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中,無處不在的城市一定非耶路撒冷莫屬。據《地球編年史》的作者西琴先生說,耶路撒冷是大洪水後大神們的地球指揮中心。相比一直“健在”的耶路撒冷,《聖經》中的另一名城尼尼微在19世紀中葉被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來前,對很多人來說都是虛幻的存在。《創世紀》中說,諾亞的曾孫,為“世上英雄之首”的寧錄,“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了尼尼微”。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不過,當意為“上帝麵前最偉大城市”的尼尼微遺址麵世後,人們不僅相信《聖經》所言並非虛構,而且對尼尼微所在地的亞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個亞述,分為早亞述、中亞述和新亞述帝國,而尼尼微是早亞述和中亞述的重鎮,到公元前8世紀的新亞述帝國時,它成了帝國最後三個偉大帝王西拿基利、以撒哈頓和巴尼波的皇家都城。也是在新亞述帝國時,它第一次出現在了《聖經》裏,之後便成了《舊約》中的常客,很多先知都提到過它。這個大名鼎鼎的尼尼微位於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Mosul),與摩蘇爾老城隔底格裏斯河相望。讀了幾遍《地球編年史》後,我再重讀《舊約》時,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去黎巴嫩前,不是基督徒的我看了兩遍《舊約》,這次來伊拉克前,我又把《舊約》重溫了一遍,很相信新亞述帝國的那些國王就是恩利爾家族的代理人。可以說,尼尼微是我啟動伊拉克之行的重要砝碼之一。
摩蘇爾
摩蘇爾
尼尼微所在地
尼尼微古城
尼尼微宮殿
《以賽亞書》中曾預言,耶和華必用亞述王這把“租來的剃刀”,“剃光”猶大國,“亞述王攻擊你的日子臨到”,亞述地的蜂子也會飛來。“主必使大河翻騰的水猛然衝來,就是亞述王,和他所有的威勢,必衝入猶大。漲溢泛濫,直到頸項”。在《列王紀下》裏,“亞述王撒縵以色上來攻擊何細亞,何細亞就服事他,給他進貢”。等到何細亞不再進貢時,亞述王“就把他鎖禁,囚在監裏”。“亞述王上來攻擊以色列遍地,圍困三年”。“亞述王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以色列12支派中北方的10個在公元前722年失蹤,此後從《聖經》中消失。而耶和華用亞述王之手懲罰這10個支派,是“因以色列人得罪了領他們出埃及地,脫離埃及王法老手的耶和華他們的神,去敬畏別神”。
耶和華賜福給亞述王的權利不僅僅是征服以色列,還有他的千年“仇家”巴比倫。公元前689年,亞述王西拿基立將巴比倫夷為平地,並對巴比倫進行了屠城。在神的期許下,新亞述帝國的領土西到地中海,東到今天伊朗的埃蘭,南到波斯灣、紅海和埃及部分地區,北到亞美尼亞,在公元前8世紀時帝國達到了極盛,有六位國王出現在了《聖經》中。那時近東的人們,一聽到亞述這個名字就膽戰心驚,甚至《聖經》中的先知約拿一聽到上帝命令他去新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時,他居然違反上帝的命令。《約拿書》中這樣記載:“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麵前。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去摩蘇爾沿途
去摩蘇爾沿途
去摩蘇爾沿途
去摩蘇爾沿途
等約拿最後遵命去尼尼微時,耶和華告訴他尼尼微是這樣的:“尼尼微是極大的城,要走三天,才走得完”。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尼尼微是一個四角形的城市,周長96公裏,平均一個邊是24公裏。這樣看來,尼尼微真是大都城。《聖經那鴻書》形容尼尼微是“壯獅的洞穴,自古以來勢力充足,人數繁多,如同聚水的池子”。但是,先知那鴻讚美尼尼微的卻是很少的幾句,他幾乎全篇都在預言新亞述帝國和尼尼微的衰落。一開頭他就說:“論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鴻所得的默示”。他接著說:“耶和華已經出令,指著尼尼微說,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後”。“亞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無人招聚”。“尼尼微王招聚他的貴胄,他們步行絆跌。河閘開放,宮殿衝沒。王後蒙羞,宮女捶胸,哀鳴如鴿,尼尼微荒涼了。”
