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奧巴馬總統的弟弟,在中國三請不回,稱中國讓他重生

(2024-10-27 09:58:34) 下一個

美國前總統的弟弟,紮根中國三請不回,稱中國讓他重生,這是為何 

2024-10-19  南書說曆史  發布於:天津市

“這不拜登嗎,幾天不見這麽拉了?”最近幾天,美國總統拜登拉稀的新聞在網上可謂是一夜爆紅,無數網友紛紛吐槽,甚至還有網友發現,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酒店廁所內,廁紙上竟然印著拜登的頭像。

這兩人,一個美國前總統,一個美國總統,在任期間都曾引發許多美國民眾的不滿,也有民眾開始懷念起奧巴馬了。這並不奇怪,畢竟曾經有民調顯示,奧巴馬是美國民眾心中最好的總統。提到奧巴馬,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他是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

不過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奧巴馬還有一位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始終不願意回國的弟弟,馬克。在講馬克之前,我們必須得先提一下他的父親,他也是奧巴馬的父親,老奧巴馬。老奧巴馬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甚至曾經競選過肯尼亞總統,雖然最後失敗了,卻也不能否認他確實很厲害,老奧巴馬出生在東非肯尼亞的一個部落裏,和許多黑人一樣,他外表粗糙,皮膚黝黑,用一個詞來形容,那應該就是大老黑吧。

在1954年,年僅18歲的老奧巴馬娶了當地的一個女孩,並很快有了一個孩子。但他並沒有像部落裏其他人一樣,開始工作養育兒女就這樣度過一生。這時候他看到許多小時候的夥伴上了大學,混得非常有出息,便也想上大學。當他把想法說出來後,許多人都覺得他傻了,開什麽玩笑,上大學,還是好好工作養孩子吧。然而事實證明,老奧巴馬確實很聰明,沒多久他竟然成功獲得了,夏威夷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了首個留學夏威夷的肯尼亞人。

在留學的那段時間裏,他遇到了一個年輕漂亮的白人女孩,這個白人女孩就是鄧納姆,她正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母親。鄧納姆比老奧巴馬足足小6歲,長得極為漂亮,還是一個美國白人,然而在老奧巴馬極強的“撩妹能力”下,年輕的鄧納姆很快就被他騙到手了。

為什麽說騙呢,因為老奧巴馬並沒有告訴鄧納姆,他在老家已經有老婆和孩子了,而且那個時候妻子肚子裏還有一個孩子,這還真是一個渣男啊。兩人的事情被鄧納姆的父母知道後,自然遭到了非常強烈的反對。

在那個時代,一個白人嫁給黑人可以說是巨大的恥辱,他們怎麽可能允許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黑人。可那時候鄧納姆被老奧巴馬深深地吸引了,怎麽也不願意和老奧巴馬分開,死活要嫁給他。老奧巴馬也的確很有才華,之後更是考到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

雖然鄧納姆的父母竭力反對,但因為鄧納姆已經懷孕了,他們也不得不同意兩人結婚,於是1961年兩人在夏威夷舉辦了一場並沒有什麽客人參加的婚禮。

他們結婚後不到半年,鄧納姆就生下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就是美國的未來總統奧巴馬。奧巴馬的出生並沒有讓老奧巴馬變得負責,他仍舊什麽也不管,後來更是以去哈弗大學上學為借口離開了家,之後更是從來沒有管過家裏。鄧納姆漸漸認識到了老奧巴馬的真麵目,因此在1964年選擇和他離婚。

離婚後,老奧巴馬直接把孩子扔給鄧納姆,什麽也不管,年幼的奧巴馬也是直到10歲才真正見到父親。在這期間,一直是他的母親在勤苦照顧他,成為總統後,奧巴馬也常常說鄧納姆是最偉大的母親。老奧巴馬的‘撩妹能力’也確實強,剛剛離完婚,他就和一個美國女人路絲在一起了,說他風流成性一點也不為過。

老奧巴馬很快就和路絲結婚,並且生了一個兒子,他就是奧巴馬的弟弟馬克。路絲後來跟著老奧巴馬回到了非洲,但他們的生活一點都不幸福,老奧巴馬回國後的工作算是不錯,可他對待工作非常隨意,說不幹就不幹,經常換工作。據他的同事說,他經常辱罵一些不如他的同事,而那些不如他的同事有很多都成為了很厲害的人物。

後來老奧巴馬更是直接批評肯尼亞總統,因而導致競選失敗退出了政壇。工作的不順讓老奧巴馬開始酗酒,脾氣暴躁的他總是在酒後打露絲和馬克,可以說馬克的童年是非常淒慘的。後來露絲實在忍受不了老奧巴馬,就在1973年和他離婚了。

