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25)
華人哭訴:“人在中國,卡在兜裏!” 卡裏的錢,卻一夜被加拿大ATM刷空
https://www.bcbay.com/news/2025/09/13/982411.html?
近日,一位華人網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遭遇的一起離奇盜刷事件。該網友表示,自己一直隨身攜帶的中國銀行儲蓄卡,既未丟失,密碼也未從泄露,但卻在加拿大多倫多和溫哥華一帶的7個城市、8家銀行遭到瘋狂盜刷。盜刷發生在淩晨時段,短短數小時內,有人通過RBC、TD等多家銀行的ATM機多次取款,盜刷總金額高達$8.2萬元。
由於網友的這張儲蓄卡平時主要用來存放工資,幾乎不用於日常消費,因此相關交易權限一直保持開啟狀態。也正因為如此,這次盜刷來得格外突然。等到網友事後查看賬單時,他才發現資金已被全部轉走。盡管他在第一時間掛失了銀行卡,但整個過程中,所處的銀行並未發出任何異常交易提示,也未采取攔截措施。
從流水記錄來看,異常取現的地點分布在Mississauga、Burlington、North York、Richmond、Scarborough等城市,幾乎涵蓋大多倫多和大溫地區。如此密集且高效的操作,讓人懷疑背後可能存在專業團夥,掌握了極其隱秘的銀行卡信息竊取手段。目前,該網友已在當地報警並立案。
在評論區,不少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類似遭遇:網友A表示經曆幾乎一樣:“卡一直在身上,但卻在澳大利亞和香港被盜刷了$10萬元。”網友B認為,現在很多盜刷案例並不是直接複製銀行卡,而是通過Apple Pay形成虛擬卡,相當於利用NFC技術進行直接刷卡。網友C則給出了一些維權建議:既然已經報警,不如盡快開始收集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過錯以及銀行監管不力,然後找律師起訴。
從這些網友的留言裏能看出來,大家的經曆和看法雖然不同,但核心都指向一個問題:現在銀行卡真的不再像以前那麽安全了。現在盜刷手法更“高科技化”,不再局限於物理卡片丟失或複製,而是可能通過黑客渠道獲取用戶信息,再借助虛擬卡加NFC完成盜刷。這類手法隱蔽性強,也更難防範。換句話說,即便銀行卡一直在自己手上,隻要信息被竊取,也可能在世界另一端被人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