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博爾頓 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
約翰·羅伯特·博爾頓(John Robert Bolton,1948年11月20日—),美國保守主義政客,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曾是執業律師。1985年—1989年,在羅納德·裏根政府擔任助理司法部長;1989年—1993年,在老布什政府擔任主管國際組織事務的助理國務卿;2001年—2005年,在小布什政府中出任美國副國務卿,主管軍控事務;2005年,接替約翰·丹福斯出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2018年3月22日,被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命為自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2019年9月10日,被美國總統特朗普解雇。
FBI搜查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位於馬裏蘭州的住所
FBI searches ex-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John Bolton's house in Maryland 8/22/2025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5/08/22/fbi-searches-ex-national-security-adviser-john-boltons-house-in-maryland-00519388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John Bolton listens to President Donald Trump on April 18, 2018, in Palm Beach, Florida. | Pablo Martinez Monsivais/AP
“沒有人可以淩駕於法律之上……@FBI特工正在執行任務,”帕特爾在X上發帖稱。
2018年4月18日,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在佛羅裏達州棕櫚灘聆聽唐納德·特朗普總統講話。| Pablo Martinez Monsivais/AP
作者:JOSH GERSTEIN、GISELLE RUHIYYIH EWING 和 KYLE CHENEY 2025年8月22日
據兩名執法官員稱,聯邦特工於周五淩晨搜查了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第一屆政府期間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約翰·博爾頓位於馬裏蘭州的住所。
“FBI正在該地區進行法院授權的行動。目前沒有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我們沒有進一步的評論,”FBI華盛頓外勤辦公室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聯邦調查局還證實,特工搜查了博爾頓在華盛頓的辦公室。
司法部發言人拒絕置評,但提到了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和司法部長帕姆·邦迪周五早上的帖子。
帕特爾在X上發帖稱:“沒有人可以淩駕於法律之上……@FBI特工正在執行任務。” 邦迪回複道:“美國的安全不容談判。正義必將得到伸張。永遠如此。”
蒙哥馬利縣警方也駐紮在貝塞斯達的現場。一位部門發言人表示,這些警員沒有參與聯邦調查局的行動,隻是協助交通管製。
特朗普聲稱他事先對周五的搜查一無所知,並告訴記者:“我不知道這件事。”
“我今天早上在電視上看到了,”特朗普說。“我不是約翰·博爾頓的粉絲。他真是個下流貨色。”
片刻之後,總統表示,搜查可能會揭露博爾頓“是個非常不愛國的人”。
“他……不是一個聰明人。但他可能是一個非常不愛國的人。我們會查明真相的。我對此一無所知。我今天早上才看到,他們進行了一次突襲,”特朗普說道,並補充說司法部可能會在周五晚些時候向他匯報情況。“我可能知道這件事。我可能是發起這件事的人。我實際上是首席執法官。但我覺得這樣更好。”
周五,在接受NBC新聞“會見媒體”節目主持人克裏斯汀·韋爾克采訪時,副總統JD·萬斯證實,政府正就機密文件調查“對約翰·博爾頓的調查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但副總統堅稱,這項調查並非出於政治動機。
“我們正在調查博爾頓大使,但如果他們最終提起訴訟,那一定是因為他們認定他違法了,”萬斯說。“我們會謹慎行事,深思熟慮,因為我們認為不應該把人——即使他們在政治上與我們意見相左,尤其是在政治上與我們意見相左——隨意地投入監獄。應該讓法律來決定這些決定,而這正是我們正在做的。”??