老奧巴的結局也非常戲劇化,因為他自己非常喜歡酒後開車,也不止一次因為酒後駕車而受傷,甚至有朋友因為他醉酒駕車而死,但他始終屢教不改,最終在1982年因酒後駕車死亡。

而馬克雖然小時候在肯尼亞的生活非常糟糕,但他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反而非常努力,長大後成功離開肯尼亞到美國布朗大學留學。在別人看來,這已經非常優秀了,但是馬克並不滿意,他的目標可是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頂尖名校。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後馬克成功地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研究生。畢業後,馬克在美國找到了一份還算可以的工作,然而作為一個擁有50%血脈的黑人,他在美國遭受了許多歧視和不公平對待,他因此常常換工作。工作好不容易穩定了,才敢貸款買了房子,每個月要承受不小的房貸,就在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可以這樣安穩過下去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2001年,“911”恐怖襲擊爆發,美國社會劇烈動蕩,無數人失去工作,身為黑人的馬克便是其中之一。巨大的生活壓力一下子壓垮了馬克,他變得不知所措,他一個黑人哪怕出身名校,在美國似乎也生活不下去了。

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了一個叫做“中美文化交流”的項目,思索之後毅然決定參加。他本想著隻是去中國待上幾個月,散散心,卻沒想到這一去就是十幾年,哪怕哥哥喊他也不願意回美國了。在前往中國的途中,馬克十分擔心,他的中文很差,還是一個黑人,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人歧視,中國會不會非常窮,他會不會根本生活不下去。

到了深圳後他發現,自己的擔心完全是多慮的,在這裏幾乎沒有人因為他是黑人而歧視他。有很多人都會熱心地幫助他,深圳也不是他想象的那麽窮,反而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非常發達,這讓他既意外,又感動。

呆了一兩個月後,他發現自己竟然不想走了,這裏很溫暖,比他想象的好太多了,他打算在這裏生活下去。於是,他憑借高學曆和在美國的工作經驗找了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每個月有八千元人民幣。可是這些錢根本不夠他還每個月上千美元的房貸,他隻能又找了份外教的工作,勉強支撐著房貸。

可慢慢的,房貸的壓力越來越大,馬克也發現自己似乎喜歡上了中國。這裏的人都很友好,這裏的生活讓他感覺很舒適,很自在。因此他做了個很大膽的決定,他要放棄美國的房子,不再還房貸了。放棄還房貸之後,馬克在美國的房子很快就被收走,他卻感覺無比自在。

沒了房子後,一身輕鬆的他創立了一家谘詢公司,在這之後,他便開始精心鑽研中國文化。在中國生活的這段時間裏,他深深被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吸引到了,而且他也因此遇到了自己的真愛,一個在深圳打拚的河南女孩。這個女孩教他漢語,幫助他學習中國文化,兩人後來就結婚了。

馬克學習中國文化非常認真,也非常著迷,他會聽中文磁帶,練習書法,看中國名著,讀古詩等等等等,這些都讓他如癡如醉。經過多年的學習,他的漢語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七級,還有一手漂亮的書法,比起許多中國人也絲毫不差。在看過的諸多中國名著中,他最喜歡的是紅樓夢,常常對它讚不絕口,至於古詩,他最喜歡李商隱的,他後來甚至會把這些古詩翻譯成英文,讓更多的人也欣賞到古詩的美。

除了學習中國文化,在平時他也經常騎自行車爬山,他很不喜歡開車。除了這些,他還時不時去孤兒院幫助孩子們。這些孩子讓他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的艱難生活,他很希望能幫助到這些孩子。這就是他在中國的生活,他感覺很充實很有意義,而且讓他很輕鬆,這是他在美國所無法感受到的。總之,一句話,他很喜歡這裏,他也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然而,就在2007年,一個遠在美國的消息打破了他寧靜的生活。他的哥哥奧巴馬要參選美國總統,換成其他人或許會很高興,畢竟這可是他的哥哥,要是成了總統,自己豈不是發了。他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反而變得非常苦惱。

他覺得,如果哥哥成為美國總統,他的生活就會被打擾,他討厭那樣。這時候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見哥哥奧巴馬的場景,那是在1988年,在此之前他們並沒有任何交集,那年奧巴馬到肯尼亞尋根問祖,兩人因此而見麵。然而,兩人的第一次見麵並不怎麽愉快,他們反而因為文化上的一些問題產生了矛盾。

後來他們也見過幾次,最後一次是在1994年,兩兄弟見的麵雖然不多,但對這個哥哥,馬克還是比較敬佩的。不過對於哥哥的一些觀點他並不是很讚同,比如他的哥哥奧巴馬說過,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很好的父親,因為真誠的批評政府而導致競選失敗,是一個理想政客,因此奧巴馬表示要幫父親完成政治夢想。

