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 · · · ·
出版傅瑩此文集的初衷在於增進中國與世界的了解。這是作者公開出版的第二部文集,內容主要是關於如何看世界,旨在回應當時國際上所關心的一些問題。文集分成世界秩序、全球格局與中國角色、中美關係、中俄關係、東亞問題、南海局勢等九個篇章,其中部分內容係在國內首次公開發表。在國際形勢發生複雜深刻變化之際,希望此書能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國對外政策與國際關係的態勢和趨勢。
《看世界》的原文摘錄
這個世界新秩序包括三個支柱。一是作為道義製高點的西方價值觀;二是作為安全基石的美國軍事同盟體係;三是以美國製定的國際經濟金融規則和製度安排為基礎的全球經濟。在美國的世界秩序觀念中,聯合國體係反映和貫徹了美國領導下的秩序原則與規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進入21世紀的“秩序”爭論/10
秩序也好,體係也罷,說到底還是人與人的溝通和理解。各國之間需要開展更加廣泛的溝通。中國作為新興的大國,更需要學習如何將自己的政策和戰略意圖及時和清晰地傳遞給世界,從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秩序的核心是溝通
—— 引自章節:進入21世紀的“秩序”爭論/10
舉個最近的例子:在敘利亞一國之土地上,聚集了政權更送、大國幹預、極端勢力興起、人道危機等人們可以想象得出的幾乎所有動蕩元素,很難通過哪個秩序結構找到一個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的大國,所麵臨的挑戰同樣很大。因為中國缺乏現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或者說充當國際層麵“玩家”的經驗,需要擴展自己的國際視野,尤其是在公眾層麵。我們不僅需要維護好自身的國家利益,還應該拓寬眼界,考慮更加廣泛的利益。中國人也需要逐漸從曆史上“受害國”心態的束縛中走出來,成長為真正的世界公民。這需要一個過程 未來“全球秩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之間能否開展真誠的對話與合作。中美有廣泛的合作,同時也有矛盾和完爭,兩國關係早已經超出雙邊層麵,對全球的影響日凎巨大。中美之間的合作會使世界受益,而任何衝突,如果不能妥善處置,都可能給世界帶來風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進入21世紀的“秩序”爭論/10
前不久基辛格博土來北京,我應他的要求安排了一場與中國年輕人的對話。說到世界秩序變革問題時,大家紛紛對美國提出批評。基辛格耐心聽完後,反問:“年輕人,如果現在把領導這個世界的權力交給你,你對世界秩序的構想是怎樣的?”大家沒有答案,顯然都沒有想好。 我們需要有更多具體的思考,不僅有宏觀的也包括微觀的。當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提前落到中國人的肩頭,當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未來最大機遇在中國並為此而調整自己時,中國能為解決全球難點提供什麽方案?能為促進全球均衡增長提供什麽樣的改革理念?如何能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感受到中國崛起帶來的利好,從而真心實意地與我們攜手前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進入21世紀的“秩序”爭論/10
脫歐顯然不是英國政府的政策選擇,而是民眾的利益選擇,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英國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逐漸積累,認為自己的關切得不到關注,脫歐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出乎美國媒體的意料被視為更大的“黑天鵝”事件,美國學者稱之為政治大地震,是底層民眾的一場革命,因為他們的疾苦得不到關注和解決。雖然媒體和精英都渲染特朗普多麽不靠譜,但民眾寧肯一試,因為他們已無所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在充滿不確定性形勢下看經濟全球化/60
見到基辛格博士,他在談話中堅信美中兩國合作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主張多溝通,真誠合作。對於未來秩序,他認為世界進入一個共同秩序的前景是存在的,但是會很艱難。 圍繞這個情況,我與中國學者也交換了意見,大家的觀察是,在這些表麵現象之下,存在美國對中國深層次的失望:一是美方所期待的,“中國實現現代化必將帶來政治製度變革”的情況沒有發生,中國版的“戈爾巴喬夫”沒有出現,相反,中國取得的成功和增強的自信使中國道路更加不可逆轉。二是融入國際體係之後的中國,並沒有成為屈服於美國意誌和利益需求的輔從,而是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參與設計和塑造國際和地區事務的方向。三是中國經濟進人改革的深水區,美國一些大企業長期在中國獲得高額利潤的好景不再,它們有些不適應甚至抱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探索中美之間的相處之道/90
在英國和西方,人們認為當今世界秩序是由美國建立和主導的,是“美國治下的和平" (Pax Americana)。概括看這個秩序有三個支柱:一是美國或西方的價值觀,二是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三是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組織。這個秩序有其形成的曆史原因,也在現代世界發揮作用,美國作為主導者從中獲利匪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失序與秩序再構建/24zhongguoshi
中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也是帝國主義發動的不義戰爭中得覺醒者和奮起反抗者,正是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國際格局動蕩和殖民體係瓦解,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擺脫外侮、結束內戰的重要機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全球格局與中國角色/31
然而,時代的轉換不像翻書頁那樣簡單,時代的逆流仍在一些地區流動。數據顯示,冷戰後全球武裝衝突和戰爭數量雖有下降,但導致較多人員傷亡的地區衝突和一定規模的戰爭仍時有發生。 (查看原文)—— 引自章節:全球格局與中國角色/31
我們需要有更多具體的思考,不僅有宏觀的也包括微觀的。當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提前落到中國人的肩頭,當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未來最大機遇在中國並為此調整自己時,中國能為解決全球難點提供什麽方案?能為促進全球均衡增長提供什麽樣的改革理念?如何能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感受到中國崛起帶來的利好,從而真心實意地與我們攜手前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全球格局與中國角色/31
美曆屆新總統上任都對中國有些嚴厲判斷,經過實踐中的磨合總會找到合作路徑。中美關係已經長成參天大樹,難以撼動,兩國經濟相互深度依存,美國人也承認,任何針對中國的製裁性舉措都難避免導致“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結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全球格局與中國角色/31
-
西方倡導的全球化包括:一是政治上推行“普世價值”和西方民主政治,二是經濟上推行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體係,試圖實現全球在政治和經濟等各方麵按照西方模式標準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節:全球格局與中國角色/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