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博爾頓因一本揭露他擔任國家安全顧問期間真相的書而受到調查,官員們稱這本書泄露了政府機密信息。司法部於2020年起訴博爾頓,試圖阻止該書的出版。但一名法官駁回了這一訴訟,同時公開指責這位前國家安全助理在未經政府最終批準的情況下就采取行動。
司法部還對博爾頓處理機密信息的方式進行了平行的刑事調查,但在喬·拜登總統任命的官員就職後,司法部於次年撤銷了調查和訴訟。
在執政期間,這位前特朗普顧問對特朗普的批評日益激烈,抨擊他的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舉措。在特朗普2019年因決定停止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而遭彈劾期間,他成為了一位重要人物,盡管他拒絕向國會調查人員作證。
隨著博爾頓對特朗普的批評在2020年愈演愈烈,特朗普開始公開攻擊他是“戰爭販子”和“傻瓜”,並暗示他處理機密信息的方式理應入獄。特朗普本人也曾在2023年因在其第一任期結束後在海湖莊園囤積機密信息而受到刑事指控,但在他贏得2024年大選後,該案被撤銷。
博爾頓是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第一天撤銷的一批前官員的安保信息之一,盡管伊朗一直威脅要對博爾頓的生命構成威脅。
此前在調查中代表博爾頓的發言人和律師周五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博爾頓2020年著作的出版??商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的代表也未立即回複置評請求。
《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A White House Memoir
該書意圖披露美國總統 唐納德·特朗普 的對外政策。不過2020年6月16日,特朗普政府 的美國司法部 以博爾頓違反在白宮任職期間簽署的保密協議為由,正式起訴 博爾頓[2] 。6月20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 法官 羅伊斯·蘭博斯(Royce Lamberth)裁定,此書可以發行[3] 。
作者觀點
根據美國媒體 的披露,博爾頓在書中提到,特朗普曾請求中國共產黨總書記 習近平 助其連任、認同對穆斯林 建造新疆再教育營 、想連任超過兩屆 (違反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 )、誤認芬蘭 是俄羅斯 的一部分[4] 、對香港 反修例運動 和六四天安門事件 的本質漠不關心[5] 。並指台灣問題 就像“消化不良”的問題,可能是在庫爾德族 後下一個被背棄的籌碼等[6] 。
出版發行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稱,白宮於2020年1月23日發出正式聲明,阻止博爾頓出版此書。博爾頓和發行商西蒙與舒斯特 均未回應該請求[7] 。
該書尖銳地描述了博爾頓擔任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一職17個月的經曆,囊括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多國政策的外交機密,並披露了有關特朗普的諸多無知行徑。
《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尖銳描述了博爾頓擔任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一職17個月的經曆,囊括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俄羅斯、烏克蘭、朝鮮、伊朗和英國等國政策的外交機密。該書披露了特朗普在處理對外關係中所表現出來的無知,比如特朗普想要連任超過兩屆、以為芬蘭屬於俄羅斯、不知道英國是個擁核國家等等。 [1-3]
作品思想
一、關於美國的對外戰略
