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非的明珠:摩洛哥(11)-藍色的山城

(2024-05-28 07:21:36) 下一個

有人說,世界上隻有兩種藍:一種在希臘的聖托裏尼島,另一種在摩洛哥的舍夫沙萬 (Chefchaouen)小城。還有人說,世界上有三大藍城,一個是聖托裏尼,一個是印度的焦特普爾,第三個是舍夫沙萬。位於愛琴海中的聖托裏尼我去過,曾被那裏的藍色迷醉。而焦特普爾,我因生病而錯過,留下了遺憾。來到摩洛哥,我無論如何也不想留下遺憾。我要去舍夫沙萬,看看它跟聖托裏尼到底有什麽不同。

在聖托裏尼,白色是主色調,而藍色是配色。如洗的白色房屋襯托著亮藍色的屋頂,就像愛琴海的白色海浪搭配著碧藍天空。雖然很多人說這種希臘標誌性形象的藍白色源於藍色的惡魔之眼,但真正的原因是,20世紀30年代聖托裏尼發生了霍亂,希臘政府把島上的所有建築物都塗上了價格低廉的白色石灰,因為當時人們認為石灰有抗菌的作用,能夠防止疾病的傳播。而藍則來源於一種叫loulaki的清潔劑,這種清潔劑也很廉價,當大量的清潔劑和石灰混合後就出現了亮藍色。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可是,藍色在遠古時跟紫色一樣,都是尊貴、奢侈的顏色,因為它們都很難獲取。紫色是從稀有的海螺中萃取而成的,而藍色則來自青金石或鈷藍銅礦。因盛產青金石的阿富汗距離古埃及和米索不達米亞平原都非常遙遠,因此運輸成本極高,這讓藍色成了顏色中的“貴婦”。不過,史學家們說,古埃及人自公元前2500年就用藍色油漆木材,製作紙莎草紙和畫布,還用藍色釉做彩陶,並給木乃伊的包裹布著色,以幫助死者對抗邪惡的來世。等古埃及在第十八王朝後期陷入衰落後,藍色便隻用於法老的麵具、造像和墓葬中的裝飾,而不是普羅大眾能消費得起的顏色了。無獨有偶,古羅馬時的凱撒大帝在他的《高盧戰記》中說,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在作戰時會將臉塗成藍色去威懾敵人,老去時會把頭發染上藍色。

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為什麽有這樣的習俗人們不了解,但古埃及人對藍色的尊崇是因為他們認為藍色是新太陽神阿蒙的麵孔。我不知道古埃及使用的藍色是不是整個藍色係列中的所有,但我知道,古希臘人從印度進口靛藍用於繪製壁畫,而古羅馬人從印度進口靛藍則用於製做底層人的服裝或喪服。古波斯人在他們的細密畫中也大量使用藍色,東羅馬帝國把藍色運用在教堂的馬賽克裝飾中。在伊斯蘭教中,藍色象征純潔,很多穆斯林相信藍色是他們的先知默罕默德最喜歡的顏色,而歐洲貴族則被稱為“藍色的血”。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家們還把藍色轉移到了聖母瑪利亞身上。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看來,藍色的尊貴和奢侈不僅僅因為它的難萃取,還因為空中之神。那麽,不在海邊的舍夫沙萬這個藍城也跟天空之神有聯係嗎?是的。此城跟猶太人有莫大的關聯,而藍色在猶太教裏代表的是天空和天堂,猶太人的上帝耶和華居住在那裏。在《希伯來聖經》中,有49次提到過地中海中有一種天藍的藍色顏料。一個猶太詩人還曾在他的詩歌裏這樣深情地寫道:“一切神聖之物皆從這些顏色顯露出來,白色象征崇高信仰之光輝,藍色恰如蒼穹之容顏。”