為什麽耶和華要懲罰亞述國王呢?因為亞述王的自大,並何謀攻擊耶和華。《以賽亞書》裏提到:“我必罰亞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榮耀”。先知們的預言在現實中得到了呈現,公元前612年,尼尼微被波斯人攻陷,亞述王自焚於宮中,新亞述帝國滅亡。雖然新亞述帝國了無蹤跡,但它的威名卻長留人世間,它的故土也成了考古學家感興趣挖掘的熱土。自從法國和英國考古學家在19世紀中葉先後挖掘出了亞述古城杜爾舍魯金(Dur-Sharrukin)和尼姆魯德(Nimrud),並從兩處分別挖出了《亞述王表》和當今世界上最豐富的牙雕後,考古學家開始對《聖經》中描述的尼尼微著魔,它的所在地摩蘇爾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遺址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遺址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遺址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遺址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遺址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遺址
在摩蘇爾,他們挖出了震驚世界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Library of Ashurbanipal)。這個圖書館由新亞述帝國時的君主巴尼拔於公元前7世紀建造,他的名字也出現在了《聖經》中。巴尼拔是亞述曆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他把新亞述帝國帶到了巔峰,疆域從地中海東海岸一直延伸至伊朗西部山區,同時亞述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圖書館內的藏書涵蓋了宗教典籍、文學作品、天文數學、農業醫藥等所有知識,還有法律條約、王室經濟報表、房屋建築等方麵的文獻。最為經典的藏書是長達3千多行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它是人類最早的史詩,可能寫於公元前2100年。考古學家們還從這裏發現了西拿基立的編年史和古巴比倫文學等價值連城的文物。因為這些“寶貝”,《曆史概要》一書的作者稱該圖書館為“世界上最珍貴的曆史資料來源”,它也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最偉大的發現。
《列王紀》是這麽講的:“現在,在希西家王的第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利上來攻擊猶太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當上帝的天使懲擊他的軍隊時,“西拿基利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西拿基利和亞述巴尼波建造的尼尼微的宮殿、神廟以及工藝品,都超越了薩爾貢。伊撒哈頓的宮殿遺址被認為是不能挖掘的,因為現在那裏有座穆斯林的清真寺,而且據說下麵埋葬了先知約拿,後者被鯨魚吞食了,因為他拒絕將耶和華的口信帶去尼尼微。
摩蘇爾
摩蘇爾
摩蘇爾
摩蘇爾
摩蘇爾
出於對巴尼拔圖書館的膜拜,我把它列入了我摩蘇爾之行的第一站。從埃爾比勒城堡(Erbil Castle)到巴尼拔圖書館,不到100公裏,路上幾乎沒什麽車,也沒什麽風景,但檢查站卻不少。開進摩蘇爾時,我仿佛進入了現代城市,道路寬闊,地麵平整。可往城裏開後,“味道”就變了,這裏像一個小縣城,巴尼拔圖書館所在地是一個高高的土山,土山下到處都是垃圾。我在遍地垃圾中爬上了土山,山上是一片開闊的平地,平地中間是難民營,難民營的帳篷裏住了很多家庭,孩子們連鞋也不穿。這些難民好像是牧民,我看見很多羊在泥土地上走來走去,但四周也沒有草,不知道牧民們去哪裏放牧。一個帳篷裏的婦女招呼我進帳篷,但他們的看家狗不停向我吼叫,嚇得我一溜煙逃回了車裏。
我坐在車裏,看著對麵的土丘和我的四周,這片土地都曾是尼尼微大城所在地。考古學家們說,尼尼微城占地約7.5平方公裏,被內外兩重城牆環繞,外部城牆周長12公裏,帶有鋸齒狀的雉堞,還有15個城門,內牆是土磚高牆。據傳,城牆上曾有多姿多彩的彩繪圖案,雕刻著新亞述帝國國王的戰功和其它功績。城內,戰爭女神伊南娜神廟高高矗立中間,吸引著遠處人們的視線。在城中有三座富麗堂皇的皇宮,巴尼拔圖書館在城北,巴尼拔的皇宮也在那裏。每個皇宮都規模宏大,有70多個房間、庭院、大廳和巨石雕刻等。在這個大城裏,除了3個宮殿、10個神廟和1個圖書館外,還有寬敞的大街、動植物園、池塘、武器庫及複雜的灌溉和排水設施等。
摩蘇爾
摩蘇爾
摩蘇爾
摩蘇爾
雖然我極力在還原尼尼微大城的宏偉壯麗,但看著周圍如中國縣城一樣的建築和巴尼拔圖書館所在地的荒涼,我實在想象不出約拿眼中的尼尼微,隻能用“物是人非”和“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來抒發我的感概。看看時間,已到中午。自從在巴士拉昏倒後,我再也不敢隻吃碳水化合物,來巴尼拔圖書館前,我已經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餐館Lamassu Restaurant,餐館就在圖書館對麵。結果我開到那裏時,餐館四門緊閉,但我一看外麵又高級又溫馨的布置,就下定決心,晚上一定要來這裏吃晚飯,沾沾尼尼微大城的“光”。