作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有自己的大戰略追求。但是,該大戰略距離實現依然遙遠,簡言之就是存在三個“擺不平”。首先,安全議題和經濟議題始終擺不平。博爾頓認為應該把經貿談判置於整體大戰略的指導之下,但特朗普政府卻並非如此處理。其次,博爾頓依然擺不平2017年出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裏所提中、俄、伊、朝四大威脅的排序。他認為這幾個威脅同屬第一層次的威脅,而中國又位列第一層次的首位,但博爾頓此書涉及中國的篇幅實際上並不多,四大威脅中談朝鮮威脅最多,其次是伊朗,俄羅斯加上烏克蘭討論也比較多,談中國那一章還不如談委內瑞拉的篇幅長。最後,博爾頓在舊包袱和他想做的新事情之間也擺不平。美國難以甩掉各種舊包袱,但又拿不出很多手段對付中國這個“新威脅”,還差一點在委內瑞拉和伊朗開辟新戰場。如果美國無法處理好這些累積的戰略負擔,同時又開辟新戰場,那麽美國很難有足夠的力量應對中國。
二、關於美國的外交決策機製和人物
該書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外交決策具備以下特點:第一,特朗普家人的作用和影響很大,如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這在以往美國政治中殊為少見。第二,特朗普用人邏輯比較特殊,其所用之人要麽符合特朗普的喜好,要麽比較吸引媒體的眼球,在媒體上比較有“話題感”,媒體對決策的影響比較大。第三,特朗普政府的決策類似公共決策中的“垃圾箱模式”,即把不同政策建議寫在紙上、揉成一團並放到垃圾箱裏抖動,最後跑出來哪一個,哪一個就成為最後決策,反反複複,朝令夕改,這在以往白宮的決策中也是很少見到的。
在博爾頓看來,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決策和手段以及全球戰略上是非常混亂的。但是,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決策實際上並沒有失序和失控,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對外使用武力的情況是很少的。不管領導人如何糊塗,美國長期的決策機製中依然有暗含的製約機製,而正是其內部的製約機製才使美國的整個外交決策沒有走向全麵失衡。
三、關於美國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關係及發展前景
關於美歐關係,博爾頓有關歐洲的敘述印證了特朗普任內美歐關係出現問題的三個領域:經貿、全球治理和多邊外交、安全。在經貿領域,美國強勢壓歐洲讓步;在全球治理和多邊外交領域,美國單邊主義和歐洲多邊主義迎頭相撞;在安全領域,北約軍費分攤成為美歐之間的突出問題。
關於美俄關係,該書有三點值得關注。首先,在美國看來,俄羅斯並不可怕,而且俄羅斯與美國在戰略意義上的默契一直存在,這印證了中國國內對俄羅斯的猜測和擔心,尤其是在軍控和核裁軍領域。其次,特朗普並沒有從大國博弈的戰略視角看待烏克蘭,烏克蘭對特朗普來說僅僅是一個可以置換的棋子。當國內政治需要時,特朗普可以毫不猶豫地將烏克蘭的安全置之腦後。再次,美俄在中東問題上保持著比較充分的戰略溝通和互動。這表現在美國動武之前要先與俄羅斯溝通,比如在敘利亞問題上;在處理與伊朗關係問題上,俄羅斯也與美國保持著溝通;而且俄羅斯與美國均十分重視以色列。
關於美國和伊朗、敘利亞和土耳其關係,該書重點討論了美伊關係。關於伊核協議,特朗普和博爾頓均認為該協議不但沒有有效地阻止伊朗的核計劃,反而強化了伊朗自身的能力和地區影響力,因此美國必須退出該協議。博爾頓主張美國對伊朗實行極限施壓,即首先退出伊核協議,並停止對伊朗民用核計劃的一係列豁免,其次是實施經濟類製裁(包括石油製裁),繼之以軍事打擊選項乃至實際運用,最後是為促使伊朗改變其行為而對伊朗實施政權更迭。但美國政府內部對伊政策存在分歧。前國防部長馬蒂斯、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前國務卿蒂勒森,以及財政部長姆努欽等都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反對加強對伊製裁,也反對對伊采取軍事行動,從而對博爾頓和特朗普兩人的對伊政策形成製約。馬蒂斯等人雖然先後下台了,但姆努欽還在。此外,圍繞伊朗問題,美國也需要與歐盟、俄羅斯、土耳其,以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一幹盟友相協調。麵對這種複雜的狀況,博爾頓鐵心堅持對伊強硬政策,努力阻止特朗普與伊朗進行談判接觸。而特朗普則既想通過施壓來迫使伊朗進行談判,又拒絕做出任何讓步,同時對采取軍事行動非常謹慎。最後兩人在是否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問題上矛盾逐漸激化,致使雙方關係最終破裂。
