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馬雲 未來已來

(2025-11-04 14:55:57) 下一個

馬雲 未來已來

《馬雲:未來已來》是阿裏巴巴集團編著的商業管理著作,2017年4月在中國首次出版。該書基於馬雲多年創業實踐及對互聯網經濟的洞察,係統梳理了阿裏巴巴集團的發展理念與戰略思考 [1]。

全書圍繞電子商務、數據技術及未來三十年戰略規劃展開,探討人工智能、全球化布局等前沿議題與數字經濟時代商業變革的關聯性。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女性權益、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點,闡述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路徑,呈現馬雲在商業戰略與公共事務領域的多維視角。

內容簡介

《馬雲:未來已來》全麵闡釋了馬雲對電子商務、數據時代、未來技術以及社會變革的思考和暢想,詳細解讀了阿裏巴巴未來十年乃至未來三十年的戰略規劃和發展前景,還多維地分享了馬雲關於公益活動、女性權益、環境保護、農村脫貧、打擊假貨等社會熱點話題的觀點和看法。

作者簡介

阿裏巴巴集團,全球主要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由馬雲帶領其他17個創始人,於1999年在中國杭州創立。

作品目錄

第一章 21世紀的全球化

第二章 阿裏的下一個十年

第三章 馬雲的互聯網世界觀

未來的三十年

長城、貿易和戰爭

DT時代要讓別人更加強大

DT時代是真正的智慧時代

當我們談論EWTP,我們在談論全球化

當東方遇見西方,中國應當有文化自信

一家偉大的公司,必須解決社會問題

70後帶領阿裏進入未來十年

幫美國的中小企業實現“中國夢”

1億個就業機會,1000萬家企業,20億消費者

沒有KPI考核,理想就變成空想

機會就在被抱怨的地方

企業家要思考十年之後的事

創新應當成為企業家的事業

“鼠標+水泥”的公司才能活下來

大數據要賦予技術以靈魂

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年輕力壯的時候生孩子

明天開始,生活將是我的工作

第四章 年輕人就是未來

第五章 我們的擔當

第六章 與世界對話

中國夢和美國夢是相通的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堅持

多學一點別人怎麽失敗

做企業就像打仗

沒有人看過我流淚,因為我沒有時間流淚

三十年後不忘初心,就是成功

女人就是票房,女人就是經濟

當你賦能女性的時候,你是在賦能未來

解決好這7000萬人的問題,中國將誕生更多企業家

“雙11”的貢獻在於發掘了內需

向農村!向農村!

消滅阿裏容易,消滅假貨難

阿裏巴巴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零容忍

企業家的眼睛判斷極其關鍵,浙商應當堅守“四個不”

如果地球病了,沒有人會健康

做公益就是經營自己的人性

公益的本質是喚醒善良

做鄉村教師的代言人

中國的“教”和“育”

對話美國總統奧巴馬

對話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

對話新西蘭總理約翰·基

北京對話紮克伯格

舊金山對話矽穀精英

亞布力對話商界精英

達沃斯對話查理·羅斯 [1]

《馬雲:未來已來》讀書心得

馬雲說了,他幹活幹不過年輕人,所以他就負責吹牛皮。不過吹著吹著,吹出了哲理來。不過話說回來,講話有哲理的人,一般是吃苦吃得比較多的人。回頭看看馬雲的經曆,除了我們能看到的光鮮之外,背後的磨難、失敗、失意、迷茫、痛苦、失望更是數不勝數。馬雲說過:“我不認為世界上有很多人被拒絕過30次(注:馬雲自嘲因為醜,多次應聘被拒絕,並且多次都是唯一被拒絕的那個)。我所有的隻是堅持,像阿甘一樣,我不抱怨,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如果一個人失敗後老是抱怨別人,那麽這個人永遠不會成功;如果他一直反省自己,那麽他就有希望。”
阿裏現在是一個偉大的技術公司,一直在改變著世界。但是,真正改變世界的不是這些偉大的技術,而是阿裏改變世界的夢想。他們20年如一日,20年一直不忘初心的為了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而奮鬥著,為了幫助中小企業而努力著。
馬雲根據自己創業的經驗,和年輕人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第一,要樂觀地看待未來;第二,少一些抱怨,認真檢查自己的問題;第三,要有超越常人的堅持。沒有這些素質,你是走不遠的。

馬雲在書中提到了老子對孔子說的關於以柔克剛的故事,補充如下:

傳說孔子曾帶領一班學生找老子請教,老子很老了,正在閉目養神,大概聽到了響動,抬起眼皮看了看,孔子於是非常恭敬的請安說:“弟子孔丘特來候教。”過了很長時間,老子才張開嘴,用手指著自己的嘴問:“你看我的牙齒怎麽樣?”孔子說:“已經掉了,又問:“那我的舌頭呢?”孔子說:“還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靜養去了。

關於夢想

一個人心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情。改變世界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你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夢想。

  • 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對的,不管人們是否喜歡。

關於創業

職業經理人跟企業家的差別就好比大家都上山打野豬。如果職業經理人開槍以後,野豬沒有被打死,衝了過來,職業經理人會把槍一扔就跑了;而如果是企業家,看到野豬衝過來,他會拿起柴刀衝上去。

在中國,當人們抱怨的時候,機會就出現了。處理人們的不滿,解決存在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而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創業,不能本末倒置。
並且,做企業需要巨大的樂趣驅動,你做了你熱愛的事情,做了你所相信的事情,你把相信你的人,相信你做的這件事情的人聚集在一起,你才有機會,你才有能量。所以,阿裏最主要的財富就是有一批有理想主義情懷的員工,他們滿懷激情的為了自己的理想拚搏著。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一定是善於傾聽,並且仍然能夠擁有自己想法的人。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之間的差異就是在這兒:經濟學家講完了,這件事情就結束了;企業家講完了,事情才剛剛開始。所以,企業家要做的是知行合一。知很容易,行也很容易,但是要合在一起,非常難。

