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沙利文 批特朗普 中美不是零和博弈 兩國將長期共存

(2025-04-18 12:24:56) 下一個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美不是零和博弈,兩國將長期共存

柳白  2025-04-17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當地時間4月16日,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一場活動中抨擊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

沙利文表示,加征關稅導致了貿易爭端加劇等一係列負麵後果,未能準確平衡美國的中期利益。他說,那些用零和思維看待中美關係的人,沒有認識到兩國關係的複雜性和長期發展軌跡。

他還認為,中國不會像蘇聯那樣崩潰,中美將繼續共存,長期保持一種可控競爭狀態,雙方要避免衝突,創造合作機會。

沙利文出席哈佛大學活動。左為哈佛大學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社媒

“無論如何競爭,中美都將共存”

沙利文是在哈佛大學的一場活動中發表上述觀點的,他本月加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任教。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稱,此番講話是拜登政府高級官員對特朗普內政外交的首次廣泛批評之一。

沙利文毫不掩飾對特朗普推行政策的不滿。

“華盛頓有人會說,‘傑克,你錯了。最終結果是我們贏,他們(中國)輸,我們壓垮他們’,但我認為,這些人的觀點無法準確平衡美國的中期利益,也沒有認識到一個對所有人有益的合理結局。”

“與中國共存”是拜登政府官員任內多次提到的措辭。

沙利文此次也提到,美國領導層應該意識到,中美競爭不會消失,美國的對手也不會像蘇聯那樣以某種方式崩潰。

“無論競爭如何演變,兩國都將繼續共存,”沙利文說,“不存在一種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終極結果,而是有一種穩定的、受控的競爭狀態。”

沙利文還表示,自己最自豪的成就之一是成功管理中美競爭,避免其升級為衝突,保持並擴大溝通渠道,同時為兩國在重要問題上的合作創造了空間。

報道稱,與特朗普政府一樣,拜登政府對中國采取了強硬態度,但也注重護欄和審慎外交,以防止爆發全麵貿易戰或軍事對抗,同時注重與盟友密切合作,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

自年初就任以來,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推翻拜登和沙利文推行的諸多項目,比如白宮現在指責烏克蘭挑起了與俄羅斯的衝突,不僅更親近俄羅斯,還疏遠了美國的長期盟友,並試圖插手歐洲內政。

沙利文表示,特朗普上台還不到100天,但美國的情況已大相徑庭。

“我堅信我們的聯盟比我們剛就任時更強大,我們的敵人和競爭對手實際上比我們剛就任時更弱,注意力更分散,美國的力量引擎非常強大,我們沒有陷入戰爭,”他說,“作為交接給下一屆政府的戰略資產和負債,我為我們移交的成果感到非常驕傲。”

當地時間15日晚,美國前總統拜登發表卸任後的首場公開講話。他同樣表示:“不到 100 天,這屆新政府就造成了如此多的破壞和毀滅。這麽快就發生這樣的事情,真是令人震驚。”

在今年1月美國政府換屆前夕,沙利文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發表過相似觀點。

他認可特朗普對中美長期競爭態勢的判斷,但認為其執行有缺陷,未重視盟友作用,遭遇了“重大失敗”。

他還重提“管理競爭”的概念,強調美國必須學會與中國這個大國共存,必須努力與中國在芬太尼等問題上開展合作,保持對華溝通,管理競爭以避免爆發衝突。

“當我談到中國時,我會提到兩個事實。一個事實是,中國正試圖在經濟、技術、外交和軍事上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領先大國。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也必須學會與中國這個大國共存。這也是現實。”沙利文當時說。

“特朗普想用關稅孤立中國,似乎適得其反”

美國《華爾街日報》1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向前來談判的國家施壓,要求他們采取措施在經濟上孤立中國,以此換取美國降低貿易和關稅壁壘。

知情人士稱,美國官員在與一些國家的早期談判中提出了這一想法。特朗普本人15日也暗示了這一戰略,他在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的西班牙語節目中稱,他們正在考慮讓各國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然而,沙利文對此不以為然。

他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特朗普關稅的一個明確目標是拉攏其他國家共同應對中國,但似乎適得其反。

他表示,關稅政策損害了美國的夥伴關係,中國在東南亞開展“魅力攻勢”並不令人意外。

“美國對柬埔寨和越南征收近60%的關稅,這對他們的體係絕對是一個衝擊,特別是考慮到企業為了應對美國從中國搬到了越南,這讓他們很難相信美國經濟政策的穩定性。”

沙利文說,雖然特朗普暫緩執行了大多數關稅,但損害已經造成。

“中國看到這種情況後說,‘嘿,讓我去進行一次友好訪問,看看能不能告訴其他國家我們是負責任的一方,是你們可以依靠的’。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沙利文說,美國從阿富汗撤軍造成的混亂,是他最大的遺憾之一。

而他最令人欣慰的成就之一,是在中美關係極具重要性和決定性的時刻,管控了與中國的競爭,同時提升了美國的戰略地位。

他說:“我們在管理這種競爭時沒有讓它演變成衝突,我們保留並擴大了雙方的溝通渠道,還創造了一個我們可以與中國在重大問題上合作的空間。在這些問題上,美國和中國必須合作。”

沙利文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他與中國外長王毅在世界多地開展的接觸。

“我們就如何管理這種關係進行了真正的對話,這些對話不是空洞的寒暄。它們偶爾會有爭議,不是說我們提高了嗓門,而是說我們存在分歧。所以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他說。

沙利文和哈佛大學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都提到,特朗普政府政策的迅速轉變並非最終結局,但盟友們將不得不習慣一個更加反複無常的美國。

沙利文說:“這將要求我們秉持謙遜的態度,承認這些政策的搖擺顛覆了你們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也許無法重建那種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永久期望。”

對於美國官員針對中美關係拋出的頗具美式霸權主義色彩的論述,中方此前多次強調,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麵臨的挑戰。中美關係中存在一些競爭因素,但不能以競爭定義、讓競爭主導整個中美關係。中方不回避競爭,也不懼怕競爭,但競爭應該是良性、健康的,而非零和博弈、贏者通吃,更不是無底線打壓對方、惡意對抗。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