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歐盟未能通過脫鉤法案,居然是瑞典幫了中國

(2024-03-01 05:20:42) 下一個
歐盟未能通過脫鉤法案,居然是瑞典幫了中國
 
火星方陣 |2024-02-29  
 
兩年前,歐盟提出了一個法案計劃,官方名稱叫《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不過通俗的叫法就是臭名昭著的“供應鏈法案”。它是在美國的指示下操弄的,歐盟在傷害中國的同時傷害了自己。
 
這個法案日前在歐洲理事會上進行表決,最終的結果就是未能通過。具體的說,投票結果是德國等十多個國家棄權,瑞典投了反對票;由於歐洲理事會目前仍然是“一致同意”原則,所以瑞典的反對票是法案未能通過的兜底,而德國等國的棄權票使得法案未能得到半數以上同意,這是法案無法通過的第二重保險。
 
美國《福布斯》網站認為,這次投票未能通過,歐洲理事會隻有兩周時間可以提出替代方案,但是這個替代方案估計無法通過,那就隻剩下6月份歐洲議會選舉之後,屆時變數更大,所以《福布斯》認為,這法案事實上“名存實亡”了。
 
投票結果出爐後,諸多歐洲企業長舒一口氣,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拉斯沃姆說,“這是一件好事”;根據法案的草案,歐洲企業在選擇供應鏈合作商時,需要審查對方的“人權”記錄,這本來就是一種相當傲慢的行為,將會給歐洲企業的商業活動造成更多的不便,為合作對象設置更多不必要的門檻,正如歐盟中國商會提交給歐盟的一份報告中寫的那樣,該法案對企業的要求,遠遠超出了企業的能力和控製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法案出台的背景是:歐洲不少政客對中國內政,尤其是香港、涉疆、涉藏問題大肆造謠抹黑。此外,中國是歐洲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外界普遍認為,歐盟提出這份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針對中國,是一部事實上的“脫鉤法案”。
 
讚助信息
正因為如此,這部法案從一開始就遭到諸多歐盟國家的反對,畢竟這些國家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商業利益,屬於“我家真有一頭牛”的情況。這也很好得反映在投票結果中,法國很雞賊,在投票前的最後一刻修改了條款要求,大幅度減少了受影響的企業規模,而德國、芬蘭、意大利等國選擇了棄權,而瑞典直接給了一個反對票,這多多少少有點讓人意外。
 
在我們的印象中,瑞典可是歐洲白左大本營之一,政治正確的魔怔程度數一數二,對中國的態度也一向惡劣,至少中國官方媒體是這樣報道瑞典的。然而,這次反而站出來否決這項法案,確實有點出乎意料。不過仔細想來,其實也很正常,首先,瑞典目前是中右翼政黨執政,他們很反感白左的那一套;其次,瑞典諸多企業,比如沃爾沃、宜家、愛立信、伊萊克斯,都在中國有著重要的商業利益。
 
這次投票證明,所謂“政治正確”在真金白銀麵前,微不足道。歐洲通脹率如此之高,如果還要放棄中國產品,隻怕整個歐盟經濟都要麵臨崩塌的風險;一旦歐洲通脹失控,離“最美風景線”就不遠,甚至“吊路燈”都可能出現。
 
用幾百年殖民統治搜刮的財富,堆砌起來的發達國家形象,崩塌起來的速度可能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失去勞動和創造財富能力的社會,必然會走向消亡!不過,中國官方媒體仍然沒有就瑞典投反對票做深入報道,而是強調德國牽頭與10多個國家棄權。但是對投關鍵性反對片的瑞典,反而沒有表示任何態度。看來外交層麵還沒有明顯的轉向。

歐盟"供應鏈法案"未獲通過,德國"帶頭"十多國棄權

2024年02月29日 13:08 來源:觀察者

綜合路透社、《南華早報》等28日報道,由於德國、意大利等13國棄權、瑞典投出反對票,歐盟籌謀了兩年多的“供應鏈法案”,即《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堅稱“CSDDD”)未能獲得多數通過。

《南華早報》指出,雖然法案沒有直接點名針對中國,但要求歐盟主要企業對符合監管條件的第三國商業夥伴進行詳細盡職調查。而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比利時發表聲明稱,將與歐洲議會繼續就各成員國關切進行磋商。不過美國雜誌《福布斯》網站稱,歐盟理事會隻有兩周時間提出替代方案,在3月15日前通過法案的機會渺茫,該法案可能會被擱置到6月歐洲議會選舉之後,而屆時變數更大,“這部法案實際已經名存實亡”。

