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伊甸園在哪裏?無數人都在問,也都在追尋,但沒有一個人知道它的具體位置。人們隻知道,它被4條河流環繞,其中兩條是今日依然在流淌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美國密蘇裏大學的一位教授經過長期的考證,認為伊甸園在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上,這一觀點跟《地球編年史》的作者西琴先生的差不多。伊甸園,就在今天伊拉克境內巴比倫遺址的南部,史稱蘇美爾。“伊甸”兩個字來源於阿卡德語,意為“平原”,蘇美爾人稱這裏是眾神的住所。此地是尼比魯星球大神們最初的登陸地,也是人類的誕生地,還是人類第一個文明蘇美爾文明的發源地,同時是人類第一個帝國的發祥地。這片區域是我伊拉克之行的重中之重,我是懷著敬愛之情開進此地的。
幼發拉底河
烏爾古城
希拉
伊甸園所在地
西琴先生說,人類第一個帝國阿卡德帝國的皇城就在巴比倫的東南部,今天的希拉(Hillah)附近,而帝國的開創者便是伊南娜女神看中的薩爾貢大帝。他們於約公元前2400年的相遇,“若星之恒,若石之堅”,短暫的交錯便碰撞出炙熱的火花,蔓延了54年。他替她征戰;她為他照明。在統治了整個蘇美爾後,薩爾貢建造了意為“團結”之意的首都阿卡德。蘇美爾人的史書中記載到,“在那些日子裏,阿卡德城的住宅裏充滿了金子,閃閃發光的房子裏充滿了銀子。進入它的倉庫,全是銅、鉛、天青石厚板;它的糧倉在邊上滿滿地鼓起,它的老人擁有智慧,它的老婦人擁有口才;它的年輕人被賦予了有力的武器,它的小孩子擁有歡悅的心情,城市充滿了歡歌笑語”。
然而,這樣如花般美好的城市卻沒有得到神的祝福,眾神裁決阿卡德城永遠荒涼,也永遠從地球上消失,這些都被記載在了《阿卡德的詛咒》中。薩爾貢為伊南娜女神開創的時代和阿卡德城就這樣無聲無息消失在了曆史的洪流中,片甲不留。雖然阿卡德帝國這個名字將永載史冊,但它在上帝的“伊甸園”中卻並未占一席之地,“伊甸園”中最位高權重的是尼普爾(Nippur)。
去尼普爾沿途
去尼普爾沿途
去尼普爾沿途
去尼普爾沿途
去尼普爾沿途
如果地球的曆史按照大洪水前和大洪水後來劃分的話,那大洪水前的地球中心在今天伊拉克南部的尼普爾,大洪水後的中心還在尼普爾。它是“地球之主”恩利爾來到地球後建造的第一個城市,也是連接尼比魯星球和地球的天空航行指揮中心,阿努納奇的太空設備都在這裏,因而尼普爾被稱為“天地的結合點”,也被稱為“地球之臍”。此地還是儲藏、研究和通譯積累的天文、日曆與天上知識的中心。在這裏,天空地圖,所有與我們太陽係12成員的天上運動以及神聖時間、天時間、地球時間的軌跡有關的規則,都被維持和計劃著。公元前3760年人類的第一部曆法中記載,每個月的開始與結束都需要被精準確定。這被稱為尼普爾曆法,它是祭司們為確定宗教節日的精確時間表而製定的複雜曆法。
在建造尼普爾的同時,恩利爾還為他的家族成員建造了6座不同職能的城市,這些城市都位於以尼普爾為中心的同心圓上,也都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之間。這個區域就是《聖經》中的伊甸園,被西琴先生稱為人類第一個智人的亞當和夏娃便生活在地上撒滿金子、珍珠、瑪瑙,樹上長滿各種奇異花朵的伊甸園裏。可是,當恩利爾的對手恩基把生殖功能賜予亞當夏娃後,他們就被伊甸園的主人恩利爾趕了出去,人類自此開始繁衍生息。
去尼普爾沿途
去尼普爾沿途
去尼普爾沿途
去尼普爾沿途
去尼普爾沿途
