利亞第一個內陸城市,也曾是悉尼前往堪培拉和墨爾本的必經之地,還曾是澳大利亞的法律中心,在1883年就建造了澳大利亞戒備最森嚴的男性監獄。但這些都不是讓古爾本聲名遠揚的原因,對於熟知它的人來說,古爾本讓當地人驕傲的是,它曾經有著“世界優質羊毛之城”的美譽,見證著澳大利亞200年以來羊毛業的發展。可是,這麽有曆史的城市居然那麽冷清。當我把車開進市中心的酒店後,我們居然連一個像樣的餐館都找不到,更不提中餐廳了。
去古爾本沿途
去古爾本沿途
去古爾本沿途
去古爾本沿途
去古爾本沿途
失望的我們草草吃了點晚飯便一覺睡到天亮。我們知道此地最著名的地標是大綿羊雕像( Big Merino),於是去悉尼前一大早便趕到了這裏。大綿羊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綿羊雕像,高15米多,由混凝土和鐵結構建築而成,重量達到100噸。我在蒙蒙細雨中給大綿羊雕像拍照,心想,這個小城一點兒也看不出它曾有的榮光。古爾本離悉尼很近,不到200公裏,這一次,我把酒店訂到了英皇十字區(King Cross)。據說這裏是南半球最著名的夜生活街區,也是早期悉尼最繁華的不夜城。穀歌地圖給出到酒店的時間不到3個小時,但是一路上都在下大大小小的雨,進悉尼時還稀裏糊塗下錯了道,結果開上了澳新軍團大橋(Anzac Bridge),並開進了市中心。市中心的街道又窄車又多,嚇得我頭發絲都豎起來了,擔心租的車又出問題,到酒店時都中午了。
古爾本
古爾本的大綿羊雕像
悉尼的澳新軍團大橋
悉尼市中心
悉尼市中心
人常說“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悉尼似乎總跟我過不去。下飛機在這裏租車時被租車公司“坑”了一下,市中心的酒店又坑了我一下。訂酒店時我們知道這個酒店有私人停車場,我們幻想著能像墨爾本的酒店一樣免費提供停車位,可這家酒店不但讓我們付30美元現金的停車費,而且停車場是離酒店200米的公共地下停車場。如果是晴天,我們也認了,可是悉尼在下中雨。沒辦法,我冒雨把車停進了停車場。這個地下停車場拐彎處很窄,我一不小心,把車身劃出了兩條痕,真是倒黴透了。
心情糟透了的我們在中雨中走回了酒店。為了緩解我們的負麵情緒,我們決定吃點兒好的。聽說在悉尼流傳著一個說法,說沒有在金唐海鮮酒家(Golden Century Seafood Restaurant)吃過飯的人就不算來過悉尼。我們也不管它貴不貴,坐公共汽車趕去了這裏。這個酒家在悉尼最高的摩天大樓裏(Crown Sydney),現在這所大樓是一家五星級的皇冠酒店。點菜時服務員告訴我們餐廳不允許打包,我們根本也沒想打包,知道這裏的菜價不菲,我們隻點了鹹鴨蛋黃焗大蝦和牛肉兩道菜,夠吃就行。我最愛吃的鹹鴨蛋黃焗大蝦做得極其美味,不愧是五星級酒店的水準。我們一邊吃一邊放眼望向餐廳裏的客人,他們明顯是非富即貴的人物,我們兩個小老百姓顯得有點兒格格不入。其實,餐廳也不是很貴,才70多美元。
風雨中的悉尼
風雨中的悉尼
風雨中的悉尼
風雨中的悉尼
悉尼的餐飲
吃飽的我們看著外麵的雨越下越大,於是在酒店散步,發現大樓裏還有賭場和一家高級泰餐廳及一家海鮮自助餐廳,我們決定臨離開悉尼的最後一晚來海鮮自助餐廳吃晚飯。我們走到窗戶邊,透過玻璃一看,外麵竟然是達令港的環形碼頭。初次到悉尼時,我們是在環形碼頭的另一側拍的包括這個摩天大樓在內的悉尼天際線,陽光下的悉尼天際線非常漂亮。沒想到,從這個摩天大樓看出去的達令港,在風雨中同樣很美。我顧不得大雨了,穿著棉襖跑了出去,外麵的風大得驚人,感覺隨時可以把我吹到海水裏,我隻好離水邊稍微遠一點。這裏都是沿海步道,如果是晴天,此地絕對是悉尼最值得駐足的地方。
悉尼的達令港
悉尼的達令港
悉尼的達令港
悉尼的天文台山公園
悉尼的天文台山公園
我以為悉尼是我的倒黴地和傷心地,因而當我們從布裏斯班重返悉尼時我也沒對它抱什麽希望,把酒店也訂到了悉尼的衛星城。雖然酒店價格並不便宜,但停車免費。幸運的是,這一天悉尼沒下雨,於是我們坐城際火車又來到了悉尼皇冠酒店,然後沿著海邊步道走向岩石區(The Rocks),途中路過天文台山公園(Observatory Hill Park),公園裏有現存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天文台。這個公園是環形碼頭的一個製高點,站在這裏,東方是岩石區,北麵是海港大橋,西邊是澳新軍團大橋,南麵是悉尼CBD。我們爬上山頂,眺望著海麵,居然看見了烏雲下的一抹陽光,我們覺得我們的運氣還是不錯的。
悉尼的岩石區
悉尼的岩石區
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
公園內的小徑通往岩石區,此地是澳大利亞首批歐洲移民在1788年登陸的地方,悉尼曆史最悠久的酒吧The Lord Nelson也坐落於此。但我對這個酒吧不感興趣,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岩石區的海邊和草地上布滿了形狀規則的巨石。自從在秘魯看過神的巨石建築後,我對世界上的所有巨石都產生了興趣,岩石區的巨石是神的作品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要沿著海邊走向悉尼最出名的地標-海港大橋和歌劇院。當我們隨著濤聲前行,看見海港大橋時,天空的烏雲也正在漸漸散去。看見藍天我們已經覺得很幸運了,沒想到更幸運的是,我們走過拐彎處,恰好看見柔柔的陽光照在悉尼歌劇院的金“身”上。此時的歌劇院,在碧波的映襯下,如出水芙蓉般絕美。
悉尼
悉尼
悉尼海港大橋
悉尼兒童樂園
我們沿著輪渡碼頭走向歌劇院,一邊走一邊拍攝它的倩影,等到了歌劇院時,差不多已經日落西山。歌劇院前人山人海,難怪這裏是悉尼的名片。我們沒有走回皇冠酒店,而是坐了輪渡。登上輪渡時,早已“日落柳梢頭”。在燈光的映襯下,悉尼歌劇院變成了“白蓮花”,而悉尼的摩天大樓和達令港邊的兒童樂園,卻呈現出了多姿的色彩。因為這些,我們對悉尼的印象好了很多,覺得它帶給我們的晦氣也少了許多,美美地想象著用皇冠酒店的海鮮自助餐結束我們的澳大利亞之旅。誰想到,裏麵竟然滿員,此時才晚上6點多。我們走進去巡視了一圈,裏麵的人非富即貴,菜品中沒有我們想吃的澳洲龍蝦,因而沒吃到我們也不覺得遺憾,反而為省了200美元而慶幸。
雖然悉尼給了我們澳大利亞之旅的不錯的結局,但當我們的遊蕩之旅在悉尼暫告一段落時,我們還是很恨它的。我們帶著對它的恨前往下一站,那裏是我們最愛的布裏斯班。
路線
悉尼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