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知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這個國家,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中國人聽說過迪拜(Dubai)。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簡稱阿聯酋,一共有7個酋長國,迪拜酋長國隻是其中的一個,迪拜是該酋長國的首府。但其它酋長國都不如迪拜酋長國有名,即使阿聯酋的首部阿布紮比(Abu Dahbi),也沒有迪拜的名氣大。憑借著“中東金融中心”的稱號,也憑借著免交所得稅的政策和儲量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迪拜吸引了全世界的國際資本和企業向它這裏聚集,它也因此成為了全球百萬富翁移民及財富轉移的熱點地區。為了給這些富人“保駕護航”,迪拜配備了無可挑剔的現代化基礎設施。也是因為這些富翁,迪拜才擁有了世界級的奢華生活方式,經濟實力才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
迪拜
迪拜
迪拜
迪拜
但是,這樣的迪拜並不會讓我對它青睞有加,我來這裏最初是想轉機去伊拉克。因為我家先生不讓我自己獨自旅行,因而我想暑假借著回中國的機會轉道去我心心念的伊拉克。但是從秘魯回來後,我家先生突然改變了主意,讓我以後放飛自我,於是我在春天去了伊拉克。此時,從迪拜到美國的機票我已經買好了,我想反正阿聯酋也沒去過,就在這裏停留一個星期吧。而我之所以想在阿聯酋待一個星期,並非因為迪拜,而是因為它所在的波斯灣。
在伊拉克時,我就想一睹波斯灣的風采,但伊拉克最南端的城市巴士拉沒有道路通往波斯灣,這成了我伊拉克之行的遺憾,可阿聯酋不同。陸地上跟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海上跟伊朗和卡塔爾相望的它不僅扼守著波斯灣,而且扼守著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這些地方都是全球最重要的戰略通道之一。換句話說,中東各大產油國的船隻若想出海,大部分都得經過阿聯酋所在的區域。對於這樣的戰略咽喉,世界“老大”美國絕不會對它置之不理,美國在波斯灣海岸線上的國家布置了好幾個美軍基地,這些基地都配備了世界最先進的軍事裝備、美國空軍的作戰單位以及美國海軍的艦艇。你們猜猜,波斯灣的美軍基地分布在哪些國家?除了伊朗外,波斯灣旁的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巴林和阿聯酋全部在內,而且這些基地都是永久性的。
迪拜
迪拜
迪拜
迪拜機場
阿聯酋是拎得清“抱大腿”的好處的。要不然,1971年才建國,人口一千多萬,國土麵積跟四川省差不多,但到處是沙漠的它不可能有今天令世人矚目的成就。2024年它的人均GDP高達4.8萬美元,比中國高近4倍,當然更不可能有“沙漠之花”的美譽。
如果說今天的阿聯酋是美國的合作夥伴,那在遙遠的蘇美爾年代,它則是蘇美爾的夥伴。世界史學家公認,在蘇美爾誕生的文明是人類的第一個文明,蘇美爾就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內。據公元前2300年的蘇美爾文獻記載,阿拉伯半島上曾有一個馬幹文明(Makkan),現代學者說這個馬幹文明的範圍可能包括阿聯酋。如果此種說法還不能確立的話,那始於月公元前3前年,阿聯酋所在地跟伊拉克所在的美索不達米亞、伊朗和印度河文明的貿易卻得到了證明。在公元前550年時,阿聯酋所在地是美索不達米亞的銅和閃長岩的來源地之一。
迪拜
迪拜
迪拜
迪拜