恩基是在地球上建造首個殖民點埃利都(Tell Eridu)的大神,埃利都也位於今天伊拉克的南部。大洪水前,王權率先降落在這裏。之後,王權不停在“伊甸園”的其它城邦中輪轉。不過,這時的王權都是掌握在神的手中的。大洪水後,埃利都也是第一個被重建的城市,其原因之一是因為建城的主要技術都掌握在恩基家族手中,二是恩基和恩利爾達成了協議,如果重建“伊甸園”中的城市,不僅埃利都要首先被建造,而且恩基的後代可以自由出入兩河流域。這個協議為兩大神族的後代在兩河流域的腥風血雨埋下了伏筆。
緊隨埃利都後被重建的城市是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宗教中心尼普爾,《人類的第一部曆法》也從這裏開始,時間為公元前3760年。除了尼普爾以外,還有被寫進《蘇美爾王表》中的基什(Kish)、烏魯克(Uruk)、烏爾(Ur)等城市也被重建,這些都是恩利爾家族的城市,也是蘇美爾的王權中心,它們都在尼普爾的管轄範圍內。公元前4千年左右,半神半人的人類獲得了從天而降的王權,王權率先降落之地是恩利爾嫡子尼努爾塔擁有的基什。《蘇美爾王表》中說接替基什王權的是恩利爾孫女伊南娜女神掌管的烏魯克,但西琴先生說是《聖經》裏的巴比倫。因恩基之子馬杜克試圖在巴比倫建造一個聯係地球和尼比魯星球的火箭發射塔而遭到了以恩利爾為首的眾神的反對,他被驅除出了巴比倫,時間是公元前3450年。
尼普爾
尼普爾
尼普爾
尼普爾
尼普爾
在烏魯克統治蘇美爾時期,出現了一位2/3神和1/3人血統的吉爾伽美什君主。這位在公元前2600年把烏魯克帶入了繁盛的君主,為了替人類求得永生,曆盡艱辛,最後即將大功告成時,分別被恩利爾的孫女,伊南娜女神和恩基攪了局。此時,蘇美爾文明早已降臨到了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為了紀念這位君主,專門給他寫就了長達3千多行的《吉爾伽美什史詩》。
然後王權轉移到伊南娜女神的父親辛神所在的烏爾,被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稱為始祖的亞伯拉罕就出生在這裏。考古學家從烏爾挖出了精致的花瓶、珠寶、武器、戰車、鍍金頭盔、各種金屬掛牌、一個紡織廠和法院的記錄,以及至今矗立在那裏的神廟廢墟。如果說“伊甸園”在大洪水後先後經曆了尼努爾塔時代和伊南娜女神時代,那接替他們的則是辛神時代。辛神的烏爾第三王朝開創了蘇美爾史冊上最輝煌的時代,蘇美爾成了包括整個古代近東的大帝國的中心,但這也是蘇美爾最後的輝煌。究其原因,是因為馬杜克,更是因為“天時間”已經在馬杜克所在的白羊宮內,恩利爾“地球之主”的位子要轉交給他。
去烏爾沿途
去烏爾沿途
去烏爾沿途
去烏爾沿途
不甘心的恩利爾著手改革,以便讓人們相信“天時間”還在他的手裏,人們可以在他的時代繼續過著美好的生活。?新的起點就從辛神的烏爾第三王朝開始。在這個動亂的年代,烏爾第三王朝的每一位君主都承載著延續蘇美爾文明的使命,第一位是大約公元前21世紀的統治者烏爾納姆。他跟吉爾伽美什一樣,也有2/3神的血統,在《地球編年史》中他被稱作烏爾南模。烏爾南模接受的第一項任務中的一部分,就是實現道德和宗教上的複興,複興是通過用他的名字在首都烏爾頒布的《法典》來實現的。這部關於道德行為的法典比世人皆知的《漢謨拉比法典》早了300年。在辛神和恩利爾的保駕護航下,烏爾這個都城高度完美,並推動蘇美爾人的物質和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這裏是蘇美爾的糧倉,也是近東的羊毛和製衣中心,烏爾的紡織物因其設計和色彩而名聲大振。烏爾人還通過陸路和水路發展對外貿易,使得烏爾的商人在那以後流傳千古。