這個觀點他就不怎麽讚同,和父親生活得更久的他,覺得父親根本不懂怎麽去愛別人,經常的在醉酒後打他和母親,他的童年幾乎是在父親的拳頭下長大的。同樣的,哥哥對於他曾經寫的一本書也有些不滿,在那本書中他描述了父親對他和母親的粗暴對待,哥哥奧巴馬覺得他不應該寫這些對父親不好的事情。

但是他覺得,這些事情沒有什麽可隱藏的,他和奧巴馬需要直麵這些事情。正是因為童年這些不好的事情,馬克非常不喜歡奧巴馬這個名字,他總是讓別人叫他馬克,或者是他的中文名字狄善九。

2008年,奧巴馬成功當選美國總統,馬克一直擔心的終究還是來了。沒過多久,各種媒體上出現了一堆關於他的報道,講的都是美國總統的弟弟,他並不喜歡這個稱呼。但他並沒有辦法,隻能盡量不接觸媒體,不讓他們打擾自己的生活,可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後來,一篇新聞報道讓他有些生氣,名字是奧巴馬的弟弟在中國開燒烤店。他從來沒有開燒烤店,充其量隻是和燒烤店老板認識,這是個討厭的虛假新聞。這還算好的呢,他還發現許多店鋪在使用奧巴馬弟弟這個名字,這讓他感覺自己被人利用了。在他的生活中,像這樣的麻煩越來越多,有一次甚至有人找到他給他錢,讓他幫忙疏通和奧巴馬之間的關係,好做生意。那次他很生氣,他憤怒地告訴那人,他是馬克,不是什麽總統弟弟,他隻會代表他自己,不會代表其他任何人。

雖然生活中多了許多這樣的煩惱,但馬克仍舊保持樂觀的心態,此時他反而覺得自己哥哥成為總統還是不錯的,最起碼哥哥幫到了美國。“911”恐怖襲擊對美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無數人因此失業,社會變得混亂,深受其害的馬克對這個深有體會,但哥哥讓美國好了許多,他覺得這很好。後來他更是看開了,既然那麽多人關注他,那他就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他開始把更多精力投入慈善,希望能夠感動更多的人,讓大家都關注到慈善事業,關注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才是有意義的。

他開始頻繁地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常常和鋼琴家一起舉辦許多場音樂會,為貧困地區的兒童以及心髒病兒童捐款。

他甚至還請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到孤兒院教孩子們,他自己每周也會去孤兒院教孩子彈鋼琴

,隻為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健康地成長起來,他很清楚一個健康的內心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他做了很多公益,幫助了非常多的孩子,

在2008年,馬克擔任了殘奧會形象大使以及義工形象大使。

在2013年,馬克成立了一個基金會,主要是

推動中美和肯尼亞之間的文化交流

,並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籌款。

馬克從小在肯尼亞長大,雖然他有一半的黑人血統,

但周圍人都把他當成美國人,排斥他孤立他,甚至歧視他

,這些遭遇讓他曾經非常痛苦。

到了美國後,他本以為會好一些,可沒想到美國的歧視更嚴重,

美國白人都把他當成黑人,歧視他,不公平地對待他。

他有時會很疑惑,自己到底是黑人還是白人,自己應該和黑人在一起,還是白人呢?

在到達中國後,周圍人對他的和善對待,讓他得到了問題的答案。

他是馬克,他是他自己,他不應該用人種來劃分他自己,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還是黃種人,都應該平等地生存在一起。

剛開始他也不明白這是為什麽,後來通過研究中國文化他才知道原因。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擁有強大的包容性,這是美國和肯尼亞文化都沒有的。

因此他想傳播交流中國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以此化解許多文化之間的衝突問題。

作為深受文化衝突迫害的他,更是在2014年寫了一本書,主要是介紹作為混血兒的艱難生活,以及奧巴馬家族的一些事情。

他期望這本書能讓更多的人理解到混血兒,去了解他和哥哥之間的關係,去幫助更多的人

在來到中國後,他也曾和哥哥奧巴馬見過幾次麵,最早的一次是2009年奧巴馬訪華的時候。

兩人的見麵非常友好,哥哥也不止一次的邀請他回到美國,但都被他拒絕了。

他很清楚在美國對黑人的歧視有多嚴重,就算是他的哥哥奧巴馬有時候都無法避免,又何況他呢。

而在中國,這裏家庭美滿,

與人為善,幸福美好,文化博大精深

,他很喜歡這裏的生活,他不會離開這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中華曆史上曾吸收過無數中外文化,經過長久的發展,才成就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現在包括許多外國人都在學習偉大的中華文化,而我們許多中國人自己卻在慢慢遺忘,這是很糟糕的,我們的國家是在快速發展,但絕對不能因此遺忘了偉大的中華文化。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