尼尼微出土的文物,大部分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館,還有一部分保存在巴格達國家博物館和伊拉克第二大的摩蘇爾博物館(Mosul Museum),該博物館在底格裏斯河西岸,裏麵的藏品上至公元前8千年,下到公元7世紀的伊斯蘭早期。我一邊尋找餐廳,一邊跨越底格裏斯河開向摩蘇爾博物館,我希望能在這裏也看到像巴格達國家博物館一樣的亞述廳。在博物館旁邊,有一家餐廳似乎在營業。可我走進去,服務員說現在是齋月,不提供午餐。沒辦法,我隻能吃從美國帶來的麵包。等我填飽肚子,走到荷槍實彈警察站崗的博物館時,警察說博物館關閉。我不明原因,警察也不會英文,我猜是因為伊斯蘭國占領2014年占領摩蘇爾的原因。
底格裏斯河
底格裏斯河
底格裏斯河
底格裏斯河
底格裏斯河
當摩蘇爾被伊斯蘭國占據後,摩蘇爾博物館就遭了大殃。2015年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摧毀了摩蘇爾博物館內收藏的諸多雕像和尼尼微出土的人麵飛牛石雕,並把摧毀過程拍成了視頻,公之於眾。他們在視頻中說,這些文物是過去若幹個世紀不崇拜真主的人們留下的。盡管文物價值數十億美元,但他們是奉真主之命來搗毀它們的。這個視頻一出,舉世嘩然。博物館的館長說,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毀壞的很多是贗品,但人麵飛牛石雕和羅讚之神雕塑(God of Rozhan)卻是真品。這個人麵飛牛石雕由人頭、鷹翅和牛身組成,有五條腿,這樣人們無論從正麵還是側麵都能看到所有四條腿,但西拿基立砍掉了一條。在亞述語中,人麵飛牛被稱為Lamassu,意為“保護神”,即新亞述帝國的守護神。這個名字跟我要去的餐館名字一樣,餐館也太會“借光”了,我心裏想。
該雕塑通常鎮守在王宮大門口或宮內主要殿堂的入口,以體現新亞述帝國縱橫四海、獨霸天下的氣勢。可是,它被波斯第一帝國滅亡了,但人麵飛牛這一雕塑卻在波斯獲得了新生。我帶著遺憾離開摩蘇爾博物館,開去巴什塔皮亞城堡(Bashtabiya Castle)。這座跟摩蘇爾博物館一樣,也位於底格裏斯河西岸邊的城堡建於12世紀的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後期,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的地標和身份象征。自從新亞述帝國“涼涼”後,尼尼微所在地的摩蘇爾便被波斯第一帝國、亞曆山大的馬其頓帝國、塞琉古帝國、波斯第二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輪流統治,公元9世紀時阿爾比爾主教還將其座堂搬到了這裏。還有人說,約拿死後的葬身地就在摩蘇爾。因為約拿在伊斯蘭教也被尊奉為先知,所以後人在他摩蘇爾為他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但該寺在2014年被伊斯蘭國炸毀。
摩蘇爾
摩蘇爾
摩蘇爾
摩蘇爾
摩蘇爾
巴什塔皮亞城堡最初是尼尼微城牆內的7座城堡之一,擁有兩座主要大門,一座通向西邊,另一座通往底格裏斯河。作為重要的戰略要地,它曾在抵禦波斯入侵時發揮了重要作用,1393年被帖木兒摧毀,後來由奧斯曼帝國重建。2015年城堡一部分遭到了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破壞,殘留的尼尼微城牆徹底消失,至今城堡周圍還有被炸得千瘡百孔的建築。我想在城堡上眺望“戰功卓卓”的底格裏斯河,但是根本找不到入口。在尋找城堡入口時,我注意到幽靜的城堡四周都是豪華別墅,當地人說,城堡關閉。
看看時間尚早,我便一路向北,朝土耳其方向開去,那裏是底格裏斯河上遊,伊拉克政府在河上建造了伊拉克最大的摩蘇爾大壩(Mosul Dam)。我其實對大壩沒什麽興趣,我隻想離孕育了無數文明,又飽經滄桑的底格裏斯河的源頭近一些,再近一些。誰想到,連村莊都沒有的沿途檢查站倒是一個接一個。一個檢查站背著衝鋒槍的軍人直接坐到了我的副駕上,用翻譯軟件告訴我,他得帶我到馬路另一邊的檢查站去驗證我的身份。這是我第一次被荷槍實彈的軍人“綁架”,心裏有些發毛。等被檢查完畢後,軍人對我說“對不起”,我覺得年紀輕輕的他還挺可愛。
摩蘇爾大壩所在地
摩蘇爾大壩所在地
摩蘇爾大壩所在地
摩蘇爾大壩所在地
摩蘇爾大壩所在地
我以為檢查站到此終止,沒料到,還有2公裏就到大壩時,我遇到了更正規的檢查站。這一次,我直接被告知,大壩關閉,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即使拍一張照片也不可以,這是我在伊拉克遇到的唯一一處不讓進入之地。無奈我隻能掉頭,看到路邊有一條野路,我開了下去,那裏是一片湖泊,底格裏斯河就從這片湖中流出,大壩也建在流出處。孤伶伶一個人站在湖邊,看著清亮的河水,望著遠方的荒山,想著底格裏斯河為人類文明立下的卓越功勳,想著尼尼微在曆史上的百轉千回,我不禁百感交集。慶幸自己衝破所有阻力,來到了伊拉克,也慶幸自己有機會能享受與底格裏斯河的獨處時刻,更想起了我在土耳其穿梭時,同樣一個人站在底格裏斯河邊的難忘經曆。
雖然這裏不在尼尼微大城內,但它卻在亞述的土地上。我在告別伊拉克前,奔跑在這片曾經熠熠生輝的亞述故土上,腦中不斷回放著俄國著名詩人勃洛克的詩:“在新的天空下,我們將忘記一切。人們在平靜地祈禱:星辰又降臨了,雪花似銀白的星星,飄向朦朧的永恒。”
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