為了貿易的興旺,為了提高城市的防禦能力,烏爾城的圍牆外建有一條可航行的運河,運河邊有一條由內運河連接的兩個港口,這兩個港口把聖域、王宮和管理中心與居民區和貿易區分開。它的街道又直又寬,在十字路口有很多神壇。房子是多層的,白色的,從遠處看,就像一個散發著珍珠般光芒的城市。虔誠的人民從不忘記向他們仁慈的神祈禱,人們在這裏享受著平和的管理。此時的烏爾和蘇美爾,都“沉浸在繁榮的日子裏,並且與烏爾南模享受著快樂”,這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和平之都。此時的烏爾,不僅是蘇美爾的首都,也是一個欣欣向榮具有實質性作用的帝國首都。這個帝國首都有著高度發展的文化、統一的萬神殿、有效的管理機構和繁榮的貿易,蘇美爾的藝術和科學、文學及城市、工農業及貿易在此地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蘇美爾文明在烏爾達到了頂峰。
烏爾古城遺址
烏爾古城遺址
烏爾古城遺址
烏爾古城遺址
當烏爾南模的表現得到認可後,恩利爾賜予了他神擁有的武器,讓他征服“異域領地”的“邪惡之城”,就像獅子去追捕獵物一樣,這些“邪惡之城”都是馬杜克和他兒子那布領導的亞摩利人的土地。在這些土地上,一個關於“天時間”的預言正在傳播。可不幸的是,海浪卷走了船隻以及船上的烏爾南模,此時是公元前2096年。西琴先生說,他的死是諸神的背叛:“眾神之父”阿努改了他的神言,恩利爾狡猾地改變了他的指令,他們把烏爾南模和恩利爾的高級女祭司生的兒子,也是烏爾第三王朝的第二任國王舒爾吉推上了王位。舒爾吉自稱他是女神伊南娜的丈夫和伊南娜雙胞胎弟弟,太陽神沙馬什的兄弟。
但是,被眾神尊稱為“阿努的主教,辛神的使者”的舒爾吉並未給眾神和人類帶來“和平時代”。那些“叛亂之地”仍處在動蕩之中,他沒有實力去消滅這些叛軍,隻能在蘇美爾的西方和西北方修建了地球上的第一個長城,用來防禦外族對蘇美爾的侵擾。這條長城從幼發拉底河開始,一直延續到底格裏斯河北部的今天巴格達所在地。雖然舒爾吉已經盡力了,但公元前2048年,眾神還是以“不守神規”的罪名判決他“死刑”,他的王位被他的兒子阿馬爾辛取代。阿馬爾辛接管王位後,便替恩利爾家族進行了遠征,而公元前2041年的遠征是阿馬爾辛最浩大,也是烏爾第三王朝的最後一次遠征,“一神教”的始祖亞伯拉罕也被牽扯其中。這是一個空前的事件,以至於《聖經創世紀》第14章用長長的一章來描述,學者們將之稱為“諸王之戰”,這場戰爭是古代最大的“世界大戰”。
烏爾古城遺址
烏爾古城遺址
烏爾古城遺址
烏爾古城遺址
烏爾古城遺址
遺憾的是,阿馬爾辛在“諸王之戰”中失敗了,“天命不可違”。沒有任何辦法阻止馬杜克上位的恩利爾家族最後於公元前2024年發動了核戰爭,預言中“對大地和人們的裁決”發生了。核武器在西奈半島上被釋放,阿努納奇的太空船起落場和五座城市一起灰飛煙滅。核烏雲伴著核風吹向蘇美爾,蘇美爾變得一片荒涼與衰敗,“屍橫遍野,無人掩埋”,包括烏爾的眾神的城市霎那間灰飛煙滅,蘇美爾文明隨核風而逝。
今天,曾經是“伊甸園”中的烏爾、烏魯克和埃利都三處遺址和四處沼澤濕地,全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此次伊拉克之行,我無論如何都要盡量跟“伊甸園”中的城市遺骸見一麵。為了節省時間,我從什葉派聖城納傑夫(Najaf)出來後便風塵仆仆趕往尼普爾,午飯都是一邊開車,一邊隨便解決的。可是,當我開進位於村莊中的尼普爾遺址時,迎接我的居然是緊閉的大門。大門內有一個活動房,四周都是沙漠,隻有幾個鼓起的沙丘,曾經是蘇美爾宗教節日起源地和跟節氣緊密相關的傳統節日的發源地的尼普爾蹤跡皆無。揚起塵沙的呼呼大風撲麵而來,似在向我低訴著蘇美爾的“冤屈”。
去迪瓦尼耶沿途
去迪瓦尼耶沿途
去迪瓦尼耶沿途
去迪瓦尼耶沿途