關於美國與阿富汗的關係,博爾頓認為特朗普在阿富汗問題上沒有一以貫之的基本理念,其政策也在不斷變化,但從阿富汗“撤軍”是特朗普的目標。博爾頓在阿富汗問題上比較務實,而且總體上比較悲觀。他的理念就是保護美國的安全,防止再遭受一次恐怖襲擊。錢雪梅考察了特朗普政府對阿政策的演變及其製定過程中國防部和國務院之間的矛盾,她認為,特朗普的對阿政策將會產生長期的影響。特朗普政府2017年底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改變了 2001 年以來美國以反恐為核心的國家安全戰略議程,但未來阿富汗的實際戰略價值並不會降低。
關於美國與委內瑞拉的關係,針對2019年1月因馬杜羅連任引爆的委內瑞拉政治危機,博爾頓主張支持以瓜伊多為代表的反對派,將武力威脅與製裁(特別是嚴厲的石油製裁)相結合,以最快的速度施加足夠大的壓力,促使馬杜羅政權垮台。上述思路讓人感到似曾相識,與當年美國對付古巴的邏輯有一脈相承之處。但委內瑞拉的局勢並未向美國希望的方向發展,對此博爾頓將責任主要歸咎於特朗普在政策上的搖擺不定以及國務院和財政部等官僚部門的混亂、不作為甚至蓄意阻撓,指責特朗普視馬杜羅為強人,對瓜伊多則並不信任等。對門羅主義的極力推崇和對外交努力的選擇性漠視,以及將威脅與製裁的效果絕對化,均從不同側麵反映出博爾頓保守主義思維的執念。
關於美日關係,該書主要是圍繞處理朝核問題來展開的。在朝核問題上,日本的立場與博爾頓基本一致,那就是不斷提醒特朗普對朝鮮要強硬,不要相信朝鮮。當特朗普對朝強硬時,日本非常高興,讚賞特朗普;而每當朝美舉行峰會,或者特朗普不重視朝鮮中短程導彈試驗的時候,安倍首相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穀內正太郎就告誡特朗普不能相信朝鮮。但總的來看,在導彈問題上,日本與特朗普的政策分歧很明顯,看不到實質性的合作。雖然特朗普關注美日貿易問題,書中對此也有提及,但並未談到具體情況。這與博爾頓個人傾向有關,即認為朝核問題、對華關係等安全和地緣政治問題比經貿問題更重要。
關於美國與朝韓關係,圍繞特朗普與金正恩在新加坡、越南和板門店的三次見麵,該書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材料。例如,書中提到,雖然特朗普上台後就一直有與金正恩見麵的想法,但美朝新加坡峰會的提議是韓國方麵最先提出並從中斡旋才實現的,這是隻有該書才有的說法。另外,博爾頓認為特朗普懷有想見金正恩的心結,這促使特朗普在2018年5月24日喊停新加坡峰會後不久又宣布重啟峰會。而河內峰會無果而終,則是因為包括博爾頓在內的美國決策圈部分人士以及日本安倍政府一直宣稱朝鮮毫無誠意並從中加以阻攔的結果。在博爾頓看來,韓國文在寅政府在朝鮮是否真想棄核的問題上和美國有不同的認識。關於駐韓和駐日美軍基地問題,李卓認為美國對韓國的態度更為嚴厲。美國要求韓國將駐韓美軍基地費用分攤額從以前的每年10億美元增加到每年50億美元。博爾頓不能理解特朗普為何會在此問題上坐地起價。
在台灣問題上,博爾頓對“台灣對大陸的挑戰”的理解很簡單化,即以為台灣隻要在軍事上沒有挑戰大陸,那麽就不存在所謂的挑戰。中國大陸所擔心的“漸進台獨”“文化台獨”等則完全不在博爾頓的考慮之中。就博爾頓而言,很難有人在親台道路上比他走得更遠。而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則數次扮演了“刹車閥”的角色。
四、關於軍控和全球治理問題
博爾頓是軍控領域一位專業人士,履曆和經驗豐富。他竭力阻止朝核談判,主張退出伊核協議和中導條約,因此被一些人稱為“軍控協議的殺手”。在軍控問題上,博爾頓與特朗普的共同點是都不希望美國受到約束,主張美國退出一些製度性安排和機構。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博爾頓的立場非常清晰,反對向國會證實伊朗遵守協議,認為直接退出即可。在朝核問題上,博爾頓主張按照“利比亞模式”處理,以特別嚴厲的方式讓朝鮮首先做出承諾並采取行動,然後再給予朝鮮好處。在美朝河內峰會召開之前,博爾頓曾給特朗普做了三次“吹風”,不厭其煩地提醒特朗普不要對會晤太樂觀,也不要輕信朝鮮。在中導條約問題上,博爾頓反感美俄兩國談戰略穩定,因為這要求美國必須在導彈防禦問題上做出退讓,而美國不可能在反導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 [5]
作品影響
該書僅上市一周就售出78萬冊以上,問鼎亞馬遜、《紐約時報》等美國當地的暢銷書排行榜,同時也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國賣脫銷。 [3]
作品評價