但是,為什麽猶太人要在摩洛哥建造一座城呢?這跟西班牙半島上的“收複失地運動”有關。

坐落於海拔約600米山上的舍夫沙萬最初由伊德裏斯一世的後裔於1471年興建,此時離“收複失地運動”大功告成隻剩21年了。隨著穆斯林在西班牙最後一個王朝格拉納達王朝的落幕,很多異教徒,包括穆斯林和猶太人都從伊比利亞半島逃了出來,一些猶太人便跑到了舍夫沙萬。舍夫沙萬在柏柏爾語中,意為“山羊角”;在阿拉伯語中意為“瞭望群峰之巔”,而在西班牙語中,意為“角”。不管是在哪種語言中,都能看出舍夫沙萬的地理位置很獨特。而伊德裏斯一世的後裔選中此地也是因為舍夫沙萬位於裏夫山(Rif Mountains)山穀中的獨特地形。他在像山羊角一樣的山坡上建起了堡壘,用以抵抗葡萄牙人的攻擊。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也許是伊德裏斯一世的後裔看中了猶太人的貿易網絡,也許是他們需要更多的人丁,總之,這些猶太難民被接納。憑借著猶太人善於經商的本事,這些人在舍夫沙萬過起了“高築牆,廣積糧”的世外桃源生活,與外界隔絕,特別是與基督教世紀隔絕。這導致了小城中的人說的是中世紀的猶太西班牙文,被稱為西班牙語的化石。也是因為眾多猶太人住在這裏,所以他們按照自己的習俗,把小城變成了藍色之城。在摩洛哥,凡事有猶太人社區的城市,都會有猶太人的經典藍色,比如索維拉和菲斯。

隨著從伊比利亞半島來的更多穆斯林的加入,舍夫沙萬的建築風格也趨於安達盧西亞化,城市也進一步繁榮。到17世紀時,城市已經擴張到城牆上有十個城門的大城,安達盧西亞的幾位著名詩人和哲學家也定居在這裏。這時的舍夫沙萬變成了白色為主,藍色為輔的白藍小城。可當希特勒於1934年當上德國元首後,他對猶太人進行了種族大清洗,一大批新的猶太人跑到這裏來避難,他們同樣把房子漆成了藍色,讓小城重新變回了藍色為主。雖然這些猶太人在以色列建國後陸續離開了舍夫沙萬,但他們的藍色房子卻被保留了下來,讓今天的舍夫沙萬成了世界聞名的藍色之城。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我跟先生一邊回顧著舍夫沙萬的曆史,一邊從菲斯開往這個藍城。從菲斯到舍夫沙萬,要開近4個小時,穀歌地圖給我指向了山穀。這裏時而是寸草不生的山巒,時而是橄欖樹伴生的良田,還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桔子樹,如此大麵積的桔子樹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為什麽摩洛哥的桔子那麽便宜了。雖然山穀中有的路是破的,但景色不是無聊的。還沒開到舍夫沙萬,我們就從很遠處看見高聳的山峰下一個藍白小城,我們想都不用想,這一定是舍夫沙萬。

按著穀歌地圖的指示,我開進了舍夫沙萬。誰知道,穀歌地圖讓我從好幾級的台階上開上去。沒辦法,我隻能掉頭自己找路,沿途都沒有停車場,我一路開上了山,那裏是舍夫沙萬的最高點,也是城牆所在地。我們走進城門,一進去就發蒙,根本不知道我們的民宿在哪裏。當地人告訴我們從樓梯一直往下走,可我們走了幾十級台階就發現有岔路。沒辦法,我敲開了一家的大門,這家的男主人很好,帶我們去了我們的民宿,一路上都是彎彎曲曲的迷宮,也都是藍色的海洋。臨走時,我給了男主人2美元。

去舍夫沙萬沿途

去舍夫沙萬沿途

去舍夫沙萬沿途

我們以為,這裏的民宿也跟馬拉喀什和梅克內斯的一樣,也有開放的天井,屋內也沒有暖風。可誰知道,我們住的民宿不僅天井是封閉的,而且還有暖空調。讓我們意外的是,整個三層樓的民宿布置得像一個藝術品。藍白色的牆壁配以伊斯蘭風格的精雕細刻,還有雕花的大門,非常雅致,我們一下子就對舍夫沙萬的印象特別好。因為是午飯時間,所以我們詢問民宿主人哪裏的飯店好,他一指民宿旁邊的Clock Cafe,說它是舍夫沙萬最好的餐廳,我們欣然前往。也許真是小城最好的餐廳吧,裏麵人來人往,座無虛席,我們等了半個多小時才吃上飯。但味道也不怎麽樣,還挺貴的。