看著“片甲不留”的尼普爾遺址,我放棄了《聖經》中被稱作埃裏克的烏魯克,轉而開去了烏爾遺址所在的迪瓦尼耶(Al Diwaniyah)。雖然位於幼發拉底河邊的這個城市周邊被認為是伊拉克最肥沃的地區,但我並未看到。我隻看到了去迪瓦尼耶途中的沙塵暴,漫天的飛沙一點兒也看不出“伊甸園”令我震撼的沃野千裏,我也沒看到這裏的人用現代的方式進行灌溉。不過,開進迪瓦尼耶時,我看到了現代城市的風貌,道路寬闊,市容整潔。我穿過城區,直奔幼發拉底河畔的酒店Alzaitoon Hotel。沒想到,酒店的街道邊都是泥沙,再往裏走是破破爛爛的老城。這家號稱四星,但跟三星差不多的酒店60多美元,隻收伊拉克第納爾,它是我整個伊拉克行程中最貴的酒店。
讓我沒想到的是,我一進房間就開始胃疼。我心想,可別病在伊拉克了,到時候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語呢。萬幸的是,我睡了一覺後,胃不疼了,我不敢胡吃,隻吃了從美國帶的麵包,便去欣賞夕陽中的幼發拉底河。河邊建得很不錯,觀景台都是大理石鋪砌的。寬寬的幼發拉底河在這裏拐了一個彎兒,河水很清澈。但是岸邊很多地方都是垃圾,對岸也沒什麽景色,馬路上的車川流不息,排出的尾氣直衝我的鼻腔,我隻能回酒店。本以為我會睡得香甜,結果一個晚上隻睡了兩個多小時。
迪瓦尼耶
迪瓦尼耶
迪瓦尼耶
迪瓦尼耶
迪瓦尼耶
天剛破曉,我就趁著城市還未蘇醒,又把幼發拉底河看了一遍。當我一轉頭時,剛好看見初生的太陽從建築後露出頭來。看著它慢慢把幼發拉底河和河邊的建築抹上柔和的色彩,覺得這正是孕育了無數文明的幼發拉底河的底色。望著靜靜流淌的幼發拉底河,我忽然想起《聖經啟示錄》中說:“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幼發拉底河上,河水就幹了,要給那從日出之地所來的眾王預備道路”。幼發拉底河真的會幹涸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西琴先生說,諾亞方舟進入的就是幼發拉底河,這個方舟是一個潛水艇。西琴先生說的對嗎?當我在酒店最高層對著幼發拉底河吃著不好吃的早餐時,仍然得不出答案。
早餐後我匆匆趕往美軍進入伊拉克後率先占領的烏爾遺址,到那裏時,還不到開門時間的早上8點。此地不要門票,一個遊人也沒有,我又全程包場。這個遠古遺址是伊拉克保存最好的,其內有一座基本被保存下來的兩層高的月神神廟,那是供奉辛神的。神廟最初由烏爾納姆於公元前22世紀興建,西琴先生說:它是一個奇跡般的巨型建築,雖然在廢墟中沉寂了近4千年,但它的廣闊、穩定及複雜的結構,至今仍震撼著每一位過往的行人。該神廟之後經過多次重建,巴比侖最後一位國王,被辛神擇選的拿波尼度還在公元前639年對這座神廟做了改善,他在神廟最上層的四個角上留下了他的銘文。除了這個月神神廟外,遺址中還有殘破的小神廟、民居、廣場和約前27世紀的皇家墓葬。
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
我走在修建得很好的棧道上,吹著清晨沙漠中的冷風,看著這些屹立在沙漠之上的斷壁殘垣,遙想著被埋葬在大地之下的“伊甸園”往事,似乎《聖經》中描述的伊甸園的美好光景就在眼前。雖然我伊拉克之行經曆了萬苦千辛,沿途也鮮少看到愉悅雙眸的景色,但我卻完成了我對伊甸園巡禮的夙願。我用我身體的苦痛和靈魂的快樂向誕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文明和賜予人類文明的大神們獻上我深深的愛。伊拉克,我行遍世間所有的路,逆著光行走,隻為今生與你相逢。
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