《紐約時報 》:該書是第一部由參與了主要外交事務的高級別官員撰寫的全麵的回憶錄,它充分揭露了特朗普對關於世界基本事實的無知,以及特朗普容易做出虛假陳述、爆發滿嘴髒話。 [7]
《華盛頓郵報 》:哪怕你已經充分了解特朗普在白宮中表現出的傲慢、自負與無能,博爾頓的描述仍然會使你震驚,難怪白宮是如此堅定得想要禁止該書。 [7]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博爾頓他是一個心懷不滿、無聊的傻瓜,這本書是一本充滿謊言和編造故事的集子。 [14]
美國前國務卿邁克·蓬佩奧 :博爾頓最後的公開角色是個叛徒,違背了美國人民神聖的信任,從而損害美國,這既悲哀又危險。坦白講,書中這些事不是被完全扭曲,就是與真實發生事情不符的謊言。 [15]
韓國青瓦台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 :書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遭到歪曲,書中論述基於博爾頓個人偏見和先入為主的觀點,而非準確的事實。 [3]
德國作家克勞斯·布林克鮑默:該書顯示出博爾頓的懦弱愚蠢以及如此順從和虛榮,是如此驚人的違背曆史和無知。這本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博爾頓收到了200萬美元的預付款。 [6]
作品爭議
2020年1月23日,白宮發出正式威脅,要求阻止博爾頓出版該書,理由是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該書原定於2020年3月17日出版,然而在當年3月3日,由於政府對該書的審查,出版商將發布日期推遲到5月12日。 [8]4月29日,發行日期再次從5月12日推遲到6月23日。
6月16日,特朗普政府在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博爾頓這本592頁的書“帶有機密信息”,要求法院裁定禁止該書出版。
6月20日,蘭伯斯法官裁定,盡管該書可能使博爾頓因涉及發布機密材料承擔民事(和潛在的刑事)責任,但仍可以在沒有得到白宮正式批準的情況下自行出版回憶錄。
起底之書之一:《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
2020-10-14
mandolin 作家胡曼荻,著有長篇小說《美漂》。
世瘟2020·美國疫誌 文/胡曼荻
二十五:瘟疫攪局美國大選(10):
起底之書之一:《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
從2008年,夢湖軒主投過2008、2012和2016年三次總統大選票,2018年5月份的黨內初選和11月份的中期選舉五次投票,從來感覺沒有2020年這次選舉如此緊迫。美國曆屆大選年,民主黨和共和黨選情出各種招數,但是從來沒有像2020年大選年這樣,現任總統醜聞層出不窮,選民應接不暇。川普每天被爆出的任何一個醜聞,足以另他引咎辭職。之前有尼克鬆的先例,可是川普臉皮厚,這些醜聞每天被新的醜聞重疊,選民健忘,竟然習慣了這種常態,忘卻了原來的美國總統是人格的楷模,是民眾的典範,原來的美國大選的一片民主祥和的氣氛。
幾本書陸續出版,從川普的高官,到美國知名記者;從川普自己的侄女到他的前任私人律師,這些書的爆料,把川普勾畫成一個不學無術、知識貧乏、藐視法律、投機取巧的慣犯,很難想象,如此行為品德極端惡劣之人成成為美國總統。2016年1.37億選票中的0.06% 的選民決定了美國2016到2020四年的命運。2020年是美國人民對川普的一次公投。到底要什麽才能改變他基本盤選民的立場呢?
看看這幾本書都說了什麽?
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寫的書名為《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A White House Memoir)。作為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453天任職中的許多時間都是在白宮度過的,他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不言而喻。
他撰寫的這本白宮回憶錄,是特朗普政府最全麵最詳盡的報道,也是迄今為止現任政府高級官員為數不多的回憶錄之一。博爾頓幾乎每天都可以拜訪總統,因此可以精確描繪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及其周圍的日子。博爾頓看到的一切使他感到驚訝:對於川普來說,他首要關心的不是如何為美國人民服務,他把競選和連任總統當為唯一首要之事,即使這意味著對美國國家利益造成危害或削弱。