當年,毛澤東在延安做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是建立抗日軍政大學,用以培養幹部;第二是開展延安整風運動,以統一價值觀和使命感,重塑理想主義;第三是南泥灣開發,要先活下來。今天,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企業也要思考這幾個問題。

  • 人性:所有成功的創業者情商都極高,對人性的問題把握得很好。
  • 模式:管理模式、組織模式、文化模式。
  • 如果把在美國做企業比作100米賽跑,那麽在中國做企業就是越野賽。我們麵臨很多障礙,但這些障礙也是機會。
  • 做企業,有三個要素很重要,第一個是經營模式,第二個是產品,第三個管理;
  • 想要走得快,那就一個人走;想要走得遠,那就一群人一起走。要一群人一起走,就一定要有組織。

關於戰略

做事情要有前瞻性,需要考慮十年後需要什麽,我們今天就開始做!今天的你是你10年前的想法和行動造就的,10年後的你是你今天的想法和行動造就的,做人如此,做企業也如此。所以企業家需要立足今天,也當思考十年之後的事。
所以要有戰略,戰略是基於對未來的判斷,戰略從願景來,願景從使命來。所以,使命、願景、戰略、組織、文化、人才這一整套體係的建設都要完善和強大,你才有可能做好。

  • 就我自己來說,通常我會預判三五年之後政府會做的事情,然後立刻開始行動並不斷修正;三五年後,當政府開始號召大家一起行動的時候,我會選擇退出。
  • 要思考你到底需要什麽,你要什麽,你可以放棄什麽;
  • 未來30年,商業的模式是什麽?跨界、小組織、快速文化創新;
  • 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是未來技術的兩大前沿;

關於創新

創新就是使用獨特、高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未來的創新離不開數據,有了數據以後,創新、創意和創造才會層出不窮。

關於管理

管理,簡單說管是管人、管文化,理是理製度、理模式;管理就是借力,借助人的力量、資本的力量和知識的力量。

關於增加人的問題:方法是想出來的。因為你把門堵住了,員工過就會想盡一切方法在技術上完善,在產品上完善,在製度上創新,否則他們做起來就很簡單,加人、加原材料就是了,可那就亂套了。

  • 沒有KPI考核,理想就變成空想
  • 居安思危: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
  • 危機關頭,能熬過去的企業才有“抗體”
  • 決定企業成功與否的,不是規模多大、速度多塊,而是產品有多好,是否有良好的消費者體驗。
  • 轉型一定是有代價的,就像拔牙一樣,一定會痛;
  • 小企業考慮的是要用什麽樣的人,而大企業考慮的是要開掉的什麽樣的人。

關於擔當

高情商是怎麽來的?磨難、失敗、失意、迷茫、痛苦、失望,所有這些湊在一起,就能造就高情商。勇氣也很重要,你有沒有勇氣,敢不敢擔當?如果你願意為自己擔當,你就是普通人;如果你願意為5個人擔當,你可能就是一個團隊的領頭人,如果你願意為13億人擔當,你就是國家領導人。
一把手一定要有擔當。什麽叫擔當?就是能承擔責任,出現問題的時候,對不起,我來擔,這是我的問題。

關於挫折

知識讓人聰明,聰明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麽;經曆挫折讓人更具智慧,智慧的人才知道什麽時候去放棄;一個人隻有經過生活的磨練、生活的挫折,學校教育教給你的東西才能真正變成你自己的知識。
就像阿甘說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麽滋味。所以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但對今天、明天,我膽小謹慎,如履薄冰。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

文章摘要

  • 其實壓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誘惑。
  • 想一想你來這家公司應聘時的理想,以及那時候你對公司的承諾,這家公司要的不僅僅是承諾,還有對承諾的堅持。
  • 公益的本質是喚醒善良。
  • 每位老師都有機會點燃別人心中的燈。
  • 看書很重要,但是看世界更重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
  • 你去星巴克並非僅僅為了品嚐它的咖啡是多麽美味,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 習慣於被安排好人生的人,不可能會成功。
  • 平台的思想就是,讓別人越來越強大,去服務別人。
    基礎架構就像做大平台,服務別人,讓別人更強大。
  • 今天網上的商品交易,背後的本質是信任關係在流轉。
  • 溝通是消除誤解的唯一鑰匙。
    我認為貿易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是承載文化最好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
  • 我認為“一帶一路”更重要的是東西文化的交流。隻有文化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才有可能帶來經濟的交流。
  • 聰明是看見別人沒看見的東西,智慧是看見了也當沒看見。
  • 我給大家一個建議:永遠相信你的對手不在你邊上,在你邊上的,都是你的榜樣,哪怕這個人你特討厭。
  • 要有抗擊打能力,既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盲目悲觀。
  • 如果地球病了,沒有人會健康。
  • 中國應該注意經濟增長質量,就像人長大,不應該隻長身體,也要提升內在修養、文化素質和智慧。
  • 政府考慮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為公平,科學家是考慮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為準確,而企業家考慮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為有效。
  • 如果說我跟別人哪裏不一樣的話,就是我觀察問題的角度和別人不一樣,看問題的深度和別人不一樣。
    如果一個人經常有好運氣的話,那他背後一定有很多東西是你沒發現的。
  • 五新
    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 (鼠標+水泥)
    新製造:智能化、個性化 (不僅僅是由石油和店裏驅動,還要靠數據來支撐。)
    新金融:信用體係、普惠的
    新技術:AI
    新能源:數據 (大數據要賦予技術以靈魂)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