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向鬆祚網易演講 思想的創新和製度的創新 倒車沒有好結果

(2024-12-14 16:49:42) 下一個

向鬆祚網易演講:思想的創新和製度的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秘密,倒車沒有好結果

新亞洲國家轉型與社會治理研究院  2024年12月14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vecoVwykw

如何製度創新?學美國和台灣,玩民主讓不知好歹智障掌權。何為倒車,忽視致命點啊,英國是從獸性化發展成為更加獸性化,在印度種鴉片,賣到中國,1839年,清政府第九次禁煙令,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英國糾結西方和日本,殺戮掠奪中國百年。英法後裔發展的美國。依然靠掠奪維生,2021年5月6日,文章 Plunder in the Post-Colonial Era: Quantifying Drain from the Global South Through Unequal Exchange, 1960–2018《後殖民時代的掠奪:量化 1960-2018 年不平等交換造成的全球南方流失》說,1960 年以來北方發達經濟體從南方挪用152 萬億美元。南方的流失仍然是後殖民時代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富裕國家繼續依靠帝國形式的掠奪來維持其高收入和消費水平。

向鬆祚:基礎科學研究如何激發人類的四次工業革命

2019-10-11  Clicks:1163

2019年10月9日,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77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學術報告廳如期舉行。本期論壇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理事向鬆祚教授主講,主題為:《基礎科學研究如何激發人類的四次工業革命》。國務院國資委資本局局長李冰,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郝葉力,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等校外嘉賓出席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師代表及校內外200餘位同學共同參加了本次活動。論壇由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教授主持。

圖:劉紀鵬院長

劉紀鵬教授首先介紹了主講嘉賓向鬆祚教授和出席論壇的主要嘉賓,並闡述了論壇主題。劉紀鵬表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以市場經濟的運行機製為基礎,以國有資本為主體,包容其他經濟成分的現代經濟。中國夢要實現,中國要崛起,需要打造以高科技為代表的高端產業鏈,和以資本市場為主的價值鏈頂端。四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技術進步,今天中國科技的發展也有目共睹,因此美國極力打壓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向鬆祚教授將從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為我們論述基礎科學研究和創新的重要性。

圖:向鬆祚教授

向鬆祚教授從四次工業革命的內容入手,分析了英國、美國成為工業革命主要領導者的原因,探討了猶太人、以色列在全球創新體係中的重要作用和成因,以及作為基礎科學的數學的特殊重要性,最後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如何激發中華民族的創新力和創造力?

 

向鬆祚從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重視教育和基礎科學的觀點入手,提出基礎科學和教育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表示,研究這個問題,並提出相關的問題,是希望中國的有識之士能夠全麵係統深刻地總結曆史的教訓,總結人類發展的曆史經驗。

 

一、英美為什麽是工業革命的開拓者和領導者

 

向鬆祚概述了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容: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760到1840年代,領導國家是英國,跟進的國家是美國、法國、德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是蒸汽機,帶來大規模的機器製造業、複雜的工程係統、公司組織等。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40到1950年,領導國家是美國和德國,跟進國家是英國、法國、荷蘭等,主要發明是電力、電報電話、汽車、飛機、化工等。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50年代,領導國家是美國,跟進國家有以色列、德國、日本等,主要發明是計算機、移動通信、互聯網、風險投資等。 

現在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革命,一般認為是2010年左右開始的,領導國家仍然是美國,跟進的國家有中國、以色列、日本、韓國、歐洲等。主要發明是機器人、人工智能、5G。人工智能是全麵技術的綜合,不是單項技術,是一個劃時代的創新。 

那麽,英國和美國為什麽能成為工業革命的開拓者和領導者?向鬆祚指出,創造力來源於製度對人的解放、對創新的包容和促進:一、英國擁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這樣曆史悠久的世界一流大學,現代教育和實驗科學首先在英國興起,英國早在1660那邊就成立了科學院。二、英國通過光榮革命建立君主立憲製,將國王置於法律約束之下,完成國家治理體係的變革。三、通過金融革命形成多層次的金融體係——銀行、國債市場、股票市場。最後才是工業革命。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曆史意義無論怎麽高估都不過分,大英帝國成為曆史上絕無僅有的超級帝國,深遠影響至今猶存。 

關於美國如何主導了第二、第三、第四次工業革命,向鬆祚教授總結了美國崛起的四個原因,製度是根本、教育是基礎、科技是先導、金融是工具。 

以清教徒為主的美國非常重視教育,從建國前的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廉瑪麗學院,到後來的麻省理工、斯坦福、芝加哥大學。從這些著名大學裏走出了一大批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的獲得者。 

其次,眾多美國企業創建的世界一流研究機構,研究成果堪與最頂尖研究型大學相媲美。一個貝爾實驗室創辦以來所取得的驚人成就,甚至超過許多國家。 

最後,二戰後美國迅速建立起全國性的創新體係和體製機製,以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為核心(DARPA),形成了軍事-產業-學術“鐵三角”創新體係。直接促成了包括阿波羅登月計劃和發明互聯網在內的眾多高科技項目。美國國家創新體係的關鍵和靈魂是基礎科學研究。 

向鬆祚總結道,一個國家要想有真正的創新,必須高度重視基礎科學。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說:“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麵努力去改變,我們就可能在這個世界上站起來。”

 

二、基礎科學為什麽如此重要?