2月5日,由於供應鏈中斷等原因,德國最後一家鋅冶煉廠正準備重啟自己的鋅生產 圖自視覺中國

2022年2月,歐盟委員會推出了在歐盟層麵跨行業強製適用的“供應鏈法案”,宣稱將以價值觀為基礎的人權、環境等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全球工商業活動和企業供應鏈,試圖維護歐盟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優勢。法案指令覆蓋了對供應鏈上企業的管控和強製性信息披露,影響範圍擴大到在歐盟符合監管條件的第三國企業。

這項規定將主要適用於員工人數在500人以上、且全球淨營業額達到1.5億歐元以上的歐盟企業,其被要求必須查明並糾正其供應鏈中是否存在所謂“強迫勞動”、雇傭童工或破壞環境的情況,違反規定的公司將麵臨最高達全球銷售額5%的罰款。規則生效三年後,適用範圍還將擴大到在歐盟國家淨營業額超過1.5億歐元的非歐盟公司。

據路透社報道,早在今年1月30日“歐盟供應鏈法案”草案出爐之時,德國就宣布不會支持這項法案。

當地時間2月1日,來自親商黨派自由民主黨(FDP)的德國財政部長和司法部長在一封寫給國內商業團體的信中表示,德國將在該議題上投棄權票,他們擔心德國企業將因該法案存在重大責任風險,承受更多額外的財務、人事和官僚程序負擔。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主席西格弗裏德·拉斯沃姆(Siegfried Russwurm)說,這封信讓 “德國工業鬆了一口氣”,“柏林不支持這條錯誤的道路是件好事。”

包括BDI在內的德國主要商業協會認為,“歐盟供應鏈法案”草案遠遠超出了德國現行“供應鏈法”的範圍。2021年,德國就已先行通過了《供應鏈盡職調查法》,其宣稱旨在改善全球供應鏈中的人權保護,而這部法律的實際效果當時在德國國內就已經引發不少質疑,德政經界對此存在巨大分歧。

路透社指出,雖然德國“一家之言”無法阻止歐盟法案的通過,但它的棄權表態會被視作一個實質性的不讚成信號,引來其他同樣對該法案不滿的歐盟國家的效仿。

《福布斯》網站報道稱,芬蘭、意大利隨後宣布加入德國的“棄權”陣營,還有不少成員國則在私下表達了類似態度。由於反對聲浪漸起,原定於2月9日進行的法案投票表決程序曾兩度取消,一再推遲到了2月28日,然而法案依舊沒能在當天的會議中獲得通過所需的多數支持。

路透社援引一名歐盟外交官的話報道稱,德國、意大利等13個成員國投了棄權票,一票反對票來自瑞典。《南華早報》還表示,法國在最後關頭就法案內容提出異議。一位法國外交官證實,巴黎建議將法案中規定的公司員工人數從500人提高到5000人。《福布斯》稱,法國在最後時刻采取削弱法案的舉措,大幅減少受影響企業的數量,引起了法案支持者的憤怒。

據報道,成員國棄權的原因大多是對“行政負擔”、“在全球舞台上出現不公平競爭”等方麵感到擔憂。《南華早報》提到,一些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歐洲國家對於收集中國供應商的詳細信息而犯難。歐盟中國商會早在2022年向歐盟提交的一份書麵意見中就寫道:“這份法案最大的問題在於,它要求主體公司在其整個價值鏈上直接或間接地進行盡職調查,而這超出了他們的控製和能力範圍。”

歐洲商界還擔心的一種情況是,企業雖然沒有違反任何盡職調查義務,卻不得不為了規避法律風險,而從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撤離,它們留下的空缺有可能被以更低標準生產的外國競爭企業所填補。

西門子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克裏斯蒂安·布魯赫(Christian Bruch)近日接受采訪時便表示,他認為法案中對非歐盟公司設定在歐洲達到1.5億歐元淨營業額的門檻“會有利於中國競爭對手”,而且歐洲企業需要對其次級供應商進行全麵審計,而向歐洲出口商品成品的中國企業則可能不需要麵臨同樣的要求。

對於成員國未就該法案達成一致,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比利時發表聲明稱,由於沒有得到“必要的支持”,他們將與歐洲議會就此事進行協商,看看是否有可能解決成員國提出的關切與質疑。

不過《福布斯》報道稱,歐盟理事會隻有兩周時間提出替代方案,如果在3月15日最後期限前沒能取得突破,法案可能會被擱置到6月歐洲議會選舉之後,屆時法案通過的機會可能會更加渺茫。

“從這一點看的話,歐盟供應鏈法案似乎已經名存實亡”,《福布斯》如此評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