也許,阿聯酋真的有“文化”過,但我對這種文化也沒有多大興趣,我隻想看看我朝思暮想的波斯灣,這也是我飛到迪拜之後最想做的一件事。我沒想到,從沈陽到迪拜的機票才200多美元。我也沒想到,帶非常好吃的早餐自助餐的三星級酒店才40美元。我更沒想到,在迪拜租車就像不要錢似的,一個星期才80多美元。我租車史上從未見過這樣便宜的價位,因而沒到迪拜我便對它有了一點好感。
還有讓我沒想到的。飛機上的迪拜一點兒也看不出豪奢的樣子,整個城市都被籠罩在霧霾中,跟開羅的很像。但一走下飛機,我就看見了不一樣的迪拜。移民出口處,有幾十個身穿白袍,頭戴白頭巾的邊境工作人員在給旅客辦出境手續,沒一個女的。他們也不會問諸如到迪拜做什麽,待幾天等無聊至極的問題。因此,雖然旅客巨多,但效率很高,一點兒都不擁堵,比我在成都出境時快得多得多。令我意外的是,出關時邊境工作人員竟然給了我一個10GB的免費手機卡。我去過很多國家,但第一次享受這種福利,立刻對迪拜另眼相看。
迪拜
迪拜
迪拜
迪拜
唯一遺憾的是,八月的迪拜和阿聯酋的其它地方都太熱了,最高氣溫46攝氏度,最低氣溫都要32攝氏度。我的飛機傍晚到達,那時的溫度仍然是40多攝氏度,我在機場內換完錢後一走出機場就卷入了熱浪中,沒走幾步全身便都是汗。等我辦完租車手續,天已經黑了,我用穀歌線下地圖導航。為了快點到酒店,我上了高速,車裏有自動付高速費用的裝置。我沒想到15公裏的路,我付了5美元多的高速公路費。我也沒想到,迪拜的公路四通八達,一個出口有好幾個分支,我常常來不及細看地圖就走錯了路。我還沒想到,迪拜居然有人在40度的高溫下跑步鍛煉。我更沒想到,臨近位於阿法迪曆史街區(Al Fahidi Historical Neighborhood)的酒店時,穀歌地圖讓我逆行。可那裏人山人海,我根本開不進去。沒辦法,我隻能在這個曆史街區繞,好不容易才找到酒店的街道。
一個女人獨自到穆斯林國家旅行已經夠奇葩的了,還獨自開車前來,更讓當地人覺得奇葩。因此,我一下車便引起了當地人的注目。我假裝沒看見,辦完入住手續後就走進了房間。酒店的工作人員很貼心,房間的空調早已打開,桌上擺著水果和兩瓶水,洗簌用品也很齊全,比澳大利亞的酒店還好,我對迪拜更滿意了。躺在床上尋思著,第二天我要在太陽未出來前去逛迪拜的曆史街區,然後上午開車去商場,下午躲在酒店,我可不想被炙熱的陽光曬成幹。主意打定,我便進入了夢鄉,但因為時差,我淩晨3點就醒了。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等天空剛剛泛出亮光時,我走出了酒店。這時才早上5點半,氣溫30多度。沒有陽光的照射,我不覺得難受。街道上沒什麽人,更沒有女人,偶爾遇到的男人都對我側目。我也不理他們,徑直朝迪拜河走去,此河的歸宿是波斯灣。這一路我經過的地方都是商鋪林立的阿法迪曆史街區,有的商店牌匾用的是英文。這個老街區代表了迪拜的過去,此地保留了很多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70年代的建築,從這裏人們可以一窺迪拜人的傳統生活。蜿蜒的小巷、被狹窄的街道和公共廣場隔開的“巴傑裏爾”(bajreel)房屋,以及用珊瑚石、柚木、石膏、檀香木和棕櫚木建造而成,曾作為天然空調使用的傳統風塔等都在無聲地講述著迪拜的曆史。
不像伊拉克和埃及髒亂差的老城區,迪拜的老城區雖然沒有歐洲古城區的典雅別致,但也算幹淨,至少沒有讓我厭惡的感覺。整個曆史街區都位於迪拜河畔,因地理位置便利,這裏成了商販們停靠貨物的理想之選,後來成為了商業中心。因毗鄰波斯灣,此地在二戰期間還成了英國的理想防禦基地。在迪拜河邊,有一座曆史悠久的瞭望塔(Al Shindagha Watchtower),它曾是防禦瞭望點,用於發現入侵者並保護這座城市,現在它成了一處文化遺產。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的瞭望塔