 

隨後,向鬆祚教授通過一係列的例證,指出基礎科學尤其是數學的重要性。5G標準來源於土耳其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牛頓運動方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理論基礎和創新源頭;麥克斯韋方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理論基礎;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是核能革命理論基礎;狄拉克和海森伯方程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理論基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或許是會推動人類走向真正的星際旅行和太空時代;現代信息科技時代的基礎理論——香農定理——亦是來自克勞德·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1948年的一篇數學論文;人工智能革命起源於1957年約翰·麥卡錫和馬文·明斯基提出的“人工智能”基本思想…… 

由此,向鬆祚教授認為,中國需要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狄拉克、馮諾依曼這樣的偉大數學家、物理學家,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需要怪才、奇才、通才,需要中國的教育、基礎學科研究做出紮紮實實的努力。

 

三、猶太民族的創造力為什麽一枝獨秀?

 

通過回顧曆史,我們可以發現,猶太人在科學和思想、金融和商業、經濟學和經濟政策、政治外交等諸多領域為人類做出的貢獻令人震撼:耶穌、高斯、愛因斯坦,羅斯柴爾德家族、華寶家族、高盛集團,李嘉圖、馬克思、弗裏德曼,托洛茨基、基辛格,不勝枚舉。 

向鬆祚指出,猶太民族的文化基因裏就高度重視教育和科學。以猶太人建立的國家以色列為例,以色列資源匱乏,國土麵積的五分之四是沙漠,且周邊都是敵對國家,但他們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早在猶太民族實現複國目標之前,魏茨曼就決定在巴勒斯坦猶太民族定居點創建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希伯來大學創建於1918年7月24日。今天,希伯來大學已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研究性大學之一,培養出眾多頂尖科學家和學者,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希伯來大學不僅僅是以色列科學研究中心,而且是全球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 

除此以外,以色列理工學院創辦於1924年,著名的魏茨曼科學學院創辦於1931年,建國後又創辦了特拉維夫大學。以色列有8所綜合大學,27所學院,有4所大學躋身全球頂尖大學之列。 

向鬆祚表示,一個僅僅800多萬人口的中東國家竟然有這麽高水平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這已經足以說明以色列超強的創新力了。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中國的教育和基礎科學研究。

 

四、如何激發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創新力?

 

通過回顧四次工業革命,及英國、美國、以色列的成功範例,向鬆祚教授向大家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如何激發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創新力? 

向鬆祚表示,一方麵要承認我們在過去這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麵我們也要認識到,在基礎科學領域我們和處於領先水平的美國之間的差距,美國在科技上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向鬆祚認為,P2P、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們的學術思想也泡沫化了。“一個基礎理論形成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不認真去做理論,都去喊口號,幾十年以後我們不會更加強大。” 

現在都講創新,言必稱創新,但是究竟什麽是創新?向鬆祚教授認為對創新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包括過度重視商業模式創新,而忽視科學、藝術、哲學、思想的創新;過度相信國家集中力量攻關和舉國體製;認為哲學社會科學和思想的自由競爭和創新毫不重要;對基礎科學,特別是數學重要性的認識嚴重不足;沒有認識到藝術和科學結合的極端重要性;等等。 

最後,向鬆祚教授提出了創新創造的基本規律:一是文化至上,創新是文化現象,不是技術和經濟現象;二是自由獨立,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是一切創新和創造的根源;三是生態體係,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體係是激勵創新和創造的內在和根本機製;四是多元包容,開放、多元、包容和富有創造性的教育科研體係是一切創新生態體係的本質和內核;五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全方位的聯結和協作必然形成自發自在的創新秩序;六是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是激發創新和創造的最豐富源泉;七是專注持久,任何偉大的創新必然是長期專注和堅持不懈的成果。

 

向鬆祚教授精彩的講座為在場的師生提出了諸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存在什麽問題?科研體製是否合理?應該如何重視基礎學科研究?這一係列問題引發了大家深深思索和熱烈的討論。在講座最後,向鬆祚教授回答了在場聽眾的提問。在熱烈的討論中,本次薊門論壇順利落下帷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