書中寫道:“在我任職期間,我很難確定特朗普做出的任何重大決定都不是由為了競選連任總統而驅動的(I am hard-pressed to identify any significant Trump decision during my tenure that wasn’t driven by reelection calculations)”。實際上,他指出,特朗普在其外交政策的全部範圍內,幾乎都存在特朗普式類似烏克蘭事件的犯罪行為,而眾議院彈劾川普時,將起訴範圍縮小到烏克蘭,有些失策。《穆勒報告》已經勾畫出了川普濫用職權的犯罪路徑,靠通俄門當選事實確鑿;川普上台後,更是大大小小的醜聞接連不斷,國會彈劾川普沒有把川普所有犯罪事實進行歸納總結,而隻是針對烏克蘭醜聞,讓有些民眾以為是大驚小怪,實屬民主黨對川普不夠強硬。如果彈劾的力度能夠再波瀾壯闊點,或許民眾對川普的危害認識會有所不同。
博爾頓書中還指出,川普對普金混亂沉迷,他擁抱了美國的敵人卻摒棄了美國的朋友,並對他自己的政府深表懷疑。用博爾頓的話來說,所有這些都使特朗普走上了被彈劾之路。曾在裏根、老布什和小布什政府工作過的博爾頓寫道:“在川普政府任職與我在其他總統任職之間的區別是驚人的。”
他在書中描繪了他為美國現狀的擔心:他發現川普對待外交政策就像是達成一項房地產交易一樣,處處要涉其個人關係;川普是為電視表演而生,他隻對自己出現在鏡頭前感興趣;結果,美國失去了麵對其不斷深化威脅而強硬應對的機會,在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國圍剿下,美國最終陷入了更加脆弱的境地。
博爾頓被川普政府任命始於他曾在白宮西翼(West Wing)工作的漫長征程,當時特朗普和其他人向他求助於國家安全工作時,他再次出征。他降落白宮的那一刻,必須應對敘利亞對杜馬市的化學襲擊,此後的國防危機永無止境。正如他在開頭幾頁中寫道:“如果您不喜歡動蕩、不確定性和風險,而同時又不時地被信息以及需要做出決定和大量的工作所淹沒,而且不被國內外風雲所吸引,且沒有雄心勃勃,請嚐試別的工作。”
動蕩、衝突和自負不息,從委內瑞拉的動蕩到朝鮮金正恩的動蕩不定和操縱性行動,再到七國集團首腦會議的攤牌,伊朗蓄意的放縱,各種瘋狂的計劃,造成國際局勢動蕩不安。他指出,從塔利班到戴維營,川普對美國愈加專製的統治,最終使世界暴露於致命的謊言中。這本書,博爾頓從白宮內幕捅了川普一到,把川普現任政府的管理混亂並給美國帶來各種危機一覽無餘。川普掌控的白宮,臭氣熏天。
老丹買了博爾頓這本書,放在他書房,每次讀幾頁,便憤慨感歎:美國在馬桶裏。
美國有位自媒體人約翰·伊達羅拉(John Iadarola)在油管上主持一檔節目《毀滅報告(The Damage Report)》,天天分析解讀美國國家和世界所麵臨的真正威脅和挑戰,並且堅定不移地反對川普政府每天所造成的損害。 他有句名言,把川普掌控下美國形容為一個充滿臭氣的房間,人們在裏麵呆久了,不會覺得臭。隻有偶爾出了房門,呼吸到了新鮮空氣,才幡然醒悟:原來空氣可以如此甜美,而不是房間裏那樣齷齪混沌。隻是很多人深陷屋中,都被熏麻木了。
起底之書之二:《罄竹難書》2020-10-20
美國紀事
世瘟2020·美國疫誌 文/胡曼荻
二十六:瘟疫攪局美國大選(11):
起底之書之二:《罄竹難書》
瑪麗·特朗普(Mary Trump)出了一本書《罄竹難書》。直譯的話,可以翻譯為《太多且永遠不夠:我的家人如何創造了世界上最危險的人》(Too Much and Never Enough: How My Family Created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Man)。瑪麗的書引入矚目的原因是她是川普的侄女,是川普哥哥的女兒。本來她可以為出了總統的家族歌功頌德,敘述一個迷人的傳奇故事。但是她沒有,而是唯一願意對世界上這個最強大和功能失調的家庭說實話者,從而赤裸裸了揭漏了川普白手起家的謊言。瑪麗在這本書裏宣稱她的叔叔川普如今成了威脅美國人民健康、經濟安全和美國民主社會結構的不定時炸彈。
瑪麗擁有博士學位,和不學無術的川普恰恰相反,她是權威的臨床心理學家。瑪麗的童年大部分時間在位於紐約皇後區的心髒地帶的祖父母的大房子裏長大,川普及其四個兄弟姐妹也在那裏長大。她在書中描述了一場噩夢般的童年創傷,川普家族中破壞性以及忽視和虐待的悲劇性關係。她解釋了具體的事件和普遍的家庭模式是如何造成這位目前在橢圓形辦公室工作的一國之統畸形變態的心理。書中也講述了老川普和他大兒子弗雷德和小兒子唐納德(特沒譜)之間的奇怪而衝突關係。
