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美國吸引著全世界的頂尖人才到美國本土學習和工作,並從這些人才的創新創業中獲得了極大的好處。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跨大西洋高級研究員布魯斯•斯托克斯(Bruce Stokes)認為,美國大學裏的高等工程學、數學和科學項目都仰賴於來自中國、印度和韓國的留學生,在美國獲得科學或工程學博士學位的從業人員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生於其他國家。然而,當有抱負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碰上美國經濟衰退,並且美國人對移民、教育和科學的財政分配舉棋不定,這些人才正重新度量他們的決定。澳大利亞、英國和加拿大調整了吸引頂尖留學生的種種政策,而新興經濟體中發展迅速的那些國家同樣也向這些頂尖人才拋出橄欖枝。美國經濟複興的第一步,應當在於著手擬定教育和移民政策,以吸引和留住那些掌握高級技能的學生。——耶魯全球
 
全球人才爭奪戰,美國落後
 
世界上最優秀與最聰明的人渴望到美國學習、工作和居留的熱情越來越弱
 
布魯斯•斯托克斯(Bruce Stokes) October 17, 2011
 
人才生產力:太陽能電池生產車間裏麵的中國工程師(上圖);印度研究員在位於孟買的蘭伯西實驗室(Ranbaxy Laboratories)裏從事化驗工作
 
華盛頓:與中國的產品、印度的服務競爭愈發激烈,這讓美國陷入困境當中,如今,美國又麵 臨著一個新的煩惱:全球人才爭奪戰。長期以來美國人自以為,世界上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自然是想要去美國留學和工作的。但如今,正值美國需要最優秀的人才來 實現振興工業引擎之際,這一切正在發生變化。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科學家羅伯特·漢密爾頓(Robert Hamilton)二月在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作評論時預測道:“在全球經濟中,來自新興國家,比如來自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土耳其的世界上最優秀和最聰明的科學和工程學留學 生,將日漸成為炙手可熱的人力資源,而麵臨低生育率和青年人才減少的發達國家將為此展開人才爭奪戰。”
 
如果美國還要繼續吸引和留住最厲害的、最具創新精神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那麽美國必須得改變其不合時宜的移民政策,並且還要遏製日益高漲的反移民情緒。美國未來的經濟的健康狀況可能是危如累卵。
 
美國左右為難的困境,對中國、印度、韓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 戰。這些國家的學生目前在美國科學和工程學高等教育中占據優勢。經驗表明,如果本國的生活水平持續好轉,那麽將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這將提升其本 國國民經濟的競爭力。不過,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正采用種種新的誘惑條件,挽留這些在國外出生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繼續為西方國家效力。而美國工商界尤其是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產業的許多企業家,正在向奧巴馬政府強烈要求出台同樣優惠的政策來吸引人才。
 
頂尖人才爭奪戰已打響。誰擁有的人才最多,誰就是勝者。而勝者,可能不再是美國。
 
對於許多人來說,美國仍然是樂土。
 
20年前,美國高等院校所授予的科學和工程學博士學位中,有27%由外國留學生獲得。到 2009年,這一比例上升至37%。2009年,獲得美國工程學博士學位的學生當中,持有臨時簽證的留學生首次超過了美國本土的學生。該年所有獲得科學博 士學位或者工程學博士學位的學生當中,4100人來自中國、2263人來自印度、1525人來自韓國。2009年,僅僅來自這三個國家的留學生獲得的科學 或工程學博士學位的人數,就超過了獲得該學位的外國留學生總人數的一半。其結果就是,當前在美國從事科學和工程學的博士隊伍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博士是出生 於美國本土以外。
 
這些擁有高級技能的移民對美國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英特爾公司就是由一位匈牙利的移民所創建的。Google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是一位俄羅斯移民。
 
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經濟學教授詹尼弗·亨特(Jennifer Hunt)發現,美國境內的移民比起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來說,更有可能發表學術論文或者將專利應用於商業上。
 
但現在這些貢獻可能正快速消失。蓋洛普民意調查在2007至2009年間對148個國家 的人民進行了調查,對於那些表示想要永久移民的人,問及他們最想移民去哪個國家時,結果是,在世界範圍內,隻有9%的至少受過四年高等教育的人將美國作為 首要選擇。相比之下,選擇加拿大的比例卻是19%。
 
目前已有相當部分生長於外國、學成於美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為追求事業,最終或選擇學成 歸國,或選擇到其他國家去。2002年,獲得美國授予的物理學博士學位的臨時外國居民當中,22%的人獲得學位之後立即離開美國,而到了2007年,這一 比例又增加了8%。對於獲得美國所有類別的工程學博士學位的臨時外國居民來說,2002年有29%的人在獲得學位之後立即離開美國,而到了2007年,這 一比例上升至37%。
 
再者,人才流向的逆轉不久可能會加劇。中國正在向建立世界一流大學大步躍進。而如今的實際情形是,要在北京大學謀求一席之位,其難度比在麻省理工學院謀一席之位更甚。越來越多頗具潛質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不久將會希望留在國內從事教學和工作。
 
另外,在美國完成學業之後回到中國或是去其它新興國家,肯定是越來越有吸引力。麻省理工 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帕特裏克·高樂(Patrick Gaule)研究認為:本國人均收入增加1000美元,人們回國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大約20%。中國現在的人均收入是7600美元,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了 4000美元,而十年前即2000年的人均收入,隻有3600美元。隨著軟件工程師的工資的中位數,在過去四年間增長了67%,並且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高 出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4倍,因而對於許多年輕聰明的中國人來說,美國薪資的誘惑力,就抵不上回國的種種好處了。事實上,這或許已從生長於韓國、學成於美國 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那裏得到證明。相對於中國留學生和印度留學生,韓國留學生回國的可能性更加高。
 
這些受過最好教育的學生不願意來美國並留在美國,這一新情形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大家都知道,要在美國取得居留權是多麽困難。
 
美國合法永久入境者當中,隻有約七分之一因經濟原因獲得綠卡,約有一半是因家庭成員關係獲得綠卡。相比之下,澳大利亞因經濟原因而承認移民的永久居留權的比例是三分之二,英國的這一比例則是五分之二。
 
盡管美國吸引的外國留學生的人數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但這一數據可能帶有欺騙性。美國 擁有的高等教育機構本就遠多於其他國家。而當與其國內的學齡階段的人口規模相比,美國每100個學齡人中,則隻能吸引2.8個外國留學生,而英國的這一數據則是美國的3倍,澳大利亞更是美國的5倍之多。
 
許多其他的工業國家目前正在製定具體的移民政策,以期吸引和留住技術移民。

 子1999年開始,澳大利亞為技術移民頒布了一項計分係統。即使後來因全球經濟萎縮,計分標準被收緊,但如果移民擁有短缺型技術,而這 種短缺會對整個經濟不利,或者這種短缺型技術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學到,那麽澳大利亞仍將給予這些短缺型技術移民優先權。加拿大近來也收縮其準入政策,但仍保 留了一份清單,上麵列有29個短缺型技術工種,每年每個工種有多達1000移民獲得優先權,總計高達20000人。
 
每個國家都對人才求賢若渴。但在全球經濟中,最優秀的和最聰明的人才的流動性會越來越高。對這些技術工人的首次真正的爭奪戰即將拉開帷幕。而美國所麵臨的真正前景,就是美國可能將在這場爭奪戰中敗北。
 
布魯斯•斯托克斯(Bruce Stokes)是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跨大西洋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