不管味道怎麽樣,我們算是把肚子填飽了,也有力氣爬上爬下去逛這個藍色的小城。小城其實不太大,但樓梯很陡,有好幾條商業街。這裏的傳統房屋由石磚瓦、木材和石灰建造而成,房屋中心有一個開放的庭院,庭院中種著各色鮮花。因受到安達盧西亞建築風格的影響,因而藍色小巷中還有弧形的磚拱門。自16世紀起一直到1912年西班牙入侵這裏,猶太人和穆斯林都在小城過著歲月靜好的生活。而基督徒一律被排斥在外,有三個不服氣基督徒,一個是隻在城裏待了一個小時就被驅趕出境的法國籍探險家和傳教士,第二個是偽裝成當地商人和流浪漢,但也被驅逐的倫敦時報記者,第三個是被勸阻但硬闖,結果一進城門就被亂棒打死的美國傳教士。

舍夫沙萬民宿

舍夫沙萬餐飲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對基督徒做的惡事不僅讓它在西班牙的武力下不得不打開城門,而且在之後的裏夫戰爭(Rif War)中遭到了慘絕人寰的轟炸。當時的飛行員曾這樣描述舍夫沙萬:“這座城市從空中看起來很可愛,擁抱著高山,周圍環繞著許多花園和綠色植物。我俯瞰著眾多的避難所、六座清真寺、中世紀的地下城和有噴泉的大廣場”。今天的這裏,很多都物是人非,隻有猶太人留下的藍色和濃鬱的伊斯蘭風情給舍夫沙萬做了最長情的注腳。

不過,這裏的藍色不僅僅是天空之神們的天藍,還有深藍、湖藍、鈷藍、粉藍、淺藍等,仿佛是藍色係大家族的一場聚會,讓我們在小城的每一個轉角都能遇到不一樣的驚喜。而且舍夫沙萬的藍,很多並不是把整棟房子都漆成藍色。它的藍色有時僅僅塗在房子四周的牆上,還不一定塗到頂,牆上依然留有原始的土黃或青色。房子的門也是五顏六色的,還點綴著五彩繽紛的花盆植物,這些都讓舍夫沙萬的藍別具風情。在這裏,如果石板路上沒有漆上色彩,那表示可以通行;若是被塗上淡藍或白色,則表示此路不通。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舍夫沙萬

我們在斑斕的小城中上串下跳,樂此不疲,感受著各種藍色散發出的迷人氣息,最後走到了城下的麥地那,這裏是藍色小鎮的心髒,“心髒”的廣場邊除了有各式餐廳外,還有一個城堡博物館(Musée de Kasbah)。這個由紅泥建造的城堡曾是舍夫沙萬創建者的行宮,現在還保留著完整的構造和布局,內部是舍夫沙萬人類學博物館,展示了當地居民的傳統手工藝術及作品。我們對這樣的博物館沒有興趣,於是走入了麥地那中的市場。這裏的市場規模不能跟菲斯和馬拉喀什的相比,甚至不能跟索菲拉的相比,但依然人頭攢動,非常熱鬧,窄窄的街巷兩側都是琳琅滿目的商店和畫廊。

等我們走遍了麥地那再回到廣場上時,太陽已經西沉。我趕緊跑到一個酒店頂樓的陽台上去看日落,可是晚了。站在小城的製高點上,我用目光掃視著舍夫沙萬這個山坡上的藍城,知道它在我心中永遠不能跟聖托裏尼相媲美。雖然舍夫沙萬的藍是主體,而聖托裏尼的藍隻是配色,但舍夫沙萬沒有滋養人類文明的地中海。我要到那片藍色的大海去,去告訴它:風吹過的地方,都是我對它的思念。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曌' 的評論 : 好有文采的評論,謝謝。
回複 悄悄話 讀一路,看一路,寫一路。
心靈的旅行,身體的閱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