這本書,勾畫了川普為何他撒謊成癮,這來自他有毒的家庭。瑪麗是川普家族的直接見證者,在她的筆下,川普家族冷酷無情,彼此之間經常互相嘲弄。美國許多專家、心理學家和新聞記者都試圖分析川普性格的致命缺陷。瑪麗用第一手資料,從知情者的角度,揭示了川普家族的秘密。瑪麗鼓足勇氣,來暴露川普家族風光而令人陶醉光鮮外表下,是壓抑的老爺子說了算極權氛圍,這早就了一個愛吹牛、誇大其詞、華而不實、誇誇其談、風流成性、玩忽職守的紈絝子弟川普。他經商屢次破產,競選總統從來隻是他宣傳自己的工具,一不留神竟然被選上當了總統。
瑪麗是克林頓和希拉裏的好朋友,她從來沒有看好也不相信川普能當選美國總統。在2016年大選之夜,本來她受邀參加希拉裏如果當選的慶祝會,她為了不讓叔叔傷心,婉言拒絕了。之後卻是多數人都沒有料到的結局:川普勝出。她當時覺得叔叔雖然是奸商但是入主白宮後,會有一堆智囊團,哪怕是個傻子,都可以把國家整理好,她彼時並沒有任何寫書揭露家族的任何意願。但是這四年她目睹美國被分化得支離破碎,由於川普的無知無能無恥,美國遭受最大的全民健康危機,她覺得有必要站出來,寫這部書,讓美國民眾能真正認識他們的總統不勝其位,根本是一個失職且會對美國造成無可彌補的危害的總統,讓美國選民能在2020對現任總統做一個全民公投。
瑪麗為了寫這本書,也和家族成員川普的姐姐瑪麗安對話,並擁有兩人的交流錄音。在對話裏,瑪麗安對川普一口不屑鄙夷狀,更爆出川普的驚人醜聞。原來,川普竟然請了槍手代考美國的大學標化考試SAT,靠著代考來的SAT成績,才能敲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大門,更別提為他麵試的其父親的好友。這些年,川普一直給他畢業的高中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律師函,阻撓他們把他的成績單公布,想來他不應該是個好學生,沒想到竟然會請人代考。要知道,成績造假是美國學術界大忌,足以讓大學吊銷畢業生的任何成績和學位。不過時隔這麽多年,槍手也已經作古,相比賓大也不會去深究,把川普踢出校友群。
這本書出版後,瑪麗接受了多家媒體采訪,並在采訪中播送了一些錄音。川普姐姐瑪麗安聲稱伊萬卡是迷你川普,看著美麗動人,其實也是繡花枕頭,極其虛榮。很多美國選民倒是很喜歡伊萬卡。美麗的外表總是能遮住視野,造成假象,伊萬卡如果有自知之明,早就應該退出白宮資深顧問的職位。她願意幫川普圓謊,同流合汙,也葬送了自己後半生的仕途。
伊萬卡和她的夫婿庫什納在跟著川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入主白宮當總統資深顧問時,便已經成了美國人的笑話。她不過是一個富二代,對政府服務工作一竅不通,何德何能在白宮擁有自己的團隊辦公室?恐怕,她和庫什納對川普的谘詢,恐怕是怎樣才能把美國國家機器,變成川普家自己的印鈔機,白宮,成了她們川普家族的辦公室和商業會客廳,熙熙攘攘往來者,都是利益分割。在疫情中,庫什納竟然沒有任何醫療背景,竟然掌管著聯邦政府所有分配物資大權,他決定和誰采購抗疫物資,如何分配給各州。(He has emerged with a central role working with 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to oversee the distribution of vital medical supplies to hospital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據說,他花了一筆巨款從俄羅斯手裏購買了多台不能用的呼吸機,然後又把美國的呼吸機免費饋贈給俄羅斯政府。這其中一進一出,洗了多少錢,藏了多少貓膩,令人回味。老百姓霧裏看花,根本看不懂。
川普不急著控製疫情,或許,也因為疫情中有太多物資需求,太多商機讓他可以利益輸出,這背後可以給川普家族帶來多大利益,民眾更一無所知了。可憐那些沒有文化的紅脖子們,一輩子沒有出過國,根本不懂什麽外語,卻痛恨非白人者,好不容易等到這麽一位白人至上的執政者,於是每天特別瘋狂地為他們的皇帝拉選票。看到瑪麗的這本書,他們根本會嗤之以鼻,認為這是誣陷他們的皇上。他們根本不知道階級論早已把川普和他們歸在完全兩個不同的等級。他們在黃土市井裏討生,川普銜著金鑰匙出生,根本從骨子裏就看不起這一幫腦子一根筋容易上當受騙者。
胡曼荻新書《美國胡說》於2019年7月在美國出版發行,網購請登錄美國亞馬遜網: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1070575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