瞭望塔的河岸邊是修建得非常漂亮的廣場和沿河步道。我沒想到,長14公裏的迪拜河是一條天然的鹹水河,這條河曾在曆史上把城市分為了兩個主要區域,19世紀時迪拜河的一側還建立了馬克圖姆王朝(Maktoum),那時被稱作“黑金”的石油還未在迪拜發現。跟很多直接入海的河流不同,迪拜河在出口處形成了一個天然港口,雖然那時的迪拜河無法支持大規模的航運,但來自印度或東非等地的單桅帆船卻可以自由進出,這讓該河成了迪拜之魂,也成了馬克圖姆王朝賴以生存的根本。20世紀30年代,迪拜的珍珠養殖業蓬勃發展,迪拜河暖而淺的水域孕育了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是迪拜珍珠養殖的主要基地,珍珠產業遂發展為迪拜經濟的支柱產業。
迪拜河
迪拜河
迪拜河
“功德無限”的迪拜河即使在“黑金”被發現後依然是迪拜政府的眼中寶,為此,政府先後三次疏浚淺水區、建造防波堤,並將河灘開發成適合裝卸貨物的碼頭,最大載重量可達500噸,讓迪拜河更適用於貿易和運輸,大大促進了迪拜轉口貿易的發展。今天,每年有超過1.3萬艘船在此河通行,迪拜政府、商業和住宅區也分布在河的兩岸。我沿著河邊步道走入河畔的傳統布料市集(Textile Souk),它的“成長”也拜迪拜河所賜。隨著迪拜珍珠產業的蓬勃發展,此地出產的珍珠也遠銷到印度和歐洲。迪拜跟印度和波斯等國的貿易刺激了更多外國商人在迪拜進行貿易,迪拜因此贏得了“商業之都”的美名,伊朗商人和阿拉伯定居者也大量湧入迪拜,迪拜的商業中心從此擁有了阿拉伯最大的市集,其中就包括布料市集。
布料市集
布料市集
布料市集
這個布料市集因大量印度商人在此定居而深受印度的影響。此地遍布印度小店,甚至還有一個印度寺廟和被稱為“印度巷”的街道。市場內除了出售印度的紡織品和宗教物品外,也售賣從生絲、棉布到繡花織物的各種布匹,其中很多圖案都具有阿拉伯風情。除了布匹之外,這裏也銷售成衣,還有各種製作服裝服飾的配件。可惜,我到的時候布料市集還未營業,其旁街道上的布料批發店也在打烊狀態。這時太陽已經東升,溫度也在攀高,但走在樹蔭下還不覺得特別熱。我繼續在曆史街區漫步,幹淨的街上空空如也,我難得自在,免去被注目的煩惱。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我慢慢走過印度寺廟和與之相連的迪拜大清真寺以及關閉的迪拜博物館,直奔謝赫穆罕默德文化理解中心(Sheikh Mohammed Centre for Cultural Understanding)而去。據說這個創立於1998年的文化理解中心是了解阿聯酋當地文化、風俗的好地方,裏麵提供文化遺產遊、清真寺導覽、阿拉伯文化和美食體驗課等活動。可是這個地方正在修路,我繞著建築走了一圈也沒看見入口處。不過,我並不遺憾,因為我在這裏不但看到了老城區經典的傳統建築,而且看到了花壇和棕櫚樹。在水如同油一樣貴的阿聯酋,每看見一株綠植都讓人覺得稀罕。此地幹淨異常,人煙稀少,隻有晨練的人在此經過。我在這片區域還發現了兩個高級餐廳,其中一個專做駱駝肉。上一次我吃駱駝肉還是在埃及,我想我應該會光顧這個餐廳。但實際上,我在阿聯酋的一個星期,一頓正餐都沒在外麵吃過。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阿法迪曆史街區
酒店早餐
逛完了曆史街區,太陽也高升了起來。迪拜的陽光被霧霾遮住,並不刺眼,但溫度是高的。我早有準備,離開酒店時帶了一瓶水。就這樣,我走了近5公裏,把舊迪拜的樣貌印在了腦海裏,回到酒店剛好早上7點,這時的外麵溫度也剛好是我能承受的。我收拾停當去吃早餐,沒想到這裏的自助餐很豐富,也很合我的胃口。除了有我最愛吃的Pancake以外,還有各式水果和我在印度時很愛喝的湯,落座時來自印度或巴基斯坦的服務員另外贈送了我一杯特別好喝的鮮榨橙汁。我美美地吃完早餐,對迪拜的好印象又深了一層,比對澳大利亞的印象還好。澳大利亞酒店的價格比迪拜的貴多了,還沒有這麽舒心的早餐。吃飽喝足的我決定開車出去,去領略一下“沙漠之花”的現代風華。
路線
大致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